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熱門問題:你見過最不求上進的人是什么樣? 知乎用戶@布衣卿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我見過最不求上進的人,他們?yōu)楝F(xiàn)狀焦慮,又沒有毅力改變自己。做事三分鐘熱度,時常憎惡自己的不爭氣,堅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下去。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體驗很多種生活,卻只會把同樣的日子機械重復很多年。終日混跡社交網(wǎng)絡,臉色蠟黃地對著手機和電腦的冷光屏,可以說上幾句話的人卻寥寥無幾。他們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沒在人群中,卻過著最最煎熬的日子?!?/span> 讀完只感覺太真實了。 幾乎所有人都渴望成為更好的自己,但大多數(shù)人卻任憑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爆發(fā)一次焦慮,焦慮過后,依舊躺在如爛泥一般的生活里。 但人生所有美好的結(jié)果,都不是等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行動的改變,需要思維上的升級。 所以,今天有書君給大家分享50條關于成長方面的認知,涉及自我提升、職場、財富、人際交往、努力、思維等六個方面。 認真領會,并努力去踐行它,因為比起“想到”更重要的是“做到”。 關于財富 01. 努力存錢,是為了讓自己擁有選擇生活的權(quán)利。 財富的最大作用是給你選擇的權(quán)利。 當你還在擔心明天的信用卡賬單時,你根本沒有權(quán)利選擇更好的生活。 而關于如何管理好金錢,我有個小建議: 你可以把自己的收入分成三份。 一份用于日常開支,維持基本生活; 一份作為風險保證金,讓你即便在遭遇意外狀況時也能從容應對; 還有一份作為夢想儲備金,用來投資自己的成長,為你通往理想之路積攢資本。 02. 追求長遠價值,而非眼前利益。 不要因貪心而去賺短期收益極大,但損害長遠發(fā)展的事,與眼前一時的利益相比,長遠價值更值得追求。 03. 在賺錢上面,有自知之明比盲目自信要好。 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里,雖然不一定能讓你賺錢,但至少不會讓你虧錢。 如果你想在一個不了解的領域里賺到錢,別著急進場,要有耐心給自己補課,先去了解這個領域的基礎知識。 有人根本不懂投資理財?shù)闹R,只是因為看到別人在股市上賺到了錢,就一頭扎進股市,結(jié)果吃了虧。 04. 多購進資產(chǎn),少購入負債。 “富人更多地購進資產(chǎn);窮人更多地購入負債。” 當初讀《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時,里面的一些觀點給了我很大啟發(fā),這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要分清楚什么是資產(chǎn)(把錢放進你口袋的東西,比如能產(chǎn)生收益的房產(chǎn)),什么是負債(把錢從你口袋拿走的東西,比如汽車),然后多購進資產(chǎn)而不是負債。 05. 把錢當成通往理想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追逐欲望的籌碼。 錢應該是你通向理想生活的車票,而不應該是把你困在欲望沼澤中的枷鎖。 但很多人卻沉迷在消費主義中不可自撥。 不停地買買買,確實可以讓你在得到東西的那一刻感到快樂,但這種快樂很快就會消失。 正如德波頓在《哲學的慰藉》中所說:“快樂依賴于一些復雜的、與心理有關的事物,而對物質(zhì)的東西的依賴相對少一些。” 06. 能用錢解決的事,最好不動用人情。 人情是比錢更難還的東西。 07. 懂得分享利益,會讓你獲得更多人的支持,走得更遠。 利益分配不均就會給人際關系埋下隱患,最終引發(fā)矛盾,處理好你與其他人的金錢關系,對你的人際關系和個人發(fā)展都有巨大幫助。 08. 比賺錢本身更重要的,是提升你的認知水平。 本質(zhì)上,你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認知的變現(xiàn)。 有句話說得好:“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范圍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靠運氣賺的錢,最終也會靠實力虧掉。” 09. 普通人是“否定思維”,富人是“肯定思維”。 普通人是“否定思維”: 我買不起;我不要吃垃圾食品。 富人是“肯定思維”: 我怎樣才能買得起?我要吃健康食品。 我們的大腦對帶有否定詞的話,理解起來很費勁,會自動忽略前面的“不要、不會”,只對否定詞后面的東西形成條件反射。 就像你告訴自己不要想粉紅色的大象,腦子里就會一直想著粉紅色的大象。 所以,你要控制說話和思考的方式,把“否定”轉(zhuǎn)換為“肯定”。 關于人際交往 10.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而學會“換位思考”可以架起兩個人心靈溝通的橋梁。 我們需要認清一個現(xiàn)實:這個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別人不能百分百體會你的感受,你也同樣不能百分百理解他人。 但我們依然要盡最大努力去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思考對方的感受和訴求是什么,然后像善待自己一樣去善待他人。 尤其是當別人遭遇一些不好的事,處于人生低谷時,我們更要學會共情。 因為我們都曾淋過雨,所以不能忘記給別人撐傘。 11. 給別人講一件事情時,不說“你聽懂了嗎?”,而是說“我講清楚了嗎?” 如果你想確保對方真的理解了你的話,可以請對方把你的話復述一遍。 12. 學會以“低期待”的方式去生活。 我們的很多不滿情緒,本質(zhì)上都是“期待值不匹配”的問題。 即:對方?jīng)]有滿足你的期待;你也不愿意滿足對方的期待。 如果我們能以“低期待”的方式去生活,永遠不要求別人,只要求自己,永遠不期待好運,只努力創(chuàng)造好運,我們將會活得更快樂。 13. 你周圍的人,影響甚至決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影響,好和壞都可以傳染。 你和什么樣的人相處,就會吸收什么樣的精神資源。 為了保證你有高質(zhì)量精神資源的輸入,一定要與優(yōu)秀的、正能量的人在一起,遠離消耗你的人。 14. 贊美,是拉近與你與他人關系的利器。 心理學家威廉姆杰士說:“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span> 如果你能學會贊美別人,會更容易得到周圍人的喜歡。 而好的贊美一般包含三個特點:真實、具體、切中對方需求。 15. 說任何話之前,都不要不加思考地脫口而出。 說話前,先預想可能會出現(xiàn)的結(jié)果,這個結(jié)果可能不正確,但最好要有。 你可以先花幾秒鐘想好這三個問題: 1.我的話能準確表達我的真實想法嗎? 2.別人能聽懂我要表達的意思嗎? 3.我的話會使別人產(chǎn)生不好的感受嗎? 千萬不要不加思考,不計較后果地說話。 16. 溝通時學會“先揚后抑”,會更容易達成目的。 想給一個人提建議,指出對方的不足時,可以先提一下對方做得好的地方,這樣Ta會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17. 你要清楚地認識到:人際交往的本質(zhì)是價值互換。 社會學家霍曼斯的“社會交換理論”認為: 任何人際關系,本質(zhì)上都是交換關系。 只有在互惠平衡的狀態(tài)下,人際關系才能維持并保持和諧。 你想別人怎么對待你,先怎么對待別人; 你想請人幫忙,先想好自己能給對方提供什么價值; 你想追求一個人,先想好你能滿足對方哪方面的情感期待。 我們的很多痛苦來源于總想憑白得到別人的友好、幫助和青睞,卻不知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代價,凡有所取,必有所予。 18.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獨處,是一個人規(guī)劃成長的最佳時機。 你如果能在獨處時多看一些好書、多聽一些好課、多思考多實踐,它將是你最好的增值期。 關于努力 19. 所有的成長都需努力,所有的蛻變都伴隨痛苦。 當你覺得努力太難,想放棄的時候,請相信這世上總有人愿意付你不愿意付的努力。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背不下來的書,總有人能背下來;你做不出來的題,總有人能做出來;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總有人今天努力做完。那么不好意思,你想去的學校也只能別人去上了;你想要的工作也只能別人去做了;你想過的人生也只能別人去過了。你不努力,就只能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讓給有資格享受它們的人?!?/span> 20. 你要敢于付出努力,不要把成敗得失看得太重。 人天生喜歡確定性的東西,對未知的事物保持警惕。 如果無法確保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就傾向于不做。 但人生哪有那么多確定性的事讓你做呢? 如果只做確定性的事,一輩子也干不成什么大事。 有些事不是因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為努力了才會看到成功的希望。 21. 不要用戰(zhàn)術(shù)上的勤奮來掩蓋戰(zhàn)略上的懶惰。 “怎么做”是戰(zhàn)術(shù),“為什么做”是戰(zhàn)略。比努力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做。 22. 不要用“形式上的努力”來自我感動。 工作時,與其每天加班都很晚,但每一件事都干得稀松平常,不如把每件事都超預期完成,然后按時下班。 不要假裝自己很努力,結(jié)果不會陪你演戲。 23. 比爆發(fā)式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你能否持續(xù)努力。 一次做好一件事很容易,10次做好同樣的事,努努力也能做到,難的是100次,1000次,10000次做好同一件事。 一切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正確的重復。 所以,你既要有做好一件事的決心,也要有把一件正確的事做一萬遍的耐心。 關于思維 24. 凡事先搞起來,能解決人生80%的問題。 如果想做一件事,千萬不要等準備好了再去做,因為你永遠都不可能準備好。 你所謂的“沒有準備好”,不過是為“拖延”找借口。 25. 不要一直盯著自己所謂的“缺點”,并為此感到自卑。 你不可能是完美的,其他人也如此。 你不應該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上,比如身高、長相、出身等。 而應該關注那些我們能改進和提升的地方,比如學識、技能、修養(yǎng)。 你要相信:“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span> 26. 既不活在過去,也不活在未來,只活在當下。 人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過去影響現(xiàn)在,但不決定現(xiàn)在; 現(xiàn)在決定未來,而我們無需活在未來。 我們只需要活好當下,不受過去的牽絆,不畏懼或幻想未來,一切該到來的都終將到來。 這也正符合曾國藩提倡的人生態(tài)度: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27. 盡早找到你的人生使命,并堅定不移地踐行下去。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說:“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使命?!?/span> 為了盡早找到人生使命,我們需要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追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現(xiàn)在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我最終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想怎么度過這一生?” 這三個問題可能你現(xiàn)在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別人也不可能直接告訴你答案,但沒關系,你有一生的時間去探索。 28. 凡事不好意思,你的人生就會差點意思。 不要臉皮太薄,什么事都不好意思去爭取,厚臉皮的人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 29.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拿到一副爛牌,而是沒有把爛牌打好的勇氣。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荷泰德說:“我們登上并非我們所選擇的舞臺, 演繹并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span> 生而為人,很多時候我們沒得選。 但即便我們拿到了一副爛牌,也要有把它打好的勇氣。 30. 人生的關鍵在于主動,你不主動,人生就被動。 有些事是總要去面對的,你不愿意主動面對,生活就會按住你的頭逼你面對。 你不愿意主動讀書學習,就有可能遭到生活的殘酷對待,每天干繁重的活,拿低工資,受冷眼和嘲笑; 你不愿意主動做好工作,就有可能遭遇職業(yè)危機,擔心被辭退; 你不愿意主動追求夢想,就有可能在年老力衰時,發(fā)出“我本可以,但可惜我沒有做”的喟嘆。 比失敗更可怕的,是你從未主動追求過。 31. 認清失敗是常態(tài),同時絕不輕易放棄。 失敗是人生的常態(tài),你要習慣它; 不認輸是對人生的態(tài)度,你要擁有它。 你可以接受失敗,但絕不能接受輕易放棄。 32. 偉大的成就源于偉大的目標。 中國古語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人生就是這樣,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 所以,我們不要只盯著眼前的路,也要時不時抬頭看看月亮。 關于自我提升 33. 想要成長,就要突破極限,承受痛苦。 什么是成長? 領導交待你做一件之前從未接觸過的事,你一邊嘆氣一邊抓耳撓腮、捶胸頓足,不知道該怎么做,但又不能不做,只能咬咬牙死磕自己; 最后你終于排除萬難把這件事干成了,感覺整個人都仿佛蛻了層皮…… 這不就是成長嗎? 沒有誰天生就會做事,所有成長都需在痛苦中突破自我。 34. 不必羨慕別人成長得比你快,每個人的花期都不同。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成長路徑,不必羨慕別人的成就。 就像蒲公英不會羨慕大樹長得高大,大樹也不會羨慕蒲公英會飛。 因為它們知道,它們走在不同的路上。 我們應該始終牢記:真正的優(yōu)秀不是優(yōu)于別人,而是優(yōu)于過去的自己。 35. 垃圾快樂成癮,是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 讀一本好書會讓我們快樂,刷短視頻也會讓我們快樂。 但前者帶來的快樂更持久,后者帶來的快樂很快就會消失; 甚至會讓我們陷入無止境的空虛和后悔中,讓我們喪失精氣神,淪為多巴胺的奴隸,殺死我們本就不多的時間,擱淺我們的所有理想。 36. 做事極度專注,可以幫你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大部分人做事都是三心二意,這個想做,那個也想做,最后往往是哪個都做不好。 如果你能做到極度專注,拼盡全力做好一件事,就能超越80%的人。 37. 做難而正確的事,必有所得。 困難的事,往往前期困難,后面越來越容易; 容易的事,往往前期容易,后面越來越困難。 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你的人生之路將越來越寬闊。 38. 如果你想改變現(xiàn)狀,先從改變你的習慣開始。 有一句話說:“起先是你造就習慣,后來是習慣造就你?!?/span> 當你養(yǎng)成了一個又一個好習慣,你的人生也將發(fā)生徹底的改變。 39. 人生最值得堅持的兩件事,莫過于讀書和運動。 當別人把大部分業(yè)余時間都花在刷劇、打游戲、看小視頻時,你能讀一本好書,鍛煉十幾二十分鐘; 長此以往,你人生的厚度與寬度將遠超其他人。 40. 找到一個能堅持下去的愛好,可以讓你受益終身。 愛好是你對抗平庸生活的一把利斧,能讓你擺脫無聊,過得快樂且充實。 而沒有任何愛好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乏味得要命。 41. 任何時候、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保持深度思考的習慣,當你停止了思考,也就停止了成長。 美團老板王興說:“多數(shù)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因為思考本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但思考會催生信念,信念會指導行動,行動會帶來改變。 所以,如果你渴望人生發(fā)生改變,就需要不斷反思和審視你的生活。 42. 坦然接受別人的建議和批評,是一個人進步的開始。 我們要像熱愛贊美一樣,去熱愛批評。(前提是批評和建議具有“建設性”,即對你真正有用) 大家都不喜歡被批評,只喜歡被表揚。 但恰恰是我們討厭的批評,才能真正促進我們的成長。 相比于知道哪些事是正確的,更重要的是知道哪些事是錯誤的,然后記住它,不要再犯。 43. 所謂成長,就是不斷打破“舊我”,重塑“新我”的過程。 人是習慣的產(chǎn)物,喜歡遵循舊有狀態(tài),害怕打破現(xiàn)狀,發(fā)生變化。 但只有變化才能帶來成長,不打破“舊我”,就無法找到“新我”。 如果你能“用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明日之我,否定今日之我。” 長期堅持下去,你會獲得巨大的進步。 44. 想要自律,就不要考驗人性,人性經(jīng)不起考驗。 “人性”是人類經(jīng)過上千年進化,最終形成的底層操作系統(tǒng),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如果你試圖用挑戰(zhàn)人性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律,必將走向失敗。 每次想刷短視頻,你都告訴自己只刷一會兒,但你一定不是只刷一會兒,而是刷到凌晨兩三點; 每次想控制飲食,你都告訴自己只吃一點兒,但你一定不是只吃一點兒,而是吃到走不動; 人就是熱衷于獲得即時快感; 對能拖延的事,如果有機會,一定會拖延。所以,如果你想實現(xiàn)自律,就要做到: 1.認識人性; 2.承認自己脫離不了人性; 3.不試圖挑戰(zhàn)人性,從源頭上掐滅自己放縱的可能性。 關于職場 45. 做結(jié)果驅(qū)動型,而不是任務驅(qū)動型的人。 領導交代你做一件事,一般有兩種做事方式: 一是“任務驅(qū)動”:直接埋頭就干。 二是“結(jié)果驅(qū)動”:不著急做,先搞清楚領導的需求。 任務驅(qū)動型的人,別人讓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后可能辛苦做了半天,卻不是對方想要的結(jié)果。 而結(jié)果驅(qū)動型的人,以終為始,用目標倒推行動,直擊問題核心,因而更容易把事情做好。 46. 你要學會對自己做出的一切行為負責,不逃避,不找借口。 當你負責的任務出現(xiàn)問題時,最需要做的不是去推脫和抱怨,而是主動承擔責任并以最快速度找到解決辦法。 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是一個人心智成熟的表現(xiàn)。 47. 你是為自己打工,而不是只為老板。 職場上有一種人很常見:老板給多少錢,就干多少活,一點也不愿意多出力。 這是典型的打工者思維,最終吃虧的人是你自己。 很多人都想先拿高工資再付出同等努力和汗水。 但現(xiàn)實是,你要先付出150%的努力,得到上司認可,才會獲得相應回報。 薛兆豐在《奇葩說》節(jié)目上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很對:“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候,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不管公司能夠維持多久,我們的這份簡歷會一直陪著我們?!?/span> 所以,你要不斷提醒自己:你是在為自己工作,而不是只為老板,工作不要設太多邊界,得失心不要太重。 48. 不要頻繁的、輕易的跳槽。 你的每一次跳槽都應該是為了更好的成長。 只要你能不斷成長,未來將會有更多美好的東西與你相遇。 而且,你要意識到,想在任何一個領域有所成就,都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持續(xù)性投入。 但現(xiàn)在有些人工作才兩年左右,就跳槽三四次。 這樣做,不但損害你的職業(yè)形象,讓人覺得你不穩(wěn)定不靠譜,而且不利于你的發(fā)展,因為一切成長皆離不開積累。 只有一種情況可以毫不猶豫的離開,就是你在這家公司不能獲得更大的成長了,除此之外,不要輕易跳槽。 49. 保持終身學習,可以讓你超越大多數(shù)人。 大部分人畢業(yè)進入職場后,就放棄了學習。 如果你能利用下班后的2小時,學一門技能,深鉆一個領域,這將是你超越其他人的機會。 50. 最好的學習方式是“教”。 美國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告訴我們,把學到的知識 “教別人”或“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nèi)容。 如果你想更高效地學習和成長,不要吝嗇對他人的幫助,教別人某個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 ▽ 最后,我想說:所有的改變都源于認知的升級。 “知行合一”之所以難,是因為你以為你知道了,其實你根本不知道。 道理再好,如果你沒有打心底里認識到道理的重要性并堅定地執(zhí)行它,就可能會發(fā)出“為什么聽了那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感慨。 希望我們都能做知行合一的實踐者。 永遠不活在想象中, 永遠不說不可能, 永遠行走在路上。 和朋友們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