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尋深谷中,幽遂好逃暑。 六月猶伏冰,夏蟲亦可語。 這是清代詩人王維新筆下的《東巖伏冰》 長期以來,東巖伏冰在哪? 很多人不太清楚, 一睹過他的神秘面貌的也是寥寥, 翻閱史料, 明代萬歷《臨洮府志》記載: 府伏冰巖,在郡東五里, 谷中滴水味甚甘,即盛夏尚伏冰焉! 《大清統(tǒng)一志 · 臨洮府》記載: 伏冰巖,在狄道州東五里, 巖中滴水味甚甘,盛夏尚伏冰。 明代趙廷瑞修《陜西通志》 臨洮府 · 狄道縣附記載: 伏冰巖在府東一里,四五月間尚有冰。 清代乾隆《狄道州志》記載: 伏冰巖,在州東五里,盛夏伏冰,即今雪溝。 《臨洮府志》記載: 雪溝在郡東五里。 賦得東巖伏冰 清 · 王鳴珂 巉巖幽洞見何曾,六月炎天水亦凝。 趙盾有威空烈烈,王祥無跡更層層。 參差巨壑森如許,磊落寒筵化未能。 莫怪西游涼冷地,客心長似玉壺冰。 州志輿圖記載雪溝 上世紀80年代,著名攝影師李效民先生拍攝了 一組“東巖伏冰”照片, 向世人第一次揭開了面紗, 從千里洮河上冬天那一串串勝景洮河流珠,到兒時每年過年萬人空巷爬東山,賞冰雕,看冰燈的盛大場面,再到16年后,李唐故里甘肅臨洮龍門鎮(zhèn)“東巖伏冰”冰燈文化節(jié)開幕。 洮河之畔的這座城與冰有文化淵源。 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的《續(xù)夷堅志》,記載了另一件有關食冰的趣事。他說在甘肅臨洮城外,洮水冬季結冰“小如芡實,圓清如球”,有錢人家設法收藏起一些冰球,盛夏以蜜水調和食之。元好問還說,洮河這一帶上下三百里,在冬季都能見到凝白無際的冰球層,但冰球互不融結,并不構成冰層。 說明800年的臨洮城里,臨洮人就開始冬日潮生活。 2019年的岳麓冰燈,無疑是寒冬里最奪目的一道風景。文化節(jié)冰燈冰雕以天然的“東巖伏冰”景觀為載體,利用景區(qū)特有的氣候條件制作規(guī)模宏大的冰雕和形態(tài)各異的冰燈,同時應用形、色、聲、光、電、動等現(xiàn)代科技,創(chuàng)造出玲瓏剔透、五彩繽紛的藝術世界,融合了臨洮悠久的歷史,以及建筑和民俗風情等廣闊領域里的文化精華。充分考慮到知識性和娛樂性,根據(jù)這些范疇,整體路線走的小而精的路線,好看好玩的道路。 “東巖伏冰”是古時臨洮洮陽八景之一,史書記載叫伏冰巖,老一輩臨洮人至今叫雪溝。每年入九之后,“東巖伏冰”便會出現(xiàn),五九至立春之間,是觀看的最佳時節(jié)。此后一直到5月,冰仍然不化,遇天氣比較寒冷的年份,甚至可以延續(xù)到仲夏時節(jié)。是隴上不多見的盛景之一。 雪是城市的精靈,冰是城市的名片,當大雪鋪滿洮河,當大自然的慷慨饋贈遇上臨洮人的智慧創(chuàng)造,曾經幾十個寒冬,東山的冰燈演繹著永不重復的童話,成為一代代臨洮人的集體記憶。 希望未來進一步挖掘冰雪熱能,利用洮河,開發(fā)冰雪資源,推出了以冰雪藝術、冰雪體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等冰雪節(jié),把讓人畏懼的冰雪變成了寶貴的資源,給臨洮之冬增添了盎然的春意。 導航搜徐溝坪 馬家窯文化命名地 戰(zhàn)國秦長城西起首 中國紫斑牡丹故鄉(xiāng) 李唐故里甘肅臨洮 -今日話題- 東巖伏冰 歡迎在文章底部評論區(qū) 分(tu)享(cao) ?? 圖文攝影:李天祿 梁建 李效民?? 出鏡: 常志軍 陳龍龍 王佳麗 師鳳 郎菊霞 張金花 張玉妹 特此感謝??????? 編輯:nau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