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今山東菏澤人,唐初名將、重臣。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徐氏,家境殷實,家中有許多僮仆,積粟有數(shù)千鐘,徐家樂善好施,常常接濟周邊的貧困百姓。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韋城人翟讓也拉了一支隊伍,想借亂世撈一把銀子,年僅17歲的徐世勣去了后便成為骨干,在翟讓準備就近搶劫時,其以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不好下手為由,建議找宋、鄭兩郡的商船、官船下手。徐世勣的加入讓這幫烏合之眾從打家劫舍升級到劫富濟貧,此舉大得民心,之后轉為瓦崗軍。 徐世勣是個重情義的人。公元618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后未知會徐世勣便歸順了唐朝,徐世勣為瓦崗軍其余部眾著想,將名冊通過李密呈交李淵,這等于自己不領功,而把功勞送給李密,李淵對此非常欽佩徐世勣的為人,遂封其為上柱國,并賜姓李。 同年底,李密在執(zhí)行安撫瓦崗軍舊部的任務時,組織舊部人馬反唐,后來被李淵所誅,多情多義的李世勣不怕李淵猜忌,請奏李淵把“老上級”李密埋葬了。 從公元619年起,李世勣隨秦王李世民打敗宋金剛、生擒竇建德、大敗王世充、斬殺輔公祏,平定了四方,為初建的大唐政權穩(wěn)定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為帝,李世勣為并州都督,其為避李世民名諱,又去除名中的“世”字,改名為李勣。 公元629年,李世民決定出擊東突厥,兵部尚書李靖和李勣分別為定襄道和通漠道行軍總管,十幾萬軍隊均受李靖統(tǒng)帥。第二年初,李靖率精騎三千夜襲定襄,頡利可汗誤判唐軍兵力,倉促北撤至戈壁沙漠邊緣,其部眾多有叛離。同時,李勣從云中出發(fā),在白道與突厥軍遭遇,唐軍奮力沖殺,把突厥打得潰不成軍。頡利戰(zhàn)敗后向西逃往鐵山,并派使者求和。李勣與李靖均識破頡利緩兵之計,兩人商議不能讓頡利走過沙漠而得到九姓鐵勒的庇護,于是采取“韓信滅田橫”的策略,李靖率兵連夜出發(fā),李勣領軍跟進。李靖行至磧口,突厥四處潰逃。頡利率部眾一萬多人想逃過沙漠,被李勣阻擋,大酋長率部落投降,李勣在俘獲五萬多人后順利回師。 從公元626年至公元641年,李勣在并州任職16年,其令行禁止,頗為稱職。李世民曾對侍臣說:朕委任李勣在并州,使突厥畏其威名而邊塞安靜,這不是遠勝于修筑長城嗎? 公元641年,李勣入朝任兵部尚書時正遇上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設聯(lián)合仆骨、回紇等部族領軍二十萬南侵突厥的思摩可汗,思摩率部眾退守朔州,并派使向唐朝告急。年底,朝廷授李勣為朔州道行軍總管,率步卒六萬、騎軍千余屯駐羽方,與靈州道行軍總管李大亮、涼州道行軍總管李襲譽等分兵抵御。大度設率三萬騎兵追擊突厥時遭逢李勣所部,大度設大驚,急忙北撤。李勣所部騎兵和突厥騎兵共六千人穿越直道、白道川,在青山追上薛延陀軍。大度設在諾真水勒兵備戰(zhàn),戰(zhàn)陣橫亙十里。突厥騎兵與敵交戰(zhàn)不利,大度設乘勝追擊。李勣命騎兵下馬,持長槊直沖敵陣,大破薛延陀軍,斬首數(shù)千級,俘獲五萬余人及戰(zhàn)馬萬余匹,大度設領親兵獨自逃走。李勣回師定襄后,又與州兵夾擊叛亂的突厥思結部,俘獲眾多。 公元644年初,李世民認為高句麗軍事獨裁者淵蓋蘇文弒君殘民、侵鄰國新羅,擬派軍征討,諫議大夫褚遂良反對,李勣則以北疆安寧為由表示贊同。半年后,李世民決定親征,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水軍渡海攻平壤;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領軍六萬進攻遼東。 第二年初,李勣部抵達幽州與各路唐軍會合。李勣用暗渡陳倉之計出其不意抵達玄菟,高句麗人大為驚駭。張儉直趨建安城,大敗高句麗軍;李道宗攻蓋牟城,俘獲百姓兩萬多口、糧食十多萬石。李勣直抵遼東城下時,李道宗發(fā)現(xiàn)高句麗軍陣混亂,于是縱騎兵進擊,兩軍大破高句麗四萬援軍。李世民及時抵達遼東前線,隨即攻陷遼東城,俘獲高句麗軍一萬多人。接著李勣又轉攻白巖城,迫使城主歸降。在李勣圍攻安市城時,李世民設計將高句麗援軍誘至城的東南,高句麗都督高延壽中計大敗,又被斬首兩萬余級。高句麗舉國震驚,銀城等地軍民棄城而逃。因遼東氣候轉寒,草枯水凍,唐軍糧草將盡,李世民下令班師。 公元666年,高句麗淵蓋蘇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繼掌國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產(chǎn)趁機發(fā)難,驅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大唐并懇求發(fā)兵相助。李治想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yè),遂先遣大將軍契苾何力、衛(wèi)將軍龐同善、都督高侃為先鋒一同進討高句麗。之后,李治任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所有唐軍受其調(diào)遣。 公元667年,李勣攻占新城,并趁勢連陷十六城。 泉男建派兵偷襲,被薛仁貴部一舉擊敗,并斬首五萬余級。公元668年初,薛仁貴攻陷高句麗重鎮(zhèn)扶余城,周邊四十余城陸續(xù)投降。泉男建的五萬援軍在薛賀水遭遇戰(zhàn)中被李勣打敗,斬獲三萬余。緊接著李勣率軍追擊數(shù)百里,李勣和契苾何力隨即對平壤形成合圍之勢,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戰(zhàn)斗,高句麗王派人持白幡投降,而泉男建仍閉門抵抗,李勣趁僧人開門接納唐軍之機一舉攻陷平壤,擒獲泉男建。戰(zhàn)后,唐朝設安東都護府,統(tǒng)管高句麗舊地。李勣凱旋后,李治分別在昭陵、太廟舉行獻俘儀式,宣告平定高句麗,李勣擔任亞獻。 李勣重情重義,軍事才能了得,也不乏政治智慧。李世民認定李勣是可托付大事的人,為了讓李治更好地駕馭李勣,其與李治商量,先貶了李勣的官,要李治再來提拔李勣。李治繼位后三個月,李勣被調(diào)回京城,之后提拔為宰相。后來,李勣果然為李治肝腦涂地,特別是在李治想立武曌為皇后遇到重重阻力時,李勣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問外人!李勣就是以這種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支持李治做決定。于是,武曌順利成為了皇后。 李勣還是一位極為珍惜親情的人。李勣已經(jīng)是唐朝宰相了,其姐姐病重臥床,李勣為姐姐燒火煮粥,炭火經(jīng)常燒了胡須,姐姐就勸說,仆人有那么多,讓他們來做就行了。李勣深情地回答說,當然可以讓下人去做,不過,姐姐你年紀大了,連我的胡子都白了,想要這樣長久的給姐姐熬粥也機會不多了??! 公元669年,李勣病逝,享年76歲,李治允其陪葬于昭陵,并率百官送葬。李勣的墳依衛(wèi)青、霍去病之例,仿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建筑,以表彰其戰(zhàn)功。 >>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與文字無關;文字由艾親搜集、編輯、整理;如有侵權,敬請聯(lián)系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