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 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別董大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是一首送別詩,意思是和董大告別。高適送別的朋友姓董,家族排行第一。敦煌寫本《唐詩選》殘卷題為《別董令望》,這個董令望不可考。有學者認為,董大就是當時著名的琴師董庭蘭。 這首詩一反一般送別詩的凄婉離別之感,寫出了慷慨悲歌的豪放之意。在離別詩中獨樹一幟,熠熠生輝。正是這種獨特,這份豪情讓這首詩豪邁中見深情,逆境間得開闊。是粗豪,是雄渾,是盛唐氣象。 首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寫色,靜態(tài)。這一句給整首詩打下了底色。不同于一般送別詩的灞橋垂柳,詩人筆下是落日黃云,天地蒼茫,低沉壓抑。泛黃的不僅是蒼茫的云天,還有慘淡的人生。這一年,高適44歲,還是個白身,在四處壯游,尋找人生的機會,此時和董大告別連酒錢都沒有。這是人不如人。 次句“北風吹雁雪紛紛”,寫聲,動態(tài)。這邊大雪紛飛,大雁迎著北風出沒寒云之中。雁鳴聲,北風呼嘯聲,雪落的聲音,給昏黃的北方增添了凄清和寒冷。尤其是詩中提到的雁,有離群的意象,寄托詩人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大雁是候鳥,秋季由北往南,能有規(guī)律自由的飛翔,此時詩人和董大兩個人短暫相聚又要離別,抬頭看空中雁陣,不免產生羨慕之情。這是人不如鳥。 三四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寫情,寫思。詩人勸慰董大,不要擔心前路沒有知己,這世上有誰不認識你呢?看似是對董大的激勵,讓他在慰藉中更有力量,實質上也飽含著詩人對自己的勸慰。一般人到了這步田地應該頹廢不能自己,產生不知要往何處的迷茫。但高適這個人素懷大志,自負其才,雖然淪落至此,仍沒有喪失對自己的信心。這是他豁達胸襟的最直接體現。 從技巧的角度看,前兩句大刀闊斧削出日暮長空、橫云斷雁,都是為后面壯志豪情蓄力。惟有大轉折才能顯示大筆力,大情懷;惟有大景致才能嘯住停云。 眼前的落日黃云、雁陣飛雪,都不過是過往,只有未知的前路才可期待。而前路上的未知知己和輝煌際遇,正是這么多年積累的噴發(fā)。內心郁積有多久,后來的爆發(fā)就有多熱烈。這首詩不止粗豪,還相當精細,充滿著正能量和人生哲理。她告訴我們,人要對未來充滿希望,對自己抱有信心,同時也要不斷地沉淀積累。 每一次逆旅,都是我們在為前行積蓄力量;每一次轉身,都是我們?yōu)橥懽兇┥险髋?。惟有心中有愛,腳下有根,才能笑著面對一次次的離別與重逢。 小貼士: 高適的《別董大》一共兩首,這是第一首。第二首是“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崩吓笥严喾赀B買酒的錢都沒有,但詩人仍要奮翮高飛。 董庭蘭是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隴西人。他少年時并不肯讀書,到處游蕩,甚至做了乞丐,向人討飯。直到五十歲,方才歸正,努力讀書,學做詩人。他多寫邊塞戰(zhàn)場上的情形和景象。在戰(zhàn)爭的場面下,同時又顧到征夫的疾苦,少婦的情懷,故能于高壯的風格里,還能呈現哀怨之音,令人讀了,覺得悠長有味。如果董大是他,這年他已經五十一歲了。 高適前半生窮困潦倒一度乞討為生。五十歲的高適千里迢迢跑到涼州,加入了名將哥舒翰的幕府。哥舒翰戰(zhàn)敗,潼關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高適冒死追上了唐玄宗,向皇帝解釋潼關失守的原因和經過。唐玄宗很欣賞他,不久,高適升為諫議大夫。此后高適出任淮南節(jié)度使,討伐永王李璘叛亂。討伐安史叛軍,解救睢陽之圍,歷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廣德二年(764年),入為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冊封渤??h侯。高適開掛一般的走向人生巔峰,余生短短十幾年,官至侯爵,在當時的詩人圈子里,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數。所以《舊唐書》中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也許,高適的人生,與《別董大》詩中極致的自信和不自棄是有很大關系的。任何時候,都要提醒自己:人生大有可為。 |
|
來自: 昵稱4X6owk9e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