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毛 這樣的情思也太濃烈了,這樣的不舍也太纏綿了,而這一切都融入到: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行的字里行間。 這是李白著名的辭別詩。幾乎家喻戶曉。其實,所謂的桃花潭水在今日安徽省的徑縣。當(dāng)你于蕪湖觀賞了:赭塔晴嵐、鏡湖細柳、赤鑄青鋒等地后,便可以驅(qū)車往南約60余華里,直取涇縣。若游興正酣,可直奔“太平湖”。 但見這里波光瀲瀲,清透見底。早有“小日內(nèi)瓦”之稱。若雅興未止,可去訪“太白樓”,登“釣魚島”,去追覓一代詩圣李太白的蹤跡;去把酒臨風(fēng),吟一曲《贈汪倫》,借以發(fā)思古之幽情。 我敬重這樣的情誼。在欣賞桃花潭的那一刻,忍不住在桃花潭捧起一把水,擦拭了面頰。哦!麻酥酥的涼。可此刻是夏季啊。感覺這水溫也不過攝氏2—3度嘛。 旁邊有人說:信不信?丟個西瓜下去撈上來,能刮下一層霜。我信。但我相信李白不管是來還是走時,心里都是暖烘烘的,這便是對友人的一腔厚意所在。 水源的冨足構(gòu)成了桃花潭的優(yōu)美自然。放眼四下,山水相依,草木蔥蔥,雅靜通幽,空氣鮮爽。不可多得。出了桃花潭,跨過一座略有100米長的拱橋,左拐50公尺,見一片茂密的蘆葦和竹林,這兒群鳥聚集,飛來舞去的啾鳴,嘈嘈然。河邊處有一塊大石頭,便是李白當(dāng)年的釣魚之處。 還是回到當(dāng)年吧。李白的到來,使得汪倫無比高興,整日陪著李白在山水中風(fēng)一般旋轉(zhuǎn)。一日走在河邊,見群魚漫游,便想吃。 汪倫吩咐撒網(wǎng),李白不干,說撒網(wǎng)撈上來的魚哪有釣上來的魚好吃。于是汪倫設(shè)釣,李白便選中這塊大石頭靜坐垂釣。釣得魚兒上來,便用柴火燒熱石板,烤著魚兒,吃個新鮮。也有釣不上來的時候,那也無事啊。沒有魚來,便對奕挺卒,喊殺連天,這會功夫碰到魚來咬鉤也不管不要了。這也符合李白的性格。 江邊不遠處有一間2層房屋,號稱太白樓。有故事嗎?房主信誓旦旦說:當(dāng)然有。這屋 看獨居河邊的太白樓算是高而得俯視了,島上的野花和水中的漁船,均可以一覽盡收眼底。想那李白,暖火一烤,小酒一灌,外加上汪倫鼓搗幾句,便會什么也不顧的詩從口出。所得之詩又一古腦潑灑在墻上。筆走龍蛇,鳳展凰狂,也是恰如其分的一件事情。 可惜就可惜在如今是一片白墻,又像是一幅字框,只框住了歷史和歷史的故事。留白的思索倒也顯得意蘊無窮…… 想象之間,生性豪放 盛情難卻,復(fù)又坐下。 想起李白和汪倫的情義,想著我們這些陌生人和主人,原來,歷史和今天也有一脈相承的近似。為了一個朋友,李白可以寫一首傳世的小詩,在歲月中任人品讀、嚼味。我想,為了表示感謝太白樓的主人,也是應(yīng)該寫幾句感謝話的。是留給自己以后 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情意,正漫漫涌來…… 簡介:阿毛,媒體工作者,導(dǎo)演過電影、電視劇、微電影及各種紀錄片。出版過詩歌、歌詞、散文、童話故事、電影文學(xué)劇本及個人文集多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