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淵篇第十二 12.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①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②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③?”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span> ①克己復(fù)禮:約束自身、踐行禮??耍酥?、約束。復(fù),踐行、復(fù)現(xiàn)。②由:依賴、依靠。③目:條目,與綱相對。 【白話文】顏淵問什么是仁??鬃诱f:“約束自身、踐行禮,就是仁。一旦人人如此,天下就進(jìn)入仁德社會了。行仁靠自己,怎能靠別人呢?”顏淵說:“請問行仁具體要怎么做?”孔子說:“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事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盡管不聰明,但情愿照您說的去做?!?/p> 12.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①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span> ①家:卿大夫的封地。 【白話文】仲弓問什么是仁。孔子說:“出門辦事像去見貴賓般恭敬,役使百姓像承辦重大祭祀般謹(jǐn)慎。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強(qiáng)加給別人。在諸侯邦國做事不生怨言,在卿大夫封地做事也不生怨言?!敝俟f:“我盡管駑鈍,但情愿照您說的去做?!?/p> 12.3司馬牛①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②?!痹唬骸捌溲砸沧?,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③,言之得無讱乎?” ①司馬牛:姓司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學(xué)生。②讱:rèn,話不輕易說出口。即說話慎重。③為之難:難以處理某事。之,指就要說出來的事情。 【白話文】司馬牛問什么是仁,孔子說:“仁,就是說話慎重。”司馬牛說:“說話慎重,這就可以稱作仁了嗎?”孔子說:“說了卻不能做到,說時(shí)能不慎重嗎?” 12.4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白話文】司馬牛問君子應(yīng)是什么樣子??鬃诱f:“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稱為君子了嗎?”孔子說:“君子問心無愧,怎么還有憂愁和恐懼呢?” 解讀:這一章,孔子回答司馬牛所問是有針對性的。司馬牛的哥哥宋國大夫桓魋(tuí)有意謀害宋景公。在孔子看來只要司馬牛不參與桓魋弒君之謀,也不到宋君那里告發(fā),就是做到了問心無愧。君子做到了問心無愧自然也就無憂無懼了。 12.5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dú)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核郎忻毁F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白話文】司馬牛憂傷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dú)我沒有?!弊酉恼f:“我聽說:人的生死由命運(yùn)安排,富貴與否也是天意。君子做事真誠謹(jǐn)慎不出差錯(cuò),待人恭敬且合禮節(jié),那么全天下的人就都是兄弟。作為君子何必?fù)?dān)心會沒有兄弟呢?” 12.6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①,膚受之愬②,不行③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yuǎn)④也已矣?!?/span> ①浸潤之譖:是說像水那樣無聲無息滲進(jìn)來的讒言,不易覺察。譖,zèn,誣陷他人。②膚受之愬:是說像皮膚感覺到疼痛那樣直面的誹謗。愬,sù,誹謗。③行:運(yùn)行、通行。后一分句中的行是執(zhí)行、實(shí)行。④遠(yuǎn):明之至,明智的最高境界。 【白話文】子張問什么是明智??鬃诱f:“滲水似的悄悄離間,切膚之痛般的誹謗,在你這里行不通,那你就是明智的;隱密的離間和直面的誹謗,你不屑于去使用,那你就是有遠(yuǎn)見?!?/p> 12.7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谒苟吆蜗??”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span> ①兵:本義是武器,引申為軍隊(duì)裝備。 【白話文】子貢問如何執(zhí)政??鬃诱f:“使食糧充足,使軍備齊整,讓百姓對執(zhí)政者有信心?!弊迂曊f:“如果迫不得已要放棄一項(xiàng),這三者當(dāng)中放棄哪一項(xiàng)呢?”孔子說:“放棄軍備。”子貢又說:“如果迫不得已還要放棄一項(xiàng),剩下的兩項(xiàng)中放棄哪一項(xiàng)呢?”孔子說:“放棄食糧。自古以來誰都難免一死,百姓對執(zhí)政者沒有了信心,政權(quán)也就不能維持了。” 12.8棘子成①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②為?”子貢曰:“惜乎,夫子③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④。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⒈A⑤猶犬羊之鞟?!?/span> ①棘(jí)子成:衛(wèi)國大夫。②質(zhì),內(nèi)在的仁德修養(yǎng)。文,外在的禮教養(yǎng)成。③古代大夫被尊稱為“夫子”,故子貢以此稱之。④駟(sì)不及舌:話一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來,即“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駟,拉一輛車的四匹馬。⑤鞟:kuò,去毛的獸皮。 【白話文】棘子成說:“君子只要有仁德就行啦,何必還需要禮教呢?”子貢說:“太遺憾了,夫子您這樣談?wù)摼樱∫酪谎约瘸?,是駟馬難追的。其實(shí)禮教是仁德的體現(xiàn),而仁德則是禮教的內(nèi)涵,二者相輔相成。就像虎豹皮與犬羊皮都去掉了毛,就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解讀:子貢以虎豹皮喻君子之德,以犬羊皮喻常人之德,以毛色喻人之禮教,從而認(rèn)為:沒有禮教上的體現(xiàn),人也就沒有了德行的區(qū)別。 12.9哀公問于有若曰:“年①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②乎?”曰:“二③,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④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①年:收成,年景。②盍(hé)徹乎:盍,何不。徹,西周時(shí)流行于諸侯國的一種田稅制度。舊注:什一而稅謂之徹。③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稅。④孰與:狀語,表反詰語氣,怎會、怎能。 【白話文】魯哀公問有若說:“年成不好,國家費(fèi)用不足,怎么辦?”有若回答說:“何不按十分之一征稅呢?”哀公說:“現(xiàn)在征十分之二,尚且不夠用,怎么能只征十分之一呢?”有若回答說:“如果百姓費(fèi)用足夠,您的費(fèi)用怎會不夠呢?如果百姓費(fèi)用不夠,您的費(fèi)用又怎么會夠呢?” 12.10子張問崇德辨惑①,子曰:“主忠信,徙義②,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③?!?/span> ①崇,推崇、弘揚(yáng)?;?,疑惑,是非不明。②徙義:向義靠攏。徙,遷移。③誠不以富,亦祗以異:這是《詩經(jīng)·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兩句。意為:即便不是圖富貴,也是你已變了心??鬃右么嗽娋?,意在說明私欲惑人心,摒棄私欲自然無惑。 【白話文】子張問如何弘揚(yáng)道德,如何明辨是非??鬃诱f:“堅(jiān)守忠信,遵從道義,就是弘揚(yáng)道德。喜愛的希望他生生不息,憎惡的詛咒他即刻而亡,欲念隨心情而生變,這就是沒有是非。所以《詩經(jīng)》中說'即便不是圖富貴,也是你已變了心?!?/p> 12.11齊景公①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②,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③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①齊景公:名杵臼,chǔjiù,齊國國君,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90年在位。②君君:第一個(gè)“君”是名詞,作主語,第二個(gè)“君”活用為動詞,“做……的事情”。以下臣臣、父父、子子與此同。③信如:誠如。信,實(shí)在,的確。 【白話文】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鬃踊卮鹫f:“君主盡君主的義務(wù),臣子盡臣子的責(zé)任,父親有父親的慈愛,兒子有兒子的孝心。”齊景公說:“講得好啊!真到了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地步,即使國有余糧,我能吃得安穩(wěn)嗎?” 12.12子曰:“片言①可以折獄②者,其由也與!” ①片言,簡短的話。②折獄:獄,案件。即斷案。 【白話文】孔子說:“斷案時(shí)言語簡練,但卻句句切中要害,大概只有仲由能做到吧!”。 解讀:雖然言語簡練,但卻句句切中要害,進(jìn)而使雙方信服,惟子路為然也。子路常能片言折獄,所以夫子稱許。 12.13子路無宿諾①。 ①宿諾:拖了很久而沒有兌現(xiàn)的諾言。宿,隔夜的。 【白話文】子路一旦有許諾即刻履行。 12.14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白話文】孔子說:“審理訴訟案件,我與眾人的目標(biāo)相同,一定要使這個(gè)訟案不會再有爭執(zhí)!” 解讀:孔子之意,審理訟案,最終目的在于平息爭議。所以審理者不僅要公正,而且要有利于增進(jìn)和睦。 12.15子張問政,子曰:“居①之無倦,行之以忠?!?/span> ①居:處于某個(gè)職位。 【白話文】子張問如何從政,孔子說:“任職不懈怠,行事要忠誠?!?/p> 12.16子曰:“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span> 重出,見雍也篇第二十七章。 【白話文】孔子說:“君子能深入地學(xué)習(xí)文化,再用禮來約束自己,這樣還會離經(jīng)叛道嗎?!?/p> 12.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span> 【白話文】孔子說:“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而不助長他人的惡行。卑鄙小人則與此相反?!?/p> 12.18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①以正,孰敢不正?” ①帥:通“率”,帶領(lǐng)、率領(lǐng)。 【白話文】季康子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孔子回答說:“政,就是端正。你用端正的言行作表率,誰還敢不端正?” 12.19季康子患盜①,問于孔子??鬃訉υ唬骸捌堊又挥?,雖賞之不竊?!?/span> ①盜:小偷。 【白話文】季康子苦于魯國多盜賊而問策于孔子,孔子回答他:“假如你自己不貪求財(cái)物,即使獎(jiǎng)賞盜竊行為,人們也不會去盜竊?!?/p> 12.20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①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②之風(fēng),必偃③?!?/span> ①就:靠向、靠近。②上,動詞,送上。此處作謂語。③偃:仆、倒。 【白話文】季康子向孔子問詢治國之策時(shí)說:“如果以去除惡人的方式來親近有德之人,行不行?孔子回答道:你治理國家,哪里用得著殺戮呢?你若為善百姓就能為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風(fēng),百姓的品德好比草,風(fēng)行草上,草一定隨風(fēng)而動?!?/p> 12.21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dá)①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dá)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②,在家必聞?!弊釉唬骸笆锹勔?,非達(dá)也。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③,慮以下人④。在邦必達(dá),在家必達(dá)。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span> ①達(dá):顯貴、顯達(dá)。②聞:聞名、有名聲。③言、色:指百姓輿情。④下人:地位低的普通百姓。 【白話文】子張問:“士做到什么地步可算是顯達(dá)了?”孔子說:“你說的顯達(dá)是指什么?”子張答道:“在諸侯國里有名聲,或在大夫的封地里有名聲。”孔子說:“這只是聞名,不是你說的顯達(dá)。所謂顯達(dá),是秉性正直且遵從禮義,認(rèn)真考察民風(fēng)民情,總是替老百姓著想。這樣的人在諸侯國里必定顯達(dá),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顯達(dá)。而所謂聞名,是表面上追求仁愛,行動上卻恰恰違背仁道,并以仁人自居而不自疑。他們在諸侯國里只是徒有虛名,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同樣只是徒有虛名。” 12.22樊遲從游于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①、辨惑?!弊釉唬骸吧圃諉?!先事后得,非崇德與?攻②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①修慝(tè):改過向善。修,治,指改正、補(bǔ)救。慝,差錯(cuò)、過失。②攻:抨擊、指責(zé)。 【白話文】樊遲陪著孔子在舞雩臺下散步,說:“敢問怎樣尊崇道德?怎樣改過向善?怎樣不被迷惑?”孔子說:“問得好!先努力做事,然后才去想收獲,不就是尊崇道德嗎?檢討自己,寬容他人的缺點(diǎn),不就是改過向善嗎?由于一時(shí)的氣憤,就忘記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牽連自己的雙親,這不就是迷惑犯渾嗎?” 12.23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子曰:“知人。”樊遲未達(dá)①,子曰:“舉直錯(cuò)②諸枉,能使枉者直?!狈t退,見子夏,曰:“鄉(xiāng)③也吾見于④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cuò)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⑤,不仁者遠(yuǎn)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⑥,不仁者遠(yuǎn)矣?!?/span> ①達(dá):通曉、明白。②錯(cuò):通“厝”,放置。③鄉(xiāng):xiàng,通“向”,從前、剛才。④見(xiàn)于:被接見。⑤皋陶:gāoyáo,傳說中舜時(shí)掌握刑法的大臣。⑥伊尹:湯的宰相,曾輔助湯滅夏興商。 【白話文】樊遲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敬愛他人。”樊遲又問什么是智,孔子說:“知人善任?!狈t沒有完全明白??鬃诱f:“選用正直的人,使之位居品德不正的人之上,能促使不正之人向善?!狈t退了出來,見到子夏,說:“剛才我見老師時(shí),問他什么是智,他說:'選用正直的人,使之位居品德不正的人之上,能促使不正之人向善?!@是什么意思?”子夏說道:“這話含義豐富啊!舜有了天下,在眾人中選拔人才,把皋陶提拔了起來,不仁的人就被疏遠(yuǎn)了。湯得了天下,也從眾人中選拔人才,把伊尹提拔起來,那些不仁的人也被疏遠(yuǎn)了?!?/p> 12.24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①之,不可則止,毋自辱②焉?!?/span> ①道:今寫作“導(dǎo)”,引導(dǎo)。②辱:受屈、委屈。 【白話文】子貢問怎樣交友??鬃诱f:“給以真誠的建言,予以友好的指點(diǎn),若不認(rèn)可就放手,不要降己以求交往?!?/p> 解讀:朋友,志同道合者也。而認(rèn)識不同、觀念不一者,難以交往,故交友不能屈己以求。 12.25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白話文】曾子說:“君子在修文習(xí)禮中結(jié)交朋友,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增進(jìn)自己的仁德?!?/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