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zhàn)爭、楚漢爭霸、楚漢相爭、楚漢之戰(zhàn)等,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的西楚敗亡,劉邦建漢朝而告終。 戰(zhàn)爭背景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病逝,中車府令趙高等人發(fā)動沙丘政變,矯詔將長子扶蘇、大將蒙恬賜死,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秦二世昏庸荒淫,趙高又專權亂政,賦斂益重,戍徭無已,致使天下越發(fā)困疲,百姓苦不堪言。帝國每況逾下,十年暴政最終引發(fā)了秦末農民大起義。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首先發(fā)動大澤鄉(xiāng)起義,建立“張楚”政權,陳勝自稱楚王,一時間天下群雄紛紛響應。九月,前楚國大將項燕之后項梁、項羽叔侄發(fā)動會稽起義,項梁自號武信君;同月,原泗水亭長劉邦亦于沛縣(今江蘇徐州沛縣)起兵響應,稱沛公。 劉邦和項羽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失敗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二月,項梁召集楚地各路義軍首領于薛縣(今山東棗莊滕州)議事,劉邦亦率部歸附項梁。是時,燕、趙、齊、魏兼已自立為王,項梁于是采納范增建議,擁立前楚懷王孫熊心為王,仍號“楚懷王”,都盱臺(今江蘇盱眙)。八月,秦軍最高統(tǒng)帥、上將軍章邯在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王咎和齊王田儋后,與項梁展開了定陶之戰(zhàn),項梁因輕敵而戰(zhàn)死,章邯于是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領兵北上攻打趙國,圍趙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平鄉(xiāng)鎮(zhèn)),趙王遂求救于諸侯。 章邯破項梁軍,楚國上下十分震恐。劉邦、項羽棄陳留,率軍東歸。秦二世三年十月(公元前207年10-11月,當時十月為歲首),楚懷王遷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并項羽呂臣軍自將,以呂臣父呂青為上柱國,封沛公劉邦為武安侯,任碭郡長,領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3] 接著,楚分兵兩路,一路北上救趙,一路西進伐秦。以宋義為上將軍,號“卿子冠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上救趙;劉邦則收項梁、陳勝散軍,并以此為基礎西行伐秦。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劉邦西征前,先行北上收陳楚散卒,先后攻取了洛陽周邊一些地區(qū),企圖奪取洛陽,經(jīng)函谷關入關中,后被洛陽一帶秦軍出城迎擊,大敗南逃,在得到酈食其為代表的地方豪強支持后,改變策略,轉走武關道入關中,經(jīng)過幾個月的轉戰(zhàn),于漢元年十月(公元前207年10月-11月)進至咸陽郊外,于藍田大破秦軍,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入咸陽,盡除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共3張 楚漢之爭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公元前208年12月-前207年1月),項羽殺宋義,奪其軍權,率軍北上救趙,在巨鹿之戰(zhàn)中大破王離北方邊軍主力,之后再連破秦軍,最終秦將章邯投降。項羽為“諸侯上將軍”,于漢元年十二月(公元前207年12月-前206年1月)率諸侯軍進入關,與劉邦會于鴻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3]鴻門宴后,項羽屠咸陽,殺秦王子嬰,焚秦宮室,劫掠關中。 平定關中后,項羽上書義帝請封功臣,懷王回復“如約”。項羽大怒,不遵義帝之命,自主分封。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立十八路諸侯,自號“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劉邦則被封為漢王,將巴、蜀、漢中分給劉邦;又將關中地區(qū)分為三部,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合稱“三秦”,企圖通過他們控制關中,將劉邦困鎖在巴、蜀、漢中地區(qū)。 戰(zhàn)爭結果 垓下之戰(zhàn) 參見:垓下之戰(zhàn)、十面埋伏 漢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3年12月-前202年1月),項羽逃離城父,逃至垓下,漢軍迅速跟上,將10萬楚軍包圍于垓下(今安徽靈璧)。 楚軍兵少食盡,屢戰(zhàn)不勝,夜聞四面楚歌,軍心瓦解。項羽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夜起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虞姬)和之(參見霸王別姬)。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烏江自刎 參見:烏江自刎 是夜項羽拋棄大部隊率800余騎兵趁夜突圍南逃,天明后劉邦方才發(fā)覺,遂派灌嬰率數(shù)千騎兵追擊。 楚軍渡過淮河后只剩下百余騎,逃至陰陵(今安徽定遠縣西北)時因迷路,問路一田父,田父誆騙而左行,結果陷于沼澤,致使?jié)h軍追上。 至東城(今安徽定遠縣境內)時,僅剩下28騎,項羽自度難以脫身,卻依然說:“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p> 逃至烏江(今長江,位于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鎮(zhèn))時,烏江亭長力勸項羽過江,以圖東山再起,項羽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 接著在力殺漢軍數(shù)百人后,自刎而死。 最后勝利 垓下一戰(zhàn),劉邦全殲楚軍,獲得最后勝利。項羽敗亡后,楚地陸續(xù)平定,最后唯原項羽封地魯不下,漢軍乃以項羽頭示魯,魯遂降,楚國至此全部平定。 楚漢戰(zhàn)爭末期,屬楚國陣營的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先后歸附漢王劉邦,唯臨江王仍不聽命。在項羽覆滅的同時,漢軍又攻破臨江國都江陵(今湖北荊州),俘虜項羽所立的臨江王共尉。 戰(zhàn)爭影響 西漢建立 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zhàn)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zhàn)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jīng)是農民戰(zhàn)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tǒng)治的老路,遂轉變?yōu)榉饨ńy(tǒng)治權的角逐者。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統(tǒng)一王朝。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于戰(zhàn)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建立了漢朝。 百科x混知:圖解漢初三杰 長期統(tǒng)一 漢王劉邦統(tǒng)一天下后,便以“漢”為國號,建立了統(tǒng)一的西漢王朝,并為后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又經(jīng)漢武帝一朝,達到了西漢的巔峰時期。楚漢戰(zhàn)爭造就了統(tǒng)一的西漢王朝,后歷王莽短暫篡國后又進入東漢時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400余年的長期統(tǒng)一局面,促進了漢民族的形成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 戰(zhàn)爭評價 楚漢戰(zhàn)爭歷時4年多,戰(zhàn)地之遼闊,規(guī)模之巨大,用兵韜略之豐富,前所未有,在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漢戰(zhàn)爭最終實現(xiàn)了西漢王朝的大一統(tǒng),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 項羽摒棄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實行分封制,恢復戰(zhàn)國時期的封建割據(jù),疆土分裂,天下不能真正統(tǒng)一,埋藏戰(zhàn)爭隱患。劉邦與項羽爭天下,為什么項羽失敗了? 項羽不會知人善任,不信任手下,不愛聽意見,又吝于封賜,不會識別和籠絡人才,以致韓信、陳平、英布等先后歸漢,不善于團結利用反漢同盟,致使魏王豹、代相夏說、趙王歇與楚各自為戰(zhàn),魏、代、趙國相繼滅亡。且剛愎自用、優(yōu)柔寡斷,不會抓準時機,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好哄。他嗜殺殘暴,坑殺20萬秦兵、屠掠咸陽、弒殺義帝,大失人心。時有人諫言建都關中,他不聽而烹殺諫者,誤中陳平離間計,致使謀士范增憤而告退。平定齊國叛亂后,殺戮過重以致齊地復叛。不都關中,放棄形勝之地。他分封不公,導致諸侯叛亂,疲于應付。又封秦朝三個降將于關中,因曾坑殺20萬秦兵,三秦王在關中很難立足,以至漢軍得以輕松平定三秦。 共7張 西楚霸王項羽 時劉邦先入關中,派兵守住函谷關,抗拒諸侯。本來項羽已經(jīng)準備滅掉劉邦,就因為項伯說情就放了他。鴻門宴上,形勢有利,只要他一聲令下,劉邦就必死無疑,可他優(yōu)柔寡斷,遲遲不發(fā)令。所以項羽失去了所有有利的時機,“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币虼耍椨饠〗o了劉邦。 劉邦則是海納百川,只要說得有道理,他都會聽。他善于籠絡利用諸侯以及手下將領,大家樂為其效命,韓信為齊王時,楚使說齊王韓信不反可略見一斑。 高祖雄風 名將韓信在戰(zhàn)爭中顯示了其卓 越的統(tǒng)帥才能。先定魏王豹之戰(zhàn)、再破代、攻趙、降燕、伐齊,最后在垓下全殲楚軍,其還定三秦之戰(zhàn)暗渡陳倉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井陘之戰(zhàn)拔幟易幟、背水一戰(zhàn);濰水之戰(zhàn)以水沖敵、半渡而擊;垓下之戰(zhàn)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韜略之豐富,用兵之靈活,在中國戰(zhàn)爭史上寫下的光輝的篇章,亦為歷代兵家所推敬借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