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篇開始,中東文明就進入了波斯帝國文明時期。波斯文明是有歷史記載以來最早接觸中華文明的中東文明。它從公元前6世紀中期居魯士二世帶領波斯人崛起開始,到公元7世紀中期沙特阿拉伯人崛起結束,時跨1200余年,歷跨阿契美尼德王朝、帕提亞帝國和薩珊帝國三個時期。 在這三個時期內,波斯始終與周邊古老且強大的帝國持續(xù)爆發(fā)戰(zhàn)爭,長期統(tǒng)治了從今天土耳其北部的黑海中亞的大片區(qū)域,影響極其深遠。直到今天,伊朗、伊拉克等地仍然保留著許多波斯工藝美術品和建筑物,且古代波斯宗教——“瑣羅亞斯德教”仍有不少信徒。 不僅如此,波斯帝國的發(fā)展,讓國際象棋在歐亞大陸上得到了廣泛傳播。就連英語詞匯中關于巴扎、橘子和檸檬等詞根也都來源于波斯語。 所以了解波斯,對于我們理解現(xiàn)在的中東、填補中東歷史的空白至關重要。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古代波斯文明。 1.古代波斯文明的淵源 經(jīng)歷了之前古埃及和古美索不達米亞兩個文明之旅后,我們就能夠明白,想要理解一種文明,就不能僅僅將視野停留在其最輝煌的時刻,還非常有必要了解這個文明的來龍去脈。 作為古美索不達米亞的近鄰,伊朗地區(qū)(含今天的伊朗、伊拉克等地)同樣擁有非常悠久的史前文化。根據(jù)考古學家現(xiàn)有的證據(jù)表明,舊石器時期,烏爾米耶湖沿岸、扎格羅斯山、呼羅珊、里海南岸、胡齊斯坦、法爾斯等重要波斯城市周邊地區(qū)就已經(jīng)廣泛有了人類廣泛活動的遺跡。 公元前7000年至前5000年,伊朗地區(qū)進入了“農(nóng)業(yè)革命”時代,以上地區(qū)發(fā)掘出了大量石制農(nóng)具殘片和家畜骨骼化石。公元前5000年至前3500年,伊朗地區(qū)進入了史前銅石并用時期。公元前3500年開始,伊朗各地相繼進入青銅時代,當?shù)鼐用衽c美索不達米亞以及中亞地區(qū)交往頻繁,冶金術和制陶術日臻成熟,象形文字的書寫符號也逐步成型。 古代伊朗地區(qū)最早綻放文明之光的是西南部胡齊斯坦的埃蘭人。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之旅中,我們就多次提到了埃蘭王國,它幾乎貫穿了整個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史。 埃蘭人是生活在胡齊斯坦的原住民,其語言與蘇美爾人、古印度文明最早開創(chuàng)者達羅毗荼人頗為相似。按照現(xiàn)有學者的推測,埃蘭語與今天伊朗東南部的俾路支語、阿富汗南部的布拉灰語以及印度南部的泰米爾語、泰盧古語、埃納德語和斯里蘭卡的達羅毗荼語都有傳承關系,是人類史上早期用于書寫記錄的象形字體之一。 公元前3000年開始,埃蘭語演變?yōu)榫€形字體,繼而演化成了另一種楔形字體,現(xiàn)代學者已經(jīng)成功釋讀。公元前27世紀至前7世紀間,埃蘭文明進入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登上了伊朗古代文明舞臺。在伊朗西南部的胡齊斯坦以及法爾斯西部和洛雷斯坦南部,與蘇美爾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亞述人、迦勒底人相互影響,書寫了燦爛的人類文明。 公元前2700年至前2550年,蘇美爾人城邦基什和拉格什與埃蘭人爆發(fā)了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場戰(zhàn)爭。蘇美爾阿卡德帝國統(tǒng)一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后,也多次征服埃蘭城邦蘇撒和阿萬。阿卡德國王納拉姆辛也曾與埃蘭王國的蘇撒城邦締結盟約,被阿卡德語和埃蘭語以楔形字體刻于泥板文書之上,并被考古學家在蘇撒遺址中發(fā)掘。 公元前2230年,扎格羅斯山西北部的庫提人滅亡了阿卡德王國,埃蘭人擺脫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威脅,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到了公元前2112年,烏爾第三王朝鼎盛時期,埃蘭依附于烏爾第三王朝的統(tǒng)治者。公元前2004年,埃蘭人攻入美索不達米亞南部,滅亡了烏爾第三王朝。公元前1764年,古巴比倫王國的偉大君主漢謨拉比遠征埃蘭,埃蘭王國被征服,“埃蘭”在文獻記載中隨即消失了數(shù)百年。 直到公元前1300年至前1100年,“埃蘭”一詞才又重現(xiàn)于文獻記載當中。埃蘭人起初與加喜特人結盟穩(wěn)固政權,并在公元前1158年,攻入美索不達米亞南部,擊敗了加喜特人,洗劫了巴比倫,將馬都克神像、漢謨拉比法典石刻和瑪尼什吐蘇方尖碑等掠至蘇撒。這也是為什么漢謨拉比法典石碑在伊朗地區(qū)被發(fā)掘的原因。 公元前8世紀末,埃蘭再次臣服于強大的亞述帝國,但在其衰微后,埃蘭與南方迦勒底人結盟。公元前596年,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遠征埃蘭,攻陷了埃蘭蘇撒。之后不久,居魯士二世創(chuàng)建波斯帝國,埃蘭被納入波斯帝國版圖,成為了波斯帝國的行省。 埃蘭文明作為獨立文明的發(fā)展歷史雖然結束了,但埃蘭文明與其后登上歷史舞臺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間仍然有極深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承。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創(chuàng)立者居魯士二世,就有埃蘭語的名字“庫拉什”。貝希斯敦石刻的銘文,也是采用古波斯語、阿卡德語和埃蘭語三種文字記載的。而且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和安息王朝時期,埃蘭人仍然是伊朗西南部的重要族群,直到歐洲中世紀時期之前,埃蘭語在胡齊斯坦一直是主流語言。 2.古波斯人走上前臺的歷程 由前文可知,古波斯人并不是伊朗地區(qū)的土著居民,那他們是什么時候開始進入伊朗地區(qū)的呢? 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族群“雅利安人”。廣義上的雅利安人泛指印歐語系的各個種族,狹義上的雅利安人特指亞洲諸地上印度伊朗語族的幾個分支族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古印度和古波斯均屬于印度伊朗語族。最好的印證就是“雅利安”在梵語中意為“高尚”,在古波斯語中意為“信仰”。 正是鑒于此,古代波斯人稱呼他們的故鄉(xiāng)為“伊朗”,意為“雅利安人的國家”。同樣的原因,波斯政府在1935年正式更名為“伊朗”。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印歐語系不同族群出現(xiàn)遷徙的浪潮。一大批種族遷入歐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另一大批遷入了亞洲腹地的中亞草原。而進入中亞草原的印歐族群,就逐步發(fā)展成了伊朗語族和印度(梵語)語族兩支。 其中伊朗語族的大部分人從中亞草原向西遷徙,途經(jīng)呼羅珊和里海南岸,進入伊朗西部的扎格羅斯山區(qū)。這一批人又分化為了兩支,其中生活在扎格羅斯山區(qū)中北部,長期統(tǒng)轄克爾曼沙赫、哈馬丹一帶,以及烏爾米耶湖南岸的族群史稱“米底人”,而生活在扎格羅斯山區(qū)南部,控制著帕爾薩一帶的族群就是本篇的主角“波斯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遷徙還涉及到了中國的商朝武丁時期,中亞的一支雅利安人向東遷徙同商朝大軍相遇,甲骨文記載:“婦好率軍西出,斬白首兩萬余”。有效阻止了雅利安人向東部中原地區(qū)的滲透。婦好也為保護中華文明做出了杰出貢獻。 將視野轉回中亞,就在埃蘭人國勢衰落之際,米底人登上了伊朗地區(qū)的政治舞臺。但相比于埃蘭人與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頻繁交往,關于米底人的歷史記載非常少。就連古希臘時代的歷史文獻中,米底人的信息也十分稀少。更加令人惋惜的是,近年來考古發(fā)掘的米底文化遺址也極其有限。 最早提到米底人的文獻是公元前836年的亞述銘文,他們居住的地區(qū)被稱為“帕蘇亞”。之后相關記載消失了幾百年。之后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中也多次提到米底人,但目前仍然缺乏相關史料和考古證據(jù)的佐證,可信度存疑。 根據(jù)亞述銘文和古典時代希臘人的零散記載,米底人移入伊朗西北部后,一分為六,以部落聯(lián)盟的形式依附于亞述帝國。公元前678年,米底部落聯(lián)盟發(fā)展成了米底王國,建都于??税吞鼓牵ń褚晾饰鞅辈砍鞘泄R丹附近),歷經(jīng)四位國王。公元前612年米底人與迦勒底人結盟,滅亡了亞述帝國,攻占了亞述帝國都城尼尼微。 之后,米底王國與烏拉爾圖王國爆發(fā)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互有勝負。其鼎盛時,一度控制安納托利亞東部、伊朗東北部的呼羅珊與伊朗西南部波斯灣沿岸的廣大區(qū)域。此時的波斯人還只是米底王國眾多附庸中的一個。 公元前585年至前550年間,米底末代國王阿司杜阿蓋斯與波斯人聯(lián)姻,將其女嫁與波斯人阿契美尼德族的首領岡比西斯一世,生有一子,是為居魯士二世。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舉兵反抗米底,攻占了米底都城??税吞鼓?,生擒米底國王,滅亡了米底王國,建立起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伊朗地區(qū)終于進入了波斯帝國時代。波斯帝國建立后,米底人逐漸被同化為了波斯人。 3.第一個波斯帝國 根據(jù)現(xiàn)有銘文和考古資料可以初步判斷,波斯人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血緣族群,他們是遷入伊朗西南部法爾斯一帶的波斯部落同當?shù)卦∶裰饾u融合之后形成的特定族群。 波斯人的身份認同,是超越血緣族群認同的地域族群認同,這種認同直接影響了之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社會和政治基礎。 目前已知的歷史文獻中,最早嶄露頭角的波斯頭領是帕薩爾加迪部落中,阿契美尼德氏族首領阿契美尼德。公元前700年,在他的帶領下波斯人臣屬于埃蘭的安善王。公元前7世紀中葉,阿契美尼德之子鐵伊斯佩斯成為波斯人的首領,依附于米底王國。 公元前670年,波斯人與米底人結盟,反叛亞述帝國國王辛納克里布。在米底人敗于西徐亞人后,波斯人占領了埃蘭舊都安善,波斯首領鐵伊斯佩斯自稱安善王,管轄埃蘭的屬地。 根據(jù)阿里亞拉姆涅斯金板銘文,鐵伊斯佩斯死后,鐵伊斯佩斯長子居魯士一世占據(jù)安善,承襲“安善王”,次子阿里亞拉姆涅斯占據(jù)法爾斯,繼承“波斯王”。 而亞述銘文記載,安善王居魯士一世將其子阿魯庫送往亞述尼尼微為人質,依附于亞述帝國。等他死后,其子岡比西斯一世反抗亞述帝國,轉而臣服于米底王國。之后,米底王國國王與岡比西斯一世聯(lián)姻,生居魯士二世。 公元前559年,岡比西斯一世死后,居魯士二世成為安善王。他首先凝心聚力,將法爾斯的波斯人諸部落統(tǒng)一起來,在安善城西北75公里的帕薩爾加迪建立起阿契美尼德王朝,并廢除了其叔叔一脈的“波斯王”王位,將王權集于一身。 公元前555年,居魯士二世先是與新巴比倫王國結盟反叛米底人,于公元前550年攻陷了米底王國都城??税吞鼓牵瑴缤隽嗣椎淄鯂?。他延續(xù)米底王國舊制,保護了米底貴族的特權和自治地位,并將米底都城埃克巴坦建成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夏都”。 公元前549年,居魯士二世征服埃蘭各部,蘇撒成為了波斯帝國的新都。僅一年后,居魯士二世就兼并了原屬米底王國版圖的亞述、敘利亞和亞美尼亞等地區(qū),兵鋒直指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 公元前547年,居魯士二世在底格里斯河上游,擊敗了呂底亞人和希臘移民愛奧尼亞人組成的軍事聯(lián)盟。公元前546年,又攻占了呂底亞王國都城薩爾迪斯,俘獲其國王克羅伊斯。 之后,為了統(tǒng)治的穩(wěn)定性,居魯士二世禮遇克羅伊斯,將薩爾迪斯作為了王朝在小亞細亞的陪都。之后,小亞細亞沿海的諸多愛奧尼亞人城邦相繼臣服。 征服小亞細亞后,居魯士二世于公元前545年向東攻入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占領了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和粟特人控制的土地,并一直攻打到了印度河流域的犍陀羅。 公元前540年,居魯士二世率波斯大軍在短暫休整后,攻打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王國,這段歷史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系列中已經(jīng)有了詳細敘述,這里不再贅述。 結果是,公元前539年,居魯士二世的大軍在底格里斯河畔擊敗了新巴比倫王國的軍隊,巴比倫城不戰(zhàn)而降。居魯士二世兵不血刃占領新巴比倫王國都城,并滅亡了新巴比倫王國。 之后,居魯士二世不再滿足安善王的稱號了,開始同時自稱巴比倫王和蘇美爾阿卡德王,宣布自己是世界的王、眾王之王,并以馬都克神的名義統(tǒng)治巴比倫尼亞。居魯士大赦天下,延續(xù)巴比倫尼亞的舊制和原有宗教,重建神廟,獲得了巴比倫人的支持。阿契美尼德王朝至此成為了中東世界的霸主,史上第一個古波斯帝國橫空出世。 居魯士二世不僅是帝國的建立者,更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征服者。他僅用了20年的時間,就讓波斯大軍成為了馳騁疆場、所向披靡的代名詞。讓波斯帝國版圖從剛開始伊朗西南部法爾斯的彈丸之地,成長為了西至愛琴海東岸,東至印度河谷的龐大帝國。 雖然公元前530年,他在平復另一雅利安人分支馬薩革泰人叛亂的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但居魯士不朽的功績,為波斯帝國的長期延續(xù)打下了堅實基礎。 之后的波斯帝國歷經(jīng)岡比西斯二世、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阿爾塔薛西斯一世、薛西斯二世、索格迪亞努斯、大流士二世、阿爾塔薛西斯二世、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阿爾塔薛西斯四世、大流士三世,共計十一位國王。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在高加米拉擊敗大流士三世,迫使其逃亡至伊朗高原東部,被其部下巴克特里亞總督白蘇斯殺害,存在228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壽終正寢。 好了,本篇文章就到這里,希望對您了解波斯帝國和中東歷史有所幫助。下篇文章我們走進波斯人的第一個帝國,詳細了解它的豐功偉績。這是與您分享的第610篇文章,歡迎您的閱讀,我們下篇不見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