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我們都很熟悉,可以說,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不朽巨著。 不管看沒看過,書中總有一些故事、一些人物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p> 像是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拳打鎮(zhèn)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智取生辰綱,武松景陽岡打虎等等,每一段拎出來都讓人嘆為觀止!忍不住想贊嘆故事之精彩,作者筆力之強勁。 每每回憶起來,都會被書中好漢的義氣所感染。 那首《好漢歌》: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 誰都會唱上那么幾句,熟悉的旋律甚至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好像真的去到那個時代,好像魯智深、林沖、柴進、武松就是我們身邊的人,他們的故事就是我們身邊的事。 一部水滸傳真真是把英雄傳奇、人間百態(tài)躍然紙上。 整個小說編織得精致又宏大,人物也刻畫得栩栩如生。 然而正是因為作者施耐庵寫得太好太傳神,所以我們看這部作品的時候有多酣暢淋漓,到后面就有多壓抑難受。 在最后,一百單八將是死的死亡的亡。 從明朝到現(xiàn)在,有多少人在為梁山好漢的結局意難平啊。 最讓人憤慨的無疑是帶頭大哥宋江。 是他率領眾人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而這名為招安,實際就是投降。 宋江的所作所為直接葬送了梁山和一眾兄弟。 在這如夢一場的梁山大業(yè)中,能保持清醒,抽手而去的入云龍公孫勝,是難得得到善終的人之一。 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時候,公孫勝排第四,是掌管機密的軍師。 雖說是軍師,但他其實更像一名法師,呼風喚雨不在話下。 《水滸傳》中,對于公孫勝出場時的描寫,讀起來就是不折不扣的云游高人的形象。 實際上,公孫勝正是一名擁有一身道法的道士,道號一清,紫虛觀羅真人是他師傅。 在東溪村,晁蓋六人打算奪取生辰綱時,公孫勝現(xiàn)身應了“七星聚義”。 那會兒他是這樣自我介紹的: “貧道薊州人氏,人呼公孫勝大郎。因?qū)W得一家道術,善呼風喚雨,能駕霧騰云,江湖上稱貧道做入云龍?!?/strong> 公孫勝是有一身真本事的。 而且“入云龍”這個綽號本身就非同一般。 在古代,龍的地位很高,而“云龍”是古書上記載的著名陣法。也算是道出了公孫勝的能力。 在梁山時,公孫勝多次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智取生辰綱,奪下貪官搜刮民脂民膏而來的不義之財后,公孫勝算是正式落草梁山。 沒多久他又跟寨主晁蓋和其他一眾好漢劫了江州法場,救了被判死刑的宋江。 宋江當時被逼無奈,也順勢入了梁山一伙。 可宋江上山后,已然有了喧賓奪主的意思。 他給梁山立了一面“替天行道”的旗子,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 如果說公孫勝跟晁蓋等人原本是有反抗和推翻北宋朝廷的意思,那宋江上山后,梁山的宗旨其實已經(jīng)變了,成了替朝廷鏟除奸佞。 眼看著晁蓋的寨主權利被宋江一日日架空,公孫勝第一次提出了下山。 理由是:思念母親,要回薊州老家。 至此,公孫勝第一次離開梁山,回到薊州九宮縣二仙山潛心修道。 但宋江攻打高唐州時,卻因為當?shù)靥馗吡瞄L“妖術”而屢攻不下。 在法術上,能與高廉對抗的,梁山眾人只能想到公孫勝。 于是便派了戴宗和李逵前去薊州請公孫勝重新出山。 對此公孫勝一開始是拒絕的,他給出了兩個理由。 第一是:家中母親年老,需要他在家侍奉。 第二是:他的師傅羅真人也希望他留在他身邊。公孫勝本來心意已決選擇了歸隱。 但李逵卻想出了一個激將法,假裝要打傷公孫勝的母親,逼公孫勝出來相見,而后又去到羅真人面前要斧劈羅真人。 戴宗一連磕了五個響頭苦苦哀求,才制止了這場鬧劇。 羅真人最后無法,也算是順應天意,同意了戴宗和李逵的請求,準許公孫勝下山相助。 羅真人是真正的隱士高人,臨別之際,他傳授公孫勝破敵之法——五雷天罡正法。 這一法術在后面多次幫助梁山取勝。 最后羅真人又給公孫勝留下八字真言,讓他“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公孫勝此時還不知道,后來正是因為這八個字,在關鍵時候提醒他及時退隱,改寫了原定的結局。 再說公孫勝到高唐州后,用羅真人教授的五雷天罡正法與高廉相斗。 高廉雖然與公孫勝道行相差不多,但門派卻很陰邪,他的妖法,以黑風黃沙為主,當中還夾著怪獸毒蟲、豺狼虎豹。 而匯集天地正氣的五雷天罡正法正好與高廉的妖法相克。 公孫勝將高廉從云中劈落,成功破陣。宋江率領的梁山軍這才得以攻破高唐州。 這一戰(zhàn)著實打得暢快,這才是公孫勝一身本事應該發(fā)揮的地方,昔日的兄弟就在身邊,公孫勝大概也懷念這種快意江湖的生活。 這一次,他是心甘情愿回歸梁山的。 后來,宋江成了梁山老大,手握大權。 他選擇帶領眾人接受朝廷招安,原本轟轟烈烈的故事走向,至此開始急轉(zhuǎn)直下。 梁山好漢們被朝廷派去四處征戰(zhàn),當上了朝廷的打手。 作為曾經(jīng)的起義軍,現(xiàn)在卻去剿滅其他的起義軍,不可謂不諷刺。 公孫勝雖說不喜歡宋江的所作所為,但他也知道,他應該在天罡之列,協(xié)助宋江其實也是一種宿命。 公孫勝真心實意輔佐過宋江一段時間。 因為道法出神入化,公孫勝常常與那些會妖術的強敵斗法,而最后總能輕松取勝,不愧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一清道人之名。 公孫勝隨宋江南征北戰(zhàn),先后征伐遼國、河北田虎和淮西王慶,屢建奇功。 這里不得不再插一段,在征遼期間,公孫勝帶宋江去過一次二仙山。 二人參拜羅真人時,羅真人對宋江說“奏凱還京”時,希望可以放公孫勝歸山。 這實際也為公孫勝的未來歸隱埋下伏筆。 而這一切也正是這樣進行的。 在攻破王慶平定淮西之后,公孫勝隨同宋江班師回京受賞,梁山軍駐扎在東京城外陳橋驛。 這時公孫勝想起了羅真人的八字真言“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幽”就是幽州,梁山軍之前跟遼軍大戰(zhàn)時,便在這個地方。 “汴”就是汴梁,也就是梁山軍現(xiàn)在抵達的地方——東京。 公孫勝這下徹底領悟了師傅羅真人的意思:打完幽州就回去,到了汴梁就返還。 于是在征方臘之前,公孫勝和各位兄弟告別。 留下一封書信,再次以母親年事已高,需要照顧為由,向宋江辭行。 公孫勝在這之后一去不返,成了梁山好漢中第一個飄然離開的人。 宋江招安不招安,又能耐他如何?這真的是: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回頭時就回頭。 而征方臘是梁山好漢最悲劇的時候。 陣亡59人,前后還有10人病故,加上魯智深也在這期間坐化。 方臘一戰(zhàn)一百零八將就一共死了70人。北宋朝廷借刀殺人的奸計是真正得逞了。 當眾人還跟著宋江沉浸在建功立業(yè)的大夢之中時,公孫勝卻清醒看破,決然離去,堪堪避開這一戰(zhàn),可以說是時也,命也。 公孫勝決定離開,除了羅真人的提醒,其實也有其內(nèi)在邏輯,他和宋江的分道揚鑣,注定會發(fā)生。 因為公孫勝和宋江兩人,理念本身就不合。 公孫勝最初下山協(xié)助晁蓋智取生辰綱,出發(fā)點其實就是看不慣貪官搜刮百姓,目的是為了救百姓于水火。 他對當時北宋官府的態(tài)度,很是痛恨和反對。 而宋江其人呢,一直打著“忠義”的旗號,做的卻是愚忠之事。 最開始因為被陷害,無奈之下上了梁山。 而即便如此,他對朝廷仍抱有盲目的信任,渴望有朝一日能回歸朝野做官。 在梁山手握大權時,便萌生了被朝廷招安之意,以此維護他對皇上的忠義之名。 宋江口中說著為朝廷鏟除奸佞,可捉了最大的奸賊高俅卻不殺,反而放高俅回去,還求他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 然后呢?宋江在葬送了各個兄弟之后,自己也死在高俅手上。 魯迅的評價也可謂一針見血:“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于是奴才?!?/strong> 宋江終究是奴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