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漳平,那是九龍江上游的山城。山城別號菁城。無論你搭上火車,乘汽車,或是坐那種頭尖尾尖的梭子船,幾乎可以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人在漳平城,宛如站在一幅立體山水畫的軸心上,看不盡圍裹而來的山巒,也看不盡那爭先恐后來匯的溪流。九龍江是福建省的第二大河流,由北、西兩溪合成,干支流總長1923公里,流域涉及12個(gè)縣市。北溪發(fā)端于叢山間的源流,在漳平匯合,爾后流至龍海匯西溪,注入廈門灣。查閱資料,你便知道漳平在1700年前就被稱作九龍鄉(xiāng)。如果認(rèn)真數(shù)一數(shù),在漳平匯聚的大小溪流恰好是九條。歷史和現(xiàn)實(shí)的巧合,會帶給你美妙而神奇的感覺和遐想。這就是漳平,八面來風(fēng),四方匯水,風(fēng)生水起,氣韻生動,因此才能萬物興旺,成為人類繁衍生息的上乘之地。
源流多山,有博平嶺、戴云山、玳瑁山之脈雄結(jié)于此??h境之北,有第一峰、九仙峰,是戴云山的余脈,號為“縣龍之祖”。那山重重疊疊,蜿蜒交錯(cuò),山外有山,山窩有田垅,有梯地,有村舍人家。縣境西北方有紫云洞山,海拔1634米,為原寧洋縣的最高峰,山上有成片的野杜鵑。春夏之交,滿山花團(tuán)簇?fù)?,生機(jī)勃勃??h境之南有朝天嶺、上典山,是博平嶺余脈,其最高峰者為苦筍林尖,海拔1666·;7米,乃漳平山峰之最。登臨其山,可以回望漳平山川,閱盡山水起伏的旖旎風(fēng)光;往南眺望,可以放眼漳州山區(qū)和平原,因此又被號為“漳郡之祖山”。
源頭多山,故也多水。一重山,一重水。有山有谷,山為分水嶺,水從谷底出。山既不同,水也形態(tài)迥異。數(shù)股山泉,織成一道澗;澗與澗交匯,便有了曲曲、清清、嘩嘩的溪流。一股股泉水,如那山的乳汁,或豐盈或涓滴,取決于山體山貌的差異。澗水或單瘦或豐腴,或清冷或渾濁。相同的,是純純亮亮的水質(zhì)。山坡山坳,自成水系。源頭山間,有幾股泉幾道澗幾條溪呢?誰也懵懂。恰如一株沖天大樹的主根、旁根和須根,密匝匝,讓人費(fèi)猜。
眼前所見,只是內(nèi)中一道溪流。這道溪流,從遠(yuǎn)古的寧洋縣境流來,因此號作寧洋溪,又名徐溪;在原漳平縣境內(nèi),又叫做九鵬溪。這溪流,平時(shí)水量不多,但流速迅急?;腥缫粭l銀晃晃的白蟒奔騰前去,且發(fā)出搗擊鼓噪之聲,盈滿山谷。夾著溪流的,是紫黛色的石灘。那石灘也怪,千瘡百孔,留下累累浪花齒痕。痕極深,如獠牙所致,埋下了水流的愛心與狠勁??梢宰屓胂胂筇咸虾榱鲹湎蚪甘哪欠N驚心動魄的愛欲氣勢。那也是自然山川對人類的嚴(yán)峻挑戰(zhàn),人類別無選擇,要么征服它,要么躲避它。如此床狹流急的水道,古時(shí)竟能行船。明朝旅游家徐霞客就乘舟游過寧洋溪上的石嘴灘、溜水灘和石壁灘,且發(fā)出“雷轟入地之險(xiǎn),宜詠于此”的興嘆。寧洋溪的上游,是老寧洋縣城所在地。這個(gè)存史389年的縣城,如今喚作雙洋鎮(zhèn)。鎮(zhèn)邊的溪面上有好幾座橋亭。石墩,木拱,橋面上有木柱椽檁瓦頂,兩旁還有遮板和木欄屏椅。溪中倒映著麟山古塔和街衢。
眼前所見,又是另外一道溪流。這道溪流,從古時(shí)的和睦里流來,因此喚作和睦溪,又名羅溪?,F(xiàn)時(shí)和睦里成了新橋鎮(zhèn),那溪又叫作新橋溪。溪邊的西埔村有一座年代久遠(yuǎn)的古廟。廟里供奉“九龍三公”的三尊菩薩。三公是何方神祗呢?據(jù)《漳州府志》記載,“劉氏兄弟三人,從唐將軍開漳,舊時(shí)(龍)巖、(漳)平、寧(洋)水道舟楫不通,劉氏疏而達(dá)之北溪之上”。為此鄉(xiāng)入尊其為神,世代祭祀。據(jù)說,舊時(shí)沿江共有36座三公廟。現(xiàn)時(shí)已不多見。西埔廟后,有碧靈峰,秀拔端聳,舊時(shí)認(rèn)為“龍漳二邑文風(fēng)皆肇于此”。為漳平八景之一的“碧靈啟秀”。新橋溪邊的珍坂村,有一座“靈著廟”,又稱為開漳圣王廟。供奉的是開漳圣王陳元光。唐朝時(shí),陳元光率部從中原來到閩南,又沿九龍江北上,披荊斬棘,疏通水道,開發(fā)了九龍江文明。不論是當(dāng)?shù)剞r(nóng)夫,還是船工,衣食仰承先人的功德,不時(shí)前往朝拜禱告,求幾分庇護(hù)幾分好運(yùn)。
寧洋溪和新橋溪南下在羅溪口匯合之后,來到鹽場洲。眼前所見,有來自龍巖的雁石溪和萬安溪來匯。雁石溪源自龍巖小池,萬安溪源自連城曲溪,兩溪在漳平縣界邊的合溪匯合,然后到鹽場洲匯入九龍江。雁石溪的源頭,不過是涓涓細(xì)流,但是它淌過了不同凡響的閩西土地,淌過了龍川平原和龍巖城,沉淀了滄桑歷史和紅色記憶。此后,水流陡然增大,水速陡然增快。來到雁石鎮(zhèn),撫摸過了水中的石雁,便可以放船到漳平?;蛟S是借助石雁振翅騰飛的功力,或許是秉承歷史沉淀的原動力,雁石溪才有了載舟的能力。萬安溪的源頭,是廣闊的梅花山,山中有梅花湖,是一處旅游勝地。這里的水流晶瑩剔透,是天然的礦泉水。萬安溪的源頭山上多樹多竹。樹是古樹,幾個(gè)人合抱的,散發(fā)出原始生命力。萬安的山林資源豐富,木材源源不斷運(yùn)往山外。竹的品類之多,不可勝數(shù)。但以毛竹居首。
將到漳平縣城之前,有一道溪流來匯,這溪是拱橋溪,也是縣志上所說的吳池溪。溪雖不大,但曲折蜿蜒,從永福鎮(zhèn)的龍車村淌來。這溪,是縣城的食用水源,因此源頭的水質(zhì)也保護(hù)得比較好。源頭有上坂水庫,有溫泉,有路可通往永福鎮(zhèn),也有路可通往龍洞。龍洞位于漳平與龍巖的交界處,在漳平縣志和漳州府志曾有記載。后來劃歸為龍巖新羅區(qū),號為龍崆洞,得到有效開發(fā)。洞中有石筍石幔,有石柱石床。著名的景點(diǎn)有三仙門、龍傘、觀音洞、一線天、仙人梯田等。洞中流淌的水,也就匯入拱橋溪。在拱橋溪的中游,有土坑溪來匯,溪中有瀑布飛流,石壁聳立,浪花飛濺,霧氣彌漫,名為霞界。算是拱橋溪中的一處勝景。
有了寧洋溪、新橋溪、雁石溪、萬安溪和拱橋溪的匯聚,九龍江的水流也就顯得豐盈充沛。故此古書上說,漳平會眾流而達(dá)于北溪,漳平以下始稱九龍江。至此,九龍江上溪也就顯示出它的風(fēng)采和氣勢。
過了漳平縣城,還有兩道小溪來匯,一是瑞都溪,一是大深溪。瑞都溪頭有三溪林,又名白鶴湖?!苞Q湖三瀑”成為漳平八景之一。山巔峻絕,涌泉成湖,湖溢成溪。白鶴湖有三級瀑布,水流依次飛落,水色清冽,水霧繚繞,據(jù)說古時(shí)常見白鶴飛升,現(xiàn)代卻確實(shí)有不少白鷺盤桓其間。瑞都村頭有路通往山羊隔,那是漳平有名的畬族聚居地。村子在高山上,樹木繁茂。大深溪源自安溪縣,溪之源頭,茶山連綿,盛產(chǎn)茶葉,連溪水中也似有茶香之氣。
眼前所見,還有另外一道溪流。這溪流從古時(shí)的感化里流來,就稱作感化溪。溪的源頭,是戴云山的余脈,山林繁茂。感化溪兩岸,有村落,就有果林,橘子,柚子,雙樺李。這里是水果之鄉(xiāng)。這里有“象湖”的創(chuàng)世紀(jì)傳說,有蝙蝠洞的古生物化石,有古老完好的南洲書院,有明代石拱橋永濟(jì)橋。感化溪水清澈,魚類繁雜。水中除了魚蝦,尚有五彩玉石、黃臘石、梅花石。不論是嚴(yán)冬時(shí)節(jié),還是炎夏時(shí)節(jié),常見有人下水摸石頭。這里的山溪淺腸直肚,不善掩飾,喜怒哀樂形諸于色,美丑貴賤神態(tài)自若,讓人一目了然。
九龍江將出漳平縣境之時(shí),有下折溪來匯。下折溪又稱作下浙溪。源自永福鎮(zhèn),故又名永福溪。其實(shí),永福共有三條溪流,除了下浙溪之外,還有吳地溪和麻南溪。后兩條溪流,分別匯入拱橋溪和南靖的九龍江西溪。永福這地方,處在龍巖、南靖、華安與漳平的交界處,原為百家畬洞之地。最早是藍(lán)雷人居住的地方,后來漢人入住,畬人遷往山羊隔等地。永福溪的三大支流,到了墟上,三河匯合。匯合處,是猛虎跳三江的景致,有毓秀塔、燕溪橋、仙媽宮、龜蛇石等。永福是高山盆地,也是著名的花鄉(xiāng),花、茶、菜,是這里的特產(chǎn)。永福四季宜人,有十里花街,有臺灣茶農(nóng)種植的茶山,有上林水庫,有李莊臺緣山莊等。
回頭一數(shù),恰好有九道溪流在漳平縣境匯合。
這就是漳平的源流山水。漳平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山是綠的,有原始雜木林,有竹林,也有人工栽植的杉、松等木材林。地底下多有礦產(chǎn)。鐵、煤、石灰石資源豐富,有煤礦,鐵礦,也有兩座大型的水泥廠。有山則有水,水力資源也豐富,沿溪沿江,數(shù)不清有多少座水力發(fā)電站。漳平的源流山水,養(yǎng)育了漳平人民,作出了無私奉獻(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