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2020年7月23日,“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fā)射場起飛,托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踏上了探索地球的近鄰——火星的漫漫道路。 圖片來源見水印 兩年后,還是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將“問天”實驗艙送入太空。 電影級特效 第一視角看“問天”實驗艙奔赴天宮 Part.1 “天問”和“問天”僅有順序之差,但它們都取自著名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古往今來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人們,對宇宙綺麗的想象,在今天逐漸成為現(xiàn)實:“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然著陸火星超過一年,為我們帶來了這顆紅色星球的第一手信息;而“問天”實驗艙將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nèi),前往“天宮”空間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預定的“三艙”構(gòu)型將完成“兩艙”,我國的“天宮”空間站規(guī)模將得到進一步的擴展。 “三艙”完整體的中國空間站長這樣 我國的“天宮”空間站,其主要職能是“太空實驗室”。多種科學實驗將在其中開展,研究空間環(huán)境的物理、化學、生物學、醫(yī)學的短期和長期效應,為我們前往更深邃的太空提供理論和技術(shù)基礎(chǔ)。 既然是“太空實驗室”,那么必然需要大量的實驗儀器。而現(xiàn)有的“天和”核心艙的主要職能為空間站的主體控制、航天員的長期駐留和各艙段的對接核心,因此在上面的實驗機柜數(shù)量較為有限,僅能開展少量實驗。 此次的主角“問天”實驗艙,顧名思義是以開展太空實驗為主要職能的。 Part.2 “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比圖 / 制作:星智科創(chuàng) 它的結(jié)構(gòu)與核心艙存在顯著的不同: 首先是引人注目的“頭部”。 “天和”核心艙的頭部是一個圓圓的節(jié)點艙,有兩個對接口,兩個停泊口以及一個出艙口。而“問天”實驗艙的頭部則是一個尖尖的資源艙,裝有兩片和“天和”核心艙同材質(zhì)的大型柔性太陽翼,但面積顯著大于“天和”核心艙——實驗艙內(nèi)的機柜眾多,能耗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此需要更大面積的太陽翼提供更為豐沛的電力。 值得指出的是,太陽翼的桁架頂端預留有太陽翼安裝接口,在空間站建成后,位于“天和”核心艙的一片太陽翼可以被轉(zhuǎn)移至該接口,進一步提升光照效率(另一片則可以安裝至“夢天”實驗艙的接口)。 我們還可以注意到,“問天”實驗艙的中繼天線也布置在資源艙上,而“天和”核心艙的中繼天線在大柱段。除此之外,兩個資源艙的功能基本近似,都具備姿態(tài)調(diào)整、能源儲存功能。 “頭部”往下是“中部”。 “天和”核心艙的中部是小柱段,直徑2.9米,航天員的睡眠區(qū)和衛(wèi)生區(qū)位于其中,還有一臺“太空跑步機”;而“問天”實驗艙的中部則是一個方形氣閘艙。 “天和”核心艙小柱段睡眠區(qū)、衛(wèi)生區(qū)和太空跑步機 盡管“天和”核心艙也有一個氣閘艙(即節(jié)點艙),但“天和”的氣閘艙無論從容積還是出艙口直徑都要小于“問天”的氣閘艙,不便于航天員開展出艙活動。 更重要的是,“天和”的氣閘艙一旦開始出艙任務,艙內(nèi)就會抽真空,失去作為節(jié)點艙的功能,各個艙段無法實現(xiàn)轉(zhuǎn)移。造成不便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隱患。因此,“問天”的氣閘艙將在未來作為航天員開展出艙活動的主氣閘,而“天和”的氣閘艙將作為備份,一旦主氣閘出現(xiàn)故障,航天員還可以從備份氣閘艙進出。 “問天”的氣閘艙還具備艙外暴露平臺,便于各種樣品暴露在太空環(huán)境中,研究太空極端環(huán)境對各種材料、零件甚至生命體的影響,進一步拓寬了研究范圍。 “中部”往下就是艙段的主體,這部分艙段呈圓柱形,直徑達到4.2米。 “天和”核心艙的主體稱為“大柱段”,包括了一部分生活控制艙,和一個資源艙;而“問天”的主體則為一個完整的工作艙,內(nèi)部除了大量實驗機柜之外,還配置了3個睡眠區(qū)和1個衛(wèi)生區(qū),一旦裝配完成,配合“天和”核心艙已有的3個睡眠區(qū)和1個衛(wèi)生區(qū),將可以滿足“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乘組共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的需求。 除了生活空間之外,“問天”實驗艙還備份有“天和”核心艙的控制管理系統(tǒng),起到冗余作用,在應急情況下可以通過實驗艙控制整個空間站,保障航天器和航天員安全。 在“問天”實驗艙的外部,還安裝有一臺小機械臂。 盡管“天和”核心艙有部署一臺大機械臂,雖然其活動范圍和承重能力要大于“問天”的小機械臂,但在精密性和靈活性上要略遜一籌。好在大小機械臂可以實現(xiàn)級聯(lián),由此實現(xiàn)了“1+1>2”的功能,組合形成的機械臂不僅活動范圍更大更靈活,在精密性上也提升了一個層次,航天員可以足不出戶,在艙內(nèi)操作機械臂實現(xiàn)艙外載荷的轉(zhuǎn)移,減少出艙活動次數(shù),提升工作效率。 大機械臂與小機械臂協(xié)同示意圖/來源:星智科創(chuà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