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很多女生會有手腳冰涼,體虛畏寒的癥狀,白天工作,手總是冰涼,晚上睡覺,腳怎么都不暖和。 而有些體寒體質的人,冬天可能更難熬,痛經啊,腸胃不適啊,各種麻煩找上門。這是因為寒氣屬于引起疾病的外因之一,人體的生命活動都需要陽熱之氣的溫煦,如果身體總是處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中,或者體內的陽熱之氣不夠,就沒法保證人體活動需要的能量,因此身體就會出現(xiàn)各種毛病。 ![]() 比如說手腳冰涼就是體虛體寒的代表性特征之一,除此之外,經常無精打采,懶于運動,氣色差,常年黑眼圈,都是體內寒氣較重的表現(xiàn)。還有一些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痛經,這種天氣變冷就會加重的病癥,也是寒氣在作祟。 而造成體寒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先天陽氣不足,但更多的是后天保養(yǎng)不當,夏季酷愛冷飲、吊帶、吹空調,冬季又講究“美麗凍人”,又不愛運動,導致身體也慢慢變差,體內濕氣加重、體質變差,這都是趁身體健康肆意揮霍的結果。 ![]() 還有一個習慣,也會造成體內寒氣聚集,那就是晨起一杯涼開水。很多人認為早上起來,喝一杯涼開水,有助于清理腸胃以及排便。但在中醫(yī)看來,早上相當于一年四季的春天,春天應該陽氣向上發(fā)越的時候,如果長期空腹喝涼白開,寒氣會直入下焦,傷害陽氣。 這個現(xiàn)象在臨床上也得到印證,長期早上喝涼開水的人,容易變成陽虛體質,也就是容易畏寒怕冷。那么在早上起來,如果口渴,喝一小口溫開水即可。 體寒慢慢在變成一個普遍性的健康問題,人們也愈發(fā)關注如何調養(yǎng)體寒,這里要給大家介紹一些中醫(yī)治體寒的小妙招。 1、艾灸 艾灸是一種常見的中醫(yī)治療手段,在祛除寒濕方面具有很好的療效。艾灸是通過刺激穴位,經過經絡傳導,激發(fā)起人體內部的正氣,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堅持使用一段時間后,體內的寒濕之氣就會減輕很多。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穴位——涌泉穴。 ![]() 涌泉穴位于足底的三分之一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涌泉穴是腎經的首穴,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刺激它,能補腎、增強體質。 2、泡腳 寒從腳下起,在天氣變冷時,腳總是最容易涼的。而泡腳一方面可以暖和腳部,同時也能刺激腳部的經絡,溫暖全身。 在泡腳的時候,加入一些中藥,能起到更多的功效,這里推薦一個暖腳方。 ![]() 艾葉30g,桂枝10g,紅花10g。艾葉、桂枝發(fā)散風寒,紅花活血通經,配合在一起有溫經祛寒的作用。但此方,孕婦不宜使用。 3、食補藥補 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打虎”,冬天正是適合食補的時候,許多溫熱的食物,也能起到祛寒暖身的作用。比如說像羊肉湯,烏雞湯,以及黃酒、干姜、花椒等等食材。 在做菜的時候,還可以加入肉桂。肉桂也就是廚房里常用的桂皮,燉肉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同時它也是一味中藥材,肉桂性大辛大溫,溫陽補氣,可治療陽氣受損,非常適合陽虛怕冷的人吃。 ![]() 肉桂除了燉湯,也可以用來煲粥:肉桂米酒粥。準備材料,肉桂粉6g,大米50g,米酒適量。將大米煮粥,然后加入肉桂粉煮8分鐘,最后加入米酒。 肉桂是辛熱藥,性烈,故不宜多食,一般連續(xù)吃十幾天,身體的狀況就能有明顯的改善??梢坏┏霈F(xiàn)口干,燥熱的現(xiàn)象,就不適合服用了。 宜 入殮 除服 2019 11月1日 忌 移徙 入宅 ![]() 人以道立 以中醫(yī)之道宣明華夏大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