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常見急癥 外感高熱...1 外感高熱是指由外在致病因素引起的以發(fā)熱(39℃以上)為主的一組疾病,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葉性肺炎等病。 清肺六二湯(魏長春主任醫(yī)師)...1 【組成】活水蘆根60克(去節(jié)),白茅根30克,桑白皮、地骨皮、桑葉、枇杷葉、浙貝母、知母、北沙參、空沙參、苦杏仁、冬瓜仁各9克。 【功效】清宣苦泄,甘潤養(yǎng)肺。 【主治】大葉性肺炎(風溫外感),發(fā)熱咳喘,或痰中帶血,脈象滑數(shù),舌質紅燥或深紅,苔微黃,高熱在40℃上下,神志清楚,大小便通調者。 【加減】見高熱面赤,口渴煩躁,脈象洪數(shù),可去北沙參,加生石膏;若高熱熾盛,舌質絳者,加神犀丹;倘高熱神昏者,則加紫雪丹1~2克,研碎鼻飼,并以元參易北沙參;如舌有黃膩苔,是溫熱入里之象,當去二參加黃芩、山梔;大便秘結者,可加瓜蔞仁,如便秘面邪熱熾盛,則加生大黃。倘見痰紅或吐血,舌赤者,去二葉、漸貝,加川貝、旱蓬草、仙鶴草(或改用二地);如病久津液受劫,則去二葉加天冬、麥冬。 【用法】水煎服。 【注意】虛寒之體有痰飲病者,雖有咳喘氣促,不宜服此方。 涼膈增液湯(張剛主任醫(yī)師)...2 【組成】連翹8克,銀花8克,梔子5克,黃芩5克,生地6克,元參8克,麥冬8克,蘆根8克,蟬衣5克,板藍根8克,大黃2克,竹葉3克。 【功效】清熱解毒,辛涼解表,通腑泄熱。 【主治】外感鳳熱之邪引起的發(fā)熱,咽喉紅腫疼痛,便秘溲赤。 【用法】先將上藥浸泡20分鐘,再文火煎25分缽,每日1劑,分3~4次溫服。 【注意】本方劑量為小兒用量,患者宜清淡飲食,少吃肥甘油膩辛辣等物。 清肺化痰湯(張伯臾教授)...2 【組成】凈麻黃6克,石膏(先煎)30克,杏仁9克,甘草3克,桔梗9克,苡仁15克,蔻仁(研細后入)2.4克,澤漆30克,魚腥草30克,制半夏9克,黃芩9克,蒲公英30克。 【功效】清熱宣肺而化痰濕。 【主治】外感高熱,由衛(wèi)入氣,邪熱戀肺,灼津為痰之高熱。 【用法】水煎服。 宣肺通腑湯(董建華教授)...2 【組成】生石膏(先煎)45克,瓜蔞30克,大黃5克,杏仁10克,知母15克,蒼術10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蘆根30克。 【功效】宣肺通腑,清瀉熱結。 【主治】外感溫熱之邪犯肺,傳于大腸,表里同病之高熱。 【用法】水煎服。 荊防銀翹湯(時振聲教授)...3 【組成】荊芥9克,防風9克,蘇葉9克,銀花15克,連翹9克,淡竹葉9克,茯苓15克,陳皮6克。 【主治】外感發(fā)熱,不論風寒、風熱初起,寒重熱輕或寒輕熱重,口渴或不渴,皆可用之。 【加減】如眼眶疼痛可加白芷6克,身痛加秦艽9克;咳嗽胸悶加杏仁9克,瓜蔞皮15克;咽痛加桔梗6克,生甘草6克。 【用法】先將上藥用冷水浸泡10分鐘,煮沸后微火再煮15分鐘,每劑煎2次。根據(jù)病人發(fā)熱的輕重,每日1劑或2劑。每日1劑者,上下午各服1次;每日2劑者,每隔6小時服藥1次,日夜共服4次。一般外感初起可日服2劑;外感二日后開始治療,日服1劑即可。 清解七味飲(張學文教授)...3 【組成】生石膏30~60克(先煎),黃芩10克,柴胡10克,葛根10克,菊花10克,薄荷10克(后下),銀花(或連翹)10克。 【功效】清氣疏表。 【主治】外感熱病,邪在衛(wèi)、氣之間,證見發(fā)熱或微惡風寒,煩渴,口燥咽干,或咽喉腫痛,或咳嗽少痰,舌邊尖紅,苔薄白或黃白相間,脈浮數(shù)。 【加減】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0克;陰傷者(尤其是素體陰虧者),加生地、沙參各10克;鼻衄或咯血絲者,加焦梔子10克,白茅根30~60克;咽喉腫痛者,加馬勃(包煎)、山豆根各10克,玄參15克;熱象重并見斑疹者,加丹皮、赤芍、生地各10克,大青葉15克;咳嗽咯吐黃痰者,加桑白皮、黛蛤散(包煎)各10克;熱盛動風而抽搐者,加鉤藤(后下)10克,羚羊角(另煎)6克;兼食滯不化者,加焦三仙各9克。 【用法】先用適量清水將藥浸泡30分鐘,然后用武火急煎,煎煮時間不宜過長。每日2劑,晝夜各1劑。熱甚病重者,每4小時服1次。 【注意】使用本方時,忌用辛溫發(fā)汗之品,禁食肥甘油膩食物。 清溫丹(田嘉禾主任醫(yī)師)...4 【組成】夭竺黃50克,膽南星25克,僵蠶25克,蒸制大黃30克,片姜黃20克,蟬蛻25克,龍腦2.5克,麝香1.5克,朱砂25克。 【功效】解表清里,泄熱解毒。 【主治】適用于屬溫病范疇內(nèi)的流感、流腦等外感熱病。證見發(fā)熱惡寒或但熱不寒,無汗或自汗,頭痛,咳嗽,口渴。嚴重者可見神昏,譫語,煩躁不寧,甚至驚悸,痙攣。 【用法】將上藥共研成極細面混勻,留出少許朱砂面為衣。另用銀花、連翹各50克,苦桔梗、牛蒡子、薄荷各30克,淡豆豉、甘草各25克,芥穗、竹葉各20克,研為粗末(即銀翹散)。用鮮葦根湯煎銀翹散濃縮成汁,調和上述藥面,煉蜜為綠豆大的藥丸,并以朱砂面為衣。成人每服5克,1O歲以下兒童減半,5歲以下兒童服1/4量。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暑令感冒合劑(盛循卿主任醫(yī)師)...4 【組成】香薷6克,藿香、佩蘭、厚樸各10克,炙枇杷葉12克,鴨跖草15克。 【主治】夏季感冒,高熱頭痛,胸悶脘痞,身體重痛或咽痛,咳嗽,或身痛無汗,舌質紅苔薄膩微黃,脈象濡數(shù)。 【加減】若患者體溫高于39.6℃,必須在方中加入黃連5克;咽紅腫痛明顯時,可加入板藍根12克,本方近經(jīng)我院急診室驗之臨床,療效頗佳。從對49例暑熱病人應用觀察資料統(tǒng)計,總有效率達91.8%。其中,顯效(48小時內(nèi)熱度退盡)32例;好轉(72小時內(nèi)熱度退盡)18例。療效明顯高于西藥對照組(抗菌素+退熱藥,其總有效率僅為76.5%)。 【用法】每劑加水適量,浸泡半小時,武火煎煮10分鐘,過濾取藥液備用。每日1劑分2次溫服,若入暮高熱不減,可酌情加服1劑,再分2次溫服。 原因不明高熱方(盛循卿主任醫(yī)師)...5 【組成】柴胡、黃芩、知母各10克,生石膏、忍冬藤各30克,連翹15克,甘草6克。 【功效】和解少陽,清泄里熱。 【主治】原因不明之高熱,熱勢上下午有波動,面紅口干,苔黃,脈數(shù)。 【用法】加水先煎石膏30分鐘,同時將余藥浸泡30分鐘后,加入石膏煎液中,再煎20分鐘,濾取藥液,加水再煎20分鐘。每日1劑,將2次藥液混合。在體溫周期性上升前1小時服。 解熱湯(張育軒主任醫(yī)師)...5 【組成】柴胡30~45克,黃芩15~20克,公英、銀花、連翹、野菊花、板藍根、大青葉各30克,甘草5克。 【功效】解熱,抗炎,抑菌。 【主治】感染性或原因不明高熱,表現(xiàn)為少陽證為主之熱型者。 【加減】如表邪未盡者,加荊芥、蘇葉各10克;肺熱(肺部感染),加魚腥草30克;膀胱濕熱(泌尿系感染),加瞿麥(或萹蓄)30克,大劑量柴胡退熱作用雖很明顯,但平素肝陽上亢者,必須慎用,或減小劑量。 【用法】用適量清水將藥浸泡30分鐘,然后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退熱煲(汪履秋主任醫(yī)師)...6 【組成】銀花15克,連翹16克,荊芥10克,薄荷10克,板藍根15克,蚤休15克。 【功效】辛涼解表,疏散風熱。 【主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身熱較高者。 【用法】先將藥物用水浸泡30分鐘,再在火上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兩次煎出藥液混合。亦可制成合劑。每日1~2劑,分3~4次溫服。 感冒速愈湯(陳有恒主任醫(yī)師)...6 【組成】桂枝10克,白芍10克,厚樸5克,杏仁5克,竹葉5克,蜈蚣2條,大棗3枚,生姜3片。 【功效】調和營衛(wèi),鎮(zhèn)痙熄風。 【主治】外感初起引起的發(fā)熱、喘咳、抽搐。 【加減】熱重者蜈蚣用量可加至3~5條;喘重者厚樸、杏仁用量可加至10克;身重者竹葉用量可加至16克;風熱感冒者可減桂枝用量至5克。 【用法】上藥加水300毫升,武火煎至150毫升,日2次口服。 二鮮飲(蒲輔周教授)...7 【組成】鮮蘆根90克,鮮竹葉30克。 【功效】生津退熱。 【主治】外感熱病。癥見高熱不退,煩渴引飲,或時有譫語,目赤氣粗,或汗不出,脈浮數(shù)。 【用法】水煎服 桂芍湯(施今墨名中醫(yī))...7 【組成】赤白芍各6克,川桂枝3克,銀柴胡4.5克,川獨活4.5克,酒黃芩6克,酒黃連3克,紫丹參6克,酒川芎4.5克,粉丹皮6克,姜竹茹10克,炒陳皮6克,香豆豉(炒)12克,蔓荊子6克,法半夏6克,晚蠶砂(炒皂角子10克,同布包)10克,砂仁殼4.5克,白葦根12克,炙甘草3克,豆蔻殼4.5克,白茅根12克。 【功效】調和氣血,解表清里。 【主治】外感。癥見發(fā)熱頭痛,項強,嘔吐不食,心煩不眠,甚則譫語妄言,口干,大便秘結,舌苔外白中黃,脈浮緊。 【用法】水煎服。 白涼湯(李聰甫教授)...7 【組成】生石膏13克,肥知母10克,炒山梔7克,淡竹葉9克,瓜蔞根10克,連翹心10克,淮木通6克,玄明粉(泡)10克,錦紋黃(泡)10克,粉甘草3克。 【功效】清熱瀉火,釜底抽薪。 【主治】外感證。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失于解表,癥轉壯熱大汗,目赤口渴,譫語瘈疭,時欲起床狂走,目不識人,大便秘結,小溲短赤,舌苔黃燥邊絳,脈洪大而數(shù)。 【用法】水煎服。 銀膏湯(孔伯華名中醫(yī))...8 【組成】生石膏30克,連翹9克,薄荷葉4.5克,銀花15克,知母9克,黃芩9克,蓮子心6克,全瓜蔞24克,龍膽草6克,鮮茅根30克,鮮蘆根30克,辛荑9克,地骨皮9克,僵蠶9克,大青葉9克,鮮荷葉1個,紫雪丹1.2克(分沖)。 【功效】清熱解毒,辛涼透表。 【主治】外感。癥見發(fā)熱,頭身疼楚,舌苔黃垢,脈大而數(shù),寸關并盛。 【用法】水煎服。 解毒退熱方(李冬青教授)...8 【組成】粉葛10克,柴胡10克,梔子8克,黃芩8克,荊芥8克,防風8克,板藍根12克,蒲公英10克,射干8克,甘草6克。 【主治】外感寒郁化熱癥,外感寒熱夾雜癥,流行性感冒(寒郁化熱表邪未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熱,急性咽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加減】咽部腫痛嚴重者,可于方中加入馬勃、僵蠶或山豆根;發(fā)熱不退者,可加用知母;兼挾食滯者,可加用炒神曲,炒谷、麥芽或焦楂等導滯消食之藥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粉葛甘辛涼,歸脾、胃二經(jīng),具有發(fā)表解肌,解熱生津的作用;柴胡苦辛微寒,歸心包絡、肝、三焦、膽經(jīng),有解表泄熱之效,據(jù)臨床報道,對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fā)熱,柴胡的退熱作用較為滿意;梔子苦寒,歸心、肺、肝、胃、三焦經(jīng),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能抑制體溫中樞而有退熱作用。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梔子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黃芩苦寒,歸肺、膽、胃、大腸經(jīng),因其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尤長于清瀉肺熱,故可治壯熱、咽喉腫痛;黃芩又對流感病毒、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荊芥辛平,歸肺、肝經(jīng),有祛風解表、解熱發(fā)汗的功效,防風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jīng),也具有祛風解表的功效,同時還有解痙、勝濕的作用;板藍根苦寒,歸心、肺二經(jīng),有清熱解毒,利咽涼血的功效,板藍根還為廣譜抗菌藥,具有抗病毒作用;蒲公英苦甘寒,歸肝、胃二經(jīng)。因其能清熱解毒,故近代臨床常用其治療咽喉腫痛;射干苦寒,歸肺經(jīng),臨床上用其清熱解毒、祛痰利咽的作用,治療上呼吸道炎癥,以達到消炎、清熱止痛的目的;甘草味甘平,補中健脾,調和諸藥。十味藥合用,苦寒瀉熱,辛甘散寒,寒熱并用,以達到清熱解毒,利咽喉而退熱的作用。 加減木賊宣痹湯(肖正安教授)...9 【組成】木賊10克,淡豆豉8克,枇杷葉8克,射干8克,郁金8克,通草6克,黃芩9克,滑石8克,法半夏9克,青皮8克,蘆根25克,檳榔9克。 【功效】輕宣肺痹,清熱除濕。 【主治】外感濕熱,郁于肺衛(wèi),持續(xù)發(fā)熱,暮夜尤甚,日久不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木賊中空氣輕,《本草綱目》謂:“能發(fā)汗解肌,升散火郁風濕?!焙嫌凇巴鉂褚吮砩ⅰ?,又不悖于濕邪發(fā)散宜緩不宜驟之原則,亦無仲景所謂“風去濕存”之弊,于本證最為相宜,為本方之君藥。肺清虛而居高位,在小兒尤為嬌勝,藥宜輕清忌重濁,淡豆豉取其輕清透發(fā)宣上;郁金芳香化濕,與枇杷葉同具開痹之功,能助肺氣宣通;黃芩清肺熱;射干利咽開喉痹;法半夏燥濕和中,青皮行氣運脾,二藥合以暢中;滑石、通草、蘆根、檳榔通利下竅而導赤,并取檳榔通腑氣以利肺氣之意。全方內(nèi)外兼治,疏利三焦,給濕熱有出路,共奏輕宣肺痹,清熱除濕之功。 胸痹...10 胸痹是指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短氣喘息不得臥為主癥的一種疾病,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吸欠暢,重者則有胸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強心丸(朱錫祺主任醫(yī)師)...10 【組成】黨參15克,黃芪15克,丹參15克,益母草30克,附塊9~15克,仙靈脾12克,黃精12克,麥冬15克,甘草6克。 【功效】溫陽益氣,活血強心。 【主治】氣陽兩虛證,見胸悶氣短,心悸怔忡,面色無華。用于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癥、房室及束支傳導阻滯、心率偏慢的冠心病。 【加減】胸悶痛因痰濁壅塞所致者加半夏6~9克,瓜蔞9克,薤白9克;因氣滯不利所致者加郁金9~12克,旋覆梗9~12克,紫菀9克;心悸怔忡屬心陽虧損,心血不足者,加桂枝6~9克,當歸9克,棗仁9克;大便溏薄者加補骨脂9克,炮姜6克;畏寒明顯者加肉桂3~4.5克,鹿角片9克;汗多淋漓,參附重用,另加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 胸痹方(鄧鐵濤教授)...11 【組成】法夏9克,云苓12克,橘紅4.5克,枳殼4.5克,甘草4.5克,竹茹9克,黨參15克,丹參12克。 【主治】冠心病,心陰虛或陰陽兩虛者(均須隨證加減用藥)。 【加減】氣虛加北芪、五爪龍或吉林參或嚼服人參,但黨參不宜重用。心痛明顯者可合失笑散或田七末沖服;脾氣虛弱者合四君子湯;陰虛不足合生脈散;兼高血壓者加草決明、珍珠母;兼高脂血癥加山楂粒、首烏、麥芽;兼腎虛者加淫羊藿;兼血虛加黃精、桑寄生。 【用法】水煎服,日服1劑。 愈梗通淤湯(陳可冀教授)...11 【組成】生曬人參10~15克,生黃芪15克,紫丹參15克,全當歸10克,玄胡索10克,川芎藤10克,廣藿香12克,佩蘭1o克,陳皮1O克,半夏10克,生大黃6~10克。 【功效】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簡稱心梗)急性期及康復期應用,促進愈合,清淤抗栓,改善心功能,改善生存質量,延長壽命。 【加減】低血壓狀態(tài)甚而休克,陽脫者,可同時服用生脈四逆湯加肉桂;舌紅口干五心煩熱者,可加石斛30克,玄參15克,麥冬12克,沙參10克,生地10克;汗出較多者可加山萸肉12克,五味子10克,黃芪加至30克;七情不暢,胸悶脅脹者,可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進退應用;心痛劇時,可噙服蘇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細辛3~6克,三七粉3克,沖服;大便不暢或干結者,可加桃仁泥10克,大麻仁10克,已通暢者,可改用番瀉葉10克,泡當茶飲;舌暗淤血重者,可加莪術10克,三棱10克,水蛭12克,赤芍12克;脈結代者,可與復脈湯或保元湯進退;心功能不全者,可溫陽利水,加北五加皮3~6克;臥不安者,可加棗仁30克,夜交藤30克。 【用法】水煎服,1日1劑,分2~3次口服。也可制丸劑供康復期應用,1日3次,1次口服3克。 【方解】心梗實為心脈痹阻病證,屬內(nèi)科急癥。臨床常表現(xiàn)為氣虛氣滯,血淤濁阻,或氣陰兩虛,氣滯血淤濁阻,證情復雜而險惡。通常應采用標本并治、通補兼施的治法,據(jù)此以選用扶正益氣生肌、行氣活血定痛、化淤抗栓通脈及通腑化濁降逆的方藥。 真心痛方(尚熾昌教授)...13 【組成】丹參30克,川芎15克,紅花15克,黃芪30克,全栝蔞15克,薤白12克,元胡10克,香附10克,冰片1.5克。 【功效】理氣,化淤,宣痹,開竅,補氣。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前八味共研細面,加冰片混均,貯瓶備用,每服3~5克,白酒研服。 心痛飲(劉松庵主任醫(yī)師)...14 【組成】丹參30克,三七粉2克(沖服),真降香5克,薤白10克,遠志10克,琥珀粉2克(沖服),醋柴胡5克,杭白芍10克,五味子5克,青橘葉10克,臥蠶草10克,黨參10克,炒枳殼5克,桔梗5克,炙甘草5克。 【功效】活血理氣,化淤通絡,寬胸寧神。 【主治】血淤氣機不調之冠心病急慢性心絞痛發(fā)作,伴心緒不寧之焦慮失眠的患者。 【加減】如無心緒不寧之焦慮失眠,可去琥珀、五味子;多汗者加浮小麥30克,生牡蠣30克;舌苔厚膩者加清半夏8克,若兼見食無味,納呆可去清半夏而加半夏曲10克。 【用法】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晚藥液以琥珀粉、三七粉沖服。 【注意】服藥期間宜進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益氣溫通湯(郭士魁教授)...14 【組成】黨參20克,桂枝12克,丹參18克,川芎15克,赤芍18克,蓽撥12克,細辛3克,良姜10克,陳皮10克,香附15克,紅花3克。 【功效】益氣溫通,理氣活血。 【主治】氣虛血淤之胸痹心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發(fā)郁通絡湯(田成慶教授)...15 【組成】羌活3~6克,葛根15~30克,川芎15~30克,地龍10—15克,白附子6~12克。 【功效】發(fā)郁化痍,通絡祛淤,熄風解痙。 【主治】心腦血管系統(tǒng)中因淤、痰、風所致之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腦血管痙攣、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溢血等屬中醫(yī)之眩暈、心痛、中風各病,均可治療。 【加減】眩暈,風陽上亢,高血壓者加牛膝、車前子、肉桂引火歸元,導龍入海;兼熱者加夏枯草、菊花、元參;痰濕盛加南星、半夏;風盛者加代赭石、磁石、龜版;陰虛加元參、草決明;陽虛加淫羊藿、仙茅;有淤者加桃紅、歸芍、土元、水蛭諸物;風厥期昏迷,高熱者加安宮牛黃丸,寒者加蘇合香丸;風癱期加白薇、澤蘭、甲珠、全蟲、蜈蚣。本方有四味藥常常加入,作用各異;菊花,清頭目散風熱,柔血脈益肝腎,解毒氣降血壓;淫羊藿,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治冠心病、氣管炎;郁金,入心化淤,舒肝利膽,開郁行氣,寬胸止疼,降低血脂、膽固醇;山楂,消肉積柔血脈,溶血脂降血壓,進食減肥。 【用法】一般水煎服法。 【方解】中風之源不外“痰、淤、風”三者沖聚郁結阻塞經(jīng)絡脈道,郁生諸病?!秲?nèi)經(jīng)》言: “火郁者發(fā)之,木郁者達之?!毙膶倩?,主血脈,心腦一體,血郁發(fā)之;肝屬木,風象肝,風郁達之。古有“發(fā)郁湯”、“達都湯”,方中有羌活、葛根、川芎諸藥,故以二方化裁變通。葛根通經(jīng)絡化淤滯,疏陽明理筋脈為君;川芎化淤血,透巔腦,通經(jīng)隧為臣;地龍柔血脈,達氣機,熄風熱;白附子入經(jīng)絡,化痰結,解痙攣,熄風掣為佐,羌活達太陽,透營衛(wèi),行氣血,清結滯,通暢周身,發(fā)揮發(fā)郁通絡以致熄風之最高效為使。 抗心絞痛方(火樹華主任醫(yī)師)...16 【組成】蘇合香3克,白檀香6克,青木香6克,乳香10克,玄胡索12克,廣郁金12克,赤芍10克,朱砂0.5克,冰片1.O克。 【功效】芳香開竅,活血化淤,行氣止痛。 【主治】胸悶憋氣,胸脅脹痛,冠心病,心絞痛等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方解】抗心痛方乃從蘇合香丸衍化而來,旨在增強原方芳香溫通開竅、活血化淤、行氣止痛作用。方中蘇合香辛甘溫、入心、脾二經(jīng),有通諸竅、開郁、辟穢、豁痰之功。現(xiàn)代藥理證明,該藥有擴張冠狀血管作用;白檀香辛溫,入肺、脾二經(jīng),為行氣要藥,可止心腹疼痛;青木香辛苦寒,入肺、胃二經(jīng),主治胃痛和胸脅脹痛。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此藥有降血壓效應,對舒張壓降低更明顯,系與神經(jīng)節(jié)阻滯有關;乳香辛苦微溫,入心、肝、脾三經(jīng),其味香竄能入心包經(jīng),有活血行氣定痛作用,為治心痛要藥;廣郁金辛苦寒,入心、肺、肝三經(jīng),能活血清心,行氣解郁,祛淤止痛;玄胡索辛溫,入手足太陰經(jīng),有活血行氣止痛作用;赤芍苦微寒,入肝、脾二經(jīng),理中氣,通血脈,能行血中之滯而祛淤?,F(xiàn)代藥理實驗證明能使冠脈血流量增加;朱砂甘微寒,入心經(jīng),走血分,鎮(zhèn)心安神,止驚悸而辟邪穢;冰片辛苦微寒,入心、肺二經(jīng),有通諸竅散郁熱之功。九藥合用,充分發(fā)揮芳香溫通開竅,活血化淤,行氣止痛之功能,從而達到緩解心絞痛的作用。 逐淤化痰湯(王朝宏教授)...17 【組成】鹿銜草25克,瓜蔞15克,川芎15克,姜黃12克,丹參30克,荊芥15克,赤芍15克,香附15克,山楂15克,菖蒲12克,當歸12克,甘松12克。 【主治】胸痹屬于淤血、痰濁中阻或痰淤互結之證者,或冠心病等有上述表現(xiàn)者。 【加減】淤血偏勝,胸痹如針刺者,加乳香12克,沒藥12克,元胡12克,薤白10克;痰濁偏勝,胸悶頭暈甚者,加半夏12克,枳實12克,陳皮12克,炒萊菔子12克;陽虛肢冷者,加附片10克,桂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胸痹多由胸中陽氣不足、氣血運行失暢,淤血痰濁遂繼而生,阻滯血脈,發(fā)為胸痹.本方鹿街草溫補心腎陽氣以治本,川芎、姜黃、丹參、赤芍、當歸活血化淤通絡;瓜蔞、菖蒲、荊芥、甘松、香附化痰理氣瀉濁;山楂善消肉食積滯,兼助活血化淤之力。達到溫陽理氣、化痰瀉濁、活血通絡的作用。經(jīng)實驗證明:本方能明顯對抗垂體后葉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其效力與硝酸甘油相近;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冠脈微循環(huán),增加營養(yǎng)性心肌血流量,作用優(yōu)于丹參注射液,和潘生丁相似;能延長心肌缺氧狀態(tài)下的小鼠存活時間,作用與心得安相近;能降低家兔實驗性高脂蛋白血癥的血漿膽固醇、甘油三酯、載脂蛋白β及紅細胞膽固醇;其中降低甘油三酯和紅細胞膽固醇的作用與安妥明相當,降低膽固醇和載脂蛋白β的作用優(yōu)于安妥明;并且能升高血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粘度。因而對冠心病的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胸痹止痛方(田芬蘭名老中醫(yī))...18 【組成】瓜蔞15克,薤白12克,川芎15克,降香12克,厚樸花12克,云苓15克,葛根15克,黃連6克。 【功效】祛痰寬胸,化淤定痛,辛通氣血。 【主治】痰淤互結,心脈淤阻的冠心病心絞痛發(fā)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瓜蔞甘寒,入肺胃二經(jīng),清化痰熱,利氣寬胸以通胸膈閉塞;薤白辛苦溫,入肺、心、胃經(jīng),通陽散結,行氣止痛,與瓜蔞配伍,相得益彰,共祛胸中之痰濁,使陽氣得以通行;川芎辛溫,入心包、肝經(jīng),活血行氣,通心脈之淤阻;降香辛溫,入心經(jīng),走血分,行淤定痛;厚樸花苦辛溫,入脾、胃、肺經(jīng),行氣燥濕,助瓜蔞、薤白以祛痰濕;云苓甘淡,入心、肺、脾、膀胱經(jīng),健脾利濕;葛根辛涼,入脾、胃經(jīng),升發(fā)脾胃清陽,清升則濁降?,F(xiàn)代研究證明,葛根對實驗性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臨床上可用于治療冠心病;黃連苦寒,入心、胃經(jīng),與瓜蔞、薤白配伍,辛開苦降,以開痰郁之熱結。八藥合用,祛痰寬胸,化淤定痛,苦燥濕濁,辛通血氣,故可達到心胸氣血運行通暢,“通則不痛”的作用。 養(yǎng)陰清心飲(胡煥章主任醫(yī)師)...19 【組成】生地25克,麥門冬15克,元參15克,赤芍15克,川楝子10克,青木香10克,牛膝15克,珍珠母25克。 【功效】養(yǎng)陰清心安神。 【主治】冠心病,高血壓。證見煩躁易怒,胸悶心痛,心悸不寐,眩暈頭痛,舌紅絳或紫暗,脈弦滑或細數(shù)。 【用法】先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濃縮成膏。以上為1日量,分早、中、晚3次,用開水化服。 活血定心湯(金夢賢主任醫(yī)師)...19 【組成】當歸10克,丹參2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元胡10克,柴胡10克,牛膝6克,桔梗10克,瓜蔞1O克,薤白10克,沉香8克,白蔻10克,茯神10克,遠志1O克,白人參10克,麥門冬10克,五味子10克,羚羊角0.5克,甘草6克,米醋100克。 【功效】益氣養(yǎng)心,活血化淤,寬胸豁痰。 【主治】冠心病,高血壓,心律不齊。 【用法】先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30分鐘,每劑藥煎2次。每日1劑,將兩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日服2次。 丹參川芎飲(李玉奇主任醫(yī)師)...19 【組成】丹參20克,沉香10克,虎杖15克,王不留行15克,路路通10克,絲瓜絡15克,防己15克,川芎15克,穿山甲15克,通草10克。 【功效】化淤通脈。 【主治】心肌梗塞。證見胸痛劇烈,汗出肢厥。 【用法】先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30分鐘,每劑煎2次,合液約200毫升。每日服1劑,日服2次,每次100毫升。 冠心病驗方(李玉奇主任醫(yī)師)...20 【組成】仙靈脾50克,黨參20克,五味子10克,玉竹20克,何首烏20克,瓜蔞皮20克,陳皮15克,天竺黃15克,苦參10克,附子10克,生地15克,當歸25克。 【功效】補腎壯陽,寬胸散結。 【主治】冠心病(房顫、心肌缺血、室性早搏等)。證見胸中窒悶或疼痛,重者胸痛徹背,背痛徹胸,心悸氣短,形寒肢冷,腰膝酸痛,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結代。 【用法】用水先煎仙靈脾10余分鐘后,再納諸藥,煎取100毫升,再加水煎取100毫升,將2次煎出之藥液混合。每次服100毫升,1日2次。連服20劑為1療程。 參七散(盛國榮教授)...20 【組成】西洋參、川三七、雞內(nèi)金各等份。 【功效】益氣活血。 【主治】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絞痛,肝硬化,慢性肝炎,高血壓,高血脂,胃潰瘍。 【制法】以上3味各研細末,裝瓶內(nèi)備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2克,空腹溫開水送下。 宣痹止痛散(喬保鈞主任醫(yī)師)...20 【組成】紅參50克,丹參100克,川芎100克,田三七100克,郁金100克,沉香50克,麻黃30克,附子50克,細辛30克,元胡100克,冰片30克。 【功效】芳香溫通,化淤止痛。 【主治】心陽不振,氣血痹阻之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每次1~3克,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病情緩解后可裝膠囊服用)。 【方解】方中人參、炙甘草益氣強心,扶正固本;丹參、川芎、三七、元胡活血行氣,化淤止痛;郁金、沉香、冰片,芳香化濁,理氣止痛,更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者,其麻黃溫陽宣肺,利氣機以調血脈,細辛通少陰之陽,化寒凝以止痛;附子溫命門之火以消陰翳;三藥協(xié)同,力主溫陽。與活血化淤,芳香化痰濁諸藥并用,共奏芳香溫通、化淤止痛之效。 心腦活血丸(趙棣華主任醫(yī)師)...21 【組成】生黃芪60克,丹參3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紅花15克,生蒲黃12克,參三七10克,血竭12克,瓜蔞15克,茯苓15克,桑寄生20克,麥冬30克,玉竹30克,延胡索12克,麝香0.15克,酒軍12克。 【功效】益氣活血,化淤止痛。 【主治】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癥。 【制法】將上藥(除參三七、血竭、麝香三藥單研過籮外)混合磨粉過籮,共混合拌勻,加入等量之蜂蜜做蜜丸,每丸6克,消毒,玻璃紙包裝密封,20丸為1包,待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3丸,飯后白開水送服。3個月為1個療程,停藥1月。視病情服第2個療程。可連服2~3個療程。如病情急性發(fā)作,可立即服用4~5丸,以應急需。 活血化淤湯(岳美中教授)...22 【組成】黨參12克,瓜蔞14克,薤白12克,桂枝9克,紅花9克,川芎6克,郁金9克,延胡索9克,丹參12克,雞血藤30克。 【功效】活血化淤。 【主治】胸痹屬淤者。 【用法】水煎服,需長時間服用。 補肺開心湯(鄒云翔教授)...22 【組成】炙黃芪9克,紅人參9克,南沙參12克,白蒺藜9克,旋復花6克(包煎),海蛤粉6克(包煎)炙紫菀6克,川貝母15克,紫蘇子9克,竹瀝半夏5克,合歡皮30克,炙遠志6克,生牡蠣30克(先煎),茯苓神各12克,熟棗仁12克(杵),枸杞子12克,制附片1.5克,炙甘草5克。 【功效】補肺氣,開心氣,養(yǎng)心神。 【主治】冠狀動肺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癥見心前區(qū)絞痛頻發(fā),胸悶氣短,夜寐不佳,大便不暢,四肢發(fā)麻作冷,頭部時覺麻,苔白,脈弦滑而數(shù)、右部較甚。 【用法】水煎服。 苓桂瓜薤湯(李斯熾教授)...22 【組成】桂枝6克,白術9克,茯苓9克,陳皮9克,法半夏3克,藿香9克,厚樸9克,積殼9克,瓜蔞21克,薤白6克,石菖蒲9克,郁金9克,丹參12克,甘草3克。 【功效】宣痹通陽,開竅化痰。 【主治】冠心病。癥見心胸部堵塞感,病發(fā)則汗出肢厥,周身癱軟無力,不能動彈,心胸悶亂,舌頭堅硬,不能言語,顏面蒼白,眼能睜,口不能言,平時咳嗽痰多,胸悶畏寒,眠差乏力,滿舌白膩,脈象浮滑,多發(fā)生于生氣、勞累、寒冷、夜半及飲食之后。 【用法】水煎服。 心痛湯(李斯熾教授)...23 【組成】吳茱萸6克,桂枝6克,瓜蔞20克,薤白6克,法半夏9克,茯苓9克,黨參12克,當歸9克,白芍12克,五味子6克,酸棗仁9克,麥冬9克,山藥12克,甘草3克。 【功效】溫陽通痹,益氣養(yǎng)血。 【主治】心痛。癥見心痛,尤以下半夜發(fā)作較劇,并發(fā)心悸心慌,發(fā)作時牽引背心及左肩亦痛,全身血管有縮踡緊張?zhí)弁锤杏X,關節(jié)疼痛,足部微腫,形寒畏冷,胸中窒悶,咳嗽吐痰,虛贏乏氣,食少腹脹,大便時溏時秘,頭部昏暈,睡眠甚差,夜間盜汗,舌苔干紅,脈浮弱。 【用法】水煎服。 加減十味溫膽湯(蒲輔周教授)...23 【組成】西洋參3克,茯神6克,棗仁9克,遠志3克,九菖蒲2.5克,法半夏6克,橘紅4.5克,枳實(炒)3克,竹茹3克,川芎2.5克,丹參4.5克,柏子仁(炒)6克,大棗3枚。 【功效】通心氣,化痰濕。 【主治】冠心病。癥見胸悶氣短,胸痛徹背,心慌心跳,汗出,頭暈頭痛,睡眠不佳,唇紫,舌淡苔薄黃膩,脈沉細澀。 【用法】水煎服。 和心湯(秦伯未教授)...23資料不全 【組成】丹參10克,紅花9克,郁金9克,旋覆花9克,菖蒲6克,遠志9克,棗仁12克,橘絡12克。 【功效】活血行淤,養(yǎng)心安神。 【主治】心絞痛.癥見心前區(qū)刺痛,間斷性發(fā)作已有(下接24頁資料缺頁) 痛心湯()...24資料缺頁 郁金湯()...24資料缺頁 附桂湯()...24資料缺頁 心梗救逆湯()...24資料缺頁 養(yǎng)心湯()...25 資料缺頁 克冠湯()...25 資料缺頁 舒滯愈痹方()...25 資料缺頁 甘草6克, 【功效】活血化淤,行氣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早搏、房室傳導阻滯等)。 【加減】胸痛甚者可加廷胡;氣短、憋氣重者可加黃芪、黨參;心悸明顯者可加麥冬,炙遠志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具有溫經(jīng)通陽作用,能溫通胸中陽氣;薤白辛苦溫,歸心、肺經(jīng),可通陽散結,行氣止病,紫丹參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jīng),有活血止痛功效。紫丹參與菊花二藥,根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均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縮力、調整心率等作用。川芎辛溫,歸心包、肝經(jīng),有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含油狀生物堿,現(xiàn)已分離出四甲吡嗪(川芎嗪),具有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功效。郁金辛苦寒,歸心、肝、膽經(jīng),行氣解郁,祛淤止痛;甘草味甘平,緩急止痛,并調和諸藥。七味藥合用,溫通胸中陽氣,活血化淤,行氣止痛。 心痛寧方(沈寶藩主任醫(yī)師)...26 【組成】當歸15克,丹參15克,紅花10克,川芎10克,瓜蔞15克,薤白10克,檀香5克,厚樸10克,桔梗10克。 【功效】鎮(zhèn)靜,降脂,抗凝。 【主治】氣血郁滯,痰淤交阻,虛實挾雜之冠心病,心絞痛。 【加減】痰濕偏重癥見胸悶甚,苔厚膩、舌暗淡,脈弦滑者加桂枝、法夏、菖蒲、遠志等;痰熱偏重癥見心煩、口苦、胸悶、苔黃膩、舌黯紅、脈弦數(shù)者,重用瓜蔞,加竹茹、郁金、炒山梔;血淤偏重癥見疼痛發(fā)作劇烈而頻頻,舌黯,脈澀者,加生蒲黃、炒五靈脂、乳香、元胡等;心痛胸悶諸癥緩解當兼顧本虛之證,氣虛者加黃芪、黃精、炒白術、茯苓;陰血虛者加生地、沙參、元參、丹皮、赤芍、郁金,去厚樸、川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按“百病兼淤”、“百病兼痰”、“痰淤同源”之說立方。當歸辛甘溫,補血活血止痛;丹參苦微寒,活血祛淤養(yǎng)血寧心安神;紅花辛溫,活血祛淤通脈;川芎辛溫,活血行氣止痛;檀香辛溫,理氣散寒止痛;瓜蔞甘寒,利氣化痰,散結寬胸;薤白辛苦溫,辛開行滯,苦泄痰濁,溫通心陽;厚樸苦辛溫,行氣祛淤,寬胸消結;桔梗,苦辛平,祛痰并能載藥上行。諸藥配合,可使淤去痰消,脈絡通暢,疼痛自止?,F(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祛淤藥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心臟射血功能,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使血液濃、粘、聚的狀態(tài)減輕或恢復正常。某些化痰藥具有鎮(zhèn)靜、降脂、抗凝的功效。因此,此方應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甚效。 通陽益氣湯(陳瑞春副教授)...27 【組成】生黃芪15~30克,黨參15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 【功效】通陽益氣,溫通心陽。 【主治】胸陽不振、氣虛胸痹的冠心病、風心病以及心肌炎等疾病。 【加減】冠心病之心悸,脈結代者,加川芎10克,丹參20克,生龍牡各15克,靈磁石15克,淮小麥40克;胸悶,心前區(qū)痛,加瓜蔞殼20克,郁金10克,橘絡10克;若痛甚加金鈴子散10克(生藥川楝子、延胡索各半研末沖服,每天可服2~3次);若失眠,夜夢多加酸棗仁、柏子仁各10克;風心病之心悸者,加桑枝20克,秦艽10克,姜黃10克,桑寄生20克;心肌炎之心悸胸悶者,加苦參15克,丹參20克,北沙參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方解】本方源于《傷寒論》桂枝甘草湯、《博愛心鑒》保元湯,取兩方之意加減而成。前者桂枝甘草湯溫通心陽,《傷寒論》用治發(fā)汗過多的心下悸,旨在顧護心陽;后者保元湯取參芪益氣,用肉桂溫腎陽以助心陽,意在溫陽益氣。本方用桂枝不用肉桂,改溫陽為通陽,兩方之長兼收并用,合為通陽益氣湯,主治胸陽不足陽氣痹阻之證。方中黃芪、黨參甘溫,充益肺氣,肺氣充沛,諸氣自然運轉,重用黃芪而不重用黨參,慮其壅滯之故;桂枝辛溫通陽,炙甘草溫補中氣,二藥合用為通陽復脈要藥。全方補而不膩,溫而不燥,剛中有柔,能行能守,使陽氣得以舒展,痹阻得暢,胸痹自愈。 冠心一方(陳鏡合教授)...28 【組成】半夏1O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陳皮3克,薤白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山楂15克,田七末3克(沖),黨參15克。 【功效】宣通胸陽,活血祛淤。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屬痰濁為患,胸陽不振者。其癥見體胖,胸悶心悸,頭暈頭脹,舌胖,邊有淤點,苔白膩,脈滑或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本方以二陳湯化痰逐飲;桂枝、薤白,宣通胸陽,川芎、田七改善心肌血氧流量,活血祛淤,黨參益氣扶正,使全方能祛邪,但不傷正;能扶正又不礙祛邪。對冠心病屬痰濁淤阻胸陽不振者,有一定療效。 冠心二方(陳鏡合教授)...29 【組成】黨參20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五靈脂10克,蒲黃10克,生地15克,百合30克,柏子仁15克。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活血行淤。 【主治】冠心病或心肌梗塞屬于氣陰兩虛兼氣滯血淤者。癥見心悸,心前作痛,自汗氣短,神疲肢乏,心煩不寐,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質紅無苔,脈細數(sh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用黨參、麥冬、五味子即生脈散益氣養(yǎng)陰;生地、百合、柏子仁養(yǎng)心寧神,又能加強生脈散的作用;五靈脂、蒲黃活血行淤。全方具有益氣養(yǎng)陰兼活血行淤的作用。 寧心湯(孟百三主任醫(yī)師)...29 【組成】孩兒參9克,丹參9克,當歸6克,川芎3克,生地9克,赤白芍各9克,桃仁9克,紅花5克,茯苓9克,廣木香5克,陳皮3克,炙甘草3克。 【功效】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淤。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癥見胸痛偏向左側,痛如刀絞,或物壓樣感,有時如針刺樣痛,部分病人痛引肩背部。 【用法】日1劑,水煎服。 中風...29 中鳳又名卒中,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或不經(jīng)昏仆而僅以僻不遂為主癥的一種疾病,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腦出血、腦梗塞等。 兩救固脫飲(任繼學教授)...30 【組成】赤人參15克,附子10克,魚膠15克,山萸肉20克,玳瑁15克,鹿膠10克,阿膠15克,雞予黃1個,膽星5克。 【功效】攝納真陰,固護元氣。 【主治】中風之陰陽兩脫證。 【用法】水煎服。 豨薟至陽湯(任應秋教授)...30 【組成】九制豨薟草50克,黃芪15克,天南星10克,白附子10克,川附片10克,川芎5克,紅花5克,細辛2.5克,防風10克,牛膝1O克,僵蠶5克,蘇木10克。 【功效】益氣溫陽,化淤通絡。 【主治】中風的陽虛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2次。 偏癱方(萬希文主任醫(yī)師)...30 【組成】當歸9克,川芎6克,紅花6克,桃仁9克,竹瀝半夏9克,膽星9克,豨薟草30克,伸筋草10克。 【功效】活血化淤通絡。 【主治】各種中風偏癱者。 【加減】偏氣虛者,加黃芪,陰虛加生地、麥冬;血虛加首烏、丹參;陽亢加石決明、羚羊角;血脂高加澤瀉、苡仁;血壓高加地龍、夏枯草;上肢偏重加桑枝、桂枝、片姜黃;下肢偏重加川牛膝、木瓜;語澀加菖蒲,遠志;便秘加火麻仁、大黃;便溏加扁豆、苡仁、蒼白術;壘身浮腫加車前子;全身麻木加僵蠶、指迷茯苓丸;面麻加白附子;口眼斜加全蝎、蜈蚣,頭暈加珍珠母、天麻、鉤藤;全身疼痛加雞血藤。 【用法】水煎服。 育陰柔肝湯(曲溥泉主任醫(yī)師)...31 【組成】生熟地各15克,赤白芍各15克,桑寄生30克,木瓜12克,絡石藤12克,天麻9克,威靈仙12克,桃杏仁各9克,地龍12克,鮮九節(jié)菖蒲12克(和涼開水搗汁兌入,無鮮者可用石菖蒲9克。)。 【功效】育陰柔肝,開竅豁痰,通經(jīng)達絡。 【主治】中風證屬肝不斂陽,挾痰上擾清竅者。 【加減】面赤大渴,脈象數(shù)大,舌赤苔糙者,加生石膏30克,羚羊角、犀角各3克(另煎兌服),安宮牛黃丸1丸分2次化服;痰涎壅盛、語言蹇澀者,加郁金9克,竹瀝15克(沖服),牛黃清心丸1丸(化服);口眼斜,半身不遂者,加蘇合香丸1丸(化服),或大活絡丹1丸(化服)。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化痰開竅方(方和謙主任醫(yī)師)...31 【組成】青蒿12克,黃芩12克,陳皮12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竹茹12克,枳殼12克,青黛3克,滑石15克,菖蒲15克,白芷12克。 【功效】化痰開竅,清熱利濕。 【主治】中風,肝膽蘊熱,蒙蔽清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珍珠黃連湯(程門雪名中醫(yī))...32 【組成】珍珠母15克(先煎),生石決15克(先煎),青龍齒12克(先煎),辰茯神9克,川連1.5克,炒棗仁9克,鹽水橘紅4.5克,枳實2.4克,炒竹茹4.5克,嫩鉤藤9克(后下),竹瀝半夏4.5克,朱燈心1扎,淮小麥12克,郁金4.5克,瓜蔞9克。 【功效】平肝潛陽,清熱化痰,安神定志。 【主治】類中風。癥見煩躁不寧,神志不清,苔薄膩,脈虛弦。 【用法】水煎服。 決明化痰湯(程門雪名中醫(yī))...32 【組成】細石斛12克,鹽水炒山萸肉4.5克,炙遠志4.5克,干菖蒲3克,化橘紅4.5克,枳實3克,炒竹茹5克,煅石決明15克(先煎)陳膽星4.5克,廣郁金4.5克,京元參9克,指迷茯苓丸15克(包煎),嫩鉤藤4.5克(后下)。 【功效】平肝泄風,清化痰熱。 【主治】類中風。癥見偏中,右半體不遂,舌強言謇,四肢麻木,夜寐不安,頭痛,大便不行,舌苔膩厚,脈弦滑數(shù)。 【用法】水煎服。 熄風湯(程門雪名中醫(yī))...32 【組成】白蒺藜去刺炒9克,竹瀝半夏9克,煨天麻3克,煅石決明15克(先煎)炒杭菊6克,嫩鉤藤9克(后下),化橘紅6克,枳實2.4克,炒竹茹4.5克,生葛根9克,陳膽星2.4克,水炒川雅連1.5克,焦六曲9克,指迷茯苓丸12克(包煎)。 【功效】疏散外風,平熄內(nèi)風,清熱化痰。 【主治】類中風。癥見口頰歪斜,頭脹耳鳴,肢末作麻,胃納不香,舌苔白膩,脈象弦小而數(shù)。 【用法】水煎服。 加減地黃飲子(張伯臾教授)...33 【組成】大生地18克,北沙參18克,麥冬15克,川石斛18克(先煎),甜蓯蓉12克,朱遠志6克,丹參12克,炒槐花12克,天竺黃9克,廣郁金9克,細石菖蒲9克。 【功效】滋養(yǎng)肝腎,化痰清熱。 【主治】中風后遺癥。癥見高血壓,突發(fā)卒中,經(jīng)中西醫(yī)結合搶救好轉,刻下神志時清時昧,半身不遂,言語謇澀,便秘,脈弦。 【用法】水煎服。 牽正達絡湯(孔伯華名中醫(yī))...33 【組成】石膏15克(先煎),鮮竹茹30克,膽草4.5克,絲瓜絡3克,桑寄生15克,桂枝尖1.5克,全當歸9克,威靈仙9克,銀花30克,桃仁9克,杏仁9克,川芎3.5克,地龍9克,知母6克,鮮荷葉1個,紫雪丹1.2克(分沖)。 【功效】疏風達絡,清肝平胃。 【主治】中風后遺癥,口眼歪斜,脈浮滑而細數(shù)者。 【用法】水煎服。 活絡湯(黃文東教授)...33 【組成】當歸12克,赤芍藥12克,桂枝4.5克,木瓜4.5克,雞血藤30克,桃仁9克,黃芩9克,合歡皮12克,夜交藤30克,炒六曲9克,地龍干4.5克。 【功效】活血通絡,清熱安神。 【主治】中風后遺癥。癥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蜷曲,足趾難伸,兼有痰多,心悸少寐,血壓偏高,舌偏淡、邊淤紫、苔薄膩,脈細弦。 【用法】水煎服。 活血抗癱湯(李木森教授)...34 【組成】當歸15~20克,川芎7~10克,赤芍10~15克,紅花7~19克,桂枝5~10克,橘絡7~10克,地龍10~15克,甘草3~5克,全蝎10克。 【功效】活血行氣,祛淤通絡。 【主治】中風后遺癥。證見口眼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 【加減】痰涎多者,加法半夏7~10克,制南星7~10克,以加強祛痰之力;血壓高者,去桂枝加牛膝10~15克,桑寄生15~20克;氣虛者,加黃芪20~50克,北沙參20~30克;偏癱日久達1月以上者,加水蛭末3~6克(合沖),加強破血逐淤,疏通經(jīng)脈之力。 【用法】除全蝎外,余藥用水浸泡30分鐘,然后放火上煎開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全蝎洗凈,烘干研末備用。每日1劑,分2次溫服,全蝎末分2次沖服。 【注意】本方中活血化淤之品較多,腦出血量較大,神志模糊時不宜選用本方。同時,應注意中風病的早期治療,一般以患病10天左右開始治療,日久則效微。 扶正追風湯(李筱圃教授)...34 【組成】黃芪18克,當歸15克,附片30~60克,良姜10克,細辛3~5克,桂枝12克,防風12克,天麻12克,全蝎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溫養(yǎng)氣血,疏風解痙。 【主治】血虛中風,風中經(jīng)絡,手足麻木,口眼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黃芪、當歸味甘性溫,固表補中,養(yǎng)血鎮(zhèn)痛;附片、良姜味辛性熱,疏風散寒,補火溫中;細辛、桂枝味辛性溫,散寒除濕,祛風通絡;防風、天麻辛溫,解痙疏風,散寒除濕;全蝎甘溫,除風止搐;甘草甘平,補脾和中,調和諸藥,共奏滋養(yǎng)氣血、疏風解痙之效。 語言散膠囊方(史定文名老中醫(yī))...35 【組成】水蛭10克,三七末15克,牛黃2克,麝香1克,膽南星20克,天竺黃20克,白僵蠶15克,藏紅花10克,石菖蒲20克,炒遠志15克。 【功效】活血滌痰,芳香開竅。 【主治】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所致的語言障礙。 【用法】精細加工,裝膠囊,每日3次,每次3~5??诜?。 【方解】水蛭、三七活血化淤;牛黃、麝香一寒一溫芳香開竅,清心豁痰,活血消淤,通經(jīng)達絡;活血化淤藥與膽南星、天竺黃、白僵蠶等滌痰熄風之藥相伍,可增強祛除病因的功力,使病邪消散而化解。諸藥配合有“活血滌痰以除病邪,芳香開竅而利諸竅,搜熄內(nèi)風以治病源”的作用。 牽正一方(施今墨名中醫(yī))...35 【組成】龍膽草4.5克,草決明10克,蒲公英15克,石決明18克,青連翹1O克,大力子6克,川獨活4.5克,冬桑葉6克,薄荷粳4.5克,蟬退衣4.5克,片姜黃10黨石菖蒲4.5克,全瓜蔞24克,,全蝎6克,酒川芎4.5克,風化硝6克。 【功效】通便清熱,散風緩急。 【主治】中風。癥見口眼歪斜,面頰拘急,口不能開,強之則兩腮痛甚,視物模糊,大便秘結,舌吐不出、質甚紅,六脈弦數(shù)。 【用法】水煎服。 牽正二方(施今墨名中醫(yī))...36 【組成】川羌活4.5克,白僵蠶4.5克,雙鉤藤12克,川獨活4.5克,制全蝎6克,酒地龍10克,明天麻4.5克,北防風4.5克,節(jié)菖蒲6克,白蒺藜15克,苦桔梗4.5克,川芎4.5克,當歸10克。 【功效】祛風活絡。 【主治】中風。癥見口眼歪斜,時作寒熱,畏風,食欲欠佳,大便二日未行,小便短赤,舌苔薄白,脈浮緊。 【用法】水煎服。 鎮(zhèn)肝湯(孔伯華名中醫(yī))...36 【組成】石決明30克,青礞石6克,旋覆花9克,代赭石9克,枳實9克,刺白蒺藜9克,知母9克,黃柏9克,天麻1.5克,全瓜蔞18克(元明粉3克,拌),桑寄生30克,炒萊菔子9克,川牛膝9克,磁石9克,竹葉卷心6克,膽草9克,滑石12克,威靈仙12克,朱茯神15克,菖蒲9克,天仙藤12克,蘇合香丸1粒(分化),紫雪丹1.2克(分沖)。 【功效】重墜潛陽,平肝熄風,開竅化痰。 【主治】中風。癥見左腿麻木,頭眩目花,左手持物有時不能自主,呆笑,或語謇不清,大便秘,脈弦滑而數(shù),舌赤苔黃。 【用法】水煎服。 化栓復癱湯(曾自豪名老中醫(yī))...37 【組成】鬼箭羽10克,丹參10克,澤蘭10克,澤瀉10克,炒甲珠5克,川芎10克,竹茹10克,枳實10克,茯苓2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石菖蒲5克,甘草5克。 【主治】風中經(jīng)絡,半身不遂(腦血栓形成,腦栓塞所致偏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鬼箭羽、丹參、澤蘭、川芎、甲珠,擴張腦血管,通經(jīng)活絡散淤以化栓;澤瀉利尿瀉腎火,減輕腦動脈濕濁;溫膽湯清瀉痰熱以安腦神;石菖蒲辛香,逐痰去濁開腦竅;鬼箭羽,別名衛(wèi)矛,落葉灌木,藥用其細枝,性寒,味酸澀無毒,功能通經(jīng)活血化淤,故以為君,對化除血栓,確有良效。 潛鎮(zhèn)熄風化痰方(袁家璣教授)...37 【組成】生石決30克,牡蠣30克,代赭石24克(三藥均打碎先煎),淮牛膝30克,生白芍18克,鉤藤15克,法半夏10克,川貝9克,膽星9克,石菖蒲6克,決明子30克,黃芩9克,竹瀝60克(加生姜汁數(shù)滴,分三次沖服)。 【主治】中風初起,神志不清,舌強言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痰涎壅盛。 【加減】肝陽上亢,血壓較高者,可加天麻、夏枯草、生鐵落煎湯代水,增強潛陽鎮(zhèn)逆、熄風清熱之力;肝火上炎,煩躁不安可選加山梔炭、丹皮,龍膽草、青黛以清肝泄熱;痰涎壅甚,可加入遠志、天竺黃,吞服蛇膽陳皮末,以加強化痰之力;嘔吐可用枳實、竹茹、陳皮和胃滌痰止嘔;肢體疼痛可加延胡索、桑枝,通絡鎮(zhèn)痛,半身不遂,可選用川芎、地龍、雞血藤通竅活絡;煩躁不安,可加棗仁、柏子仁、首烏藤以養(yǎng)心安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中風初起乃因陰虛陽亢,肝風內(nèi)動,風火相煽,氣血逆亂,痰淤交阻而致,故以生石決、牡蠣、代赭石重鎮(zhèn)潛陽、平熄肝風;鉤藤、決明子熄風散熱;痰因火動,故以黃芩苦寒降火,淮牛膝引血下行,折其亢盛之風陽;生白芍入肝,斂肝之液,收肝之氣,柔肝熄風,使氣不妄行;法夏、貝母、膽南星、石菖蒲、竹瀝,通竅除痰,使氣下行。諸藥合用有鎮(zhèn)肝熄風、降火除痰之功。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38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致的化膿性腦膜炎,臨床以發(fā)熱、頭痛、嘔吐、皮膚有淤點及頸項強直為主證。 解毒開竅方(張季高副主任醫(yī)師)...38 【組成】生地15克,生石膏10克,(先煎),川黃連、赤芍、丹皮、白僵蠶各5克,山梔子、淡竹葉、大青葉、生大黃(后下)、鉤藤(后下)、玄參各10克,羚羊角(先煎)、甘草各3克。 【功效】清熱解毒化斑,辛涼開竅。 【主治】流腦溫熱之邪燔灼營血,內(nèi)陷心包。 【加減】安宮丸1粒分2次鼻飼。 【用法】水煎服(鼻飼),6小時1次。 熄風解痙湯(祁廷瑞名中醫(yī))...38 【組成】生地15克,當歸10克,川芎3克,荷葉30克,茅根30克,甘草10克,全蝎10克,蜈蚣3克,地龍10克,菖蒲3克。 【功效】清熱涼血,熄風透竅。 【主治】流腦熱極生風。邪陷心包,神昏抽搐,舌紅絳,苔黃燥,脈數(shù)。 【用法】水煎服,必要時鼻飼。 龍膽石膏湯(周瑞石主任醫(yī)師)...39 【組成】龍膽草60克,生石膏160克,白茅根95克,大青葉95克,知母60克,玄參95克,生地95克,甘草45克,銀花95克,蒲公英95克。 【功效】清營涼血。 【主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用法】用清水3750毫升浸泡上藥30分鐘,然后置火上煎至1250毫升。成人每服120毫升,每隔3~4小時服藥1次。小兒酌減。 【加減】如伴咯血、衄血者加水牛角;神昏譫語、高熱可選加紫雪丹、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抽搐者加鉤藤、全蝎、地龍;嘔吐加藿香、竹茹;痰多加天竺黃、膽南星;“熱深厥亦深”的四肢涼者,當倍用生石膏以清熱外出。 加減紅棉丹(施今墨名中醫(yī))...39 【組成】龍膽草2.5克,白僵蠶5克,酒地龍5克,干蝎尾3克,全蜈蚣1條,雙鉤藤6克,西洋參3克(另燉兌服),首烏藤10克,白蒺藜10克,黃菊花6克,酒杭芍10克,大生地6克,青連翹6克,炙甘草2.5克,鮮生地6克。 【功效】清熱解毒,鎮(zhèn)驚通竅。 【主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癥見高熱,頭痛嘔吐,四肢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昏不知人,舌紅苔黃,六脈細數(shù)。 【用法】水煎服。同時用當門子(麝香)0.15克,西牛黃O.3克,羚羊角O.6克,研細末分兩次隨藥沖服。 流行性乙型腦炎...40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乙腦”病毒經(jīng)由蚊類傳播進入人體,通過血液循環(huán),最后局限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腦組織發(fā)生病變。中醫(yī)認為是“暑濕疫”的一種,多發(fā)生于兒童,臨床以高熱,意識障礙,抽搐,呼吸衰竭及腦膜刺激征為特征。 清瘟辟穢方(印會河教授)...40 【組成】大青葉30克,鮮藿香30克,鮮佩蘭30克,連翹12克,黃芩9克,玉樞丹1粒(化沖),青蒿12克,銀花12克。 【功效】清瘟辟穢。 【主治】乙腦初起,溫熱夾濕為主。 【用法】水煎服。 加減風引湯(楊惠猷名老中醫(yī))...40 【組成】龍骨12克,牡蠣12克,寒水石15克,滑石12克,赤石脂12克,白石脂12克,紫石英12克,生石膏(以上均先煎)60克,羚羊角(磨服)3克,雙鉤藤15克,丹皮9克,甘草3克。 【功效】清熱平肝熄風。 【主治】高熱神昏,頸項強直,抽搐之小兒乙腦。 【用法】水煎服。 乙腦方(朱良春主任醫(yī)師)...40 【組成】炙全蝎15只,巴豆霜0.25克,犀黃o.35克,硼砂1克,飛朱砂1.6克,飛雄黃1.2克,陳膽星3克,川貝、天竺黃各1.5克,麝香(后入)0.15克。 【功效】清熱熄風。 【主治】乙腦極期。 【用法】上藥共研極細末密貯,每服0.7克,幼兒0.4克,每日1~2次,一般鼻飼后3~4小時,排出黑色而雜有黃白色粘液的大便,即痰消神蘇;未排便者,可繼服1次。 乙腦復方3號(孫景振名醫(yī))...41 【組成】銀花30克,連翹15克,大青葉30克,生地30克,黃連10克,黃芩15克,黃柏12克,山梔12克,赤芍15克,丹皮12克,生石膏90克,知母12克,龍膽草6克,生大黃15克,玄明粉(沖)15克,生甘草6克,白茅根30克。 【功效】清熱熄風,祛痰。 【主治】高熱,神志昏糊,時有譫語,躁狂不安,舌質紅、苔黃糙或灰垢,氣營兩燔以營分偏重,痰火內(nèi)蒙,肝熱有亢盛之勢。 【用法】濃煎至200毫升,一般3歲以下每次服30毫升,3~6歲每次40毫升,6歲以上每次50毫升,成人每次100毫升,每日4次(成人每日2劑),口服困難者,可鼻飼給藥。 乙腦復方4號(孫景振名醫(yī))...41 【組成】銀花30克,連翹15克,大青葉30克,生大黃15克,生地30克,山梔12克,丹參30克,赤芍15克,龍膽草10克,黃芩15克,玄明粉(沖)15克,生石膏(先煎)90克,全蝎12克,蜈蚣5條,地龍15克,僵蠶12克。 【功效】清熱熄風。 【主治】高熱,昏迷不醒,抽搐反復發(fā)作,兩眼斜視,腹臌便結,舌質紅、苔黃膩或灰垢。病人營血,熱盛引動內(nèi)風者。 【用法】同上方乙腦復方3號。 中暑...42 中暑即古之“中喝”是指暑熱閉阻氣機或暑入心包而見突然暈悶,身熱煩躁、大汗或無汗或頭痛腹痛,甚至昏倒,抽搐等癥的病變,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重癥中暑。 辛涼開竅方(胡天游名中醫(yī))...42 【組成】生石膏50克,寒水石12克,滑石18克,水連5克,鮮石斛15克,鮮茅根30克,九節(jié)菖蒲6克,神犀丹1粒。 【功效】辛涼開竅。 【主治】暑熱內(nèi)閉心包之暑厥證。 【用法】水煎服。 吐血...42 吐血是指血由胃而來,經(jīng)嘔吐而出,血色紅或紫黯,常挾有食物殘渣,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上消化道出血等病。 益陰止血方(張羹梅主任醫(yī)師)...42 【組成】川石斛12克,生地9克,黨參9克,黃芪12克,山藥15克,鍛瓦楞18克,川連9克,吳萸0.9克,白芍18克,甘草3克,當歸9克,海貝粉18克(分3次吞服)。 【功效】補中益陰止血。 【主治】脾胃虛弱,陰火內(nèi)燔迫血妄行之吐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加減豢龍湯(吳少懷主任醫(yī)師)...42 【組成】炒蘇子4.5克,降香4.5克,夏枯草9克,白茅根9克,石斛9克,茜草炭4.5克,芥穗炭3克,生牡蠣9克,麥冬9克,陳皮4.5克,藕節(jié)6克,水炙甘草3克。 【功效】涼肝降沖。 【主治】肝肺氣逆之吐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涼血止血湯(關幼波教授)...43 【組成】生石膏25克,元參12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大黃炭6克,鮮茅根60克,阿膠珠6克,花粉15克,銀花30克,藕節(jié)10克,白芨6克,麥冬15克,生甘草15克,荷葉炭3克,犀角粉1.5克(沖服)。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主治】溫毒入于營血,迫血妄行引起的吐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鎮(zhèn)沖止血湯(吳德興名老中醫(yī))...43 【組成】代赭石30克,生地30克,紅參9克,白芨9克,側柏炭9克,藕節(jié)5枚。 【功效】鎮(zhèn)沖止血。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嘔血)。 【用法】水煎服。 參地湯(李聰甫教授)...43 【組成】生地炭13克,側柏葉10克,紫丹參10克,云茯苓10克,白茅根10克,京赤芍7克,牡丹皮7克,川郁金5克,山梔炭7克,雪藕節(jié)10克,清童便(沖)1杯野力參(另煎)5克。 【功效】清熱止血,益氣固脫。 【主治】吐血。癥見吐血傾盆,形神衰憊,體質極弱,心煩不寐,脈洪且數(shù),苔黑而滑。 【用法】水煎服。 涼血湯(孔伯華名中醫(yī))...43 【組成】酒黃芩9克,龍膽草炭9克,炒梔子12克,炒丹皮4.5克,鮮茅根30克,忍冬花12克,生石膏24克(先煎),生地榆9克,酒軍炭4.5克,郁金12克,側柏炭9克,肥知母9克,甜葶藶子9克,生桑皮9克,地骨皮9克,瓜蔞皮9克,青竹茹12克,鮮石斛30克(先煎)杏仁泥9克,紫雪丹1.8克(分2次沖服)。 【功效】平肝清肺,涼血降逆。 【主治】吐血。癥見吐血盈碗,咳逆上氣,胸膺悶熱,口渴,大便秘燥,面色黃而頰赤,脈弦滑而數(shù)。 【用法】水煎服。 山藥湯(孔伯華名中醫(yī))...44 【組成】土炒淮山藥9克,丹參9克,朱茯神12克,全當歸9克,鮮生地12克,血琥珀6克(先煎),麥冬4.5克,穞豆衣9克,阿膠珠4.5克,生牡蠣15克(先煎)黨參4.5克,龜版9克(先煎),鹽菟絲餅4.5克,珍珠母30克(先煎),茯苓12克,西洋參4.5克(另煎,取汁分二次兌入)黃土湯煎湯。 【功效】攝神養(yǎng)心,兼補肝脾。 【主治】吐血。癥見吐血盈口,心悸怔忡,氣短乏力,脈細數(shù)。 【用法】水煎服。 生熟地湯(張伯臾教授)...44 【組成】大生地15~30克,熟地30~60克,參三七3~9克,丹皮9克,荊芥炭4.5克。 【功效】清熱滋陰止血。 【主治】嘔血。癥見暴吐血,血色鮮紅,脈虛數(shù)。 【用法】水煎服。 潰瘍止血粉(謝昌仁主任醫(yī)師)...45 【組成】烏賊骨,白芨,參三七。 【功效】收斂止血,生肌護膜。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 【制法】烏賊骨、白芨、參三七三味,按3:2:1的比例,共研極細末。 【用法】每服5~10克,日服2~3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如胃熱偏盛,實多虛少者用之宜慎。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刺激之品。 咳血...45 咳血是血由肺內(nèi)而來,經(jīng)氣道咳嗽而出,或痰中帶有血絲或痰血相兼,或純血鮮紅,間夾泡沫,包括西醫(yī)的支氣管擴張咯血和肺結核空洞咯血。 清熱止血湯(池繩業(yè)主任醫(yī)師)...45 【組成】焦山梔、桑白皮、生側柏各9克,黃芩8克,白芨、生大黃(后下)各10克,白茅根、生代赭石(先煎)各30克。 【功效】清胃泄火,降氣止血。 【主治】咯血證屬腸胃積熱、氣火上炎,氣逆引動營血妄行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二仙飲(王聘賢名老中醫(yī))...45 【組成】仙鶴草15克,仙桃草12克,小薊15克,薺菜15克,葎草花15克,車前子6克,阿膠珠10克,秋石1克。 【功效】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主治】肺陰虧損,虛火上炎之咯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溫陽止血湯(姜春華教授)...46 【組成】別直參3克,附片9克,黃芪15克,五味子9克,桂枝9克。 【功效】溫陽益氣。 【主治】陽虛咯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大百湯(姜春華教授)...46 【組成】生大黃粉3克(吞服),百合片(百合、白芨、百部、麥冬、天冬、絲瓜子制成片,用量適當)。 【功效】清熱消淤。 【主治】支氣管擴張出血。癥見咳喘反復發(fā)作,近來劇烈,伴咯血,低熱,舌青苔薄膩,脈弦數(shù)。 【用法】每次10片,1日3次,開水送服。 大黃連柏湯(姜春華教授)...46 【組成】大黃9克,黃柏6克,黃連6克。 【功效】瀉火止血。 【主治】咯血。癥由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狹窄所致,兼面赤,額紅,唇紅,脈洪大,大便秘。 【用法】水煎服。 養(yǎng)陰止血湯(李仲守教授)...46 【組成】玄參15克,麥冬12克,百合30克,桑白皮15克,紫菀12克,旱蓮草30克,槐花9克,白芍12克,甘草9克。 【功效】養(yǎng)陰止血 【主治】支氣管擴張咯血或肺結核咳血。 【加減】熱盛可加白茅根30克,葦莖30克;出血多者,可選加紫珠草,側柏炭,仙鶴草,白芨,茜草。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戴氏白笈枇葉丸(陳嘯山名老中醫(yī))...46 【組成】自芨、阿膠(烊沖)、桑葉、黑側柏各10克,蜜枇葉、藕節(jié)、生地、蜜紫菀、百部各12克,三七粉3克(分吞)。 【功效】涼血化淤止血。 【主治】風熱夾淤,肺絡損傷之咳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加味秘紅丹方(林起銓教授)...47 【組成】上桂10克,生大黃10克,參三七粉10克,生代赭石12克(煎湯代水送上藥研細粉分2次服)。 【功效】止血化淤。 【主治】咳血癥候,不論寒熱虛實均可服用。對支氣管擴張咯血用之每收捷效。 【方解】本方系在張錫純氏秘紅丹方基礎上加入活血化淤止血要藥參三七而成。肉桂辛溫有平肝降逆之功,大黃苦寒清熱,有清肺通腸止血之效,二藥配合寒溫并用,陰陽既濟,咳血癥候偏寒偏熱用之皆平;代赭石藥性重墜,平肝降逆。諸藥配合應用有止血化淤之效。 鴨皂百部湯(陳雨蒼名老中醫(yī))...47 【組成】鴨皂樹根20克,蒸百部10克,側柏葉10克,藕節(jié)12克,茜草根10克。 【功效】抗癆殺蟲,消炎排膿,收斂止血,活血化淤,潤肺止咳。 【主治】肺癆咳血,肺癰,慢性氣管炎合并支氣管擴張咳血等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寒降止血飲(董平主任醫(yī)師)...47 【組成】酒蒸大黃9克,代赭石30克(先煎)、焦山梔9克,鮮生地60克,枯芩9克,仙鶴草12克,旱蓮草9克,茜草炭6克,炒蒲黃9克,阿膠9克(另烊),大小薊各9克,三七末6克(分2次吞),生龍牡各30克(先煎)。 【功效】降氣瀉火,涼血止血而不留淤。 【主治】肺經(jīng)實熱證咯血,包括量多勢急的大咯血癥。凡肺膿瘍、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病大咯血有是證者可用是方。 【加減】便秘者,酒蒸大黃改為生大黃(后下);火盛者,加生石膏、知母;血熱甚者,加犀角、丹皮;血量過多,審系氣火所迫者,可加紫雪丹(沖服),用到4.5克,以上,往往有大效;合并肺部感染,高熱不退者,去阿膠,加銀花、連翹、魚腥草;因受精神刺激而肝火上逆,咯血反復者,去生地、黃芩,梔子,加生石決、生白芍、生萸肉、生麥芽;實火漸清,逆氣漸平,漸有轉為陰虛內(nèi)熱趨勢者,應隨證逐步減去大黃、黃芩、桅子、赭石、龍牡等味,漸加沙參、麥冬、百合、地骨皮之類以扶正。 【用法】一般咯血1日1劑,水煎分2次微溫服。大咯血1日2劑,水煎分4次涼服。 【方解】肺經(jīng)實熱證咯血,尤其量多勢急的大咯血,必有氣逆火升見癥,徒事止血,而氣逆火升、血熱妄行如故,血必不止。欲涼血必先清氣,欲止血必先降氣,火退則血能歸經(jīng),氣降則血自下行。本方選用大黃伍以重鎮(zhèn)的赭石、龍牡以降氣,配苦寒的黃芩、梔子以瀉火。在此基礎上,重用鮮生地佐以其他常用止血藥,才能發(fā)揮各類止血藥的作用。其中生地、旱蓮、二薊擅于涼血止血,使血不妄行,阿膠滋陰止血,使血質厚純而不易外滲;仙鶴草收斂止血;三七、蒲黃、茜草化淤止血,能使淤化而不留,保持血道疏利,則好血自易歸經(jīng)。本方在降氣瀉火的基礎上綜合發(fā)揮各類止血藥的效能,通過協(xié)同作用而互相增強其原有療效,故對于肺經(jīng)實熱證的大咯血確能力挽狂瀾而奏奇功。 加味犀角地黃湯(沈炎南教授)...49 【組成】犀角3克(水磨沖服),生地30克,白芍12克,丹皮12克,黃芩9克,蒲黃炭12克,側柏炭12克,艾葉炭9克,荷葉炭9克,白茅根24克,三七粉9克(分沖)花蕊石9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肺結核大咯血。證見咳嗽氣逆,咯血不止,胸悶不舒,煩熱神倦,面頰紅,舌質紅,苔黃,脈虛數(shù)。 【用法】先將上藥用水800毫升,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共濾取藥液400毫升,2煎混合。每日1劑,涼服。少量多次,緩緩飲下。 代赭安肺湯(張奇文教授)...49 【組成】生代赭石30~60克,熟地30克,龜版15克,知母12克,白芍9克,萸肉12克,寸冬9克,天冬9克,阿膠珠9克,茜草炭6克,牛膝9克,煅龍骨9克,煅牡蠣9克,五味子(搗碎)6克,白茅根30克,炙甘草6克。 【功效】滋陰降火,止血消淤。 【主治】支氣管擴張和肺結核之大咯血。 【用法】先將上藥用水800毫升浸泡30分鐘,文火煮2次,每次煮至200毫升左右加入童便一大杯,將2次煎出之藥液混合。每日1劑,分2次溫服。 瀉血化血湯(任達然主任醫(yī)師)...49 【組成】桑白皮15~2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花蕊石15克,三七粉3克(吞服)血余炭10克。 【功效】瀉肺清熱,止血化淤。 【主治】支氣管擴張咯血。 【用法】上藥除三七粉,加水浸泡30分鐘,在火上煎30分鐘,煎2次,將2次煎取的藥汁混合每日1~2劑,分2~4次溫服,并分沖三七粉。 銀杏返魂湯(高齊民教授)...50 【組成】麻黃12克,杏仁10克,白果12克,甘草6克。 【功效】宣肺平喘,止咳化痰。 【主治】咯血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白海湯(羅元愷教授)...50 【組成】小環(huán)釵20克,糯稻根30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15克,白芨6克,海螵蛸15克,仙鶴草20克,甘草6克,青蒿6克(后下),谷芽30克,花粉12克。 【功效】清熱養(yǎng)陰,補肺止血。 【主治】支氣管擴張.癥見咯血低熱,尤以經(jīng)前為明顯,伴煩躁,五心煩熱,胸背痛,睡眠欠佳,微咳,痰黃稠難出,胃腸消化不好,食后便溏,口干不苦,易汗,面色晦黯,舌苔黃干,脈弦細而滑。 【用法】水煎服。 膠蛤湯(董建華教授)...50 【組成】生地15克,阿膠珠10克,玄參10克,貝母5克,海蛤殼12克,款冬花10克,紫菀10克,當歸1O克,白芍10克,丹參12克,丹皮10克,炙甘草6克,蜂蜜1匙(沖)。 【功效】養(yǎng)陰潤肺,寧咳化痰止血。 【主治】咳血。癥見咳嗽胸悶,時而作痛,手足心發(fā)燒,咯血量較多,舌質紅苔薄,脈細數(shù)。 【用法】水煎服 涼肝肅肺湯(程門雪名中醫(yī))...51 【組成】水炙桑葉皮各9克,甜杏仁9克,川象貝各6克,炙蘇子6克,抱茯神9克,黛蛤散12克(先煎),粉丹皮4.5克,茜草炭4.5克,側柏炭4.5克,鮮竹茹4.5克,冬瓜子9克,廣郁金4.5克,清炙枇杷葉9克(去毛包煎)。 【功效】清肝肅肺,化痰止血。 【主治】咳血。癥見咳嗽痰血,胸脅引痛,頭痛面赤,煩躁失眠,舌紅苔薄,脈弦數(shù)。 【用法】水煎服。 加味瀉白散(黃文東教授)...51 【組成】桑白皮12克,地骨皮12克,北沙參9克,杏仁9克,桃仁4.5克,丹皮9克,赤芍藥9克,制川軍4.5克,黃芩9克,炙蘇子12克,黛蛤散12克(包煎)。 【功效】清肺平肝,化淤和絡。 【主治】咳血??妊?jīng)久不愈,已四月余,經(jīng)胸透排除肺癌和肺結核,原有輕度肺氣腫,目前咳不甚劇,前晚曾咯出鮮血十余口,痰如白沫,有時左脅隱痛,口干,動則氣急,飲食二便均正常,舌苔薄,脈弦。 【用法】水煎服。 補管湯(章次公名中醫(yī))...51 【組成】生血余12克,化龍骨9克,牛角鰓12克。 【功效】收斂固澀止血。 【主治】咯血。 【用法】共研細末,每次吞服5克,日3次。 抗支擴方(蔣天佑教授)...52 【組成】金銀花(后下)20~30克,海蛤粉20~30克,五味子9~12克,煨訶子15~20克,血余炭12~15克,紅藤15~20克,白芨15~30克。 【主治】支氣管擴張癥,多為痰熱與淤血互結,致使病情纏綿,反復咯血、黃痰為臨床特征。 【加減】脾虛泄瀉加白術、茯苓各9~12克;腎不納氣加補骨脂9~12克;氣虛加黨參、炙黃芪各9~15克;虛火口干加麥冬9~12克;咳血顯著,選加大黃(后下)9克、藕節(jié)炭20克、白茅根20克、阿膠(另烊化段)12克;發(fā)燒加連翹10~12克;痰多加海浮石15克、葶藶子15克;咳重,選加炙冬花15~30克、炙紫菀15~30克、炙百部15~30克、貝母15~20克;納差加內(nèi)金9克、焦三仙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本方取金銀花清熱解毒為主,熱清則肺絡寧,血不熱則無由妄行;以苦咸平的海蛤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為輔,痰壅清竅,有礙肺之宣發(fā)肅降,而滋蘗菌毒,痰化氣暢,肺自受益。病久肺氣耗散,肺管擴張,“散者斂之”(《素問·至真要大論》),用酸溫之五味子斂肺滋腎;苦酸平之煨訶子斂肺下氣澀腸為佐。病久入絡,肺絡傷則血常外溢,用血余炭止血散淤、補陰利水,紅藤活血通絡、敗毒消腫,白芨收斂止血、消腫生肌,共奏止血散淤補絡通氣之功以為使。 鼻衄...53 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癥狀,輕者僅涕中帶血跡,重者可因出血過多引起休克,而危及生命。 羚羊止衄湯(朱宗云名老中醫(yī))...53 【組成】羚羊角粉,生石決明,珍珠母,鉤藤,白蒺藜。 【主治】肝陽上亢之鼻衄。 【加減】兼有熱癥者,加夏枯草、野菊花、黃芩;在病人大出血時,酌加旱蓮草、槐米、茜草、山茶花、甜杏仁。 【用法】水煎服。 止衄湯(陳金鋐名中醫(yī))...53 【組成】野薺菜30克,白茅根20克,水牛角20克(先煎),生地黃15克,藕節(jié)12克。 【主治】肺胃蘊熱,逼血妄行之鼻衄。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加味建瓴湯(黃兆銓名中醫(yī))...53 【組成】生地黃30克,白芍30克,懷牛膝15克,生龍骨30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淮山藥30克,柏子仁30克,白茅根30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 【功效】乎肝潛陽,涼血止血。 【主治】雖以肝陽偏亢之鼻衄為優(yōu),但幾乎可用于血液病以外的各種頑固性鼻衄。 【用法】水煎服。 清瀉肺胃止衄湯(干祖望教授)...53 【組成】石膏70克(先煎),肥知母、連翹、當歸、黃芩炭、丹皮炭、側柏葉、仙鶴草、藕節(jié)炭各10克,甘草3克,生大黃5克(后下),蘆根30克。 【功效】清瀉肺胃,涼血止血。 【主治】肺胃蘊熱,上灼竅絡而為鼻衄。 【用法】水煎服。 【注意】宜戒煙酒,忌辛辣食物。 止衄歸脾湯(干祖望教授)...54 【組成】黃芪,黨參,白術,熟地,當歸,山藥,陳棕炭,血余炭,甘草,大棗。 【功效】健脾益氣攝血。 【主治】脾虛鼻衄。 【用法】水煎服。 藕節(jié)地黃湯(盧祥之名中醫(yī))...54 【組成】藕節(jié),生地黃,麥冬,玄參,甘草。 【功效】養(yǎng)陰清熱,涼缸止血。 【主治】熱傷陽絡衄血證:鼻衄或齒衄,或合并肌衄,苔微黃或黃燥,脈細數(shù)等。 【加減】屬溫熱病久,陰虧熱邪盛者,可加白芍、丹皮、炒黃芩、黑梔子;久病陰虧,孤陽獨熾者,加龍骨、牡蠣、大小薊。 【用法】水煎服。 大補腎湯(李斯熾教授)...54 【組成】鹿角膠9克,杜仲9克,補骨脂9克,續(xù)斷炭9克,黃芪15克,阿膠9克,牡蠣12克,龍骨12克,熟地12克,山藥15克,牛膝9克,茯苓12克,甘草3克。 【功效】壯陽滋陰,潛攝止血。 【主治】鼻衄。癥見鼻衄反復發(fā)作十余年,遇勞則發(fā),面色蒼白,精神萎頓,嗜睡乏力,頭部昏脹,左腰髖骨部位疼痛,鼻衄發(fā)生前,自覺有熱氣從背部上沖頭頂,下注鼻中即開始流血,眼鼻咽喉干燥疼痛,晨起吐黃色稠痰,并有遺精陽痿,脈沉細、兩尺尤弱,舌淡凈少苔。 【用法】水煎服。 茅根湯(孔伯華名中醫(yī))...55 【組成】生石膏12克,川牛膝9克,赤小豆9克,忍冬藤9克,忍冬花9克,鮮茅根30克,石決明18克,丹皮3克,辛荑4.5克,生側柏葉9克,血余炭3克,桑白皮9克,知母9克,荷葉1個,犀黃丸1.2克(分吞)。 【功效】潛陽降熱,兼清濕邪。 【主治】鼻衄。癥見鼻衄時發(fā),頭部暈楚,脈弦滑,舌紅苔白。 【用法】水煎服。 自擬清上溫下湯(石景亮教授)...55 【組成】桑白皮20克,地骨皮20克,旱蓮草20克,女貞子20克,仙鶴草20克,炒梔子15克,知母15克,黃柏15克,黃精15克,懷牛膝12克,元參12克,炮姜10克。 【功效】清上溫下,導火歸元。 【主治】長期鼻衄不愈。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溫服。 益氣養(yǎng)血湯(李斯熾教授)...55 【組成】大紅參6克,黃芪15克,白術9克,白芍12克,當歸9克,生地炭12克,荊芥炭9克,茯神9克,遠志肉6克,阿膠(另烊)9克,龍眼肉9克,廣木香6克,黑姜6克,大棗3克,甘草3克。 【功效】補益心脾。 【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鼻衄。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清熱止衄湯(章次公主任醫(yī)師)...56 【組成】銀柴胡5克,炙鱉甲(先煎)24克,阿膠珠9克,青蒿9克,白芍9克,大生地15克,側柏炭9克,女貞子9克,旱蓮草9克,仙鶴草12克,白茅根30克。 【功效】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主治】肺胃虛熱之鼻衄。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張氏止衄湯(張子琳名老中醫(yī))...56 【組成】生地24克,生白芍10克,炒梔子10克,白茅根30克,仙鶴草15克,藕節(jié)15克,丹皮10克,黑柏葉10克,白糖參5克,牛膝10克,阿膠10克(沖服)。 【功效】補氣養(yǎng)血,涼血止血。 【主治】鼻衄之氣血兩虧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清降止衄湯(楊牧祥教授)...56 【組成】生石膏30克(另包先煎),知母15克,白茅根30克,丹皮10克,大黃6克,牛膝10克。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 【主治】鼻衄,齒衄,口鼻干燥,煩渴欲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有力,或血小板減少、急性白血病等見上癥者。 【方解】方用生石膏辛甘大寒以清肺胃火盛,是為本方君藥;知母苦寒質潤,助石膏以清熱,取白虎湯配伍之義;丹皮清熱涼血,配石膏、知母使氣血之熱兩清;牛膝滋補腎水,并可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白茅根涼血止血,并能利小便,上能止衄,下能利水,使熱邪從小便而出,其性味甘寒,與石膏相伍,清熱之中還善生津,可使熱清而正不傷,津生而熱自退,有標本兩顧之意,鮮用尤佳;大黃苦寒沉降,攻下泄火,使火熱之邪由大腸而下,取“上病治下”,“釜底抽薪”之意,況大黃推陳致新,其效最神,祛淤生新,不致凝澀。近代藥理研究,認為口服大黃可使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強,凝血時間縮短。六藥合用,苦寒泄火,直折其熱,并導火熱之邪下行從二便而出,故可達邪去正安鼻衄自止之目的。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衄血驗方(高濯風主任醫(yī)師)...57 【組成】烏賊骨10克,茜草10克,白芍1O克,大青葉10克,金銀花10克,麥門冬10克,牡丹皮10克,虎杖30克,生地30克。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化斑。 【主治】各種出血,證屬血熱妄行者。 【用法】先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上、下午2次分服。 止衄飲(高宜民主任醫(yī)師)...57 【組成】生地30克,白芍30克,牡丹皮20克,炒梔子30克,白茅根30克,荷葉20克,藕節(jié)炭20克,側柏葉炭20克,茜草20克,仙鶴草30克,麥門冬20克,黃芩20克。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如鼻衄、齒衄等。 【用法】先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30分鐘,每劑煎3次,約得藥液600毫升。每日1劑,日服3次,每次200毫升,小兒用量酌減。 清溫敗毒飲(王德林教授)...58 【組成】生地30克,牡丹皮30克,赤芍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黃連8克,黃芩10克,炒梔子10克,桔梗8克,元參10克,連翹10克,生甘草6克,竹葉10克。 【功效】清氣,涼血,降火,解毒。 【主治】嚴重鼻出血,少女血崩,全身性溫毒惡瘡,嚴重口舌生瘡。 【用法】先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 【注意】本方可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出血屬實熱者,及癤、癰等嚴重感染。非實熱證者不可應用本方。服用本方應臥床休息,忌煙,酒、辛辣助火之物。 白茅根湯(黃德彰主任醫(yī)師)...58 【組成】白茅根30~60克。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 【主治】鼻衄牙衄,吐血便血,皮下出血等。 【用法】將白茅根先用水浸泡30分鐘,然后蒸煮20~30分鐘,濾出備用。將蒸好的白茅根湯,不拘時間,隨時作茶飲。 紫石散加減(曾宜敬主任醫(yī))...58 【組成】紫石英18克,滑石粉18克,白石脂18克,生石膏18克,赤石脂18克,墨旱蓮20克,大黃12克,生龍骨12克,生牡蠣9克,干姜4克,桂心4克,甘草9克,寒水石18克。 【功效】清熱降火,滋陰潛陽。 【主治】鼻衄。證見惡熱煩躁,或發(fā)熱口渴咽干,欲飲冷,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紅而干,苔黃厚,脈象弦數(shù)。 【用法】用水適量浸泡上藥30分鐘,放火上煎沸1小時,取出藥液,再加水適量,煎取第2次藥液,取2次藥液混合后,濃縮成250毫升。每日1劑,將藥液250毫升,分2次空腹服下。 荷葉茅仙湯(王靜安主任醫(yī)師)...59 【組成】荷葉30克,白茅根30克,仙鶴草30克。 【功效】清氣,開郁,潤燥,活血,消淤。 【主治】鼻衄。 【加減】如邪熱壅肺,常見咳嗽氣粗,身熱,口干舌燥,加黃芩、焦梔以清瀉肺熱;如肝火犯肺,證見目赤溲赤,煩躁易怒者,加焦梔瀉火,丹皮涼血,白芍以平肝斂陰;如陰虛肺燥,證見潮熱,盜汗,納差,顴紅者,用百合、花粉育陰以制亢陽;如鼻衄甚勢如泉涌,等不到煎藥服用,則有血脫氣竭的可能,常先用外治法以折其勢,再服藥則可收效。方法有二:一為出血時,用細繩捆異側無名指,40分鐘左右松一次,血止停用;二是用焦梔研末,每次用10~15克,清水調勻或加面粉,濕敷涌泉穴。經(jīng)用上述治療鼻衄停止,常加玄參、麥冬、天冬于方中育陰以配陽,待陰陽調合則血不再溢。如鼻衄后氣血虛虧者,用太子參、當歸、白芍等補氣血以收功。 【用法】日1劑,水煎服。 涼血止衄湯(邢子亨主任醫(yī)師)...59 【組成】生地24克,生白芍15克,柏葉炭20克,犀角9克,棕櫚炭15克,仙鶴草9克,川軍炭6克,遼沙參12克,甘草9克,藕節(jié)12克。 【功效】清熱涼血,和陰止血。 【主治】鼻衄。因血熱引起者,舌紅苔黃,脈數(shù)。 【加減】如見出血過多,氣血俱虛者,加西洋參9克,以補益氣血;肝火旺盛血壓高者,加丹皮15克,小薊20克,生赭石15克,以平肝潛陽,涼血止血;血止防止留淤,加服三七粉5克。 【用法】先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煮30分鐘,每劑藥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備用。每日1劑,日服2次。 便血...60 便血是血從肛門排出體外,無論大便后下血,或單純下血,或與糞便混雜而下,均稱為便血。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潰瘍病便血和痔瘡下血等。 建理湯(魏長春主任醫(yī)師)...60 【組成】生黃芪、當歸各9克,桂枝3克,炒白芍6克,炙甘草6克,干姜3克,紅棗8枚,淡附子3克,西黨參9克,飴糖(沖)30克,甘松3克,天仙藤6克。 【功效】氣血并補,調氣止痛。 【主治】便黑似柏油,面色蒼白少血色。脈沉遲,舌淡無苔。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注意】此方適宜于陽氣虛弱者,若陰虛胃陰不足,舌絳赤及性情急躁者忌服。 潰瘍止血湯(吳少農(nóng)主任醫(yī)師)...60 【組成】生黃芪15克,歸身6克,炒棗仁12克,茯苓9克,側柏炭9克,地榆炭9克。 【功效】補氣和中,涼血止血。 【主治】久病胃痛、中氣失攝、熱迫血溢之便血。 【加減】另加服蜂蜜1斤,每次1湯匙,日2次。 【用法】水煎服,日1劑。 翁連湯(陳樹森教授)...61 【組成】白頭翁20克,川連9克,黃柏15克,秦皮30克,馬齒莧30克,蒼術10克,陳皮10克,廣木香9克,焦三仙各10克,草河車15克,烏梅15克。 【功效】清熱燥濕,理氣活血。 【主治】潰瘍性結腸炎便血,證屬濕熱蘊結氣滯血淤者。 【用法】每天1劑,煎2次,日3次分服。 涼血化濕湯(王聘賢名老中醫(yī))...61 【組成】地榆15克,卷柏15克,鴉膽子仁(桂元肉包)5粒。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化濕。 【主治】濕熱下注大腸損傷陰絡而致便血者。 【用法】地榆、卷柏煎湯送服鴉膽子,每日3次。 田氏淤毒結滯方(田嘉禾教授)...61 【組成】當歸須15克,澤蘭16克,金銀花30克,郁金10克,赤芍藥10克,紫蘇10克,桃仁7.5克,藏紅花10克,瓦楞子25克,積殼7.5克,漢三七7.5克(為細末另包,分3次沖服)。 【功效】化淤解毒,行經(jīng)通絡。 【主治】濕溫便血后繼發(fā)淤毒結于腹里膏膜者。癥見大便下血之后,繼發(fā)腹部劇痛,以右下方較重,觸之則痛而拒按,呼吸短促,腹部脹滿,嘔吐呃逆,面色晦滯,舌紫絳淤暗而膩,脈弦細而數(shù)。 【用法】水5杯,煎取2杯,渣再煎取1杯,每日3服,每次均沖服漢三七1包(2.5克)。 尿血...62 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甚至血塊的病癥,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急,慢性腎炎,泌尿系感染以血尿為主者。 化淤止血湯(方藥中教授)...62 【組成】桃仁10克,紅花10克,懷牛膝16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赤白芍各15克,枳殼10克,東北人參(另煎兌入)15克,天麥冬各15克,五味子10克,玄參15克,生地30克。 【功效】益氣化淤止血。 【主治】尿血證屬氣虛統(tǒng)攝失權,淤血內(nèi)阻,血液離經(jīng)外溢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腎六方(張琪研究員)...62 【組成】生地50克,小薊40克,藕節(jié)20克,生蒲黃15克,茅根50克,木通15克,滑石20克,白花蛇舌草50克,黃芩15克,側柏葉20克,甘草10克。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急、慢性腎炎及泌尿系感染以血尿為主,熱邪迫血妄行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注意】慢性腎炎未出現(xiàn)虛象,有濕熱癥侯者亦可用此方。 尿血驗方(洪子云教授)...62 【組成】生地黃、玄參、忍冬藤、板藍根各15克,棕櫚炭、阿膠珠、炒蒲黃、炒地榆各10克。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尿血,不論實熱,虛熱或濕熱均可投之。 【加減】若實火亢盛,可加梔子、黃柏;若虛熱明顯,可加白薇、知母。 【用法】水煎服,日1劑。 益氣止血湯(張贊臣教授)...63 【組成】炒黨參9克,土炒於術6克,炙黃芪9克,淮山藥12克,炒白芍4.5克,扁豆衣9克,白茯苓9克,建澤瀉9克,陳廣皮4.5克,生熟苡仁各9克,采蕓曲(包煎)9克,萆薢分清丸(包煎)9克。 【功效】益氣悅脾,佐以分清化濁。 【主治】久病之質,本元虧損,脾陽虛弱,兼有濕熱致清濁不分而成尿血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李氏血尿驗方(李丹初副研究員)...63 【組成】制首烏15克,生地15克,白茅根15克,梔子12克,女貞子12克,生地榆15克,知母10克,小薊15克,旱蓮草12克,黃柏12克,澤瀉12克,丹皮12克,車前子12克。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 【主治】用于血尿。 【用法】水煎服,日1劑。 白茅根湯(李聰甫教授)...63 【組成】生地炭12克,淮木通6克,生白芍9克,淮牛膝6克,白茅根10克,蒲黃炭6克,丹皮炭6克,甘草梢6克,竹葉心6克。 【功效】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主治】尿血。癥見小便時,血從尿道而出,尿反點滴不凈,肛門前至陰莖處墜脹難忍,頭昏心悸,煩擾不安,脈弦細無力,舌干不欲多飲。 【用法】水煎服。 菖蒲分清湯(張?zhí)旖淌?...64 【組成】石菖蒲15克,郁金15克,太子參30克,炙黃芪30克,生熟地各10克,炒當歸10克,淮山藥10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0克,炒杜仲1O克,菟絲子10克。 【功效】益氣養(yǎng)血,分清泌濁。 【主治】下焦?jié)駶幔獨獠蛔?,氣不攝精的血尿及乳糜尿。 【加減】下焦?jié)駸嵴呒幼系囟 ⒏事断镜?;有乳糜塊者加淡附塊;有血塊者加皂角刺、路路通;腎陰虛者加川石斛;腎陽虛者加補骨脂。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本方由菖蒲郁金湯、大補元煎化裁而成。石菖蒲開九竅而通心,利小腸丙泌濁;郁金入氣血而疏泄,司膀胱而止血。兩藥相配,化濕濁而分清,利下竅而治血;太子參、黃芪大補元氣;地黃、當歸滋陰補血。四藥相配,善補精氣,善療陰血,氣足而攝精,血盛而濁泌;杞子、萸肉滋補肝腎;杜仲、菟絲子溫補腎陽。諸藥相會大補真元,益氣養(yǎng)血,分清泌濁。 治療難治性乳糜尿100例,3個月為1療程,治療后乳糜尿消失,蛋白尿及血尿轉陰1年以上者21例;乳糜尿消失、蛋白尿及血尿轉陰半年以上者33例;臨床癥狀基本控制;乳糜尿試驗基本保持陰性,但有時進高蛋白、高脂肪飲食或過度勞累后,出現(xiàn)乳糜試驗偶然陽性或尿檢偶有蛋白或紅細胞者43例。 梔豉薺菜湯(俞長榮教授)...65 【組成】生梔子10克,淡豆豉15克,薺菜30克(鮮品60克)。 【功效】清熱,涼血,利尿。 【主治】熱結三焦,迫血妄行之尿血(若素體虛寒者不宜,對泌尿系腫瘤,結核而致的尿血效果不佳)。 【加減】可酌加丹皮、生地,藕片、旱蓬草等,如熱迫下焦,尿頻尿急尿痛明顯者,可配合導赤散或八正散加減;陰虛血熱,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舌紅少苔、脈沉細數(shù)者,可配合六味地黃丸(改湯)加減。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崩漏...65 崩漏是指婦女不在行經(jīng)期間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xù)下血,淋漓不斷者,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補益沖任湯(何任教授)...65 【組成】小茴香3克,炒當歸9克,鹿角霜6克,女貞子12克,沙菀蒺藜9克,黨參15克,淡蓯蓉9克,紫石英12克,枸杞子9克,旱蓮草9克,補骨脂12克,淡竹茹15克。 【功效】補沖任,益肝腎。 【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經(jīng)西醫(yī)婦科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或經(jīng)人工流產(chǎn)術后出血量多如崩成淋漓不凈,或疑似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致崩漏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清熱固經(jīng)湯(徐志華主任醫(yī)師)...66 【組成】生地、白芍各12~15克,丹皮、當歸、山梔、茜草、紅蚤休、大小薊、炒槐花、側柏葉、旱蓮草、地榆、炒蒲黃、貫眾各10克。 【功效】清熱瀉火,固沖止血。 【主治】月經(jīng)過多或月經(jīng)先期。 【加減】腹痛者加紅藤、敗醬草;腰酸者加桑寄生、川牛膝;頭暈心悸者加北沙參、生牡蠣;口苦納呆者加天花粉、川連;小溲短灼者加瞿麥、白茅根。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注意】臨診無虛象者均可投之。 育養(yǎng)止崩湯(韓百靈教授)...66 【組成】熟地20克,山萸肉20克,杜仲20克,海螵蛸20克,白芍25克,牡蠣25克,川斷20克,桑寄生20克,黃膠15克,懷牛膝15克,炒地榆50克。 【功效】育陰潛陽,固沖止血。 【主治】肝腎陰虛,相火妄動,灼傷胞脈之崩漏。 【加減】如氣虛下陷者,加升麻15克,黃芪25克;如流血過多者,倍炒地榆,加側柏葉20克;如煩熱者加麥冬15克,地骨皮15克,不出血時,減原方中炒地榆,加何首烏20克,龜版25克,久服為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清肝補腎方(馬志教授)...66 【組成】當歸15克,白芍25克,旱蓮草15克,女貞子15克,首烏25克,生地25克,赤石脂15克,補骨脂15克,荊芥炭15克,地榆炭15克,側柏炭50克,烏梅炭25克。 【功效】清肝補腎,固攝沖任。 【主治】肝郁化火,腎陰不足之崩漏。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止崩湯(沈仲理教授)...67 【組成】黨參、黃芪、槐花、川續(xù)斷、鉤藤(后下)各12克,生白術、益母草各9克,升麻6克,淮山藥、生貫眾各15克,生甘草、炙甘草各4.5克,花蕊右、側柏葉各30克,震靈丹18克(分吞)。 【功效】益氣攝血,補腎平肝,佐以化淤止血。 【主治】月經(jīng)量多如崩兼有淤象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水牛角止血湯(沈仲理教授)...67 【組成】水牛角30克(先煎),大生地20克,丹皮10克,生白芍15克,鹿銜草30克,紫草根20克,黃芩10克,花蕊石30克,大、小薊各10克,炒蒲黃15克(包煎),炒槐花15克,制軍炭10克(后下)。 【功效】涼血止血,清心瀉肝。 【主治】血崩。功能性子宮出血,粘膜下子宮肌瘤出血,多發(fā)性、肌壁間的子宮肌瘤出血,以及產(chǎn)后大出血。凡屬血熱型子宮出血者,均可服用本方。 【加減】如遇功血病去紫草根,加淮山藥15克,煨葛根10克,升麻12克;子宮肌瘤出血按上方加貫眾炭15克,半枝蓮30克,夏枯草15克,參三七粉2克(沖服)。 【用法】先將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服2次。日1劑。 宮血方(尚熾昌教授)...68 【組成】人參15克,敢黃芪30克,白術1O克,白芍10克,阿膠12克,山茱萸15克,桑寄生10克,熟地15克,仙鶴草15克,三七粉3克(沖)。 【功效】健脾益氣,補益肝腎,散淤止血。 【主治】氣血虧虛,肝腎不足之崩漏。 【加減】腎陽虛者加仙茅、巴戟天、仙靈脾;肝腎陰虛加女貞子、旱蓮草;氣滯者合四逆散或加香附、木香、佛手;血淤者加失笑散、制乳沒;濕盛者加炒扁豆、苡仁、云苓、白術;氣虛下陷者加升麻,并重用參、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本方集健脾益氣、補益肝腎、散淤止血之品于一爐,重在“澄源”,補虛治本。氣為血帥,血隨氣行,氣虛不攝,下陷而為崩漏。方中以人參、白術、黃芪健脾益氣,使脾健氣調則血循常道;肝為藏血之臟,體陰而用陽,肝傷則血不藏,方中以白芍、阿膠補血養(yǎng)肝,使肝得充養(yǎng),血有所藏,現(xiàn)代藥理研究:阿膠有很強的補血作用;腎主固攝,沖任二脈又隸屬于肝腎,腎虛則沖任失調,且各種原因所致崩漏,日久不愈,必累及于腎,故治崩不容忽視補腎,方中以山茱萸、熟地、桑寄生補益腎精,腎精充沛,則固攝有權。又因崩漏日久多兼淤滯,故以三七散淤止血,使經(jīng)絡暢通,血行歸經(jīng);仙鶴草收斂止血,本品善治勞傷出血,尤適于久病失血,現(xiàn)代藥理研究,本品有促進凝血作用,可使血小板數(shù)量增加,凝血時間縮短。 益氣止崩湯(李新華名老中醫(yī))...68 【組成】黃芪、黨參各15~30克,山藥20克,續(xù)斷15克,白術、黃芩、山茱萸各10克。 【功效】健牌益氣,滋補肝腎。 【主治】崩漏日久,癥見神疲氣短、腰膝酸軟、頭暈眼花、舌質淡、脈細弱等肝、脾、腎虧虛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方解】腎氣虧虛,陰陽失調,沖任受損則不能制約經(jīng)血;肝傷則木動火生,疏泄失常,血海不寧;脾虛統(tǒng)攝,血液無權等,均可使經(jīng)血失控而導致崩漏。方中黨參、黃芪、白術、山藥健脾益氣,培補后天;山藥兼能補腎;山茱荑滋補肝腎之陰;續(xù)斷既能補肝腎,又能疏通血脈;血虛必兼伏火,加之崩漏,陰血益虛,陰血益虛則熱益盛,黃芩苦寒,既能清熱止血,又能監(jiān)制辛溫之品耗血動血。綜觀全方,具有培補肝、脾、腎,固攝沖任,統(tǒng)攝血液的功效。 劉氏三炭(劉炳凡名老中醫(yī))...69 【組成】蒲黃炭,五靈脂炭,荊芥炭。 【功效】散淤止血。 【主治】子宮出血,或惡性腫瘤出血不止等諸血癥。 【用法】水煎服。 【注意】用歸脾湯加上述三炭,臨床運用確有其效。 歸經(jīng)湯(劉炳凡教授)...69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北黃芪20克,當歸10克,大棗5枚,桂圓肉12克,炙遠志3克,棗仁10克,靈脂炭10克,蒲黃炭10克,荊芥炭5克。 【功效】益氣寧神,化淤止血。 【主治】月經(jīng)過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塊,淋漓不斷,或經(jīng)期延長出現(xiàn)氣血兩虛癥狀。 【加減】心主血脈,出血過多,四肢厥冷,脈微欲絕加人參5克,黑附片3克,以防其虛脫;女子以肝為先天,肝主藏血,如郁怒傷肝,情緒易激動,宜加生地15克,白芍15克,養(yǎng)血柔肝;如尿頻尿急伴陰虛有熱者去遠志、當歸,加女貞子15克,旱蓮草15克,仙鶴草15克,白茅根15克,養(yǎng)陰以清熱;如少腹脹滿,冷痛,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加炮姜3克,砂仁3克,以溫中暖下,助消化。 【用法】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服。文火(小火)煎煮三次,每次150毫升,分三次服用。 【方解】脾主統(tǒng)血,脾旺則水谷精微充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即所謂“中焦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脾虛則運化失常,五臟受累,沖任失養(yǎng),即所謂統(tǒng)攝無權,不能制約經(jīng)血。故本方用四君(參、術、苓、草)健脾以增化源,脾旺則經(jīng)行流暢;然有形之血不能自生,須得陽氣的溫煦而后才能補給,故以當歸補血湯(歸、芪)益氣生血;氣耗津傷,心氣受損,故以大棗、桂圓肉、遠志、棗仁以養(yǎng)血寧心。高凝出血最忌見血止血,以失笑散(五靈脂、蒲黃)以活血行淤。 宮血方(陳澤霖教授)...70 【組成】生地9~15克,白芍9~15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2克,蒲黃9克,小薊12克,槐花12克,地榆9克,茜草炭12克。 【功效】調攝沖任,益腎止血。 【主治】子宮出血。 【加減】出血過多,氣隨血脫,加黨參12克,白術9克;兼有少腹不適,加木香9克,元胡12克,小茴香1.5克;漏下日久,可加歸脾丸12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 補腎止崩湯(陳樹森教授)...71 【組成】補骨脂15克,鹿角膠10克(烊化),龜版15克,黃芪30克,當歸10克,地榆30克,馬齒莧30克。 【功效】固腎益氣攝血。 【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 【用法】每天1劑,煎二遍和勻,日3次分服。 【加減】服藥后仍出血不減者加三七粉6克,分3次沖服,出血過多,氣隨血脫,頭暈氣短,舌淡脈芤或弱而數(shù)者,加生曬參10克,另煎兌服。 三黃忍冬藤湯(裘笑梅主任醫(yī)師)...71 【組成】黃連4.5克,黃芩9克,黃柏9克,忍冬藤15克,貫眾12克。 【功效】清熱止血。 【主治】血熱所致月經(jīng)先期、量多或崩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本方主用三黃清瀉三焦之火,使陽熱得泄,血不受迫,自不妄行,輔忍冬藤、貫眾以增強清熱涼血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止血之效。 管仲散(管鵬聲教授)...71 【組成】管仲180克,側柏葉60克,棕櫚炭60克,血余炭30克,炒赤芍30克,生三七10克。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崩漏,吐血,便血,血淋,衄血。 【用法】管仲用米炒黃研細,諸藥均研細與之混合,每次服10~20克,1日3次,血止停藥。引藥為:崩漏者用少許白酒兌服;消化道出血用烏賊骨30克,煎水兌服;鼻衄、血淋用白茅根30克,煎水兌服,可加少許醋入藥。 【方解】管仲又名翻白葉、委陵菜,屬薔薇科。性味澀寒,藥用根。具有涼血止血、收斂止血之功,故為君藥;棕櫚炭、側柏葉為臣;生三七、血余炭、赤芍活血化淤,散淤止血為佐藥,達收而不滯,祛淤生新之效;諸藥靠酒、醋、白茅根等調和引經(jīng),共發(fā)揮其止血功效。 清熱止血湯(王云銘主任醫(yī)師)...72 【組成】生地30克,黃芩9克,丹皮9克,地骨皮15克,地榆30克,棕櫚炭30克,阿膠15克(烊化另入),甘草9克。 【功效】清熱止血。 【主治】崩漏之血熱型。癥見陰道驟然下血甚多,血色鮮紅,煩熱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紅,腰酸,心慌氣短,倦怠乏力,舌紅苔黃,脈象數(shù)大。 【用法】水煎服。1日1劑,連服5~10劑為1個療程,待至下次月經(jīng)來潮時,原方如法再服1個療程。 加味地黃湯(王云銘主任醫(yī)師)...72 【組成】熟地30克,山藥15克,山萸肉15克,丹皮9克,茯苓15克,澤瀉9克,阿膠15克(烊化另入),仙鶴草30克。 【功效】滋陰補腎,佐以止血。 【主治】崩漏之腎陰虛型。癥見陰道下血量多,血色較紅,失眠耳鳴,健忘腰酸,舌紅少苔,脈虛細等。 【用法】日1劑,水煎服,5~10劑為1療程。 加味逍遙散(王云銘主任醫(yī)師)...73 【組成】炒當歸6克,白芍9克,柴胡9克,茯苓15克,焦梔子9克,地榆炭30克,阿膠15克(烊化另入),烏梅15克。 【功效】舒肝解郁止血。 【主治】崩漏之氣郁型。癥見陰道驟然下血或淋漓不斷,或時有時無,血色紫暗,小腹及胸脅脹痛,心煩易怒,時欲嘆氣,精神抑郁,腰酸倦怠,舌質紅,苔微黃,脈象弦數(shù)或弦澀等。 【用法】日1劑,水煎服。5~10劑為1療程,待至下次月經(jīng)來潮時,再服1個療程。 固氣化淤湯(姚寓晨主任醫(yī)師)...73 【組成】炙黃芪30克,潞黨參15克,焦白術10克,煅花蕊石15克,煅紫石英20克,失笑散12克(包煎),紫丹參12克,參三七末5克。 【功效】益氣祛淤。 【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 【用法】將煅花蕊石、煅紫石英先煎30分鐘后入其它藥物,日1劑,早晚各服1次,同時吞服三七末,連服5劑。 健脾固沖湯(劉云鵬主任醫(yī)師)...73 【組成】酒黃芩9克,炒白術9克,白芍12克,地黃炭9克,甘草3克,阿膠12克(另包),姜炭6克,赤石脂30~60克。 【功效】養(yǎng)血斂陰,健脾攝血。 【主治】崩漏下血,量多色紅,口干,四肢乏力,脈虛數(shù)或沉軟,舌質紅略干或淡紅苔黃。 【加減】陰傷甚者加女貞子,旱蓮草、龜膠;偏于熱盛者加黃柏;腰疼加杜仲、續(xù)斷;下血量多加棕櫚炭、牡蠣、龍骨。 【用法】阿膠另烊化。先將上藥用適量清水浸泡30分鐘,再放火上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與烊化阿膠混合。日1劑,分2次服。 溫澀固宮湯(李培生教授)...74 【組成】當歸6克,白芍10克,川芎5克,大熟地10克,阿膠10克,艾葉6克,烏賊骨10克,茜草根6克,血余6克。 【功效】養(yǎng)血活血止血。 【主治】崩漏。 【加減】兼心悸可加朱茯神15克,炒柏子仁10克,以寧心安神;肢冷惡寒加炮姜炭6克,炙草6克,以溫中攝血;兼腹痛加砂仁6克,制香附6克,以行氣止痛。 【用法】日1劑,水煎服。 【注意】服藥期間,情志宜安靜,戒惱怒,禁房事。腹部宜保持溫暖,避免受冷。飲食宜清淡,禁厚味,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寒凝止崩湯(李培生教授)...74 【組成】黃芩10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丹皮6克,墨旱蓮草15克,白茅根15克,烏賊骨10克,血余6克,茜草根6克。 【功效】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主治】崩漏。下血色鮮,心煩口干,夜眠不安,舌質紅,苔黃等。 【加減】如兼血熱發(fā)燒加青蒿、白薇以清透伏熱;兼腹痛加砂仁、制香附以開郁行氣;久病漏下淋漓不止,加清阿膠10~15克,以加強育陰止血作用。 【用法】上藥除茅根、墨旱蓮草最好用鮮者外(無鮮藥干者亦可),黃芩、白芍、烏賊骨宜微炒用。茜草根、血余、丹皮炒炭用。諸藥清水浸泡30分鐘,煎30分鐘,每劑煎2次。每日1劑,分3次服。病重者可日服2劑。 【注意】服藥期間,情志宜靜,避免刺激,戒惱怒,遠房事,食清淡,禁厚味,忌煙酒。 參蒲膠艾四物湯(張瑞文主任醫(yī)師)...75 【組成】生曬參60克,蒲黃16克,阿膠珠60克,艾葉6克,川芎6克,當歸6克,白芍6克。 【功效】益氣養(yǎng)血活血。 【主治】崩證。 【加減】下血不減,加參三七研末吞服,以活血止血;崩久不愈成漏者,可用補中益氣湯或益胃升陽湯;崩下無淤塊者,去蒲黃。 【用法】先將生曬參6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汁100毫升;阿膠珠研末;其余諸藥用水浸泡30分鐘后,煎取100毫升。復煎1次,共取汁200毫升。先服生曬參煎液100毫升,后將阿膠珠末沖入藥汁中服用。1日2次,每次100毫升。 參芪膠艾湯(裘笑梅主任醫(yī)師)...75 【組成】清炙黃芪15克,炒黨參12克,阿膠12克(另烊),艾葉炭1.2克。 【功效】益氣養(yǎng)血。 【主治】月經(jīng)量多如崩者;氣血兩虛之先兆流產(chǎn)。 【加減】若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凈,加地榆炭、陳棕炭、仙鶴草、苧麻根炭;腎虛腰背酸楚,加續(xù)斷炭、狗脊炭、桑寄生。 【用法】水煎服。 生地龍牡湯(裘笑梅主任醫(yī)師)...75 【組成】大地黃30克,煅龍骨15克,煅牡蠣30克,墨旱蓮12克,冬桑葉30克,蒲黃炭9克。 【功效】滋陰清熱固澀。 【主治】崩漏日久傷陰。 【加減】若食欲不振,加谷芽、雞內(nèi)金;陰虛盜汗,加地骨皮、浮小麥;腰脊痛楚,加桑寄生、杜仲。 【用法】先將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白頭翁二至合劑(李衡友主任醫(yī)師)...76 【組成】白頭翁10克,秦皮6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2克,淮山藥15克,川斷10克,生地12克,白芍10克,黃芩6克,仙鶴草12克,藕節(jié)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養(yǎng)陰平肝,涼血止血。 【主治】陰虛肝旺型崩漏。 【用法】先將上藥用水浸泡20分鐘,再煎沸2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日1劑,分2次服。 經(jīng)漏方(李玉奇主任醫(yī)師)...76 【組成】烏賊骨20克,蓮房炭50克,生地炭40克,當歸10克,胡黃連10克,炒升麻10克,白芍20克,木香10克,甘草20克,大棗10枚知母15克。 【功效】滋陰斂血,和胃益氣。 【主治】崩漏。 【用法】日1劑,水煎服。 崩漏止血湯(高宜民主任醫(yī)師)...76 【組成】生地25克,當歸15克,白芍25克,側柏炭20克,地榆炭20克,蓮房炭15克,棕櫚炭15克,杜仲炭20克,川續(xù)斷20克,酷柴胡15克,炙升麻10克,茜草15克。 【功效】清熱涼血,升提止崩。 【主治】崩漏。陰道出血,淋漓不止,時多時少,長期不愈,伴有小腹隱隱作痛,腰膝酸痛,肢體乏力,頭暈,納減。 【用法】先將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藥液混合。日1劑,分2次服。 秘元飲(高濯風主任醫(yī)師)...77 【組成】香白芷15克(5克,研細末沖服),雞冠花30克。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 【加減】腹痛按之痛減者,加白芍15克;出血不多但淋漓不斷者,加黃芪10克,升麻9克,當歸9克;血下如崩,腰痛,氣短,脈細者,加熟地30克,續(xù)斷30克;胎漏者,加續(xù)斷10克,苧麻根15克。 【用法】日1劑,水煎服,再把研細的自芷末,分2份,早、晚飯后隨藥水沖服。 地骨皮湯(蒲輔周教授)...77 【組成】鮮地骨皮120克(紗布包干的用30克,),瘦豬肉120克。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月經(jīng)過多,崩漏。 【用法】慢火燉,少加鹽,喝湯吃肉。 固沖止血湯(蒲輔周教授)...77 【組成】黨參30克,熟地30克,杜仲9克,川斷9克,炮姜炭3克,鹿角霜21克,十灰散(另包)3克。 【功效】調和沖任,益氣止血。 【主治】月經(jīng)過多。癥見月經(jīng)量多,色紅,夾有血塊,伴有輕度浮腫,舌淡苔薄白膩,脈沉細澀無力,曾患慢性腎炎及心血管病。 【用法】水煎服。 歸膠湯(蒲輔周教授)...78 【組成】阿膠30克,當歸30克,紅花24克,冬瓜仁15克。 【功效】消淤活血止血。 【主治】漏下。 【用法】童便、黃酒、水等份和勻煎。 生石決明湯(孔伯華名中醫(yī))...78 【組成】生龍骨12克,生牡蠣18克,血余炭9克,生石決明30克,柴胡0.9克,赤小豆18克,川萆薢12克,旋覆花6克,代赭石6克,炒丹皮3克,臺烏藥9克,鹽知母9克,鹽黃柏9克,鮮茅根30克,蒲黃炭9克,芡實9克,藕30克(帶節(jié)須),犀黃丸1.2克(分吞)。 【功效】潛陽固攝,泄熱止血。 【主治】崩中。癥見崩漏不止,脈仍弦滑。 【用法】水煎服。 肝脾雙補湯(李聰甫教授)...78 【組成】生黃芪13克,潞黨參10克,炒於術7克,抱茯神7克,當歸身10克,川續(xù)斷7克,山萸肉7克,炒棗仁10克,荊芥炭5克,廣陳皮3克,炙甘草3克,阿膠珠10克,炙遠志3克。 【功效】補益肝脾,固崩止血。 【主治】血崩。癥見素體虛弱,驟然血崩不止,唇甲俱白,目合神昏,額汗如珠,手足逆冷,脈濡,舌淡。 【用法】水煎服。 滋陰固氣湯(羅元愷教授)...78 【組成】熟地25克,續(xù)斷15克,菟絲子15克,制首烏20克,黨參15克,茯苓20克,白術15克,炙甘草9克,桑寄生20克,牡蠣30克,崗稔子30克,黃芪20克。 【功效】滋養(yǎng)肝腎,固氣益血。 【主治】崩漏。癥見漏下點滴,頭暈腰痛,肢軟乏力,納差,舌黯紅,脈細弱略弦。 【用法】水煎服。 固漏湯(羅元愷教授)...79 【組成】黨參30克,制首烏30克,黃芪30克,白術25克,川斷15克,鹿角霜20克,棕炭12克,阿膠12克(烊服),砂仁3克(后下)。 【功效】補腎健脾,益氣養(yǎng)血。 【主治】崩漏。癥見月經(jīng)量多如崩,繼則血量漸減,色淡紅無淤塊,但淋漓不斷,面色黃黯,眼眶黯黑,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短氣納呆,腰酸無力,下肢時有抽搐,舌淡嫩,苔薄微黃稍干,脈弦細虛數(shù)。 【用法】水煎服。 疏和湯(鄒云翔教授)...79 【組成】細柴胡1.5克,夏枯草4.5克,炒白芍9克,炒山藥12克,炒扁豆9克,炒黨參9克,桑寄生9克,嫩桑枝9克,覆盆子9克,煅瓦楞子9克(杵),南沙參9克,法半夏3克,云茯苓9克,炒秫米9克(包煎),干荷葉12克。 【功效】疏肝和胃,養(yǎng)血固沖。 【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癥見經(jīng)行提前,量多如崩,不時偏頭作痛,胃納不多,少眠,苔薄,脈細弦,右部兼滑。 【用法】水煎服。 補腎沖劑(孫寧銓教授)...79 【組成】女貞子,墨旱蓮,生地榆,制軍炭。 【功效】滋養(yǎng)肝腎,涼血止血。 【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肝腎陰虛型)。 【用法】水煎服。 健脾止血湯(李振華教授)...80 【組成】黃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當歸10克,白芍15克,遠志10克,炒棗仁15克,醋柴胡6克,升麻6克,黑地榆15克,阿膠珠10克,廣木香6克,炙甘草6克,米醋180毫升,分兩次后下入煎。 【功效】止血補血。 【主治】脾氣虛弱,脾不統(tǒng)血,氣虛血脫的崩漏即功能性子宮出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方中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益氣健脾;醋柴胡、升麻,升陽固脫,以復脾統(tǒng)血之能。正如《血證論》說:“崩中雖是血病,而實則因氣虛也——宜服補氣之藥,以升其水,水升則血升矣”;廣木香理氣醒脾,使補而不滯;崩漏病直損陰血,故用當歸、白芍、阿膠、遠志、棗仁養(yǎng)血補血,安神寧志;黑地榆配阿膠珠涼血止血;大量米醋,既可收斂橫逆之肝氣,使肝不犯脾,以利脾氣之恢復,又可以其酸澀收斂之性,達到迅速止血之目的。據(jù)實驗證明,脾虛血崩患者,血清鈣和胃泌素均降低,從而使血流中的凝血酶減少和平滑肌收縮不良,形成出血不止。米醋可使胃泌素分泌明顯增加,同時又可促使藥物中的鈣和鐵的物質溶解,益氣健脾藥物可使血清鈣回升。所以米醋配合益氣健脾藥品,相輔相成,共奏止血補血之目的。 蓮蓬方(楊毅森主任醫(yī)師)...81 【組成】蓮蓬10克,熟地15克,當歸12克,蘄艾10克,阿膠15克,坤草10克,白術12克,杜仲15克,羊藿葉10克,紅參6克,黃芪30克。 【功效】攝血,生血,養(yǎng)血補血。 【主治】脾腎兩虛,氣血不足的功能性子宮出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解】紅參、黃芪、白術補氣健脾以攝血;熟地、杜仲補腎以生血;當歸養(yǎng)血補血;蓮蓬、蘄艾、阿膠補血止血;坤草、羊藿葉調和沖任,調整陰陽。 參烏合劑(李衡友教授)...81 【組成】黨參20克,制首烏12克,山藥16克,白及10克,川斷1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2克,仙鶴草12克,蒲黃炭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益氣養(yǎng)陰。 【主治】氣陰兩虛之青春期崩漏。 【用法】水煎溫服,每日1劑。 益脾和肝湯(四大名醫(yī)施今墨)...81 【組成】黑升麻3克,川杜仲10克(炒炭),黑荊穗6克,川續(xù)斷10克,生牡蠣(生龍齒10克,同打同布包)10克,阿膠珠10克,生熟地(砂仁5克,同搗)6克,杭白芍(醋柴胡5克,同炒)10克,山萸炭15克,厚樸花6克,萊菔子6克(炒)仙鶴草12克(炒)玫瑰花6克,萊菔英6克(炒)茅根炭15克,谷麥芽各10克,酒黃連3克,沙蒺藜10克,炒遠志6克,酒黃芩6克,白蒺藜10克,米黨參6克。 【功效】益氣血,和肝脾,調沖任。 【主治】月經(jīng)過多。癥見經(jīng)期延長,淋漓不止,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胸悶脹,食不香,腰酸神疲,舌苔薄白,脈沉細有力。 【用法】水煎服。 固沖益氣攝血湯(王立山主任醫(yī)師)...82 【組成】黨參15克,黃芪15克,煅龍骨15克,煅牡蠣15克,大生地15克,海螵蛸12克,茜草10克,川續(xù)斷12克,阿膠10克。 【功效】補氣益陰,固沖攝血。 【主治】氣陰不足、傷及沖任,固攝無權,崩漏不止引起的功能性子宮出血。 【加減】如出血過多過急,可將黨參、黃芪加至30克,龍骨、牡蠣、生地加至20~30克,必要時可止崩散3克(經(jīng)驗方),或五倍子研面1.5克,沖服,如脈遲緩,加附子6克,肝氣郁結加柴胡6克,待出血少后,仍服原方鞏固療效。 【用法】水煎服,1日1劑,血止后,再服3~5劑,以鞏固療效。 六炭止血湯(程門雷名中醫(yī))...82 【組成】鹿角霜9克,大生地15克,炒條芩4.5克,大白芍12克,防風炭9克,血余炭12克,藕節(jié)炭七枚貫眾炭3克,牛角腮炭15克,炙升麻3克,生白術9克。 【功效】調經(jīng)澀血。 【主治】經(jīng)漏。癥見經(jīng)事淋漓,半月不止,尾閭酸楚。 【用法】水煎服。 急性瀾尾炎...82 急性闌尾炎是最常見的外科急腹癥,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多見于青壯年,屬祖國醫(yī)學的腸癰范圍。 解毒消癰湯(董建華教授)...82 【組成】銀花12克,連翹12克,蒲公英30克,敗醬草30克,紅藤30克,赤芍9克,丹皮9克,桃仁9克,丹參12克,元胡12克,生大黃4克。 【主治】急性闌尾炎濕熱積滯,腸絡不通者。 【加減】若蓑氣滯者,上方去丹參、桃仁、元胡、生大黃加烏藥9克,青陳皮各9克,枳殼9克。 【用法】水煎服。 瀉熱通腑湯(高宜民主任醫(yī)師)...83 【組成】大黃15克,枳實20克,厚樸20克,丹皮20克,冬瓜仁25克,紅藤25克,敗醬草39克,蒲公英30克,延胡索20克,川楝子20克,制乳沒各10克,銀花25克,玄明粉7.5克(分2次沖服)。 【功效】行氣祛淤,通腑泄熱,解毒消癰。 【主治】腸癰(急性闌尾炎)。 【用法】先將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3次,并將煎完2~3次的藥液混合待用。每日1劑,分2~3次服完。 破膿散(顧兆農(nóng)主任醫(yī)師)...83 【組成】生大黃30克,元明粉18克,丹皮18克,冬瓜仁18克,生苡仁30克,敗醬草30克,紫地丁24克,桃仁24克,蒲公英3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附子1.5克。 【功效】通滯清熱,去淤解毒。 【主治】腸癰(闌尾炎、膿腫)成膿期。 【用法】上藥共入紗布袋內(nèi),封袋口置鍋內(nèi)加水4碗,文火煎30分鐘,入白酒25克,乘溫取出,略擠去水,敷痛處。 抗炎內(nèi)消合劑(沈六吉主任醫(yī)師)...83 【組成】銀花30~150克,當歸15~60克,地榆15~60克,白芍9~18克,延胡索6~12克,懷牛膝6~12克,制乳香3~9克,制沒藥3~9克。 【功效】清熱解毒,理氣活血,行滯消癰。 【主治】腸癰(急性闌尾炎)。 【加減】若熱甚,加黃芩9~15克,蒲公英15~60克,荊芥、薄荷葉各4.5克,以加強清熱解毒疏風之效;惡心嘔吐加陳皮、姜半夏各6~9克,以提高降逆止嘔之功,藥汁可待涼后分次呷;小便短赤加車前草30克,茯苓9~15克,以增利尿泄熱之功;氣虛體弱加黃芪、黨參各9~15克,甘草4.5~9克,以扶正祛邪。 【用法】先將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并另用細絹或薄紙一層或紗布2~3層,將芒硝細末30~120克,包成藥包,其大小以超出痛部外圍約3厘米為度,固定于腹部痛處,藥末潮解,即予更換,再潮再換。 化滯消癰湯(祁振華主任醫(yī)師)...84 【組成】枳殼6克,青皮9克,大黃1.8克,芒硝7.5克,生姜4.5克,萊菔子9克。 【功效】清熱理氣,化滯消癰。 【主治】急性闌尾炎,濕熱搏結腸間,氣血運行不暢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解毒腸癰湯(周鳴岐主任醫(yī)師)...84 【組成】銀花10克,當歸30克,生地榆25克,苡米30克,黃芩15克,敗醬草25克,紫花地丁20克,冬瓜仁30克,枳殼15克,延胡索15克。 【功效】理氣活血,清熱利濕,解毒消癰。 【主治】腸癰(急性闌尾炎)。 【用法】先將上藥(除銀花外)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二次。再將銀花單獨煎15分鐘取汁。分4份,6小時服1次。 理氣止痛湯(柯與參名老中醫(yī))...85 【組成】生大黃9克,桃仁12克,白芍9克,青皮6克,牡丹皮9克,生薏苡仁15克,陳皮6克,云木香5克,土鱉蟲9克,敗醬草25克,制乳香6克,冬瓜子25克,生甘草3克。 【功效】理氣止痛、活血通便、解毒除淤。 【主治】急性闌尾炎。 【用法】每劑水煎服3次,連服2、3劑,以大便排泄數(shù)次,疼痛完全消失為度。 紅藤湯(倪和憲教授)...85 【組成】紅藤60~90克,紫花地丁15~20克,蒲公英15克,銀花15克,連翹10克,丹皮10克,桃仁6~10克,赤芍10克,冬瓜子15克,炙乳沒各3克。 【功效】清熱敗毒,消癰散結,活血定痛。 【主治】腸癰。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服。 腸梗阻...85 腸梗阻是指腸腔內(nèi)容物不能順利通過腸道而言,祖國醫(yī)學謂之“關格”、“結胸”。 香連柴芍湯(丁光迪教授)...85 【組成】柴胡10克,枸橘李10克,姜川連5克,廣木香5克,炒萊菔子10克,檳榔10克,石菖蒲10克,蜣螂蟲20克,炒白芍10克。 【功效】升降氣機,苦辛開泄。 【主治】急性腸梗阻屬升降氣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注意】忌食油膩,宜清淡飲食。 通關湯(郭靄春教授)...86 【組成】大黃30克,干姜15克,附子10克,萊菔子30克。 【功效】攻下通里。 【主治】腸梗阻寒實停滯者。 【用法】水煎去渣后加蜜60克,將巴豆2枚,徽炒去皮,用棉紙包裹,砸爛成面,用藥液送下。 寬中承氣湯(張沛虬主任醫(yī)師)...86 【組成】生大黃10~15克(后下)枳殼10克,厚樸15~30克,玄明粉15克(分沖)萊菔子30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木香5克。 【功效】攻下通里。 【主治】腸梗阻。 【用法】先將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同時將上藥另一劑煎汁200毫升備用。頭煎服藥2小時后,接著服第二煎藥,并同時用另一劑煎汁200毫升作保留灌腸(患者取右側臥位,每日1~2次)。 通氣潤腸油(呂承全主任醫(yī)師)...86 【組成】香油250克,小茴香15克,當歸30克。 【功效】行氣活血,導滯通腑。 【主治】腸梗阻。 【用法】先將香油放入鐵鍋中加熱,再將小茴香和當歸放入,炸枯后去渣,待油冷后備用。用小勺取油讓患者少量頻服,間斷服完后停一段時間以轉矢氣,大便通下為度。 當歸四逆湯加味(魏長春教授)...87 【組成】當歸9克,桂枝3~6克,炒白芍9克,細辛1~1.5克,炙甘草3~6克,通草3克,吳茱萸1.5克,紅棗仁12克,生姜3~6克,枳實6克,桔梗8克。 【功效】溫經(jīng)通絡散寒。 【主治】腹部手術后腸粘連。 【加減】若發(fā)病前曾感寒邪,可用白芷6克,易當歸;若大便干結者可加瓜蔞仁12克;若嘔吐頻作者可加姜半夏12克,凡熱盛腑實,舌紅苔黃,脈數(shù)身熱者,非本方所宜。 【用法】先將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藥液混合。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