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我看到了最佳的答案:我改了,因為我發(fā)現(xiàn)自己太合群了。 合群,它什么都沒有帶給我,反而讓我在真實的社會里更加不知所措。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 有的時候,你需要“離群索居”,在喧鬧的世界里找到獨屬于你自己的凈土。 01 獨處,是做回自己 莊子說: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 人心險要如同山川,想要越過人心,去洞察人情世故,比登天還難。與其終日惶惶在人情長短中,不如擺脫不必要的社交,做回自己。 陶淵明的一生分為兩個階段,前半生他在官場浮沉,做了個“合乎情理”的讀書人,四十歲后,他才真正的做回了自己。 陶淵明最后一次入仕僅有八十天,他就形同詩中所寫那般羈鳥飛回了舊時的山林,池魚重返來時的故淵。 四十歲后,他結(jié)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經(jīng)的彷徨,從淵明變成了陶潛,享受起“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田園之樂。結(jié)廬在南山下的悠然生活,讓身處亂世,心向自然的陶淵明找回了自己,結(jié)束了倉皇半生的迷茫。 獨處,是他尋回內(nèi)心的道路。 莊子也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會真正明白自己內(nèi)心想要什么。 只有自己陪伴自己,在自己構(gòu)架出的“南山”里,才能真正享受悠然自得,與心同往。 02 獨處,是一場修行 《烏合之眾》里有這樣一句話:“群體中的個人,不過是眾多沙粒的一顆,可以被風吹到無論什么地方?!?/span>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的人在離開團隊后會失去光芒,一落千丈;但有的人,在離開群體后,反而愈發(fā)耀眼,難遮其光。 俗話說: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即便低入塵埃里。 喬布斯就是這樣的人。有人曾評價后時代的蘋果公司,在喬布斯離開后,蘋果帶給用戶的顛覆性體驗越來越少。蘋果每年的新品發(fā)布會已然不是科技圈的盛事,發(fā)布會后的吐槽聲往往多余贊嘆聲。 反觀喬布斯,在離開蘋果公司后,與迪士尼合作,利用電腦制作動畫,贏來了一浪接著一浪的好口碑。 為什么喬布斯在哪個領(lǐng)域都能獲得成功,是因為他本人就是太陽。太陽不會因為離開某個行星就黯淡無光,當自己活成宇宙,就不會畏懼別人的加入或者離開。 莊子說:“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span> 獨處,能讓你看清自我的價值,不再被群體的光芒所迷惑。強大的內(nèi)心,不需要狂蜂浪蝶來追逐。越強大的人越渴望獨處。 人這一生,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愿的改造自己。獨處,是為了讓心靈更好的修行。 03 獨處,是一個人清歡 在微博上有個讓人深思的話題:“失眠的時候,你都在想什么?” 有人說,我在想,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快樂。當我們習慣于去追逐大眾的“快樂”,內(nèi)心的渴望將被我們忽視。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遺忘,活著究竟為了什么?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里,內(nèi)心的聲音開始變得渺小。 周國平說:“在市場塵囂中,生命的聲音已經(jīng)久被遮蔽,無人理會。”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獨處的時間,來幫助我們找回內(nèi)心的快樂。 楚國使臣邀請莊子前往楚國做宰相,莊子告訴他,他寧愿做在泥水里拖尾巴行走的烏龜,也不想成為在神壇上供奉的神龜。 莊子的一世,逍遙在天地之間,游離于萬物之外。正是因為他能夠放下內(nèi)心對于浮華的追求,他才收獲了真正的快樂。 快樂是什么? 獨處,就是一個人的清歡。獨處的清歡,不受外界的束縛,不被世俗拘謹。它是天高任鳥飛的曠達,是滄海寄余生的灑脫。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能享受得了繁華,也能耐得住寂寞。 成年人的世界,太多的無可奈何,你需要一個安靜的空間,釋放自己,溫潤滋養(yǎng)。 |
|
來自: 為什么73 > 《天下無疾-先秦-得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