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臨洮文人雅士眾多,他在近代臨洮都稱臨洮畫壇魁首。他與兒子陳雪濤擅畫人物花鳥,與其父開臨洮一代畫風(fēng),為臨洮畫壇創(chuàng)立了國畫新流派,他叫陳韶伯。陳韶伯先生1877年出生于甘肅臨洮北關(guān)陳家莊,名思舜,號癲瘦,祖上以農(nóng)為業(yè),甘肅臨洮縣北關(guān)陳家莊人。陳韶伯先生的代表作如《騎射》《博古》《竹雀圖》《醉八仙》《運糧圖》《十八學(xué)士》《羅漢圖》《蘇武牧羊》《游赤壁》等,體材豐富新穎,很受廣大群眾的歡迎。臨洮城鄉(xiāng)家喻戶曉,譽滿隴上,馳名省內(nèi)外。在畫家姚鳳岐眾多的徒弟中,只有陳韶伯深得姚鳳岐真?zhèn)鳌?/span>潛心國畫五十余年,師法古今名家,造詣很深,他拜于姚公門下,勤學(xué)苦練,特別是對于人物畫,更是潛心摹練,其中八仙圖等頗得時人欣賞,并稱他的畫“傳神寫照,栩栩如生”。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正是憑借著他從姚鳳岐處學(xué)得的“點睛術(shù)”,以至后來成為臨洮畫壇魁首。陳韶伯的作品豪邁神奇,不可方物。而人物、花卉,尤屬擅長。如射獵諸圖,描寫塞上風(fēng)光,生動逼真。曾受聘在甘肅學(xué)院代課教授美術(shù)。陳韶伯30歲時到蘭州市售畫。有一次,陳韶伯到“五泉畫院”去游覽,見蘭州知名花鳥畫家“野和尚”正在作畫,便問作一幅花鳥屏用多長時間,答:大約一星期。對方回問韶伯:你用多長時間?韶伯說:我得兩小時!“野和尚”聽了很驚奇,求當場示范,他只用了半小時就畫成了一幅五尺宣大的花鳥屏,懸掛在畫廳內(nèi),筆墨生動有力,觀眾無不稱贊。有一年,本地商人聯(lián)合出資,請他和畫家周劍明先生兩人到新建的石橋街“熙春樓”作畫,由陳韶伯構(gòu)圖,周劍明著色。在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內(nèi),倆人共畫了12幅屏計48張,成為臨洮畫界的美談。傳聞直系軍閥吳佩孚過境臨洮時,曾登門求畫,數(shù)量達兩刀宣紙之多,并為他題了匾額。晚年人筆俱老,氣運橫溢,求畫者絡(luò)繹不絕。陳韶伯生前唯一出版印刷過一本《墨畫軒》畫冊。當時隴中才子黃文中先生為畫冊作序,畫冊共收錄人物、花鳥作品24幅,由“新文化印刷社”(地址:臨洮興文市場)石印,出版時間是1946年8月。據(jù)收藏者是張正榮老人講,這本畫冊是當年陳韶伯的孫子陳季剛登門送來的。盡管畫冊是石印的,質(zhì)量遠不如現(xiàn)在印刷品,但所繪人物“傳神寫照,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可能已經(jīng)是孤本。陳韶伯的暮年正處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兒子陳雪濤早喪,他的生活失去依靠,陷于窮困。1954年,一代臨洮畫壇驕子,客死于渭源麻家集宗丹村,在貧病交加中走完他78歲歷程,與世長辭。目前他的遺作價值在三千元以上,還存世不多,收藏價值極高。我們多方查詢,想彌補讀者懸念之缺憾,也可載入史冊,遺憾的是終究也沒看到一張陳韶伯先生的肖像照片。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但是歲月煙云卻在畫作上定格下來。希望先生的遺像舊影在歷史的塵埃中顯現(xiàn)出來。希望有朝一日,臨洮的收藏名家集合陳韶伯先生的畫作,辦次展覽,或許先生筆下的那些丹青山水、市井人物猶如歷史的煙云,穿越故事的柵欄一點一點忽忽悠悠彌漫開來,那是臨洮的故事,也是洮河邊上的回響…… 更多有趣的 請戳一戳
馬家窯文化命名地 李唐故里甘肅臨洮 戰(zhàn)國秦長城西起首 紫斑牡丹的故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