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癥狀叫上熱下寒,屬于很復雜病體,危害大不管是溝通的痛風病人,還是多年頑固口瘡、口腔扁平苔蘚的患者,不少人存在這種情況——人體上半身容易上火,下半身冷若冰霜,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上面面紅耳赤,臉上長痘痘,頭暈頭痛,咽喉痛,動不動就口腔潰瘍;下肢呢,下肢發(fā)涼,腰膝冷痛,總想熱敷或加厚衣服,甚至恨不得大夏天也捂?zhèn)€被子。 有的人呢,稍微吃一點桂圓這類熱性稍大的食物就上火、牙痛,而吃一點涼的東西呢,或治療口腔潰瘍、祛痘痘的治療上火的藥物,下體就會拉肚子,真是熱的吃不得,涼的不能吃,左右為難,吃什么都成了難題。 人是一個有機的精巧的整體,從上到下應該是和諧一致的。那這種上半身上火,下半身寒涼,判若兩人的癥狀,矛盾的不可思議的感覺是怎么形成的呢? 中醫(yī)認為,人體這個精確的有機的整體,有兩個平衡系統(tǒng)很重要,一個是中土,就是位于中焦的脾胃系統(tǒng),脾主升清,胃要降濁;一個是位于上焦的心火和位于下焦的腎水。如果出現(xiàn)了上面冒火,而下面冰涼的時候,就說明這兩個平衡中的一個或兩個被打破了。 正常情況下,心火下降到腎,溫暖腎水,讓腎水不至于寒;腎水也上升到心,使心火不會亢奮,這叫心腎相交,也叫水火既濟。 如果一旦心腎不交,水火不濟,就會出現(xiàn)上熱下寒的癥狀。 應對這種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的方法,我以前曾分享過交泰丸和瀉心湯的療法,即是這個原因。 而要使心腎相交,得有個前提,即是保障中焦樞紐的上下暢通。這就需要中焦脾胃的健運,只有中土運轉起來才能讓上下溝通暢通,升清濁降。 而如果中焦運化失司,上下不暢通,那么機會上面心火不下反上,出現(xiàn)上面上火,下面得不到心火的溫暖,則腎水的寒就表現(xiàn)出來了,形成上下冰火兩重天的狀況。 或者你可以認為正是因為中焦脾胃堵住了,不通暢,才造成了身體失衡,上下矛盾的情況。 以前,我在科普的時候,叫這種情況為“上火下寒中間堵”。 有一種良方叫暢通中焦,要清上、溫下、暢中三管齊下,藥到病除上熱下寒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病態(tài),對身體的危害比較大,必須認真對待。 而且,上火就應該清火,下寒就應該溫陽,但是這么簡單應用有時反而會加重病情,所以我們要用組合拳,要將清上、暢中、溫下三管齊下,同時進行,把上焦的火給清除掉,還不能加重下寒癥狀;給下面的寒以溫暖,還不能讓上火更火,還要使中焦暢通。 說到具體的療法,有味著名的藥叫黃連,是苦寒之品,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是清上焦之火的要藥或首選。 還有一味藥叫肉桂,肉桂這個藥呢,不但能很好地溫補腎陽,還能引火歸元,把心火的陽氣給引下去。 如果把黃連和肉桂這兩味藥組合使用,就成為了中醫(yī)里最著名的經(jīng)方之一,也就是上面提到過的交泰丸。 交泰丸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醫(yī)家韓懋所著的《韓氏醫(yī)通》里,原文說:“心腎不交交泰丸,一份桂心十份連”。 后來交泰丸被中醫(yī)廣為使用,能起到很好地清上焦、溫下焦,讓心腎相交,名副其實。 因為上火下寒的根本原因在于中間堵,所以暢中就成為一個復雜的問題。 表面看起來都是中焦不通,但真正的病因可能不盡相同,而弄清楚中焦不通的原因才是能不能調理好的關鍵。 比如說,如果一個人向來喜歡吃涼食,冰淇淋啊、冰奶茶啊、冰啤酒啊,那時間長了脾胃乃至整個中焦系統(tǒng)就會受寒,這些人的舌苔看起來偏白,甚至白膩,常會覺得腹部不舒服,胃痛胃脹胃痛,而吃溫暖的食物則舒服一些,這就是脾胃受寒引起的脾陽虛導致的中焦不通。脾胃虛寒導致的中焦不通,可用干姜進行暢中。因為干姜的功效是溫中祛寒,把干姜和清上的黃連,溫下的肉桂結合起來,就成了一款可以溫中祛寒清火溫下的交泰丸加味——交泰溫中清火方。 而如果是平時工作忙,飲食不規(guī)律,暴飲暴食,這也會導致脾胃受損,出現(xiàn)脾胃氣虛的癥狀,這些人舌邊有齒痕,舌質偏淡,苔薄白,愛出汗,神疲乏力,這就是脾胃氣虛引起的中焦不暢,上熱下寒,就可以用中藥白術進行暢中調理。 白術是健脾益氣的要藥,很多經(jīng)方都用到它。把白術和清上的黃連、溫下的肉桂結合一起,就成了另一味交泰健脾清火方。 如果有的人特別愛吃肉,無肉不歡,過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這些硬通貨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司,水濕內停,會生濕生痰導致痰濕阻滯,舌苔就會厚膩,甚至偏黃,這是因為痰濕阻滯引起的中焦不通,上熱下寒,可用厚樸來調理。 厚樸能宣中理氣,化痰濕,還能,讓痰濕從下而瀉。這樣把厚樸和清上的黃連、溫下的肉桂組合一起,就成了交泰祛濕痰清火方。 通下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尿酸不再高,痛風不會犯,遠離痛風石。。 本文參考文獻(圖文來源網(wǎng)絡,侵刪):2021年第11期《家庭藥箱雜志》張振文章《暢通中焦選對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