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杜牧的詠史詩向來獨樹一幟,在其豪邁俊爽的詩風下,我們總能看到他的另辟蹊徑與掩映之美。不過,或許是因為杜牧善于采用翻案的手段標新立異,又或許是因為他對女性人物多有關注,以至于讀者總能從他的詩中找到許多好嗑的“愛情”故事。 如果說“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講述了唐明皇對楊貴妃的寵愛,那么“春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則讓曹操與江東二喬一度生出了“緋聞”。而他的另一首著名詩作《金谷園》中所描寫的“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西晉“首富”石崇與其婢女綠珠悲壯“愛情”故事的傳播……
影視劇中的綠珠。來源/電視劇《綠珠樓》截圖 石崇,字季倫,西晉大司馬石苞之子。少時以門蔭入仕,因參與滅吳之戰(zhàn)有功,獲封安陽鄉(xiāng)侯,后累遷至荊州刺史、衛(wèi)尉等職。而石崇廣為后人熟知,更多是因為他兼有文學家、“首富”與“情種”這幾層身份。他在“太康文學”占有一席之地,其代表作《金谷詩序》曾轟動一時,就連王羲之所作《蘭亭集序》也或多或少受此影響,中國古典園林從此有了“南蘭亭,北金谷”的說法。另外就是他與王愷的斗富事件,一度成為古代奢侈消費的經典案例。關于石崇巨額財富的來源,一般認為他出任荊州刺史期間,“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通過強盜手段攫取了巨額之財。但根據吳士鑒、劉承干《晉書斠注》引《初學記》卷18、《藝文類聚》卷21、《太平御覽》卷417等史料所載,石崇則“少多意智,敏捷有計略”,擅長“百道營生”,他自己的莊園金谷園,被經營得風生水起,時人謂其“冠絕時輩”。又據(湯球輯)東晉王隱《晉書》,其父石苞臨終前對他的評價:“此兒雖小,后自能得財?!币脖惶拼啃g等保留在官修正史《晉書》之中。由此可見,石崇不僅心狠手辣,敢于打家劫舍;同時也是一位左右逢源、經商有道的大莊園主。試問,這樣的人會因為一個婢女得罪當朝權貴嗎?從正史記載看,似乎是這樣的。據《晉書·石崇傳》記載,石崇有一美妓,名為綠珠,不僅姿色美艷,還擅長吹笛。趙王司馬倫得勢,其親信孫秀垂涎綠珠美貌,便派人向石崇索要。石崇一開始不想得罪這個佞臣,便叫出數(shù)十名婢女任由使者挑選,可當他得知孫秀非綠珠不要時,便勃然大怒趕走了使者。孫秀懷恨在心,便勸說司馬倫除掉石崇及其外甥歐陽建。不久后,當石崇看到前來捉拿自己的士兵時,對著綠珠說道:“我今為爾得罪?!本G珠泣曰:“當效死于官前?!毖粤T,便從樓上一躍而下,自殉當場,而石崇一家隨即被殺害。昔日最為繁盛、熱鬧的金谷園,從此淪為一片荒蕪、凄涼之地。綠珠畫像,(明)佚名 《千秋絕艷圖》(局部)。來源/中國歷史博物館綠珠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為捍衛(wèi)“愛情”不惜一死;而早已功成名就的石崇,也不惜舍棄畢生財富乃至生命庇護綠珠。如此悲壯的“愛情”故事,引起了唐代文人的一致同情與稱頌。除了杜牧外,有寫石崇癡情的,如著名僧人寒山詩曰:“伸頭臨白刃,癡心為綠珠?!边€有贊美綠珠剛烈的,如汪遵詩云:“從來幾許如君貌,不肯如君墜玉樓?!?/span>宋元之際,以綠珠為主角的話本、戲劇蔚為大觀,如宋代樂史的傳奇小說《綠珠傳》、元代關漢卿的雜劇《綠珠墜樓記》以及其他同名話本等,皆對綠珠殉情一事進行再創(chuàng)造。這些作品在謳歌綠珠忠貞愛情的同時,也對她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明代馮夢龍還把綠珠的事跡收錄在《情史》的“情貞類”中,足見世人眼中的綠珠,早已成為“為愛殉情”的代名詞。故每當有癡情男女遭遇重重阻礙,便免不了提及綠珠一事,令人聞之動容。只可惜,人們常會自我感動。正如曹操與蔡文姬的“青梅竹馬”,實則是后人的捕風捉影(詳見:“曹操不惜重金贖回蔡文姬,到底是為了什么”)。石崇與綠珠的確是主仆,但他們之間的關系還遠遠夠不到“愛情”的門檻。石崇遇害,非綠珠也,他就算沒有綠珠,甚至交出綠珠給孫秀,也未必能躲過這場災禍。石崇遇害,似乎是因為他曾與潘岳(即潘安)密謀對付趙王司馬倫。據《晉書·石崇傳》記載,孫秀討要綠珠未果,于是大怒,“乃勸倫誅崇、建。崇、建亦潛知其計,乃與黃門郎潘岳陰勸淮南王允、齊王冏以圖倫、秀。秀覺之,遂矯詔收崇及潘岳、歐陽建等?!比欢?,在另一位關鍵人物——潘岳的傳記中,卻分明記載:石崇、潘岳密謀對付司馬倫一事,其實為孫秀誣陷。唐人所修《晉書》出現(xiàn)這種矛盾,并不奇怪。這部史書只是房玄齡主持修撰,由多人分工完成,一人只負責一部分。他們修史的資料來源也比較豐富,有臧容緒《晉書》、孫盛《晉陽秋》、王隱《晉書》、干寶《晉紀》、徐廣《晉記》等,這些史料對一些人物或事件的看法,也必然不盡相同。故修史之人在擇取史料時,難免會出現(xiàn)說法不一的情況。那么,關于石崇、潘岳的遇害真相,哪種說法才更加可信呢?據《晉書·潘岳傳》記載,潘岳之父潘芘任瑯琊內史時,出身寒門的孫秀為其小吏,因其為人卑鄙“狡黠”,引起潘岳反感。這個說法是比較公允的。首先,潘岳自身門第也不太高,所以他對出身不是特別在意。在擔任河陽令期間,潘岳還曾厚待過落魄士人公孫宏。而在趙王司馬倫、王戎等人的傳記中,孫秀卻依舊是以“諂媚自達”“睚眥必報”的小人形象出現(xiàn)的。這便意味著,潘安與孫秀交惡,主要是因為后者品行不端,而孫秀日后會攀咬潘岳、石崇,也就不難理解了。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可以證明潘、石二人的“無辜”。據《世說新語·仇隙》記載:“孫秀既恨石崇不與綠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禮?!笫帐?、歐陽堅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謂潘曰:'安仁,卿亦復爾邪?’”此事亦見于《晉書·潘岳傳》。潘安、石崇臨刑前的對話,頗值得玩味。先被押送到菜市口的石崇,見到潘岳時竟十分詫異,遂問道:“潘兄,您也一起上路?”潘岳以前寫過一首《金谷詩》,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北疽馐钦f大家關系好,到老了還是朋友,沒想到此時卻在刑場相遇,共赴黃泉。想到這兒,潘岳回復石崇道:“這下可真的是'白首同所歸’了。”從兩人頗具“喜感”的對話中,不難看出,石崇事先并不了解潘岳也會被處決。倘若二人真的曾一同密謀除掉司馬倫,那么他們對于失敗的結局,不可能不知道。所以,當石崇、潘安被收押后,他們必然很清楚:同為主謀的對方也難逃一劫。但從兩人“俱不相知”且石崇的詢問看,他們對彼此“落網”一事毫不知情,這就進一步證明了:潘岳、石崇遇害,乃是孫秀一手炮制的“冤案”。孫秀一介小人,能得到司馬倫的信任,并非沒有原因。他這個人,確實有幾分小聰明與眼力見。他之所以在此時選擇誣陷潘岳、石崇與歐陽建,絕非一時意氣,而是見機行事、見縫插針?!稌x書·石崇傳》所載,石崇、綠珠“殉情”一事前交代的背景,正是“破案”的關鍵所在:“及賈謐誅,崇以黨與免官。時趙王倫專權,崇甥歐陽建與倫有隙。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憋@而易見,導致石崇、潘岳、歐陽建遭逢大難的直接原因,便是外戚賈謐的倒臺。賈謐是什么人呢?他是西晉開國功臣賈充的外孫。初,魏帝曹髦被殺,直接策劃人就是司馬昭的親信賈充。后者指使成濟、成倅對曹髦痛下殺手,“刀出于背”,而后又將成氏兄弟當成“替罪羊”丟出去,以平息朝臣的怒火。就這樣,替司馬氏做了不少臟活兒的賈充從此平步青云,還順利將女兒賈南風嫁給太子司馬熾。賈充另有一女,名喚賈午;上梁不正下梁歪,賈充人品敗壞,賈午亦行為不檢,賈謐正是她與韓壽私通(即典故“偷香竊玉”)誕下的。因賈充之子早夭,賈謐便被過繼給外家,稱賈姓。待賈充去世后,賈謐繼承了家業(yè)與爵位(魯郡公)。彼時,以“何不食肉糜”而出名的白癡皇帝司馬熾雖已繼承大統(tǒng),卻并無治理朝政的能力。再加上輔政大臣楊駿、司馬亮無能,朝政大權就落入皇后賈南風與外戚賈謐手中,二人在朝堂上呼風喚雨、為所欲為,并吸引了一大批公族子弟與中下層士族加入,由此誕生了赫赫有名的“魯公二十四友”,具體情況參見下表——上表可見,依附在賈謐羽翼下這一幫文人,個個大有來頭。如著名美男子潘安、大土豪石崇、以文才見長的江東“二陸”、憑借一篇《三都賦》造成“洛陽紙貴”的文學家左思、“聞雞起舞”的劉琨、茶道大家杜育……若再從出身看,其中不僅有京兆杜氏、潁川陳氏、太原郭氏、清河崔氏、吳郡陸氏這樣的公族子弟,還有魏晉兩朝重臣(如杜襲、和洽、牽招、郭淮、王濬、石苞)的子孫后輩。值得注意的是,世家大族與士大夫依附外戚而構成的政治集團,正是歷史的重演。兩漢時期,外戚干政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不少人認為:這是皇帝對外戚的寵信造成的。實際上,除了何進等極少數(shù)人外,絕大多數(shù)外戚都出身于“勢傾天下”的大族,如竇氏竇憲(漢和帝)、竇武(漢靈帝)、閻氏閻顯(漢順帝)、鄧氏鄧騭(漢安帝)、梁氏梁冀(漢桓帝)。即便是屠戶出身的何進,也曾得到過袁紹、曹操等公族子弟的支持。漢魏以降,盡管曹操、曹丕曾有意識地擇選卑賤女子為后,但司馬氏戰(zhàn)勝曹氏后,外戚干政的現(xiàn)象又再度死灰復燃。魏晉之際,門閥世族徹底崛起,同樣為士族出身的賈充、賈謐,當仁不讓以外戚身份把持了朝政,并得到了其他世族的擁戴。面對這種情況,漢晉時期的皇室也不是沒有想過辦法。兩漢時,朝廷對宗室多有打壓,以至于外戚—世族集團威脅到皇權時,皇帝只能提拔心腹宦官。東漢晚期的“黨錮之禍”,就是為了在打壓清流士大夫的同時,遏制外戚—世族集團的繼續(xù)壯大。與此同時,朝廷還放開了對宗室一脈的限制,提拔了不少劉姓子孫入仕。只可惜,宗室一脈長期遭到侵犯,不僅實力弱小,也早就對皇室離心離德(詳見:“那么多近支皇親為何只有遠支劉備高舉興復漢室的大旗”),故漢末盡管有劉虞、劉繇、劉焉等五大州牧割據一方,但他們仍無法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時隔數(shù)百年,歷史再度重演。劉邦建立西漢時,為“懲戒亡秦孤立之敗”,大封諸侯王,欲以藩王為輔;到晉武帝司馬炎時,又“懲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前后封了幾十個同姓王,試圖用藩王來制衡世家大族。但司馬諸王的權力未必就很大,盡管他們都“以郡為國”,但“名山大澤不以封,鹽鐵金銀銅錫,始平之竹園,別都宮室園囿,皆不為屬國”,導致其發(fā)展受到較大限制。在此情形之下,西晉宗室為了與外戚—世族集團抗衡,也吸納了一些寒門、庶族為己所用,所以孫秀這樣的小人,才能得到司馬倫的器重。司馬炎的出發(fā)點雖好,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史學家??偙笙壬赋?,“八王之亂”爆發(fā)的主要原因,就是“晉武帝在世時安排的皇位繼承人及輔政大臣不得其人”。司馬衷無理政之能,而托孤大臣楊駿“素無美望”“愎諫自用”,司馬炎用來制衡他的汝南王司馬亮,不僅打仗方面是個庸才,為人還十分懦弱,任人擺布。這兩位“大才”,很快被皇后賈南風輕松解決。然而,賈南風、賈謐的當政又引起宗室的強烈不滿?!鞍送踔畞y”的始作俑者——司馬倫,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太子被廢”為由,發(fā)動政變殺死賈謐,又矯詔賜死了賈后。所以說,孫秀挑選的時機非常巧妙。樹倒猢猻散,賈謐一死,“二十四友”也沒了棲息之地。當時,石崇、潘岳雖攀附賈謐,但更多表現(xiàn)在文學方面,因此兩人罪不至死,一開始只免了官。眼見石崇失勢,孫秀自然想踩著這位昔日的大富豪上位;誰知石崇雖然落魄,卻仍有幾分傲骨,不愿向其低頭;聯(lián)想到同樣性格的潘岳,孫秀心中愈發(fā)嫉恨,便一手炮制了石崇、潘岳、歐陽建三人的冤案。原來,石崇的外甥歐陽健與司馬倫素有舊怨;而潘岳、石崇又是“二十四友”中的領袖人物,這同樣符合宗室欲打擊外戚舊黨的計劃。就這樣,針對他們三人的冤案,順理成章地被通過了。直到晉惠帝復位,石崇才被平反,得到了以九卿之禮的喪葬規(guī)格;其從孫石演,也被加封為樂陵公。這同樣能證明石崇之無辜,倘若他真以謀逆大罪見誅,又豈能輕易被平反?既然石崇不是因綠珠而死,那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便有待商榷了。實際上,就算沒有綠珠,石崇心里也明白,他不大有可能躲過這次災禍。這固然是因為石崇在“二十四友”中地位頗高,也與石崇擁有的龐大財富撇不開關系。據《晉書·石崇傳》記載:“及車載詣東市,崇乃嘆曰:'奴輩利吾家財。’收者答曰:'知財致害,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span>沒了賈謐這個后臺,石崇擁有的巨額財富,就成了他的取禍根源。被捕時,石崇心里還松了口氣道:“我不過是被流放到廣州、交州罷了?!痹谒磥?,既然家產被盯上了,大不了將其舍棄,換自己一條性命。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此。石崇之前認為他不會因為這場災禍而喪命,可還是眼睜睜看著綠珠墜樓;甚至他先前所說的“我今為爾得罪”,也未嘗不是在暗示綠珠自殺。試問,這樣的石崇對綠珠有真情嗎?也許是有的,但他對綠珠的感情,遠不如后人描繪得這般深厚。不難看出,石崇“逼死”綠珠,更多是為了掐斷他與孫秀之間的矛盾,而后以全部身家換一個流放交、廣的機會。因此,“石崇庇護綠珠”的說法頗站不住腳。既然如此,“綠珠為愛殉情”的說法又是不是真的呢?恐怕也是未必。從《晉書·石崇傳》中的描寫看,唐人對綠珠充滿同情,甚至不排除一種可能:“綠珠為愛殉情”是唐(或南北朝)人刻意營造出的、更容易被世人接受的一種結果。可以肯定的是,綠珠在一眾婢女中,的確十分特別且出眾。南朝齊謝眺曾有詩云:“清吹要碧玉,調弦命綠珠?!庇赡先氡钡奈膶W家庾信亦云:“綠珠捧琴至,文君送酒來?!?/span>在南北朝文人的筆下,綠珠是精通琴藝的一代大家;非但如此,她的舞蹈造詣也十分之高。如南朝梁庾肩吾所描寫的:“自作明君辭,還教綠珠舞。”綠珠擅長舞蹈一事,必然流傳甚廣,故《舊唐書·音樂志》中亦有記載:“晉石崇妓綠珠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新歌曰:'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昔為匣中玉,今為糞土英?!瘯x文王諱昭,故晉人謂之《明君》。”除此之外,關于綠珠善于吹笛的描寫,也有不少。但奇怪的是,唐人所撰《晉書》中,只保留了綠珠“善吹笛”,而刪去了她擅長琴藝且能歌善舞的一面。這恐怕是因為:笛音凄楚哀怨,頗有悲涼之感,恰好符合綠珠墜樓而死的悲劇結局。由此可見,唐人在撰修《晉書》時,曾有意識地為綠珠的悲劇結局做出鋪墊。更巧合的是,“綠珠墜樓”這一情節(jié)首見于《晉書·石崇傳》。談及此事,此前史料中確有相關描述,如干寶《晉紀》、徐廣《晉記》等史料,記載了孫秀向石崇索要綠珠未果,遂向司馬倫進讒言以及石崇“盡出其婢妾數(shù)十人”供使者隨意挑選等情節(jié),與唐人所撰《晉書》無二。唯獨石崇與綠珠的對話與綠珠墜樓這兩處細節(jié),無處循跡,似乎在唐代才被“發(fā)掘”出來編入史料。就連劉義慶《世說新語·仇隙》中,也只簡單提及了“孫秀既恨石崇不與綠珠”一事,而未見“綠珠墜樓”。不妨大膽假設:盡管綠珠才貌雙全,但畢竟貧賤出身,其下落與結局很難見于諸史書。反倒是在文人筆下,她的事跡才保留了極少部分;而正是因為南北朝以及唐代文人對綠珠的同情與重視,他們才更愿意看到一個完美形象的“綠珠”——她才貌雙全,雖屈從于大富豪石崇,卻仍有貞烈之志……與之相比,同時期的石崇,卻從“時而擁有傲骨、時而又諂媚侍主的復雜文人”形象,逐漸轉變成“為富不仁的大商人”。劉義慶《世說新語》中,就記載了石崇“勸酒殺美人”與“水晶蹄(美人之足)湯”二事,描繪出他視人命為草芥的殘忍一面。上文在探討石崇巨額財富來源時,也證明唐人刪除石崇“經商有道”的一面,只保留了他的強盜行為。由此可見,石崇在當時的形象并不太好??稍绞侨绱?,就越能突出綠珠的不幸遭遇與其為愛殉情的難得之舉。這種認識,應當起源于文人筆下的詩文及其他傳奇小說,后經民間百姓認可與傳頌,愈演愈烈,進而影響到史書的撰寫。此外,當“舊事”照進現(xiàn)實,綠珠與石崇的“愛情”故事將會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據《舊唐書·喬知之傳》記載:“(喬)知之時有侍婢曰窈娘,美麗善歌舞,為武承嗣所奪。知之怨惜,因作《綠珠篇》以寄情,密送與婢,婢感憤自殺。承嗣大怒,因諷酷吏羅織誅之?!眴讨c婢女窈娘的悲劇,與石崇、綠珠二人的遭遇何其相似?毫無疑問,喬知之一事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石崇、綠珠“愛情”故事的成型。隨后又在中晚唐一眾詩人的吟詠與傳奇小說的刻畫下,二人殉情之說也就“板上釘釘”了。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沾了婢女綠珠的光,石崇的“人設”反而有向積極一面發(fā)展的可能。后人再談到他時,雖有一部分人批評他生活奢侈、為富不仁,但也有一部分人,對他的“癡情為綠珠”的行為表示了同情與肯定??磥恚瑲v史人物的形象,會隨著民間接受、認可的程度,或多或少產生一些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