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tài)化,全民居家鍛煉的熱情高漲。在各類直播平臺的影響下,不少人換上運動服,跟著手機屏幕揮汗如雨苦練健身操。居家鍛煉雖然是有助身心、保持健康的好方式,但切不可“操”之過急,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或者有基礎疾病的人尤其要量力而行。
跳操大多是圍繞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韌帶練習,有利于提高下肢肌肉和關節(jié)的活動機能。但是,這類運動不適合存在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或踝關節(jié)相關疾病的人士,以及下肢力量差、平衡力差的老年人。高強度的鍛煉極易誘發(fā)基礎疾病,甚至加重病情。平衡力差的人更要注意避免做跳操類運動,以防摔倒。
不同人群應該選擇不同強度和方式的鍛煉方法,不必拘泥于跳操一種方式,更不用有跟風攀比的心理。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強度,量力而行。就算跟不上節(jié)奏,漏一兩個節(jié)拍、少跳一個循環(huán)也能發(fā)揮鍛煉身體的作用。鍛煉時間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酌情調節(jié),建議控制在45~60分鐘。運動過程以“無痛”為原則,一旦出現(xiàn)疼痛感,應降低強度或停止運動,不可強行忍耐。如果在鍛煉時出現(xiàn)胸悶、呼吸困難、頭暈、背痛等情況,必須立即減緩運動直至停止,若受傷更要及時就醫(yī),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
有些人為了完成每日運動目標,在熬夜加班后依然進行高強度鍛煉。殊不知,“熬夜加班﹢鍛煉”這種組合不但不能給我們身體帶來健康,反而會加重身體負擔,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健康運動一定要根據(jù)身體情況,適時增減運動量。勞累時,降低運動強度減少運動量,可選擇各類拉伸運動或低強度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運動心率要嚴格控制在(220-年齡)×60%的心率以下,這樣我們的心血管系統(tǒng)才會保持在相對安全的范圍內。
老年人各項身體機能難免有所下降,骨質較疏松,因此應選擇緩慢、柔和的運動類型,例如:八段錦、太極拳、室內散步、廣播操等。對于老年人來說,選擇一雙舒適的運動鞋很有必要,它能夠起到很好的緩沖、減震和支撐保護作用,避免脆弱的骨骼受傷。
運動前,一定要充分進行關節(jié)活動、動態(tài)拉伸等熱身運動,讓身體微微發(fā)熱、提高心率,逐漸進入運動狀態(tài)。拉伸需要關注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從頸部到腳踝都要拉伸。我們做拉伸運動時,應保持肌肉放松,平穩(wěn)呼吸,不要一直憋氣,否則會出現(xiàn)血液“供不應求”,肌肉也會變得僵硬無比,以肌肉出現(xiàn)酸脹感為宜。每個拉伸動作要保持20秒以上,才能讓肌肉和肌腱完整舒展開來。不要做過長時間的拉伸運動,這樣會讓肌肉變得僵硬,讓拉伸效果適得其反。過高強度的拉伸不僅不能強化運動效果,還會傷害到肌肉和肌腱,損害身體健康。
空腹訓練是大忌,不吃東西直接鍛煉,容易引起血糖過低,影響健身效果,也不宜吃得過飽,以飯后1小時進行健身鍛煉為宜。練瑜伽的人,應在飯后2小時后再開始鍛煉。增肌人群健身后半小時要進行加餐,攝入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不僅可以促進肌肉修復,還能避免脂肪堆積。減脂人群要減少晚餐的攝入量,睡前4小時不進食,可以提高身體燃脂效率。
許多人運動后會出現(xiàn)肌肉酸痛等情況,這往往是運動后的遲發(fā)性肌肉疼痛造成的。劇烈運動后,身體產生大量的乳酸堆積在肌肉周圍的體液中,造成肌肉酸痛。這種疼痛一般在鍛煉后24~48小時最為明顯。緩解疼痛,可以坐在地上或床上把兩腿伸直,緊握雙手,用手上突出的關節(jié)慢慢按壓大腿,由大腿慢慢按壓到膝關節(jié),按壓注意用力適度。按壓5分鐘后,把壓力點集中在酸痛的部位,每個酸痛點按壓1分鐘,可以有效緩解肌肉酸痛。
為避免或減輕肌肉酸痛,運動鍛煉后要進行足夠的拉伸和放松運動。若肌肉疼痛程度重且未逐漸緩解,應警惕橫紋肌溶解癥,注意觀察尿液是否正常,有異常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