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明末,“神州陸沉”,很多人甩鍋給吳三桂,認為吳三桂的行為,導致了清兵入關,最終導致中國被清朝統(tǒng)治三百多年。但是,這個想法是片面的:因為吳三桂起初沒想當“漢奸”,并且,引清兵入關,也是晚明士紳階層的集體意志。 1、大順朝的先天不足 明朝崇禎十七年,西元1644年,當李自成的大順軍稀里糊涂來到京城之外的時候,大順軍首領李自成和明朝的崇禎皇帝都很焦慮。崇禎皇帝焦慮的是:大順軍就在城外,自己無路可走,這事兒該如何收場? 李自成焦慮的是:自己還沒做好接收明朝朝政的準備,怎么明朝就要被自己推翻了? 就在雙方都焦慮的時候,大順軍在部分太監(jiān)的策應下進入京城,崇禎帝不敢面對大順軍將士憤怒的怒火——畢竟,他們都是尋常的百姓,因為明朝的苛政、暴政,他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最終在悲憤中參加了大順軍。可以說大順軍上下都是朱家人的仇人。想起大順軍烹飪了明朝的藩王朱常洵,崇禎帝不由得打了個寒顫。自己如果被大順軍抓了,會不會被大順軍油炸了? 崇禎帝于是一咬牙,就在煤山自盡。 崇禎帝這一死,讓李自成沒了退路:原本打算讓崇禎帝招安自己,現(xiàn)在崇禎帝死了,自己只好硬著頭皮建立新朝廷了。 其實相信有過創(chuàng)業(yè)體驗的小伙伴都知道:開一家公司尚且需要考慮管理方面的方方面面,更別說掌管那么大一個國家了。 2、混亂的大順朝 崇禎帝自殺了其實早在崇禎帝自殺之前,在農(nóng)民起義的沖擊下,明朝就處于山河破碎的狀態(tài)。所以,各地地方實力派開始觀望,甚至不少明朝州縣只道明朝完了,于是紛紛表示臣服大順朝。可以說此時的形勢對大順朝一片大好。 但是李自成和他的文武百官們偏偏不諳治國之道。大順朝始終沒能轉(zhuǎn)化成一個正規(guī)的朝廷:既沒有組織恢復生產(chǎn),也沒能建設成熟的行政管理秩序。為此,很多士紳發(fā)現(xiàn):大順朝真的不具備新朝的氣象。 吳三桂起初也覺得明朝氣數(shù)已盡。對于李自成的招降,也是猶豫不決。但吳三桂了解到大順朝的情況以后,于是改主意了:此時明朝的南京六部對東南地區(qū)已經(jīng)存在有效管理。所以吳三桂認為:明朝復興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吳三桂想出了一個絕招:那就是借“北朝”的清軍入關打李自成。自己而后擁立崇禎帝的兒子登基。這樣,自己可算是復興明朝的第一大功臣。 事實上,后來的南明弘光朝廷上下,也認為請清軍打擊李自成是很合適的事情。甚至弘光皇帝一度嘉獎吳三桂,認為吳三桂的行為是正確的行為。 此外,在清軍的打擊下,由于大順軍向陜西方向潰敗,很多原先大順軍占領區(qū)的士紳,也紛紛迎接清軍,消除大順朝的殘余勢力。 而從大順軍占領區(qū)士紳、南明朝廷的態(tài)度來看,不難看出,請清軍打李自成,其實是晚明士紳階層的共識。 3、意外 其實明朝的龐大,清朝也是十分清楚的。所以,當時清朝事實上的最高話事人多爾袞對于入關,其實也沒太大信心。按照多爾袞的想法,清軍此番趁火打劫,充其量就是像遼金那樣,占據(jù)點關內(nèi)陸方,和南明上演南北朝的劇本。結(jié)果不曾想,南明比清軍想象的虛弱,于是清軍一路高歌猛進,南征南明朝廷。 南明后期,南明的永歷朝廷龜縮在云貴地區(qū)。當時清朝八旗貴族認為:云貴經(jīng)濟貧瘠,因此,留給南明朝廷,似乎清朝也不吃虧。結(jié)果,是清軍的漢族降將認為斬草必須除根。這才有了南明永歷朝廷出逃緬甸的故事發(fā)生。 可以說,南明的歷史,充滿了太多的黑色幽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