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的一個深夜,毛主席終于回到了闊別32年之久的家鄉(xiāng)韶山,心中慷慨激昂,提筆寫下了這氣勢雄渾的詩篇。可“犧牲”二字寫得多么豪邁,戰(zhàn)爭時與親人的生離死別就有多么悲痛。一個“敢”字,又將多少激蕩風云一筆帶過……1923年12月,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剛誕生不滿一月,妻子楊開慧還在娘家坐月子。就在這時,毛主席收到了黨中央的指示,要求他回上海轉(zhuǎn)廣州,準備參加將于1924年1月舉行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作為一名丈夫,照顧妻兒是他最基本的責任。但作為一名革命者,為祖國獻身,投身革命是他義不容辭的擔當。于是,在與妻子難舍難分的離別之際,主席寫了一首詩贈給了自己的妻子。詩題中的“友人”并不確切,實際應為“別楊開慧”。這首詞相比于毛主席其他詞中的激情壯志,要顯得婉約含蓄許多。揮揮手從此離去。離別前凄然相向,傾訴離別之苦教人如何承受。你眼角眉梢滿是哀怨,眼淚在眼眶幾經(jīng)打轉(zhuǎn),卻遲遲沒有掉下來。但只要我們相見,再大的誤會也只是過眼即逝的云霧罷了,在這人間,能夠稱得上知己的,只有你我二人吧。可如今中國人正深陷水深火熱之中,我只能奮勇向前,這些上蒼能知曉嗎?今早東門路上一片冰霜,橫塘之上的半天殘月也顯得如此凄清。汽笛聲響起,催促我即刻啟程,可我聽后卻猶如斷腸,至此分別后,我又要開始天涯孤旅了。我要像昆侖山前崩毀的絕壁、掃蕩寰宇的臺風一般卷起革命狂潮。等我和你在將來的革命斗爭中會面時,再在云霄中比翼雙飛。在離別之際,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丈夫。此刻他不再壓抑情感,與妻子執(zhí)手互訴衷腸。“凄然”、“苦情”、“熱淚”、“斷腸”,飽含多少夫妻間的愛意柔情。他們又是以何等的毅力強忍悲痛的心情“割斷愁絲恨縷”。結尾,偉人展現(xiàn)了他超于常人的革命決心與氣魄,“昆侖崩絕壁”“臺風掃環(huán)宇”,是他偉大的志向,也是他向妻子許下的鄭重承諾。他一定不會辜負妻子的厚望,勇敢投身革命,闖出一番天地。其實生命中常常充滿兩難,只是偉人在這兩難中選擇了他暫時要完成的角色——投身革命,建設偉大的新中國。而楊開慧之所以能博得偉人青睞,也是因為其自身熠熠發(fā)光的革命精神。與主席最初的7年婚姻中,她一直緊隨毛澤東,過著朝不保夕、顛沛流離的動蕩生活,但她一直支持著毛澤東,支持著每一項革命工作。即使在她生命的最后3年,與主席失聯(lián),受外界壓迫,她也一直堅持支持革命。1000多個日夜,她帶著3個孩子苦苦等待著丈夫的消息。她帶著兒子毛岸英在獄中度過了一段極其黑暗的漫長時光。敵人逼問毛澤東的去向,要她公開宣布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楊開慧勇敢而堅決地拒絕了這個可以給她帶來生路的選擇,她毅然回答道,“我死不足惜,惟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犧牲我小,成功我大”。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刑場英勇就義,年僅29歲。不久,正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妻子犧牲的消息,他悲痛地說道:“開慧之死,百身莫贖。”于偉人而言,楊開慧不僅是熱戀中的情人,也是生活中的伴侶,更是革命道路上肩并肩的戰(zhàn)友。“算人間知己,唯有吾與汝?!彼麄冎g的感情,刻骨銘心、融于靈魂,超越了生命和時空……這首詩也成為了偉人寫給妻子楊開慧最后的情書,字字句句都是偉人欲言又止的深情與眷戀。毛主席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一代偉人,他個人的歷史本身不是傳奇,卻勝似傳奇;不是神話,卻勝似神話。他本身不是神,他只是一個吃中國飯,說中國話,穿中國衣,寫中國字的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他有血有肉、有愛有恨、有得有失,有生有死。他不是所謂的神,但我們決不能否定毛主席是一位偉人。他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扎根這片土地,他撐起了中國的一片天。在那個苦難的戰(zhàn)爭歲月,丈夫?qū)ζ拮拥膼郏赣H對兒子的愛,都曾這樣被時間悄悄掩蓋,在“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家國敘事中,他們只是深藏幕后,他們只是靜靜等待... ...感謝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了毛主席對國家、對民族的深情大義,讓我們見證了毛主席與楊開慧之間超越生死的愛情。它讓我們有機會去感受一代偉人撕心裂肺的摯愛,為那段波瀾壯闊的宏大歷史,做出了一個最溫柔的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