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已經(jīng)忘記了大概是什么事情,但是對于事情的其中一條評論卻還是記得很清楚,“他那樣做雖然是錯的,但是你這樣惡語相向也是不對的。” 人們總喜歡站在旁觀的角度對事情進(jìn)行看似“公正”的評判,用道德制高點去論證普世的價值觀,看起來浩然正氣,充滿格局,實則小人心思,無理無據(jù)。沒有身處時局,永遠(yuǎn)不要用外人的心態(tài)去評判當(dāng)事人的心情。有些傷害你不懂,你也不會懂。 “那些沒事就勸人大度的人,最好離他遠(yuǎn)一點,雷劈到的時候會連累你。小人永遠(yuǎn)是小人,他們不會因為你的大度而有所改變,惡人都是讓慫人慣出來的?!惫戮V如是說。 對于傷害我們的人,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我們沒必要原諒,因為有些既定的傷害輸出以后,所有的既成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倘若僅僅是因為一句道歉就能堂而皇之的把事情了結(jié),那么你也太好說話了,這個世界也太“講道理”了。 “清華美院學(xué)姐錯告學(xué)弟咸豬手事件”最后用一句道歉草草收場。作為旁觀者,自是不知道其中多少曲折,但污人清白者,無論是古時還是今日,其罪可定。男孩子在外面也要保護(hù)好自己,要知道這個世界有些傷害可以是明著來的。 對于類似的事情,不認(rèn)同,不理解,不原諒。寬容不是一種方法,更多的是一種態(tài)度,可以要求自己,但卻不能用來束縛別人,正像是我能說自己不好,你不能,你可以說自己不可以,但別人不能說。 分寸之間,重要的是進(jìn)退,有些人能說出多好聽的話,就能做出多下作的事情,無論是待人看事,雖不能總是冷眼旁觀,但還是有必要躬身自省,有些事情做得真的是否妥當(dāng),有些話說的是否合著時宜。 無論是做事還是說話,最根本是與人為善,有些做事和說話的出發(fā)點如果根本上就是抱著看你出丑或者揭短的目的去做去說的話,定然是不招人喜歡的。 多日不見,見面之后你看到對方第一句話:“你又胖了”。對方倘若是個男生,或許沒什么,但若是女生,一句話出口已經(jīng)把人得罪了。同事工作上出錯,私下里溝通指正尚可,但若是當(dāng)眾指出,看似表現(xiàn)自己很精明,其實已經(jīng)把人得罪到死。 這個世界有些人你是無法改變的,也沒必要改變,作為我們,能做的就是,離那些人遠(yuǎn)一點,因為有時候他們不一定會給你錦上添花,但卻很樂意給你火上澆油。有些話出口,不是因為他們情商不夠,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考慮你感受。 不要想著有人在你面前推功攬過,很多時候,需要做的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與此同時,盡量不斷做好自己,把分內(nèi)的事情做到極致,那樣即便是別人挖坑,自己也能跨過。 當(dāng)耳邊更多的是一陣陣聒噪的時候,需要做的就是帶上耳機,勾勒自己的旋律,有些話你不想聽,但不不能要求別人不說,有些話我們不能把耳朵閉上,但也不能要求別人閉嘴,所以有時候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