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山公園的前世今生,600年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完美呈現(xiàn)

 新用戶8926AVU2 2022-06-07 發(fā)布于北京

若不是有人問我照片里的中山公園是哪里的,我還不知道自1925年起,全國以孫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公園竟有267座之多,是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的同名公園。不過今天小娘子要說的這座卻是歷史上最悠久、也是最獨特的,它不光見證了國近代的百年風云,在600年前,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完美呈現(xiàn),在明、清兩代王朝500多年的統(tǒng)治中,20多位皇帝曾在這里上演過千余次隆重的社稷壇祭祀大典。

文章圖片1

我國古代以農耕立國,土地與五谷自然成為國之根本,富饒遼闊的土地和飽滿豐收的糧食意味著強大的國力,所以從西周時期,“社”與“稷”就被奉為了代表掌管土地和掌管谷物的主神而列入國家祀典,社稷壇要單獨建造,祭祀社稷也成為了與祭天地、祭宗廟并列的大祀,皇帝必須親自出席,鄭重對待,“社稷”一詞也逐漸演變?yōu)閲一蛘嗟拇Q。

文章圖片2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隨著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新皇宮的落成,根據(jù)《周禮》“右社稷,左宗廟”的禮制,紫禁城的外朝前,一座幾乎比肩奉天殿、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廟,和一座祈求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社稷壇也拔地而起。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們現(xiàn)在的名字叫“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如今這座中山公園中的社稷壇也是我國僅存的一座社稷壇。

文章圖片3

中山公園的正門是天安門西側、面對長安街的南門,和咱們上一篇講的太廟一樣,古時這個方向并沒有門,社稷壇的入口在午門與天安門內御路的東側,共有三個:“社稷街門”、“社左門”和“闕右門”,分別與太廟西側的“太廟街門”、“廟右門(也叫神廚門)”和“闕左門”相對應。這樣皇帝不管是去祭拜祖宗,還是祭祀社稷都不必出皇城。

文章圖片4

每年皇帝去社稷壇祭拜的日子是農歷二月和八月的上戊日,即春秋仲月各一次,有“春祈秋報”之意。不過與去太廟從“太廟街門”入不同,當年皇帝去社稷壇是從午門出來后直接右拐進“闕右門”,經過戟門,進入拜殿,然后在壇前祭祀。而王公大臣則從“社左門”進。“社稷街門”雖是社稷壇的正式大街門,但一般不開,只有勝仗歸來、舉行獻俘禮的時候才會開啟,所以除了每年春秋兩次的例行祭祀,打了勝仗等大喜事時皇帝也要來祭拜。

文章圖片5

辛亥革命后,皇朝作古,社稷壇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但它依然是塊禁地,普通人不能進。民國初年,守壇人為了謀生,在里面種草養(yǎng)牛羊,社稷壇變得雜草叢生,日漸破敗。1914年,面目全非的社稷壇終于迎來了一位改造者,巧的是他和建造者一樣,也姓朱——朱啟鈐(qián),時任北洋政府內務總長,人稱桂老。

中過清朝舉人的朱啟鈐不僅是當時的政府官員,也是一名古建筑學家,他看到曾經輝煌的社稷壇變成此等模樣后很是惋惜,于是提議將它改造成西方那樣的公園。那時候北京還沒有公園,為領風氣之先,民國政府表示支持,但這辦公園的錢還要朱啟鈐自己想辦法。于是桂老上下奔走,向社會各界發(fā)起募捐,自己也捐出1000元。為了表示熱心公益,當時的政要段祺瑞、徐世昌、黎元洪等也都捐了款。朱啟鈐還成立了公園董事會,向北京市民承諾,只要每年捐款50元,就能成為公園董事。

文章圖片6

修整改造社稷壇的初期,朱啟鈐每天都會跑去監(jiān)督,難能可貴的是,他的改造只限于外壇,內壇的格局基本沒變,內外垣墻環(huán)繞下的社稷壇、拜殿、戟門都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神廚、神庫、宰牲亭和退牲亭雖已破爛不堪,也做了修繕。1914年10月10日,社稷壇改造成的北京第一座公園“中央公園”向公眾開放,一大早,四九城的北京市民就蜂擁而至,大家都想看看這曾經神秘威嚴的皇家禁地究竟是個什么樣。

文章圖片7

如今一進南門的不遠處是高10.9米、寬17米、四柱三樓藍琉璃瓦頂?shù)那嗍品?,這個牌坊開園時并沒有,是5年后才立進來的,意義非凡,它記錄了我國從屈辱到崛起的近代史。

這牌坊原名叫“克林德碑”坊,1903年曾立在西總布胡同西口外的大街,起因于庚子年間,義和團事變,飛揚跋扈的德國公使克林德男爵不服從清庭安排,在東單北大街北與清軍巡邏官員恩海發(fā)生沖突,恩海因自衛(wèi)擊斃了克林德。八國聯(lián)軍則以此為借口,攻破了北京城,迫使清廷簽署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恩海不僅在克林德身亡處被斬首,德國人還要求“于克使被害之地之東單牌樓北豎坊紀念”,并把此要求寫在了條約內,同時要求醇親王載灃親赴德國謝罪致歉。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德國戰(zhàn)敗,中國作為協(xié)約戰(zhàn)勝國之一終于拆除了恥辱的“克林德碑”坊。在協(xié)約國的提議下,石坊材料被移到中央公園,于1919年的3月建起了一座名為“公理戰(zhàn)勝”的新牌坊,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1952年,為紀念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和平會議,表達與會國家反對侵略戰(zhàn)爭、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愿望,“協(xié)約公理戰(zhàn)勝紀念”坊更名為我們今天看到的“保衛(wèi)和平”坊,牌坊正中四個鎦金大字是郭沫若題寫的

文章圖片8

在南門門口向右上方看,那個金燦燦頂?shù)木褪?949年舉辦開國大典的天安門,它曾是皇城的正門,朱棣建它時叫“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如今是北京絕對的地標,也是咱們國家的象征,來北京旅游的第一站幾乎都是來看它。

文章圖片9

牌樓往北走是高3.4米、重1.8噸的孫中山銅像,豐姿瀟灑,氣宇軒昂,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是鄧爺爺題寫的“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永垂不朽”。這個雕像開園時也沒有,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六十周年而立的。1925年孫中山因癌癥在北京逝世,靈柩曾停放在中央公園社稷壇北的拜殿內舉行公祭。三年后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驅,中央公園改名“中山公園”,拜殿也改名為“中山堂”。

文章圖片10

在孫中山先生像的后面是大片的古柏樹林,很多樹齡在600歲以上。咱們在講太廟的時候說過,古人認為柏樹可與天人溝通,且翠柏常青象征江山永固,所以自朱棣遷都以來,北京各宮苑廟壇都種植了大量的柏樹。中山公園,也就是曾經的社稷壇里有600多株。

文章圖片11

在這眾多的古樹中,有七株柏樹的年齡最為悠久,超過了千歲。明朝之前,這里曾是遼、金的興國寺,元朝的萬壽興國寺,南壇門和外垣墻外有七株粗壯的柏樹就是遼代興國寺的遺物,故稱“遼柏”,是如今北京城里最古老的柏樹。

文章圖片12

此外靠東還有一株奇樹被稱作“槐柏合抱”,因在古柏中心自然生長出一棵槐樹,兩棵樹相擁一起而得名。據(jù)說這棵柏樹已經生長了500多年,而槐樹也擁抱了它200多年,是北京的奇樹之一。

文章圖片13

南壇門正對的是和社稷壇同歲的習禮亭,不過它開始的時候并不在這里,而是在正陽門內兵部街鴻臚寺衙門內,是明清兩朝專為初次來京的文武官吏、少數(shù)民族首領和附屬國貢使等演習朝見皇帝禮儀之用,故稱“習禮亭”,也叫“演禮亭”。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咱們前面說的“克林德事件”,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焚毀了鴻臚寺衙門,習禮亭幸免。不久英軍強占鴻臚寺做操場,清政府被迫將習禮亭遷至戶部街禮部衙門院中。清末,禮部改為典禮院,1912年又為鹽務署占駐。1915年,朱啟鈐把這個黃琉璃瓦頂?shù)牧峭ひ频搅酥醒牍珗@內。

文章圖片14

南壇門前的這對石獅也不是開園時就有的,它們是1918年河北大名鎮(zhèn)守使王懷慶和統(tǒng)領李階平發(fā)現(xiàn)并捐贈給中央公園的。兩只獅子重8800多斤,蹲坐式,直背挺胸,姿態(tài)雄偉,1956年經考古專家鑒定為宋代遺物,距今已有千年歷史。20世紀60年代那段時間,為保護石獅,公園職工將它們埋藏在了公園的土地下面,直至1971年它們才重見天日。

文章圖片15

穿過南壇門,就是真正600年前社稷壇原有的格局了。不過咱們前面說了,當年皇帝是走北面的戟門進入,而這條神路是勝仗歸來獻俘禮時走的。如今神路兩旁種著銀杏樹,秋天時這里是北京有名的銀杏大道。

文章圖片16

走過神路,眼前是漢白玉石柱構成華表式欞星門,連著不高的內垣墻(也稱內壝墻),內垣墻圍成一個方形,象征“天圓地方”中的“地方”。墻四面均有一個欞星門,在古代,所有祭拜自然神的壇前都有欞星門,意味著咱們這些凡人已經到了進入神界的入口,門頂部的石枋上都雕刻有翻騰的云,所以這門也稱“云門玉立”。

文章圖片17

穿過欞星門便是600年前祭祀“社神”與“稷神”的社稷壇,層層向上的正方形漢白玉祭壇內由五種顏色的土鋪成,俗稱“五色土”,五色土的方位正符合我國古代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東方屬木為青色;西方屬金為白色;南方屬火為赤色;北方屬水為黑色;中央屬土為黃色。

“五”還代表著華夏五帝,即青帝伏羲、赤帝神農、黃帝軒轅、白帝少昊和黑帝顓頊。由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壇不僅蘊含著古人對土地的崇拜,也意味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時在諸侯受封的典禮上,皇帝也會按封地的方位賜予一種顏色的土,表示授予其統(tǒng)治一方的權力。

文章圖片18

社稷壇上的五色土都是由全國各地進獻而來,河南進黃土;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進赤土;江西、湖廣、陜西進白土;山東進青土;黑土則取自北京。《明史》記載,“天下府縣千三百余城,各土百斤,取于名山高爽之地?!变佂恋暮穸纫灿兄v究,最早是二寸四分,明弘治五年(1492年)改為一寸。順天府要在祭祀頭天鋪好土,并由太常寺驗收。

五色土中央還立有一方0.51米的石柱埋于土中,頂端凸起,微露其身,稱“社主石”,也叫“江山石”,寓意“江山永固”。最早的時候社神和稷神是分壇而設、分壇而祭的,后來朱元璋覺得不妥,覺得社稷不可分,故合兩為一。不過祭祀時,“社神”與“稷神”還是有各自的神牌、神龕,會按要求擺放到祭壇上。

文章圖片19

我對中山公園最深的印象就是小時候在這個壇上玩五色土,那時候沒有欄桿圍著,小朋友可以上去玩,但那時我從沒發(fā)現(xiàn)有這塊“江山石”。據(jù)說是因為很長一段時間里,為保護古跡,這“江山石”是被埋入土中隱藏的。不過那個時候我根本不知道我竟是蹲在曾經皇帝們三跪九叩的社稷壇上玩“王土”。

文章圖片20

其實不光壇中的土是五色,注意看內壝墻,也是對應著四方青、白、赤色、黑四種顏色。記載中還有四色的門:“內壝四面各一門,色彩如其方壇內之色,朱扉有櫺(欞),門外各石柱二”。但朱啟鈐在建中央公園時已不見彩門與扉柱。

文章圖片21

不光社稷壇的建筑制式講究,當年的祭祀儀式更是復雜,祭祀前三天皇帝和大臣們都要齋戒,戒葷、戒酒、戒娛樂等等,清正潔身,以事敬誠。祭祀當天,日出前四刻(即日出前一小時)皇帝就要乘坐禮輿出宮,由內大臣和侍衛(wèi)前引后扈至太和門下輿,再乘金輦,在法駕鹵簿的引導下前往社稷壇。

出午門時要鳴鐘,由闕右門進至社稷壇的外垣墻北門外后,皇帝要在神路右側下輦,然后步行從北門的右門進到戟門內盥洗,再進拜殿,并從拜殿的右門出,面向南朝著社稷壇的方向站在拜位上。這時唱樂、舞生、各執(zhí)事官也都各就各位,一場盛大的祭典儀式由此開始。

文章圖片22

祭祀由十余道嚴格繁瑣的程序組成,先是瘞(yì)毛迎神,然后讀祝文、上祭品、樂隊奏樂唱贊歌、64位舞者跳八佾舞、皇帝上香、跪拜、玉帛、獻爵、奉福胙、進福酒、送神,最后有司奉祝、次帛、次饌(zhuàn)、次香、恭送所,這才算禮成。一套下來大約要二三個時辰,而且從迎神至送神,皇帝要下跪幾十次、磕上百個頭,如此大的活動量沒個好身體是受不了的,所以皇帝身體不好或年邁體衰時,會派親王或皇子代為,有些親王因為程序不熟,錯了步驟還會被革職、罰俸。

文章圖片23

社稷壇東欞星門外是中山公園音樂堂,古時肯定是沒有的,開園時也沒有,它建于1942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北京最好的音樂廳,我記得小時候爸媽還帶我來聽過音樂,但聽的是什么早已不記得了。

文章圖片24

社稷壇北欞星門以北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拜殿,明清皇帝祭祀時要穿過的大殿,不過如果那天趕上下雨,皇帝就在這個殿里對著社稷壇祭拜了,所以叫“拜殿”。明朝以前,祭祀社稷是沒有拜殿的,下雨也要在露天進行。

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一天,朱元璋在南京祭祀社稷時天降大雨,雨中祭拜了兩個時辰的朱皇帝很是狼狽,他覺得這樣有損威儀,要在壇上蓋一座房子,大臣們面面相覷,這不合規(guī)矩,但又不知如何勸說,這時翰林學士陶安站了出來,他引用《禮記》說道:“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也,是故喪國之社屋之,不受天陽也”。就是說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只有亡國之君沒有辦法才只能把壇建在屋里。朱元璋聽此只好作罷,不過后來有大臣提議在祭壇的北面建一座拜殿,遇到天氣不好時就可以在殿里朝著祭壇祭拜。

文章圖片25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后曾在殿中停靈舉行公祭,后為了紀念這位偉人,中央公園改名為中山公園的同時,拜殿也更名為“中山堂”。

這座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的拜殿可能是北京現(xiàn)存明代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北京古建筑》記載它“未發(fā)現(xiàn)被毀或重建的記錄”。這座大殿最獨特的是內部沒有做天花吊頂,所有梁架全部外露。另外地面與故宮太和殿以及太廟的享殿一樣,也是“金磚”墁地。不過不知為什么,現(xiàn)在并沒開放。

文章圖片26

中山堂(拜殿)之后是曾經的戟門,也就是社稷壇的正門,有三扇朱漆九釘?shù)拇箝T,門外還列有72條一丈一尺長的“銀鐓紅桿金龍戟”,插在朱漆戟架上,“戟門”由此得名。不過和太廟的一樣,這些鍍金龍戟也在1900年被八國聯(lián)軍都掠走了。社稷壇改為中央公園時,戟門改成了殿堂作為圖書閱覽所,現(xiàn)在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常委會議廳。

文章圖片27

戟門再往北就是外垣墻的北門,墻上有三個拱門,當年皇帝就是在此下輦,然后從右邊的拱門步行進到戟門內。細心的親們一定發(fā)現(xiàn)了這路線有些奇怪,通?;始抑黧w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皇帝是由南向北走,面北而拜。而社稷壇的正門正殿卻是坐南朝北,皇帝由北向南走,面南而拜。

這么罕見的布局是因為古人對祭拜的神也是分陰陽屬性的,古人認為天屬陽、地屬陰,陽坐北朝南、而陰坐南朝北,所以祭祀屬陽的神要面朝北拜、祭祀屬陰的神則要面朝南拜。社稷為土地神和五谷神屬陰,所以祭祀要面向南拜。

文章圖片28

北門外有一格言亭,高8米、直徑6.6米,不是祭壇的原物,是朱啟鈐在建中央公園時,由他的好友、時任總統(tǒng)咨詢的雍濤捐資興建的,當時亭內8根石柱都刻有古代名人的格言。最初亭子放在“保衛(wèi)和平”坊那里,后因立坊被移到了這里。不過石柱上的格言在那個特殊的時期被磨掉了,現(xiàn)在是光光的柱子。

曾經的八柱格言分別是:“朱子之言曰: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孟子之言曰: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子思之言曰: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陽明之言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丹書之言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武穆之言曰:文官不爰(yuán)錢,武官不惜死;程子之言曰:主一之謂敬,無適之謂一;孔子之言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文章圖片29

格言亭的兩側都是高大的柏樹林,肥大的烏鴉立在枯樹的枝頭看著遠方,它們是這里的原住民,在這里生活了200多年。在清朝,滿族人把烏鴉看作是神鳥,因為傳說它們救過清太祖努爾哈赤,所以故宮有專人喂它們。

它們看過上百次身著袞服的皇帝們走馬燈似的來這里祈禱未來,看過外國列強來這里燒殺搶掠,看過昔日的皇家禁地成為了百姓的樂園,它們看過風起云涌,看過花開花落,它們一定也看到過我小時候在社稷壇上玩五色土吧。

文章圖片30

再北就是筒子河了,對面就是故宮,向西北看是故宮的角樓。

文章圖片31

河東就是午門,如今故宮的正門,曾經文武百官上朝前集合排隊的地方。當年皇帝每次來社稷壇祭祀時就是坐著金輦從這里出來,然后右拐進社稷壇的“闕右門”。

文章圖片32

這就是“闕右門”,當年祭祀禮成后,皇帝也是同樣這條路回宮,一路還要吹奏樂曲,入午門時要鳴鐘。從這個門一直看過去就是太廟的“闕左門”。所以如果計劃游故宮的話也可以先游太廟或先游中山公園,再從闕左門或闕右門出去,就能直接進故宮了。也可以把太廟和中山公園放在一天,先游太廟,然后從太廟的闕左門出,就可以直接進社稷壇的闕右門了,正好體驗當年皇帝祭祀的路線,不過就是疫情期間,這個門可能只出不進。

如果是只看社稷壇,走這條路線就夠了,不過作為之后的中央公園以及中山公園,外壇修了很多供游客觀賞的景觀,其中有很多是從圓明園中移來的。我對小時候來玩的印象也不深刻了,所以決定都再走一遍。

文章圖片33

社稷壇的西邊有賞蘭花的惠芳園,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是我國傳統(tǒng)名貴花卉,北方因天氣原因很少養(yǎng)殖。1959年中山公園從上海購進蘭花,開始了大批養(yǎng)育蘭花的歷史。朱德委員長很喜歡蘭花,曾多次來這里賞蘭,還在1960年題寫了匾額“蘭室”。

文章圖片34

不過惠芳園是個封閉的園子,需要單獨購票。這個區(qū)域蠻大的,一進門是縈繞曲折的松竹,之后還有四合院,蘭花也是在四合院內。院前有棵很大的玉蘭花樹。

文章圖片35

老實說我并沒有進惠芳園,因為現(xiàn)在不是賞蘭花的時候,老爸老媽因為60歲以上免票,所以進去轉了一圈,我在外面賞梅呢。

文章圖片36

惠芳園外是梅園,淡豐后梅、單瓣杏梅、武藏野、江梅等各種品種,比較獨特的還是綠色的“變綠萼”梅。梅園向南是社稷壇的神廚和神庫,就是祭祀前制作祭品的廚房和存放神牌、神龕等祭祀器具的庫房,但后來破敗倒塌了,現(xiàn)在都是新建的。

文章圖片37

從外垣墻東門出來,小山坡上有一座茅草亭,開園時這里就有一座,當時是利用拆除的破敗的宰牲亭矮墻及奉祀署的舊房垣渣土修建的,茅草頂,因年久糟朽,1948年倒塌了,1954年重建后改為了石板頂。

文章圖片38

茅草亭南面是如今中山公園最出名的郁金香,盛開時很多人來拍照,公園的票價都會漲價,相比社稷壇前冷冷的人氣,它們已成了這里的主角。我去的時候花還沒開,不過現(xiàn)在正是盛開的時候。

文章圖片39

再往南是宰牲亭,宰牲亭是為祭祀屠宰牲畜的地方,神廚、神庫、宰牲亭這些都是皇家祭祀地的標配。當時亭南有奉祀署用房和一口六方形水井,供祭祀時清洗祭物用,上圖是遺址。

文章圖片40

現(xiàn)在的宰牲亭是重建的,亭前有一高2米的太湖石,這就是朱啟鈐從圓明園買來的寶貝之一,石上刻有清乾隆題“搴芝”兩字,原置于圓明園的長春園含經堂前。“搴芝”二字出自宋代詩人宋庠的《雨夜秋興示仲氏子京》:“靈根夙已殞,野服良所欽。搴芝幽澗畔,擉鱉故溪潯”。有人說石形宛若一只手提起一只千年靈芝,我是沒看出來,不過看石頭到處都是裂痕,是拼接后固定的,由此也可見當初圓明園的慘狀。

文章圖片41

繼續(xù)向南走是蘭亭八柱亭,里面有一塊大石碑和八根石柱,柱上所刻是我國歷朝書法大家柳公權等及清高宗乾隆帝臨摹的《蘭亭集序》帖,這些也都是朱啟鈐從圓明園買過來的。為保護文物,添置景觀,故仿圓明園“蘭亭”之形建造了這個重檐孔雀藍琉璃瓦的八方亭,亭子南面的額匾是乾隆御題的“景自天成”。

文章圖片42

亭中大石碑高六尺、寬五尺、厚一尺,正面刻有晉永和九年《蘭亭修褉圖》及《題記》,陰面刻有乾隆御制詩,在圓明園被燒前是四十景之一“坐石臨流”中的一個景點。

文章圖片43

“蘭亭八柱”上分別刻有唐代書法家柳公權、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臨摹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及明代董其昌仿柳公權蘭亭詩和清乾隆帝臨摹的《蘭亭集序》、《蘭亭詩》。

文章圖片44

從蘭亭八柱亭向東,有長廊連接著唐花塢,唐花塢也是開園時朱啟鈐新添的景觀,“唐”與“煻”通,“煻”是用火烘焙的意思,“唐花”即是在暖房里培育的花,《燕臺口號一百首》有句云:“最是唐花偏爛漫,卻烘地窖借春開?!?/p>

文章圖片45

唐花塢的造型為飛燕展翅形,古香古色的盝頂和重檐之間還鑲有玻璃,門上懸掛著當代書法家、畫家董壽平手書“唐花塢”匾額。

文章圖片46

不過和惠芳園一樣,唐花塢也是需要單獨購票的,所以還是老爸老媽免票進去轉一圈,我在塢外賞水榭。

文章圖片47

唐花塢南這片水域上的建筑就是水榭,是開園后兩年建好的。北方有了水,就多了幾分靈氣。

文章圖片48

水榭向西側是一座用山石堆就的小丘陵,小山東面山腳下修有“迎暉亭”、“聽雨橋”等園林建筑。聽雨橋連接著個小島,島上有一座“工”字型建筑,名為四宜軒,原為社稷壇時期的關帝廟。

文章圖片49

不過今天中山公園內的很多景觀已不算稀奇,反而是這些壇貓更吸引人,岸邊這兩只正聚精會神地盯著水中的鴛鴦。

文章圖片50

順著長廊走,蜿蜒回轉到社稷壇的東北方,便是曾讓魯迅先生連續(xù)來打卡39天喝茶、吃包子的“來今雨軒”。

文章圖片51

“來今雨軒”是與中央公園開園時一同開的,名字也是朱啟鈐依據(jù)杜甫的典故而。能在曾經的皇家園林中品茗、就餐自然是當時最大的賣點,所以一開張就成了社會名流、鴻儒才子們的聚會之所。除了魯迅先生,林徽因、齊白石、蕭乾、張恨水、石評梅、蔡鍔和小鳳仙等等都是這里的座上賓。

文章圖片52

隨著五四時期新思潮的興起,20世紀20年代前后,來今雨軒成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1919年7月少年中國學會成立后,李大釗、鄧中夏、高君宇等革命志士多次到來今雨軒開座談會。1921年文學研究會也在此成立,葉圣陶、冰心等會員也常到這里聚會、交流。

文章圖片53

如今的來今雨軒菜品雖不豐富,只有冬菜包子、豌豆黃、小桃酥、小菜組合和四樣茶飲,卻是個網紅打卡點,我?guī)е习掷蠇屢搀w驗了一番,對這里感興趣的親可點擊《一個包子8塊錢,菜品只有4樣,晚上7點就關門,卻天天排長隊》。

文章圖片54

來今雨軒的東圍墻外就是天安門后面的端門了,是紫禁城的禮儀之門,也是明清時紫禁城的正門,它的后面就是故宮的午門了。

文章圖片55

來今雨軒的南面,擺著北京園林名石之一“青云片”,也是從圓明園移來的。這塊高九尺、長一丈、圍二丈一尺的大石頭出自北京房山,為明朝太仆米萬鐘所收集,清乾隆帝十分喜歡它,把它移到了圓明園,與頤和園的“青芝岫”并稱姊妹石。乾隆還在石頭上題了“青云片”三字和八首詩,不過現(xiàn)在已經看不出來了。

文章圖片56

來今雨軒往北有一座十字形的“投壺亭”,也是朱啟鈐開園時修建的,為當年文人雅士做投壺游戲的場所。估計當年林徽因、石評梅等在來今雨軒吃完飯后也在這里玩過。

文章圖片57

繼續(xù)向北有一塊南極巖石,這是1984年11月中國首次赴南極考察隊,為感謝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市民對南極考察事業(yè)的關懷和支持而贈送的。

文章圖片58

再向北是長青園,在長青園南面的一座小山上有個重檐六方亭,名為“松柏交翠亭”,也是朱啟鈐開園時修建的。1919年,李大釗和少年中國學會會員張申府、雷國能以及進步青年梁漱溟就在這亭前合過影。

再向北的外垣墻內還有一個“愉園”,同樣是朱啟鈐開園時修建的,供大家賞魚,因“魚”與“愉”諧音故取名愉園,是全國第一個陳列金魚的公園,最初由祖上曾在清宮養(yǎng)金魚的師傅飼養(yǎng)。

文章圖片59

當年的游客在愉園賞金魚

正中有觀魚池,北面有三個形態(tài)各異的亭子連接著38間半壁廊,廊上嵌有34個玻璃缸,里面有不同種類的金魚展示。中山公園的金魚還曾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不過如今金魚已不是稀奇物,園子里只有少量的游客在池中釣金魚。

文章圖片60

除了社稷壇,朱啟鈐在民國時期還主持改造了北京不少地方,打通了東西長安街、開放了南北長街和南北池子,雖然在修筑環(huán)城鐵路時也拆除了一些原有的古建,但20世紀三四十年代,北京城籠罩在日本鐵蹄之下時,為了保護古都的建筑,他發(fā)起了測繪中軸線古建筑的行動,為古都北京留下了一筆珍貴的遺產。他還為故宮修建了文物庫房,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個博物館——古物陳列所,算得上是故宮博物院的雛形。

小貼士:

門票:3元/人,郁金香期間(4月12-29日)10元/人(惠芳園、唐花塢單獨收費,各5元/成人),60歲以上老人免票

開放時間:園區(qū):4月1日-5月31日、9月1日-10月31日6:00-20:00;6月1日-8月31日6:00-21:00;1月1日-次年3月31日6:30-19:00;惠芳園園: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8:00-18:00;淡季(11月1日至3月31日)8:30-17:00,提前半小時停止入內唐花塢旺季8:00-18:00,淡季8:30-16:30,提前半小時停止入場;來今雨軒:9:00-19:00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