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幾年前寫的被渣浪和諧的文章,配合一下德州的蘇祿王墓,重發(fā)一次。浡泥國王墓在菊花臺公園南部小山上,緊鄰軟件大道,去很簡單,地鐵一號線天隆寺站下,步行個五六百米就到了。 浡泥國王墓曾一度沒于塵泥,只有文字記載,而不得實體,它是1958年文普時重新發(fā)現(xiàn)的。蘇祿王、浡泥王這兩南海那邊的朋友,似乎有約,一前一后都薨于大明永樂王朝,急的朱棣老板趕緊派人吊唁寫碑文啥的。 山道上樹木蔭郁,翠鳥啼鳴。過一個雙柱沖天式牌坊就是碑亭。亭內(nèi)赑屃馱一無碑額《渤泥國恭順王墓》殘碑,上面行書模糊,隱隱約約尚能讀看出一些,其記述了國王出使、醫(yī)病、薨斃和下葬等事宜。 古浡泥國在加里曼丹島北部,即今天的文萊達魯薩蘭國,兩國你來我往的歷史可追溯到千年前的北宋。大明永樂六年(1408年),28歲的國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團浩浩蕩蕩漂洋過海來大明參觀訪問。在即將完成和諧之旅時,忽患大病而不治一命嗚呼,最終囑托“體魄托葬中華”。 過碑亭不遠開始轉(zhuǎn)彎,墓道和墓塋呈南北方向,神道兩旁分別有一對望柱石礎(chǔ)、一對石馬、一對控馬官、一對石跪羊、一對石獅和一對武將。石儀規(guī)整,保存相當(dāng)完好,和明功臣墓的雕刻手法大同小異,都是明初石刻的完美代表。 石馬鞍韉左右雕有4匹奔馳的駿馬,下刻飛云??伛R官雙手抱握執(zhí)馬鞭。武將是墓道最高大的石刻,高約2米,頭戴兜鍪,身穿鎧甲,雙手倚劍,長相不同,大概為不同工匠雕琢。墓道盡頭就是圓形墳包和新立的墓碑。 旁邊還有文萊風(fēng)情園、友誼園,而國王墓成為中文兩國連接友好的紐帶了,德州的墓也是一樣,是中菲友誼之橋。據(jù)說不停有文萊人來此憑吊,因為我們留下的歷史也是他們的歷史。一帶一路,繼續(xù)熱情地延續(xù)吧。 極目風(fēng)煙無限景 與同好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