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正說歷史 2022-07-08 10:23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若論《三國演義》中最深得人心的人物角色,當屬諸葛亮莫屬,后人在詩詞中也多贊美他的忠君和智慧。 當然也這是得益于作者在《三國演義》中有意將諸葛亮神化了,草船借箭和火燒赤壁中借東風,都屬于藝術(shù)化的虛構(gòu)。 既生瑜,何生亮,這是周瑜臨終前發(fā)出的感慨,同樣是出色的謀臣,周瑜卻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了。能與諸葛亮斗上幾個回合而勝負難分的,恐怕只有司馬懿了。 小說中關于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較量的情節(jié)有不少,最精彩的當屬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諸葛亮的一出空城計竟然嚇退了司馬懿的大軍,很多讀者不理解一直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為何就會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從小說和改編的電視劇中就可以得出答案,司馬懿之所以會退兵,城樓上的兩個書童就是正??粘怯嬜畲蟮囊牲c。 主角諸葛亮作為我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以魏蜀吳三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在陳壽《三國志》的基礎上加以文學的演繹,成書之后就深受讀者的喜愛。但是在民間卻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因為《三國》中描寫的是政治陰謀和權(quán)術(shù)計謀。 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國古人一早就懂得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在戰(zhàn)爭中的應用,《孫子兵法》等著作更是凝練了行軍打仗獲勝的核心要義。 而《三國演義》就是對各種軍事策略的一個實踐,小說中對關羽、張飛、呂布等武將的描寫出神入化,但關于諸葛亮、周瑜、司馬懿等謀臣的刻畫也同樣入木三分。 尤其是諸葛亮,是作者偏愛的一個人物角色,因此對他的描寫就格外的精彩,作者通過空城計這樣一個既危險又精彩的計謀,將諸葛亮的膽識和謀略推上了一個高潮。 劉備托孤之后,蜀國的實力也逐漸衰退,在老一代武將殞命或老去時,諸葛明也只能啟用一些他并不看好的武將。 正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諸葛亮用馬謖也屬實無奈,然而馬謖卻痛失街亭,讓蜀國面臨的形勢更加的嚴峻。還沒等蜀國緩過氣來,司馬懿的大軍就兵臨城下,蜀國幾乎面臨著亡國的危險。 大唱空城計正在蜀國群臣憂心不已的時候,諸葛亮再次帶著主角的光環(huán)出現(xiàn),設計了一出空城計。司馬懿也是一個工于心計的人,要想騙過他的眼睛,諸葛亮也精心設計了一個場景。首先他讓城中的百姓全部閉門不出,營造一個大兵埋伏,即將開戰(zhàn)的氣氛。 其次,諸葛亮讓幾個老兵裝扮成百姓的模樣在城門口假裝灑掃。最后,諸葛亮讓人打開城門,自己則帶著兩個書童坐在城樓上焚香撫琴。很多人都認為這出空城計的核心是諸葛亮,司馬懿會從他的神情中來判斷城中的真實情況。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整場空城計最大的疑點是城樓上的兩個書童,為何這么說呢?城中百姓閉門不出和門口偽裝的士兵,這些司馬懿很快就能識破,畢竟他也是一個久經(jīng)沙場的人。諸葛亮向來足智多謀又沉著冷靜,想要從他的言行中判斷虛實,屬實太難。 城樓上的主角除了諸葛亮,還有他的兩個書童。“果見孔明坐于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zhí)麈尾”。 細微處最能體現(xiàn)真相,司馬懿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在觀察完眼前的景象之后,把目光放在了兩個書童身上。畢竟書童的年紀比較小,他們想要偽裝顯然很難。 諸葛亮之所以設計兩個書童出場,也知道其危險性,可是如果兩個書童不出現(xiàn),或者換兩個年紀大一些的人,太多故意反常的行為就會引起司馬懿的懷疑。所以諸葛亮干脆讓兩個書童本色出演,這也就是正常空城計中最大的疑點。 嚇退司馬懿司馬懿所想諸葛亮早已料到,但是讓所有人都意外的是,兩個書童明知道城中沒有大軍埋伏,而且蜀軍元氣大傷,還是沒有露出任何恐慌的神情,依舊配合諸葛亮演好空城計。他們像往常一樣跟在諸葛亮的左右,在諸葛亮撫琴的時候不動聲色,視城下的司馬懿大軍如無物。 “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彼抉R懿在反復觀察了這兩個書童之后,就決定退兵了,兩個書童是整個空城計中最大的疑點,恰恰是這個疑點讓生性多疑的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計謀。 諸葛亮真的是料事如神,他見司馬懿帶兵撤退之后,就對身邊的人說:“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諸葛亮連司馬懿的心理活動都猜得一清二楚。 但是縱觀全書,司馬懿也是要一個老謀深算的人,他即便是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相信城中有埋伏,他帶領的15萬大軍也完全沒有必要直接退兵。一種是帶領大軍佯裝撤退,然后派一小軍隊回來打探虛實,然后再決定是否退兵。 第二種就用15萬大軍將城層層圍住,即便是不進攻,也能逼得蜀國原形畢露??墒撬抉R懿卻單單選擇了直接撤退,錯過了這次將蜀國一舉殲滅的大好時機。后人分析這是司馬懿為人謹慎之處。 司馬懿在魏國的處境并不好,唯一能保住他安全和在朝中地位的就是戰(zhàn)爭,有戰(zhàn)爭才能體現(xiàn)他的價值。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司馬懿留下諸葛亮和已經(jīng)元氣大傷的蜀國就是為了給自己謀一個長遠的發(fā)展道路。 小結(ji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諸葛亮作為全書中最具智慧的人物,他的決策也有失誤的時候,但這并不影響后人對他至高無上的評價。諸葛亮的一出空城計直接嚇退司馬懿15萬大軍,將諸葛的才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但是空城計就沒有任何疑點嗎?誠然也不是。城樓上這兩個書童,就是整場空城計最大的疑點,但是懂得司馬懿的謹慎小心,就明白了司馬懿為何會撤兵。不過不說,高手過招,招招致命。 以上內(nèi)容來自快資訊信息發(fā)布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