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yǎng)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1),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故大學之誠意章(2),兩言慎獨(3)。(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 注釋 (1)方寸:指一寸見方的心部。又作寸心。(2)大學:即《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并稱“四書”。(3)兩言慎獨:《大學》中兩處說及:“故君子必慎其獨也?!?/p>
〓 譯意 慎獨則心安。自我修養(yǎng),沒有比養(yǎng)心更難的。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有惡,卻不能真正盡力為善去惡,這就是自己欺騙自己。心里是否自欺,別人是不知道的,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大學》中“誠意”這一章節(jié),兩次說到慎獨。
〓 解讀 曾國藩一生恪守儒家“仁義禮智信”的道德信條,對自身要求極嚴,對待家人更是如此。他在給家人的書信中亦是念念不忘家風的培育和傳承,努力將良好的治家、修身、處世理念傳授給他們?!对鴩視分?,這種文字比比皆是。直至曾國藩晚年(同治十年——1871年),在他“衰年多病,目疾日深,萬難挽回”之際,還給兒子紀澤留下四條遺囑。一是慎獨則心里平靜。二是主敬則身體健康。三是追求仁愛則人高興。四是參加勞動則鬼神敬重?!按怂臈l為余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并傳之于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叭昙爸T侄輩,身體強壯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強,而后有振興之象;必使人悅神欽,而后有駢集之祥。今書此四條,老年用自敬惕,以補昔歲之衍,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條相課,每月終以此四條相稽。仍寄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意思是說,你和諸位侄子中,身體強壯的很少。古代的君子自我修養(yǎng),治理家業(yè),一定要身心強健,然后才能使家業(yè)振興;一定要做到人人悅服鬼神欽敬,然后才會有各種運氣到來?,F在寫這四條日課,一方面是我年老時用來自我激勵,以彌補以往的不足的,同時也是要勉勵2個兒子,每天晚上都按這四條來反省,到每個月終時則用這四條來考核。同時把此寄給諸位侄子,希望他們能有成就。
慎獨,是曾國藩晚年給兒孫們的四條遺囑中的第一條。慎獨是根本,是“體”;其他三條是枝葉,是“用”。慎獨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儒家經典《大學》第一次出現慎獨一詞:“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薄靶∪碎e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獨也?!?《中庸》也有“慎獨”之說:“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p>
“慎獨”是我國古代儒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曾國藩要兒孫們要慎獨,就是要求兒孫們要修身養(yǎng)性。他告誡子孫,慎獨要做到三點:(一)內省不疚。曾國藩說,反省自己,“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斷無“行有不廉于心則餒”之時。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熳銓捚?,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藥之方,守身之先務也”。自我反省不會感到內疚,可以無愧于天地鬼神,肯定不會有行為不合于心意而導致不安。人若沒有一件內心感到羞愧的事,心里就會泰然,常常感到愉快、平和,這是人生自強的首要之道,尋樂的最好方法,守身的首要之務。(二)為善去惡。曾國藩說,“誠其意者,毋自欺”?!靶募戎猩浦袗憾荒軐嵱闷淞Γ詾樯迫?,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故大學之誠意章,兩言慎獨”。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有惡,卻不能真正盡力為善去惡,這就是自己欺騙自己。心里是否自欺,別人是不知道的,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大學》中“誠意”這一章節(jié),兩次說到慎獨。(三)善于寡欲。曾國藩說,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則大學之所謂“自慊”,中庸之所謂“戒慎恐懼”,皆能切實行之,即曾子之所謂“自反而縮”,孟子所謂“仰不愧,俯不怍”,所謂“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如果真能做到喜歡善如同喜好美色,討厭惡事如同討厭惡臭一樣,盡力去掉人欲而存天理,那么《大學》中所說的自慊,《中庸》中所說的戒慎恐懼,都能夠切實地做到。曾子所說的問心無愧,天下都去得,孟子所說的俯仰無愧于天地的境界,所謂養(yǎng)心,沒有比寡欲更好的辦法,都是這些內容。
編輯:嚴雪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