白水鑒心03——待人以和 中條山客 善人者,人亦善之。急人所難,與人善言;不求疵,不遷怒,不貳過;不聞人非,不視人短,不言人過;和而不同,異而不憎;和以處眾,寬以待下;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不面譽以求親,不愉悅以茍合;言無陰陽,行無內(nèi)外;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不得已而論人必稱其所長,若取人當舍其舊而圖其新?!旧娇洼嫼笳Z】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出自《戰(zhàn)國策·魏策》。意思是:別人對我有恩德的時候,千萬不能忘掉;自己有恩于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能老記著。說明人應知恩而知圖報,施恩而無所求。 【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出自《管子·法法》。意思是:對人驕傲無禮的人,不是有出息的人。 【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癡迷處,出一言提醒之】 意思是:善良高尚的人,在貧窮而沒有能力去用物質(zhì)接濟別人的情況下,如果遇到別人有迷惑犯傻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話來提醒他們。 【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 意思是:遇到別人有著急和作難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話來解救他們,那么他的功業(yè)與德行同樣是無法計算的。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出自韓愈《原毀》。意思是:古代的君子,他們要求自己既嚴格又全面,對別人的要求既寬容又平易。對自己的要求嚴格而全面,就不會懈??;對別人的要求寬容而平易,別人就樂意同他交好。 【貴其所以貴者,貴】 出自《戰(zhàn)國策·韓策一》。意思是:尊重應該尊重的,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善人者,人亦善之】 出自《管子·霸形》。意思是:你對人好,別人對你也這樣好。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則引之,進退而已耳】 意思是:別人對我好,我也對他好;別人對我不好,我就引導他,同他接近或疏遠他罷了。 【不可以己所能而責人所不能也】 出自《三國志·魏書·王脩傳》。意思是:不能因為自己對某一件事情擅長,就要求別人也擅長。責:要求。 【不以人所短棄其所長】 出自《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意思是:不要因為別人有短處就放棄他的長處不予使用。 【夫愛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愛惡各以其正,治之至也】 出自《商君書·慎法》。意思是:對我所喜愛的人不徇私不阿附,對我所憎惡的人不去陷害他,愛與厭惡都以正直相待,就能把事情管理好。 【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出自《荀子·榮辱》。意思是:贈人以美好的言辭,比布帛更能溫暖別人;而用惡語傷人比用矛戟刺人傷得還要深。 【審去之身,雖兄弟之母,可化而使之惡】 出自《管子·小稱》。意思是:就是兄弟父母這樣的親人,如果自己沒有謙虛敬愛之心感化他們,也會招來他們的怨恨。 【不遷怒,不貳過】 出自《論語·雍也》。意思是:不將對甲的怒氣轉到乙的頭上,也不重犯同一種過失。 【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出自《莊子·人間世》。意思是:彼此喜歡的人,肯定會互相說出過分贊美的話;而互相對立的人,必然也會說出過分的話而相互詆毀。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出自《韓非子·大體》。疵:小毛病。意思是:不去吹開獸皮上的毛以尋找細小的毛病,不洗掉污垢以查找難以知道的東西。用來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毛病或缺點。成語“吹毛求疵”即由此而來。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出自《周易·履·象辭》。意思是:上天下澤符合上下尊卑之禮,整個社會循規(guī)蹈矩,便會安泰。君子應當分辨上下尊卑,以安定民眾的心愿。 【反古未可非,而循禮未足多也】 出自《戰(zhàn)國策·趙策二》。意思是:違反古代的禮儀不宜非議,遵循古代的禮儀不值得稱道。反:違反??桑阂?。循:遵守。 【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 出自宋代林逋《省心錄》。聞:探聽。意思是:耳朵不要探聽別人的錯誤,眼睛不要盯著別人的短處,嘴不要說道別人的過失。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出自《論語·子路》。意思是:君子和睦相處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處。 【同于我者,何必可愛;異于我者,何必可憎】 出自漢代仲長統(tǒng)《昌言》。何必:不一定。意思是:與自己態(tài)度一致的,不一定就值得喜愛;與自己態(tài)度相悖的,不一定就要憎恨。說明不能以自己為標準來定親疏。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盡心上》。意思是:貧窮時就搞好品德的修養(yǎng),得志時就幫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好事須相讓,壞事莫相推】 出自唐代王梵志詩《好事須相讓》。意思是:碰到好事要互相謙讓,遇到不好的事情不要互相推托。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木瓜》。意思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出自《詩經(jīng)·大雅·蕩》。意思是:別人給了我一個桃子,我一定要送給他一個李子作為回報?,F(xiàn)常用來比喻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禮尚往來。 【和以處眾,寬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出自宋代林逋《省心錄》。意思是:對待眾人要和氣,對待下屬要多寬容,對待別人要多諒解,這是君子的為人。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出自《后漢書·宋弘傳》。糟糠之妻:指共患難的妻子。下堂:指被丈夫休退。意思是:貧困時結交的朋友不能忘掉;曾經(jīng)共患難的妻子不能拋棄。 【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出自漢代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載:分擔。死:效命。意思是:坐人家的車子,就要分擔人家的禍患;穿人家的衣裳,就要憂慮人家的憂愁;吃人家的飯食,就要為人家的事情而效命。 【不茍訾,不茍笑】 出自《禮記·曲禮》。訾:詆毀。茍:隨便,輕易。笑:譏笑。意思是:不隨隨便便詆毀別人,也不隨隨便便譏笑別人。 【不面譽以求親,不愉悅以茍合】 出自唐代魏征《群書治要·體論》。意思是:不當著別人的面吹捧人家,以求得別人對自己的歡心,也不毫無原則地隨聲附和。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 出自元代張養(yǎng)浩《牧民忠告》。意思是:不能拿著要求自己的準則來要求別人。 【不以小故妨大美】 出自唐代魏征《群書治要·體論》。意思是:看待別人,不要因為一個小的缺點,就否定其大的優(yōu)點。 【勿以人負我而隳為善之心,當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嘗責報也??v遇險徒,止付一笑】 意思是:不要因為別人辜負我就打消行善濟人的念頭,想想我當初幫助別人時,只不過是在同情心驅使下做出的舉動,并未想著要別人報答。至于說遇上了忘恩負義的小人,不必與之計較,付之一笑就夠了。 【事后論人,局外論人,是學者大病。事后論人,每將智人說得極愚;局外論人,每將難事說得極易。二者皆從不忠不恕生出】 意思是:事情過后議論別人,身在局外議論局內(nèi)人,是做學問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在事后議論別人,往往將聰明人說得極其愚笨;身在局外議論局內(nèi)的人,往往將困難的事情說得極其容易,這兩種毛病都是由待人不忠誠、不寬容而引起的。 【己所有者,可以望人,而不敢貴人也;己所無者,可以規(guī)人,而不敢怒人也】 意思是:自己所具備的美德,可以希望別人也具有,但是不能強求別人具有;自己所沒有的品德,可以規(guī)勸他人具有,卻不能怪罪別人沒有。 【恕者推己以及人,不執(zhí)己以量人】 意思是:待人寬容的人根據(jù)自己的心理來體察別人的感受,絕不按照自己的情況來衡量別人。 【故君子責己,小人責人】 意思是:君子只嚴格要求自己,小人則對別人求全責備。 【言無陰陽,行無內(nèi)外】 出自《晏子春秋·內(nèi)篇問上》。意思是:不管人前人后,說話都要一樣;不論是親是疏,做事都要公平。 【待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待人當于有過中求無過】 出自《格言聯(lián)璧·接物》。意思是:對待自己,要從沒有過失中發(fā)現(xiàn)過失;對待別人,即使其有所過錯,也要從中找到其可取之處。說明人應當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責己要厚,責人要薄】 出自《養(yǎng)正遺規(guī)》。厚:嚴格。意思是:對待自己要要求嚴格,而對待別人則要多加寬容。 【當著矮人,別說短話】 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意思是:在矮人的面前,不要說別人個子矮小之類的話。形容不要當面揭露別人的短處。 【涉世應物,有以橫逆加我者,譬猶行草莽中,荊棘之在衣,徐行緩解而已。所謂荊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則方寸不勞,而怨可釋】 意思是:為人處世,遇到有人對我蠻橫無理,就要像走在灌木草叢中一樣,荊棘掛住了衣服,只要緩慢前行小心地撥開荊棘就是了,荊棘也不是存心阻人啊。只要這樣,心里就沒有煩惱,怨氣也會消融。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出自馮夢龍《醒世恒言》。意思是:對于一個有才德的人來說,錢財不過是糞土,仁義才價值千金。 【度量如海涵春育,應接如流水流云】 出自《格言聯(lián)璧·持躬類》。意思是:對待別人,要像大海般包容萬物、像春天般孕育一切。迎接事物,要像流水和流云般自如。 【凡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則所短不言自見】 出自《資治通鑒·晉紀》。意思是:評論一個人,一定要先品評其長處,這樣其短處即使不說也可以知道了。 【凡取人,當舍其舊而圖其新】 出自《薛文清公要語》。意思是:看一個人如何,要看其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如何,而不應去計較他過去做了什么。 2022年8月22日星期一,古虞上陽書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