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古人的書信(尺牘),或敘離別之情,或詢家人之安,或與同好暢述人生,或與友人切磋文藝,言之所吐,一往而情深,施于尺素,雖不計工拙,而隨手揮灑之際,真意流露。 倘若此尺牘出于名人書家之手,則更是彌足珍貴,于是世人竟相珍藏,視若拱璧,這種古代已有的收藏風氣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盡管如今用毛筆書寫尺牘的文化現(xiàn)象早已日趨消退,但作為一種重要的歷史文化積淀,歷代名人的尺牘卻受到當代書家及收藏家的青睞。 本篇的主人公,便是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 黃庭堅出身于一個家學淵博的世家,父親為著名詩人,與當時的王安石、歐陽修、梅堯臣都有交往。自小聰慧過人,一生命運多桀,仕途坎坷,與蘇東坡極為相似,熱衷佛老,也不遜于蘇。他和蘇軾被后人合稱為“蘇黃”。 《致景道十七使君書》局部 從黃庭堅流傳至今的行幫手札墨跡看,其撇捺開張、字形扁闊、字勢向右上揚等都明顯表現(xiàn)出蘇軾書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張強調,唯嫌生澀,未有蘇書圃熟也。 《致景道十七使君書》局部 黃庭堅在上溯晉唐、學習前人經典書法時,對其影響最大的莫過于蘇軾,可以說黃庭堅的手札小行書在很大程度上是學蘇軾的。蘇軾在黃庭堅的人生中扮演著亦師亦友的角色。 《致景道十七使君書》局部 這也難怪,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不能不受蘇軾書風的影響。在黃庭堅書論中,評東坡書頗多,且多為推崇備至者。蘇東坡不僅是黃庭堅文學上的老師和提攜者,而且也是其書法的學習榜樣。 《致景道十七使君書》局部 此件《致景道十七使君書》是一件重要的書論短文,目前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信中內容主要是贊美蘇東坡書法天下第一,同時自謙自己的書法勁力不足。從該尺牘可以看出,黃庭堅的行書雄強逸蕩,境界一新。 《致景道十七使君書》 據史料記載黃庭堅勤于臨習王羲之的蘭亭序,深諳蘭亭用筆之妙,從該尺牘上也能夠看出點蘭亭的筆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