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傷寒論》中的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和甘草瀉心湯是三張治療消化道疾病的方子。 《傷寒論》原文: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半夏瀉心湯方:半夏半升(洗),黃芩、干姜、人參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甘草三兩(炙)。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生姜瀉心湯方:生姜四兩(切),甘草三兩(炙),人參三兩,干姜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br> “傷寒中風,醫(y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干嘔,心煩不得安。醫(y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熱結,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甘草四兩(炙),黃芩三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黃連一兩,干姜三兩。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br> 這三張方子很相似,其中甘草瀉心湯,后世的許多醫(yī)生認為也需要人參三兩。不過原文中沒有,而且下文中也明確說了只有六味藥,再加上人參就成了七味,上下文不符。所以暫不采納。 這三張方子的煎服方法均與一般中藥煎服方法不同,先要用一斗水(十升),煎成六升,去掉藥渣后,再將藥液單獨煎至三升。這里的升和斗是漢代的計量單位,不是我們現(xiàn)在的升和斗。漢代的一斗,我們可以換成現(xiàn)代的1000ml,漢代的一兩,可以換算成現(xiàn)在的3克或5克,半夏則常用6-10克。所以這三張方子在煎藥時,可以用1升的純凈水浸泡10分鐘后再用文武火煎到600ml左右,去掉藥渣后,再將藥液單獨煎,煎至300ml,每次喝100ml左右,日三次。柴胡湯和瀉心湯均屬于中醫(yī)的“和法”,按照中醫(yī)的煎藥習慣,和法方劑都是這樣煎藥的,先煎好藥后過濾掉藥渣,再煎藥液。 從《傷寒論》的原文來看,這三張方子的癥狀與現(xiàn)代的急性腸胃炎有些像?!靶南缕τ病奔措涓姑洕M不適;“腹中雷鳴”即“腸鳴”;“谷不化”是指病人吃什么拉什么,消化不良;“干噎食臭”是指干嘔,且口氣有腐臭味;“脅下有水氣”是指胃腔或腹腔內(nèi)有積液,造成的振水音;心煩不得安是指心煩不眠。上述癥狀常見于消化道疾病,尤其以急性腸胃炎為多見。 所以《傷寒論》這本書是非常有臨床價值的書,張仲景描述病人的癥狀詳盡仔細,中醫(yī)選方用藥重視辨證論治,而辨證論治的關鍵就在于收集病人的各種體征。今天的臨床醫(yī)生對這些癥狀也是非常熟悉的,我們看到這樣的文字后,對張仲景的臨床經(jīng)驗是很有信心的,說明他不是憑空猜想,而是實實在在的在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 這三張方子中都用到的一味黃連,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制藥企業(yè)提煉出其止瀉的有效成分小檗堿后制成黃連素片,用于治療急性腸胃炎引起的腹瀉和嘔吐,效果還行,不過這種藥現(xiàn)在被歸類為西藥。 但以筆者的經(jīng)驗,單獨用黃連素有時解決不了患者的問題,還是得選用這三張瀉心湯中的一張來煎藥喝,效果才能更好。尤其是對久久不愈的腹瀉患者來說,更是如此。有些患者吃黃連素始終好不利索,但是在用瀉心湯后就會好得快多了。 瀉心湯中用到的黃芩和半夏,是治療發(fā)熱和嘔吐的重要藥物,干姜有溫里驅寒的作用,人參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大棗既能健脾胃,又能調(diào)和藥的味道,生姜不但能加強半夏的止嘔效果,而且生姜還有很強的利水的作用。 甘草瀉心湯是一張基礎方,其他兩張方子是在甘草瀉心湯的基礎上加味而來。如果患者惡心欲吐,則更適合用半夏瀉心湯。如果患者惡心欲吐且振水音明顯,則應選用生姜瀉心湯。 而且甘草瀉心湯還被用于治療“狐惑病”,這種病現(xiàn)代叫做白塞氏病或貝赫切特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系統(tǒng)性血管炎癥性疾病。此病纏綿難愈,病情反復發(fā)作,可以侵犯人體多個器官,包括口腔、皮膚、關節(jié)肌肉、眼睛、血管、心臟、肺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臨床癥狀為反復口腔和會陰部潰瘍、皮疹、下肢結節(jié)紅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潰瘍、小腸或結腸潰瘍及關節(jié)腫痛等。另外,癌癥患者放化療后也有類似的癥狀,用這三張瀉心湯也有效。 在張仲景的另一本著作《金匱要略》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聲喝嗄,甘草瀉心湯主之?!边@種癥狀與白塞氏病相似,但是也與一些精神疾患相似,本來“狐惑”這個病名,就與精神疾病有關。日本的湯本求真《皇漢醫(yī)學》一書中也記載了日本的漢方醫(yī)生用甘草瀉心湯治療多種精神疾患的案例,其中有一例女患者的癥狀非常奇怪,每晚夢游,而且在夢游中跳舞,服用甘草瀉心湯后痊愈。 可見甘草瀉心湯并不限于腸胃炎,只要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方證對得上,用之就很有效。對待這樣的古代用藥經(jīng)驗,我們要繼承下來,不能因為它古老而否定它的實用性。 按照張仲景的觀點,三張瀉心湯適合的患者都是在患“傷寒”和“中風”這種發(fā)熱性疾病的過程中,或經(jīng)誤治,或因病情發(fā)展出現(xiàn)胃脘脹痛和瀉利不止等癥狀的。但是正如胡希恕教授所言,有時并非誤治,更可能是患者本身腸胃就不好,傷寒或中風后就會出現(xiàn)消化道反應。我們現(xiàn)在也知道一些病毒或細菌感染人體后,除了會讓人發(fā)燒外,也還會侵犯消化系統(tǒng)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 另外有些患者對食物過敏,古代醫(yī)生不太清楚這一點,所以認為是誤治導致病人腹瀉,實際上不是這樣。 比如歐洲人是游牧民族的后代,飲食習慣導致他們基因突變,他們在成人之后仍然能夠產(chǎn)生分解乳糖的乳糖脫氫酶,所以他們喝牛奶沒有問題。我們東亞人只有不到30%的人有這種基因突變,所以其余的70%的東亞人喝牛奶都可能會出現(xiàn)腹瀉等不良反應。 還有一些人也因為基因突變,體內(nèi)的乙醇脫氫酶水平特別高,這種人喝酒就很海量。但是并非每個人都這樣,有些人體內(nèi)的乙醇脫氫酶水平低,一碰含有酒精的飲品就不行。 像這樣的病人都很容易因為喝牛奶或喝酒出現(xiàn)腹脹和腹瀉的問題,他們是可以用瀉心湯來治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