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編輯:毛毛蟲Claire 定時推文:小助理 ? ? 你們有沒有發(fā)現,現在很多年輕人非常傾向于“擺爛”。 我在社交平臺上經常能看到很多年輕人處于喪喪的一種狀態(tài): “覺得生活好沒意思,努力拼搏上岸,上岸以后發(fā)現又是另一個坑?!?/span> ”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每天重復這樣的生活,對生活沒啥動力和激情。” 這種狀態(tài)真的不是生活變得無聊了,而是處于這種狀態(tài)下的人已經麻木了,他們大部分精力和情緒都被日復一日的重復瑣碎漸漸榨干了。 這讓我想到前段時間在小紅書刷到的一個高贊貼: “月薪1.8W但毫無意義”。 這則小紅書只是女生本人隨手分享出來的吐槽貼,但卻被人多人熱議。 帖子內容很簡單,女生在北京一家外資企業(yè)當助理,月薪高達1.8W。 她每天的工作很輕松,具體包括幫老板約會議、插插花、餐點訂餐,有時處理一下快遞。她還說自己最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就是辦辦會議。 從她分享出來的其他圖片中可以看出她所在公司的辦公環(huán)境很好,食堂飯菜也是健康營養(yǎng),公司制度也很人性化,下午茶福利、團建一個不少。 工作輕松、薪水又還高于平均水平一大截,很多人甚至懷疑女生就是在“凡爾賽”。 于是,評論區(qū)還有人懟她,“不如你離開舒適圈,讓我進去。” 可能這是女生隨手發(fā)的帖子,沒有將自己的想法說得很完整。 我認為她說的毫無意義,不是說高薪無意義,不然她也不會一邊吐槽一邊又不愿意辭職。她想說的無意義,更多是因為對她來說,這是一份“偽工作”。 什么是“偽工作”? 偽工作就是那些,會占用你很多時間和精力,同時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工作。 說個我朋友的例子,她是一家大型企業(yè)的部門總監(jiān),收入頗豐。 但她就不止一次跟我吐槽過她不得不應付的“偽工作”。 比如說她想拍板一個很簡單的促銷項目,要和其他部門的主管先聯系好,正式敲定后再傳達給下面的員工,有的活動涉及到多個部門聯動的,更是繁瑣。 哪怕只是個很小的問題,也要層層反饋、溝通,走一遍流程有時要發(fā)幾十封郵件。她的工作時間很飽和,日常996,所以她更傾向把時間用在高效的工作環(huán)節(jié),而不是頻繁發(fā)郵件。 這種不得不應付、對自己來說又沒意義的工作,對她來說就是一種消耗。 偽工作會剝奪你的成就感和競爭力 人本能地排斥沒有任何創(chuàng)造性和成就感的東西,尤其方案機械性重復的活動。 對于工作,也是一樣,你的身體反應比你誠實。 在工作中獲得價值感、成就感在某種意義上和金錢同樣重要。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那種“假裝在忙”的時候,我有過一段這樣的經歷。 其實我剛搬到澳大利亞開始新工作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別厭學,不想讀文獻、不想做實驗,經常假裝自己在忙。 雖然每天都去實驗室報道,但不是忙忙這個就是弄弄那個,每天消磨完時間之后覺得很累,但科研進度卻是一點沒推進??吹絼e人的實驗進度都趕超了自己一大截的時候,又產生了焦慮的情緒。 從那時候我才認識到,“磨洋工”挺消耗人的,長時間的偽工作真的一點成就感都沒有,甚至還伴隨著愧疚感和焦慮感。 有次我在逛優(yōu)衣庫的時候,經常會發(fā)現店里的員工在疊衣服。 客人試穿的衣服、放亂的衣服,亂了就疊,疊了還亂,亂了還得疊。 后來還了解到,優(yōu)衣庫在晚上關門后,員工必須得收拾賣場,把每件衣服收拾的整整齊齊,按照要求間隔擺放。 對優(yōu)衣庫的店員來說,這就是她們工作的一部分,看起來沒什么,但只有真正自己做過收納的人才知道,重復收納有多繁瑣。 這項重復的工作對公司很有意義,對顧客很有意義,因為這種整潔能夠打造公司的品牌效應、提高顧客的消費欲望。 我偷偷地想,如果我來當店員,那么這項工作對我自己來說一定是一項“偽工作”。 沒辦法,這種“偽工作”就是大公司運轉過程中的正?!皳p耗”,但作為承擔這部分損耗的我們,需要看清這份“偽工作”對于我們的價值。 就像發(fā)小紅書的女生一樣,如果你沒辦法接受其中無意義的這部分,那一定會在工作中消耗自己,變得越來越懷疑自己。 尤其是,當有上進心的人被安排在一個半死不活,溫水煮青蛙的崗位上,盡管積極工作,日復一日做著重復而沒有挑戰(zhàn)的工作,根本無法獲得成果和肯定,更無法獲得經驗積累和職場競爭力的提升。 從更加現實的角度來說,現代很多年輕人的職場焦慮感,正來自“偽工作”。 上文發(fā)小紅書的女生,她焦慮的重點就來自于此。 現在她是很年輕,工作內容很輕松,薪水也還不錯,但幾年之后呢? 大概率只能迎來中年貶值、毫無職場競爭力的未來。 有些工作是有成長性、積累性的,有些工作是有機會接觸到更大舞臺的。 而有些“偽工作”,就只是單純地出售簡單勞動,即使你花一輩子時間去做,也不可能給你帶來任何的長足進步、成就感和意義感。 那如何避免“偽工作”呢? 想要避免偽工作,就得從找工作開始說起。 一份合適的工作,需要從多維度判斷。 估計會有些人反問我,受疫情影響,現在國內經濟環(huán)境這么差,有份工作不錯了,還要追求幸福感? 確實是這樣,但我的建議是找工作從長遠看、從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方面來看、從更關注自己的角度來看,一份痛苦、消耗自己的工作,工資高一點還能忍一段時間,薪水再不理想,又對人生規(guī)劃有多少幫助呢? 但是我也不是純雞湯博主,打雞血讓你們奔赴自己的熱愛,有時候光有熱愛也不行??! 畢竟我們還得生活、還得吃飯。所以我想給大家介紹一個比較實用的找工作方法——冰山模型。 它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來的: 所謂“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 70%是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現,是容易了解與測量的部分; 30%是能力,比如創(chuàng)新能力、溝通能力等,是可以通過培訓和練習來改變和發(fā)展。 ?? 冰山以下部分包括: 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 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你跟一個崗位是否匹配、匹配的程度如何、市場薪資值多少,都是可以通過這個模型解釋的。 ① 第一部分,知識、技能(冰山上的70%) 每個人的知識技能都是后天積累和培養(yǎng)的,這部分是每個個體差異很明顯的一部分,所以是冰山的上部分。 如果你的工作中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東西,或者你沒有辦法很輕松的去解決工作中的問題,那么就說明這個工作崗位和你的知識儲備、技能不是很匹配,所以你經常會感到很累,力不從心。 ② 第二部分,能力(冰山上的30%) 能力一般是指學習能力、思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也就是俗稱的通用能力,它是冰山模型的中間部分。 如果你經常感到工作效率低,和同事無法溝通,面對問題沒辦法理清頭緒,無從下手,那么這就是你的能力和你的工作不匹配。 ③ 第三部分,天賦(冰山下的部分) 天賦這部分里面包含了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這三類要素。 這些要素和你的原生家庭,你所在的環(huán)境,你接觸的社會群體有很大關系,不一樣的圈層會帶給你不一樣的價值觀,不同的原生家庭會讓你的性格出現很大的不同,這些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難改變的。 舉個例子,就像做微商,有些人能夠認同微商產品的價值和培訓活動,但又些人就覺得做微商就是做代理拉人頭,無法發(fā)自內心去認同,這種區(qū)別就是價值觀上的不匹配。 ?? 當你感覺你的工作是錯的,這個公司的做法不對的時候,說明你和這個崗位、這個公司的價值觀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 當你感覺你和同事性格合不來,這個崗位要求你沒辦法去和客戶溝通,那就是你的性格特質決定你不適合這個工作。 ?? 當你覺得工作提不起興趣來,就說明你的當初工作的初心發(fā)生了變化。 如果有上述三種情緒出現,說明你對崗位的抵觸情緒很大。 所以搞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性格特質,再去思考崗位的匹配度,會輕松很多。 了解冰山模型后,我們知道,工作跟伴侶一樣,“匹配”比“優(yōu)秀”更重要。 如果說我們對一份工作不喜歡, ? 有可能是缺乏知識技能導致的慌亂和焦慮; ? 缺乏能力導致的挫敗和低效; ? 價值觀不匹配導致的矛盾和糾結; ? 動機不匹配導致的沒熱情; ? 或者性格特質不匹配導致的心累。 那在找工作時到底該怎么選呢?把目標崗位用冰山模型分析一下,就可以了,具體分4步。 ? 確定一個目標崗位; ? 在招聘網站上,搜索崗位要求; ? 按照冰山模型,綜合分析這些招聘需求; ? 按照崗位需求模型,與自己進行對比。 在分析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是冰山底層的因素不匹配,則不建議選擇這個職業(yè),因為這些要素后天很難改變。 如果是知識、技能不匹配,這份工作未必不能選,因為大部分知識和技能是可以后天學習的,只是看是否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 現在這個階段正趕上新的一輪畢業(yè)季,是很多應屆生扎堆找工作的時刻,我想對應屆生說,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 找工作時很多人大多只是看冰山表層,比如薪資、學歷、辦公環(huán)境等等,但最終這份工作能不能做好、是否有成就感,還是由很多隱形要素決定的。 搞明白“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工作”比“我應該如何在別人認為的好工作里面成功”要重要得多。 祝愿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一絲絲熱愛,找到更好的自己。 朋友們記得經常來看看我呀, 可以把我設為「星標」☆~ 步驟如圖: |
|
來自: 毛毛蟲_Claire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