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陵 中華民族另一個與歷史悠久常常并稱的特點就是人口眾多。現(xiàn)今世界,毫不夸張地說,凡是有人類聚居的地方,幾乎都能看到華人的身影。 全世界所有的華人,不論出生何處,國籍如何,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那么,世界范圍內(nèi),我們?nèi)绾畏Q呼我們這個大群體呢? 最常見的稱呼就是:華夏兒女、中國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華人、龍的傳人等。其他國家的人則習慣稱呼我們?yōu)?strong>漢人、唐人。 那么,這些稱呼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來歷呢? 華夏: 華夏也稱“夏”,又稱為“華”,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區(qū)的漢民族的自稱。華、夏兩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后慢慢有所區(qū)別。 “華夏”一詞,最早見于《尚書》,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從字義來講,“華”,美麗的意思;“夏”,盛大的意思,“華夏”合在一起是說:中國有禮儀之大,也有服章之美華。華、夏都是對中國的稱呼。 漢代未央宮復原圖 中國: 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 “中國”一詞,最早也是見于《尚書》中,《詩經(jīng)》中也提到“中國”這個詞。 “中國”一詞最初是指住在城中之人,城中之地稱為“國”,住在城中的人即為“中國人”。自漢代開始,以“中國”為我國的通稱。 中華民族: 中華,是在“中國”與“華夏”兩詞中各取一字而組成。 我國古時多就黃河流域建國、建都,因此稱其曰中華。中者,居四方之中也;華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裝華美者也。其后,疆域日廣,凡其所屬,皆稱中華,亦稱中國。后來,中華逐漸成為我國的稱號。 現(xiàn)代概念上的中華民族,也是廣義上的中國的一個代稱。 炎黃子孫: 華夏民族的自稱。這里的“炎”指炎帝,“黃”指黃帝。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他們本是聯(lián)盟部落,后來為了爭奪部落聯(lián)盟首領,兩個部落展開板泉之戰(zhàn),炎帝部落戰(zhàn)敗,并入黃帝部落,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后人稱黃帝為華夏族的始祖。 炎黃二帝 漢人、唐人: 華夏族在漢朝以后稱為漢人,唐朝以后又稱為唐人。 漢族于先秦時期自稱華夏,從漢朝開始又逐漸出現(xiàn)“漢”的自稱,并與“華夏”一詞共同使用至今。 “唐人”一詞,源自唐代國力的強大、經(jīng)濟文化的繁盛。唐太宗李世民曾被尊為“天可汗”。從此出現(xiàn)了用“唐人”指稱漢民族的新稱謂,并延續(xù)至今。海外華人聚居地多有“中國城”,又被稱為“唐人街“,就是這個緣故。 被尊稱為“天可汗”的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 華人: 古代中國人往海外移民時自稱華夏人,慢慢演進成“華人”一詞?!叭A人”一詞最初僅僅指漢族,后來慢慢擴展,成為了全體中華民族的代稱?,F(xiàn)在,更是成了所有中國人及海外華僑、華裔的代稱。 龍的傳人: 中國人稱自己為“龍的傳人”,這種說法來源于古代的圖騰和傳說。龍,不是真實存在于世間的物種。相傳,黃帝組成部落聯(lián)盟,慢慢演進成華夏族的過程中,為了團結所有的部落,放棄了自己部落原來的圖騰,而是把各部落的圖騰集合起來,組成了一種新圖騰:龍。 “龍”有著蛇的身,魚的鱗,馬的頭,獅的鼻,虎的眼,牛的舌,鹿的角,象的牙,羊的須,鷹的爪,狗的尾?!度龂萘x》形容: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 從此,龍成為中華民族吉祥權威的象征物。 龍這一奇特形象的形成,反映著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和各民族融合的過程。 做為吉祥的象征:龍 不同的經(jīng)典,對上述各詞的的理解不盡相同,本文選取較為主流的觀點,不當之處,歡迎雅正。 作者簡介:李永田,從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普及、教育、創(chuàng)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類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國古文鑒賞》、《中國歷代散文名篇鑒賞》、《國學經(jīng)典》(詩、詞、曲、賦四冊)、《唐宋名家詩詞賞讀》(全十二冊)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