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和鄧小平很早就認(rèn)識了,他們曾一起在法國勤工儉學(xué)過,當(dāng)時還住在一起,周總理大他六歲,鄧小平則把他看作自己的兄長,也格外尊重他。周總理曾對鄧小平做出極高的評價:“鄧小平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他的見解都十分獨(dú)到,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p>
毛主席也是十分肯定鄧小平的才能。文革時期,鄧小平、劉少奇被公開批判,而周總理在病重時,為了鄧小平的復(fù)出,日以繼夜地努力著。周總理到最后臨終時留下了三個遺愿,這三個遺愿,鄧小平一個都不同意,毛主席只能勉強(qiáng)答應(yīng)一個。究竟是什么樣的遺愿,讓兩人都不同意呢?
早在1972年,周總理就因操勞過度,被確診得了膀胱癌,當(dāng)時周圍人都勸他好好休息,周總理都是無動于衷,依舊廢寢忘食的努力著,想為人民做更多的工作。到了1976年,周總理倒下了,在北京解放軍305醫(yī)院病逝。
周總理病逝時,鄧小平還在參加中央政治局的會議,開到中途時,汪東興急急推門而入低聲說周總理病逝了。鄧小平一聽就想去吊唁周總理,不過當(dāng)時正召開著的會議正舉行一半,負(fù)責(zé)主持的正是鄧小平,這時候離開屬實不妥。當(dāng)有人詢問他應(yīng)如何做時,鄧小平則下了三條令,先向毛主席匯報。
周總理是個偉人,他的逝世舉國同悲,必須讓所有駐國外使、領(lǐng)館下半旗;通知沿海軍隊進(jìn)入一級戰(zhàn)備狀態(tài),這是怕國外一些反動分子聽到周總理逝世的消息會做出對中國不利的事情。
之后鄧小平和李先念就急忙奔向醫(yī)院,鄧小平一進(jìn)醫(yī)院就看到鄧穎超守在周總理身旁,鄧穎超十分悲痛,但還是堅持著向鄧小平說周總理臨終前交代的遺愿,而鄧穎超表示都聽從組織的安排,對于周總理的后事,她沒有任何要求。
周總理的遺愿都處處體現(xiàn)了對人民的考慮,病房里沉默片刻,與鄧小平一同來的李先念表示不能同意,周總理不開追悼會怕是人民都不能同意。鄧小平熱淚盈眶,他自然也不能同意周總理的遺愿,便對鄧穎超說:“這肯定不行,如果都按照周總理說的來做,全國人民肯定會不同意的,到時候怎么給人們一個交代?!?/strong>
關(guān)于骨灰的問題周總理早先就對鄧穎超解釋過了,還跟鄧穎超說“一個人最大的作用就是為人民服務(wù),哪怕去世了也要多考慮民眾,要是去世了還要占一塊地是個很自私的行為。死后不保留骨灰也是我最大的心愿了?!边€多次交代鄧穎超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向大地。
所以當(dāng)聽到鄧小平三個遺愿都不同意時,鄧穎超立刻表示周總理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留骨灰,所以這一條不能不答應(yīng)。這讓眾人格外猶豫,思來想去還是由毛主席來決定最好,周總理的逝世對毛主席的打擊很大,毛主席當(dāng)時年事已高,也認(rèn)為這些遺愿都不能答應(yīng),但考慮到這是周總理最大的遺愿,于是最終決定遵從周總理不留骨灰這一條。
周總理逝世的消息傳得很快,傳遍了整個中國,舉國同悲。全國人民都想送周總理最后一程。1976年1月11日,哪怕北京的冬天很冷,從王府井南口到八寶山,一路站滿了從全國各地到這送別周總理的人民。
人們痛哭不止,還有人跟在靈車后面,只想再看周總理最后一眼。此后好久,這條路上好多人不肯離去,十里長街送總理,也成為深深印在人們的心中,不可忘卻的一幕。1月15日,在北京大會堂隆重舉辦了追悼會,追悼會上,由鄧小平主持并嚴(yán)肅宣讀了悼詞,回顧了周總理一心為民,為人民服務(wù)的無私的一生。
鄧穎超同志在聽到周總理的事跡后忍不住掩面低泣。追悼會結(jié)束后,在場的眾人也無不淚流滿面,而會場的外面也站滿了前來悼念的民眾。第二天,鄧穎超就將周總理的骨灰從高空灑向中華大地,完成了他最大的遺愿。周總理也與他熱愛的土地融為一體,與中華民族同在。
結(jié)語: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離不開這些偉人們的努力,是他們辛苦奮斗,用血和生命換來的。周總理的逝世,讓所有中華兒女都倍感悲傷,巨星隕落,普天同悲。感謝周總理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做出的一切努力,我們在享受現(xiàn)在和平幸福生活時,不要忘了偉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