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經典中醫(yī)啟蒙》:生命的三個層次

 睜眼看世界胡永 2022-08-07 發(fā)布于湖南
文章圖片1

生命的三個層次:物質、能量、精神與信息。

引子:經典與現(xiàn)代

去年節(jié)后,疫情之故,宅于家中數(shù)月。陸陸續(xù)續(xù),通讀了李辛老師的三本著作。

今年八月,讀罷《茶道經譯注》,深入了解中醫(yī)的念頭萌生,于是重新拿起了《經典中醫(yī)啟蒙》。

說實話,中醫(yī)這個話題,在當今時代,不同人看法的分歧可謂巨大。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反倒應該靜下心來,認真了解一下中醫(yī)的本來面目。

本書的作者李辛老師,畢業(yè)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后在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獲得心身醫(yī)學的碩士,師承國家級名老中醫(yī)宋祚民先生。

工作的機緣,李辛老師與瑞士、法國、美國、日本等海外傳統(tǒng)醫(yī)學教研機構,有著不定期的深入交流。東西方的碰撞,使得他站在當代的視角,使用時代的語言,重新審視與闡發(fā)經典中醫(yī)的內涵。

而之所以稱為經典,是與現(xiàn)代相對而言的。展開來談,大致有兩層含義:

  • 其一,持續(xù)的時間跨度?,F(xiàn)代醫(yī)學日新月異,處于不斷推陳出新的狀態(tài),之前的標準療法,可能很快就會落伍。而經典中醫(yī),其基本理念方法,傳承數(shù)千年,然歷久彌新。前者核心在不斷突變,而后者核心保持穩(wěn)定。
  • 其二,側重的研究維度?,F(xiàn)代醫(yī)學以有形的物質身體為研究重點,側重解剖生理與分子藥理,窮盡微觀物質之解析。而經典中醫(yī),著重研究生命無形的部分,包括能量、精神與信息,統(tǒng)合天地萬物于一體。

有了這些基本認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經典中醫(yī)的核心構成。

生命的層次

中醫(yī)的生命觀是整體性的。

而所謂整體性,我的理解大致有這樣兩個層面:

  • 人體內部:人的身體,雖然可以分為一個個器官,甚至進一步細化到細胞層次,卻是一個整體。比如,肺部不好,全身的含氧量都會受到影響;肝腎不好,體內各處的代謝廢物就會不斷累積。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并不存在涇渭分明的分割線。此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 天地萬物:同理,人類生活在天地之間,和宇宙背景中的其他要素,同樣構成一個整體。比如,太陽輻射量的變化,會對地球接受的能量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大氣環(huán)流等天氣要素,再影響到萬物的生長。月球及其他星球與地球的相對位置關系,會影響潮汐,進而影響洋流與天氣。

所以,當我們談論生命層次的時候,首先要明確這種劃分,是為了溝通的方便。實際上,各個層次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互影響關系。

大體上,我們可以把生命分為三個層次:

  • 物質層次:即所謂的肉身。外傷導致骨折,身上長了腫瘤,皮膚皺紋增多,這些肉體的變化,既看得見,又摸得著。
  • 能量層次:也稱為能量身體。朝氣蓬勃,萎靡不振,氣脈通暢,身體滯重。肉身還是那個肉身,能量有時充足、有時匱乏,流通有時順暢,有時擁堵。
  • 精神-信息層次:也稱為靈性身體。高興,抑郁,喜悅,悲哀,清明,渾濁,充滿希望,死氣沉沉,自立自強,渾渾噩噩。

比之于身體變化的肉眼可見,能量與精神-信息層次的狀態(tài),更多地依賴人的感受。

只有懂得生命擁有多個層次,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中醫(yī)與西醫(yī)入手處的差異,以及適合病癥的不同。

如果是外傷或者骨折,得病部位清楚,原因也很明確,明顯是在物質層面,當然找西醫(yī)最快、最合適。

但是,更多的疾病,即使它有很多癥狀在肉體部分,但是它的原因不一定在肉體部分,而在能量層面,或者精神-信息層面,比如人的心理、情緒、性格、家庭關系等,它被現(xiàn)代醫(yī)學稱為“心身疾病”。這在現(xiàn)代心理學里能夠了解到一部分,在這個無形部分,傳統(tǒng)的醫(yī)學要深刻、全面得多。

還有很多病,有明顯的癥狀,但西醫(yī)用儀器還檢測不出來,這種“無形層面”的病,還沒有發(fā)展到有形的肉體層面,是中醫(yī)擅長的。

舉個例子,手術切除了病人身上的腫瘤,從肉體層面看似解決了問題。但是,如果病人不調整生活方式,不改變腫瘤發(fā)生的內外在環(huán)境,那么日后大概率還是要復發(fā)的,甚至會更為嚴重。

接下來,我們來具體看看精神-信息層次,與能量層次的生命形態(tài),是怎樣的。

先天與后天

精神-信息層次,在中醫(yī)里表述為

以出生為界,與生俱來的部分,稱為先天,也叫做元神;伴隨成長逐漸習得的部分,稱為后天,也叫做識神。

在《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里有一段話,原文是這樣的: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

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

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

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p>

大致上,先天的部分包括精神魂魄,后天的部分包括志意思慮。李辛老師在書中,舉了兩個例子,很好的說明了它們。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先天的例子:

比如一個3個月大的小孩,餓了就吃奶,他不會想要換個牌子、弄點咖啡,再撒點肉桂粉,最好聽著帕格尼尼的音樂來喝。而且他吃的時候不會帶著很多回憶,也不會帶著很多思想,也不會帶著多余的情感。

這就是先天和后天的區(qū)別。所謂“先天”就是人的生命還沒有被后面漸漸產生的意識所影響、干擾。而那些后天附加上的、多余的東西,古人叫“染污”,對應著后天的識神。

我們再來看看,后天的例子:

假設某人喜歡吃漢堡包,這是“意”。他一定要每天都吃漢堡包,這就是一個小小的志向了。這就來了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每天吃到漢堡包?他得去賺錢買漢堡包,或者干脆開一家麥當勞吧。這就是“存變”的思。然后,他跟誰合作?在哪里開?怎么才能發(fā)展連鎖店? 10 年預期收益多少?

就這樣,從喜好開始,一步步想得越來越遠。這就是人的后天意識活動,所謂“因思而遠慕”,如漣漪一般,次第擴散開來。

能量的構成

能量層次,在中醫(yī)里表述為,有時候也寫作。

中醫(yī)的初學者,常常被各種氣的概念搞糊涂。氣的具體表述,就有心氣、肝氣、肺氣、營氣、衛(wèi)氣、元氣、宗氣,還有脾氣、足太陽經膀胱氣,林林種種。實際上,這些不同的氣,本質上是一體的。

就好比你的錢,無論是放兜里的,還是放抽屜里的,配偶的、銀行卡里的,有老板欠發(fā)的,朋友借你的,都是你的錢。它只是以不同的名字,在不同的地方,發(fā)揮不同的作用而已。

而人體的能量,來源有三個部分:

  • 下焦氣:也叫先天精氣、元氣。它屬于與生俱來的儲備能量,以及生命能量的儲備狀態(tài),就像是你的固定資產或者定期存款。
  • 中焦氣:也叫中氣、脾胃之氣、土氣。來自于飲食的攝取與消化吸收,有點像日常的流動資金。
  • 上焦氣:也叫清氣,除了空氣、氧氣,還包括自然環(huán)境中的能量。比如我們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大自然中,呼吸都會覺得特別暢快,因為那里的環(huán)境能量遠高于城市。
文章圖片2

三焦示意圖:三焦既是上下,也是內外。

上中下三焦,就好比人體的三個能量中心。來自下焦的先天元氣,來自中焦的后天胃氣,與來自上焦的環(huán)境清氣,共同滋養(yǎng)著生命,供我們每天的生命活動所使用。

除此之外,三焦外面還有一層衛(wèi)氣,它是我們人體的大氣層,保衛(wèi)著身體的健康。

需要特別留意的是,三焦既是上下,也是內外。當最里面的下焦虛弱的時候,不僅下焦本身,其外面的中焦、上焦與衛(wèi)氣,都會虛弱。就好像環(huán)環(huán)相套的氣球,從內而外是接續(xù)的,內里虛,外面的三個層次都會虛。

正常與失常

中醫(yī)眼中的人體,跟現(xiàn)代科學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注重觀察和研究生命的大背景。

人稟天地而生,要想健康,需要與這個大背景相契合。這就是傳統(tǒng)文化中,特別強調天人合一,或者天人相應的緣由。它是把人體的健康與疾病,放在宏大的時空架構里面去思考。

因而,經典中醫(yī)是在一種與自然、與他人以及與自己的“合一”與“順道”的體驗中產生的。

在這個意義上,所謂健康,即人的生命活動順應了自然天地之道;所謂疾病,即與自然之道相背離。

反觀現(xiàn)代人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早已擺脫了自然節(jié)律的束縛。不知不覺中與大背景相脫離,導致身體的本能弱化。這在中醫(yī)看來,是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

天地之間,萬事萬物仿佛合奏的交響樂,而人類是其中的部分演奏者。一旦跟不上節(jié)奏,會被老天給踢出去,就會生病。

所以,在古代生病就叫做“失?!?,病因叫做“失節(jié)”,或者“失勢”,而健康就是“?!薄D懿荒芨献匀坏墓?jié)奏,能不能與自己、自然、社會、這個大千世界保持相對和諧的關系,才是真正緊要的地方。

比如說,天氣熱了,別人都出汗,你也能出出汗;別人走兩個小時不累,你也能走得動,這就是跟得上。反過來,別人都怕冷,你還覺得熱;別人都困了,你三更半夜還睡不著,這就開始跟不上了。此時,如果你還覺得自己很健康,這已經病得不算輕了。

疾病的發(fā)展過程,先從生命無形的部分,即精神-信息的層面開始出問題;第二個階段,到氣的部分,能量格局和運行規(guī)律開始紊亂;再第三個階段,發(fā)展到有形層面的疾病。

就像現(xiàn)代社會,國家出一項政策,就是把一個念頭變成了一份文件;接下來,社會的文化取向、資金流、信息流、物流都會跟著變化,對不對?這就是第二個層次;然后有的企業(yè)發(fā)展起來了,有的企業(yè)就要生病了,慢慢再作用到具體每一個人。

所以,一個人得了重病,絕不是某種單一因素造成的。雖然看起來好像突然發(fā)生,但背后花了五年、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的時間來累積這個病,一點一滴,沿著精神-能量-形體的次序擴展、固化。最后,所有的層次都出現(xiàn)問題。

具體來看,中醫(yī)判斷健康與否,有三個著眼點:神定不定,渠道通不通,資源有沒有。接下來,我們稍微展開一點。

神機的定散

所謂,即《黃帝內經》中的“形與神俱”,或者“身心合一”。所謂,即身心的分離,心為外物所役。

按照古人的標準,我們現(xiàn)代人在神的方面,大都有問題。比如,下班的時候,觀察地鐵或者公交里來往的行人,神是散的。神散的時候,人會失去自我的覺察力和控制力。這個時候,往往拿著手機就放不下來,被吸住了。

從文明史來看,我們一切的社會生活,是由后天的志、意創(chuàng)造的。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生活又進一步創(chuàng)造和強化我們的志、意,形成了一個正反饋循環(huán)。

后天的志意在不斷增強的同時,先天的魂魄精神越來越受到抑制,進而在神的層面引發(fā)后天與先天的日益失衡。

慢慢地,我們與天地萬物交感的本能,被后天的志、意全面覆蓋,進入了類似休眠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先天部分的精神-信息層面的交換互通,就逐漸停滯了。

于是乎,在生命的精神-信息層面,病根就埋下了。

氣機的開闔

氣機的運動,遵循著基本的規(guī)律:實則開,虛則闔

氣機的開闔,好比房門的開關,里面氣飽足了,自然有往外擴張的勢,這是“”;里邊不足,自然有往里收聚的勢,這是“”。

開的過程中,能量流通出去,通常的效果是;闔的過程中,能量回收進來,通常的效果是。開闔的基本目的,正是為了內外表里的均衡,讓氣機自然暢達,因而不是單向孤立的。

氣機變化反映的是人體能量的正常運動規(guī)律,這是常,是與天地自然的節(jié)律相吻合的。因而,白天開,晚上闔;春夏開,秋冬闔。

健康的小孩子,能量比較高的年輕人,自然能夠開得大一些,也闔得回來;同時,因為身體內部能量足,開闔的力量也足夠,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轉化的能力會強一些,所以容易保持健康。老年人能量偏虛,總體是要闔,轉化的能力就下降了,所以從身心狀態(tài)到社會適應,都會偏弱一些。這是規(guī)律。

文章圖片3

氣機的開闔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開闔的方向并不由主觀決定。人體何時開、何時闔,由先天的體質、心質,后天的意識-行為-生活模式以及當下的氣機-病機所決定。此外,自然界天文地理的變化也是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比如,你工作了一天、打算運動放松一下,最好先搞清楚自己當下的氣機方向,是需要開還是闔。如果感到疲勞,身體的氣機需要闔;晚上九點了,身體的氣機需要闔;剛做完一個緊張的項目,精神身體都需要放松,氣機需要闔。這個時候,適當?shù)厣⑸⒉交蛟S更合適一些,要是強行去健身房,不闔反開,身體吃不消,有可能會倒在跑步機上。

正邪的進退

當氣機的運行出現(xiàn)異常的時候,疾病就出現(xiàn)了。這個時候,人體會有一個修復或者再平衡的過程。此時,修復的力量與致病的力量互相交鋒,形成有進有退的斗爭過程。

從發(fā)展方向來看,所有的疾病,不外乎兩種情形:

  • 由表入里:就是由上焦進入中焦與下焦,呈深入且加重的趨勢;
  • 由里出表:由中下焦進入上焦,是往外、減輕的趨勢(這里三焦取“里、中、外”的層次)。

治療過程中,治病的方向與疾病的方向,有順逆之別。同向為順,反向為逆。比如,我想往外走,但有人不讓我出去,這叫。如果我想出去,有人把門打開,這就叫。

文章圖片4

病勢的進退與順逆

正邪進退的趨勢決定了疾病的發(fā)展方向是痊愈還是惡化,同時也決定了是健康還是衰老。決定這個趨勢的關鍵不是醫(yī)生和醫(yī)療技術,而是病人身體里面有沒有能量,也就是前面講的氣機運動規(guī)律——實則開,虛則闔。

正氣充足,存于內,才可能開闔適度,邪氣自然就留不住。反之,邪氣深入,病情就會加重。

特別的,當病人神機穩(wěn)定,中下焦氣機充足的時候,是完全可以自愈的,并不一定需要刻意的治療。

治病的方法

治療和調理病人,抓住大方向是關鍵。

在中醫(yī)眼中,邪氣通常不是首要的著眼點,首先要關注正氣,以正氣為本。堅持從常出發(fā),從病人自身的正氣出發(fā),是中醫(yī)治病的特色和優(yōu)勢所在。

從三焦氣血的角度來看,所有的病就是三類——上焦病、中焦病、下焦病。醫(yī)師通過與病人及家屬的交流,細致地分辨三焦的能量狀態(tài),參見下圖:

文章圖片5

三焦辯證的要點

簡單來講,判斷下焦的能量夠不夠,要看病人的精力足不足,思路是否清晰,專注力、記憶力的水平,睡眠的質量,還有小便頻不頻。年輕人還要看他的性功能。

中焦要看他的肌肉豐盈不豐盈,有沒有力氣,消化力、大便、飲食等是否正常。

上焦要看他的出汗情況,會不會常常感冒,是否怕風,還有皮膚的狀況。

中醫(yī)看病,關注的是人的基本生命運行狀態(tài)。問診時,通過拉家常來評估病人生命的基本面,這是中醫(yī)臨證的精華。

辨明了大方向,判清了虛實,接下來醫(yī)者所為,可以總結為五個要點:

  • 順其勢:在總體思路上,要順應開闔的大方向。
  • 得其機:把握正邪進退的關鍵時機。
  • 利其行:通過泡腳、走路、打太極等輔助配合手段,輕輕推一把。
  • 握其度:根據(jù)體質虛實、生活狀態(tài)和季節(jié),調配合適的力量。
  • 固其本:通過早一點睡覺,適當?shù)陌?、站樁、打坐來幫助闔固下焦;吃合適的食物,不吃涼東西來加強中焦。

每個來求醫(yī)的人,身體在先天體質的基礎上,經過幾十年的使用和各種疾病的侵蝕,會有一個基本固定的格局。治療的當下,醫(yī)生需要意識到,每個生命像一條河流,健康與疾病像股票曲線一樣在這個已有的版圖里上下交織著前行。

醫(yī)生通過交流,通過針、藥等來幫助病人;病人通過提高對自己和生活的認知,改變生活方式來幫助自己。這一切都是幫助病人從舊有格局里出來,進入更高、更完善的氣機格局。一段時間后,生命的運轉自然會把這個病化掉。

以上五個原則,既是各種慢性病調治的基本思路,也是“萬病一法”的思路。

接下來,我們來具體看看中醫(yī)的各種治療方法。

針灸與按摩

《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里說:“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于不足,神氣乃得復?!闭f明針灸、按摩的原理是回復神氣,“移氣于不足”,也就是調動“氣”,把某處多余的氣轉移到不足的地方,這樣虛實就平衡了。

扎針的時候,這根針插在你身體里,你的身體既不能吸收它,它也不會像冰棍兒一樣融化,并沒有任何物質成分進入體內,那它怎么來幫助你呢?

它能幫助我們改變能量路線上的流量流速。就像一個交通警察,北京三環(huán)堵得最厲害的時候,可能國貿得安排三個警察來疏導,那就是三根針。京承高速路口放一個警察,那就是扎一根針,這根針放在那里就是一個引導的力量,調節(jié)流量、流速。

按摩與針刺一樣,本質是調整人體自身的神氣運行活動,使之正?;?。通過調整神氣,幫助人體回復穩(wěn)定和諧、內外交流的自然狀態(tài)。當人體通過針灸、按摩等方法回復了“陰陽自和的狀態(tài)”,那么,生命本來的力量會自動完成醫(yī)生所期待的“補虛瀉實”“通經活絡”“扶正祛邪”“安神定志”等等效能。

這也是近代研究中,常常發(fā)現(xiàn)針灸、按摩等中國傳統(tǒng)治療方法有“雙向調節(jié)”的效應。比如,針對胃腸功能紊亂,同樣選擇“足三里”或者“合谷”等穴位,運用相同的針刺方法,卻可以改善和治療“胃腸亢進”和“胃腸動力不足”兩個在西醫(yī)診斷上相反的問題。又比如,針刺或者艾灸“涌泉穴”,既可以升高血壓,也可以降低血壓。

導引與祝由

什么是導引?導引神氣,調柔身心?!?strong>”指“導氣”,導氣令和;“”指“ 引體”,引體令柔。導引,是引導能量傳輸和流動的藝術,讓身體和精神和柔健康。

導引的關鍵是精神專注。很多人都練習過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或者鶴翔樁等功法,這些都是通過舒緩的身體動作,達到精神內守、氣血和調的狀態(tài),如果保持一段時間,我們的身心健康就會提升,內在的不適與不調自然會改善。

導引的鼻祖是神醫(yī)華佗,五禽戲是他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tài)編創(chuàng)的一套導引術。其源頭可上溯至先秦,《莊子》中有“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

實際上,中醫(yī)所有治療方法,包括刮痧、按摩、針灸與用藥,其背后的原理都屬于導引。

我們再來看看祝由。在《黃帝內經·素問》的第十三篇《移精變氣論》里,談到這種特別的治療方法。

黃帝問,我聽說古人治病,是通過祝由的方法,轉移和變化病人的精氣,病就好了。

元代之后,祝由列入太醫(yī)院十三科。拿現(xiàn)代觀點來解釋,就是接通和改變患者的能量-信息場。依靠祝由師專一的精神、穩(wěn)定的念力、以符咒的聲音或圖像所接通的信息—能量場來治療各種疾病。

祝由科對祝由醫(yī)師要求很高,目前在道家系統(tǒng)還有專門的傳承,需要有師父傳授,學生必須遵守戒律。

祝由看起來很玄妙,實際上換個角度,就好理解了。

比如有家人或朋友過生日,你不能到場,會選擇送上自己的祝福。意念的升起,背后是有力量的。想一想,你是否有類似的經歷,在不經意間收到意料之外的祝福,心中油然升起的那份溫暖與感動。

這也就是佛家為什么會強調“身口意”三方面的持戒。不但身體上的行動要注意,說出的話語要注意,就連心中的念頭也要注意。

我們的心念,實際上都帶有無形的力量。因而,祝由師可以自己的心念力量,調整并帶動病人的心念力量,幫助其神氣回歸正常。

藥物的運用

如果說針灸按摩等方法,是醫(yī)者直接切入病人神氣格局的話,那藥物則是醫(yī)者借助各種草藥的“神、氣、形”對病人做間接的調整。

相對來說,草藥的學習要更難一些。

醫(yī)生不僅要了解病人當下的神氣格局、了解正邪斗爭的進退趨勢,以及三焦上下、內外表里各部的開闔虛實,還得了解每一味藥物的氣味厚薄、開闔補瀉、寒熱緩急,以及每味藥進入不同體質人體中的不同變化,還有不同藥物組合,不同劑量配比,不同炮制方法對藥性的整體方向性的細微影響。如此多的因素需要綜合考慮,因而草藥的學習很不容易。

古人說用藥如用兵,一個合理的中藥處方就像配伍得當?shù)膱F隊組合,君臣佐使,相得益彰。

君藥去攻堅,臣藥來支援,佐使打配合。就像劉邦的手下,既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又有“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的蕭何,還有“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的韓信。三者齊心合力,共同打敗了西楚霸王。

草藥,除了功效和主治之外,更重要的是作用層次布散方向。

在古代的醫(yī)書里,通常是用“升降浮沉”和“在氣在血”等文字來表述的。決定其“升降浮沉”和“在氣在血”的,是藥物的四氣(寒、熱、溫、涼)、五味(酸、苦、甘、辛、咸)。

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湯藥進入人體,都是在中焦開始作用的。每個藥會因為氣味的不同,升降浮沉的方向差異,從某一個特定的層次開始啟動。

比如,碧螺春茶、咖啡和白酒,作用的層次是不一樣的,分別是上焦氣分、中焦氣分(略入血分)和中下焦氣分與血分。

這是作用的層次,再舉個布散方向的例子。

薄荷的作用層次偏重于上焦,布散的方向是從上焦再往外周一點;肉桂呢,進入中焦以后,還能夠向血分和下焦布散。所以,前者的作用是向上、向外,而且表淺,而肉桂向內、向下,更深入。

除了藥性,用藥的劑量,形成的濃度,它們共同決定了某味藥是往里邊走,還是往外走。

這些是理解草藥的重點,不同草藥合在一起,變成了一個方劑,雖然復雜一些,但還是這個道理。

學習的路徑

唐代名醫(yī)孫思邈,在《大醫(yī)習業(yè)》里談到了中醫(yī)學習的內容:

先是經典理論部分,“凡欲為大醫(y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藥對”。

其次輔助方術部分,“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并須精熟”。

再次博覽群書部分,“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典》,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兇拘忌,觸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于醫(y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p>

這張書單,除了中醫(yī)經典之外,涵蓋儒釋道三家,經史子集、天文地理、術數(shù)丹道、林林種種,幾乎囊括了彼時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這大概記錄了孫真人本人真實的學習成長歷程。

由此可知,自古做一名優(yōu)秀的中醫(yī)師,實為不易。正所謂:“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

感而遂通

經典要讀,醫(yī)案要品,群書要看。千頭萬緒之中,重中之重是要提高自身的感受力。

對此,我個人的理解是,知識有先天與后天之分。對于后天知識的學習,邏輯思維必不可少;要想掌握好,需要多動腦。而對于先天知識的領悟,如果過于陷入思考,反而容易迷失于局部細節(jié)之中;這個時候,要讓自己靜下來,讓元神歸位,用心來體會。

當我們安靜下來、與整個世界有著良好連接的時候,就好像打開了接通宇宙云知識庫的WiFi,先天的知識自然地浮現(xiàn)在腦海之中。這就是,所謂的感通,感而遂通。就好像陸放翁的名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與之相比,賈島在詩歌上的推敲功夫,就顯得過于用意了。

內在訓練

提高感受力的關鍵,在于堅持日常的內在訓練,包括靜坐、站樁、太極等。

我的理解,內在訓練的目的,是通過靜定的功夫,讓先天的元神歸位。

有了這個基礎,就能夠“以我知彼”。就像太極拳所說:“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迸R戰(zhàn)時,對手不知道我的狀態(tài),要做什么,但是對方身形還沒有動,念頭一動,“我”就已經知道了。

保持虛靜放松,減少念頭、思想、情感、欲望、計劃和各種煩心事、動心事的干擾,內心就會像風力逐漸減弱的湖面,變得澄清與透明起來。這個時候,平靜的湖面宛如無染的鏡子,自然就能照出對方的身心狀態(tài)、氣血運行和經絡流通情況。

假以時日,感知力愈發(fā)精微,對無形的神氣格局,自然能夠感而遂通。

最終,能夠達到的高度,就取決于自己經絡的通透度、內心的虛靜度和意識的清晰度啦。

后記:心靈的桃花源

上個星期,我們全家人再赴老柿林,時隔兩年與春日山房重逢。

期間,家智老師在家長課上,以桃花源為主題,侃侃而談自然教育的意義?,F(xiàn)如今,物質極大豐富,孩子不再缺衣少食,卻為各種心理問題所困擾。面對父母、師長與社會的殷切期待,卻常常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自然教育,與天地的連接,平日里是沒什么用的;等到了生死關頭,才會有大作用。古人說,天地君親師。一個人,如果在某個階段,走入了后天的困境,甚至是絕境時,需要回到先天的天地之中,面對廣闊的時空去重新發(fā)掘生命的意義。

這一點,不只是孩子,對我們成年人,也是如此。

時代的發(fā)展軌跡,已經從過往的高速度轉向了高質量。速度的放緩,意味著著眼點從增量切換到了存量。存量競爭的特征,就是每個人會付出更多,與之相比,回報卻變得更少。

投入產出比的系統(tǒng)性下降,如果缺乏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提升與之對沖,大家的焦慮感自然是上升的。

這樣的大背景下,就形成了李辛老師所說的躁郁癥。平日里郁悶不斷累積,達到了臨界點之后,就會高強度爆發(fā)。發(fā)泄完了,就再次滑入能量低谷,不斷反復。

這種負向的循環(huán),讓生命的質量不斷降低,并為日后各種有形疾病的發(fā)生,打下了神氣的基礎。

于是乎,繼續(xù)被外在裹挾,還是超拔出來,成為擺在每一個人面前的人生課題。

在物質化迷途中艱難跋涉的我們,需要以同樣的努力,去尋找心靈的桃花源。唯有如此,才能讓先天與后天早已嚴重傾斜的天平,逐漸恢復到平衡的狀態(tài)。

在這條路上,包括經典中醫(yī)在內的傳統(tǒng)文化,很有可能會幫到我們。

因為,它們背后共通的內核就是:

回歸本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