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朋友圈里沒有人,只有人設(shè)。 在刷不完的炫耀和偽精致中,被看到的只有人設(shè),卻沒有被了解的人生。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對愛發(fā)朋友圈的人,嗤之以鼻。 認為一點小事就發(fā)圈的人,不是沒見過世面,就是喜歡顯擺。 其實,愛發(fā)朋友圈的人,不是炫耀,而是…… 記錄生活,不辜負每一個當下 前不久的一個深夜,“微信朋友圈10年”沖上了微博熱搜,很快便有了4億的閱讀量。 10年間,微信悄悄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方式。 我們用它分享日常,記錄生活,發(fā)表感想。 它承載了許多人的回憶,也見證了很多人的成長。 前段時間,跟表姐無意間聊起之前一起在海南旅游的場景。 表姐一臉茫然地說:“是嗎?我都不太記得了?!?/span> 我趕忙提醒道:“你那時不是發(fā)了很多條朋友圈嗎?看看就知道了?!?/span> 表姐隨即翻看,開心地說:“我想起來了?!?/span> 在朋友圈的提醒下,我們開啟了一波“回憶殺”。 第一次坐船渡海,第一次參觀博鰲亞洲論壇; 曾在路邊暢快地來過一場椰子宴,也曾入住過美麗之冠七星酒店; 在南海拜過觀音,在猴島被調(diào)皮的猴子搶過零食; 更是在三亞海鮮廣場,被各種珍奇美味的海鮮所誘惑,吃得差點撐破了肚皮。 不得不承認,原來以為會一直記得的美好瞬間,其實很容易被忘記。 只有被記錄下來的生活,才能真正被保存。 那些眼睛會忘記的,朋友圈幫我們記了下來。 《人民日報》曾很暖心地鼓勵大家: “想拍就拍,想照就照,想炫就一定要去炫,十年后再好的相機和技術(shù)也拍不出如此般的模樣!大膽地去記錄生活,你現(xiàn)在的每一天都值得被收藏。” 我們的朋友圈,或許看起來有點雞零狗碎,但卻是我們獨一無二的珍藏。那些被保留下來的照片和記錄,是我們精心留下來的痕跡。當我們回首往事時,有跡可循,回憶慢慢涌上心頭,自己也總能被這份真實所感動。把對生活的熱情,以及對人生的感悟,寄放在每一個字,每一張圖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讓自己高興,這是一個普通人對生活最好的致敬。開心時,想發(fā)朋友圈紀念一下,卻怕別人認為自己炫耀、膚淺,最終選擇不發(fā);難過時,想在朋友圈感慨一下,又怕別人說覺得是矯情和負能量,只得關(guān)掉內(nèi)容框;偶爾發(fā)個朋友圈,沒有點贊、沒有評論,在無人問津中找不到一絲存在感,還不如不發(fā)。他回答說自己的朋友圈只發(fā)風景,或者好看的、好玩的,但不會抒發(fā)自己的情緒。這一說法,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不少人表示害怕自己的生活被別人評頭論足。其實,朋友圈也只是我們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或是偶爾宣泄情緒的出口。我們的朋友圈,我們做主,想發(fā)就發(fā),想刪就刪。大可不必把別人的點贊數(shù),看成衡量自己價值的標準;也不必為了迎合別人的人設(shè),而忽略自己的真情實感;“如果想要快樂,就一定不能太關(guān)注別人?!?/span> 當你學會愛自己,生活哪里都可愛,當你懂得取悅自己,生命處處是風景。“除了真正在意你的人,沒有人會點開你的頭像瀏覽朋友圈。” 在這為數(shù)不多的人群里,一定有人在等你的朋友圈。因為不在身邊,意林的父親平時特別關(guān)注他的朋友圈動態(tài),并從中了解他的生活。有一次,意林早上出去的時候忘帶手機了,下午就在同事那接到了父親的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