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宋江剛出場時,職務為鄆城縣衙押司。
那么,這個所謂的押司,究竟是什么官職呢?其實嚴格來說,宋江的這個押司,并不算是官,頂多類似于沒有編制的合同工。 為什么這么說呢?與宋代的官制體系有很大關系。 宋代的官制,基本沿襲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地方上官職的設置,比如具體到一個縣,也和唐代差不多。 通常來說,宋代的一個縣級政權,最高行政長官為知縣或是縣令,知縣屬于是京官派至地方,縣令則是由候補官員中選拔出來的。 兩者權力一樣,區(qū)別在于資歷和履歷不一樣。 縣令之下,就是縣丞和縣尉,其中,縣丞管文,比如當地教育等,縣尉則管武,也就是負責當地的武裝力量。 縣令、縣丞以及縣尉,屬于標標準準的國家公務員。 他們的行政編制,在宋代的官制體系之內,同時,他們的俸祿、福利等等,也都由朝廷進行統一發(fā)放。 所以說,縣令、縣丞和縣尉,是名副其實的“官”。 當然,一個縣哪怕再小,但需要處理的事務卻有很多,比如征收賦稅、管理戶籍、處理獄訟等等。 僅憑他們幾個肯定不行,因此,就需要有人來協助他們處理各種事務。 這些幫助縣令、縣丞以及縣尉處理各項政務的人,分為兩大系統,其中,主要從事體力工作的,稱之為“役”,代表人物就是衙役。 而那些主要從事腦力工作的,則稱之為“吏”,宋江的押司,就在“吏”的范疇之內。 這些人,構成了一個縣的整體行政班子,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三班六房”,不過,三班六房的組成人員,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并不算是朝廷的公務員。 為什么呢?我們先看什么叫做公務員。 公務員的定義,首先是履行公職,其次是納入國家行政編制,最后是其薪水、俸祿均由國家財政負擔。 這三點,除了第一點之外,三班六房的人都不符合。 根據《北宋.職官志》的記載,朝廷只給一個縣里發(fā)放五人左右的俸祿,其中包括一名知縣,兩名縣丞和兩名縣尉(具體根據縣的大小而定,總之不超過五人)。 而除了這五人之外,剩余所有人的俸祿,朝廷是不負責的,由地方上自行解決。 并且,宋代的“吏”幾乎沒有任何轉正可能,在宋代之前,如果一個縣里的小吏,工作表現出色,又得到了朝廷命官的賞識,那么就可以通過朝廷命官的舉薦,正式成為一名官員。 但宋代對于官和吏區(qū)分得相當嚴格,舉薦轉正的方式被叫停,因此,就沒有了上升通道。 所以,當時就有句話,叫做“一日為吏,終身為吏”。 同時,單論行政級別的話,押司級別并不高,在宋代,知縣是七品,縣丞縣尉在從七至從八之間,而押司則沒品。 換句話說,押司這個職務,就是當時官僚系統的最底層人物。 那么,押司的具體工作內容都有什么呢? 宋代的押司,從州到縣均有,以縣為例,一般一個縣會設置八名押司官,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負責案卷整理工作或文秘工作等。 用更通俗的話來講,押司就相當于是一個上傳下達的小吏,比如上級有什么公文下達,押司需要將該公文抄寫轉送至各個部門。 要是放到我們現代,押司就等同于政府辦的秘書。 這個工作內容,一看就極其繁瑣,僅抄寫公文一項就非常辛苦,要知道古代可沒有什么現代化的辦公手段,全憑人力抄寫,由此可知,押司的工作也是十分辛苦的。 既不在朝廷編制內,工作內容又極其繁雜,薪水更是可憐,這就是宋江這個押司的真實寫照。 不過,讓人覺得十分奇怪的是,宋江的這個押司小吏,不僅以仗義疏財聞名,并且很多人都對他十分尊敬,甚至還有不少人愿意拜他當大哥。 他的錢都是從哪里來的?另外,他憑什么能贏得別人的崇拜? 先說宋江的錢從哪里來,他能仗義疏財,當然不是靠他微薄的薪水,更多的,是靠著職務給他帶來的“特殊收入”。 前文講過,押司是縣里的小吏,雖說無品無級,但在地方上,卻相當吃得開。 為什么呢?古代真正的官員,是很少與百姓們打交道的,第一是精力不夠,第二則是恐自降身價,因此,真正與百姓接觸最多的,就是衙門里的各類“役”和“吏”。 而這些人,雖說不是真正的官員,但他們代表的是官府,因此,在當地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并且,能在衙門里工作的,差不多都是當地有一定身份的人,比如像押司,宋代的押司,一般都從“上戶”中差派,所謂“上戶”,說白了就是當地的富戶、地主之類。 以宋江為例,他就是出身于一個家境殷實的富戶之家。 在地方上有頭有臉,并且還是本地人,這就是古代縣衙中“役”和“吏”的主要特色,而這個特色,也是縣太爺倚仗他們的原因。 古代朝廷委任官員,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不能在本地為官,也就是說會外調,給你放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當官去。 這樣的目的,是出于廉潔考慮,同時也防止官員在地方上形成勢力。 但官員到了一個新地方后,就會面臨兩眼一摸黑的局面,這個時候,衙門里的本地衙役和小吏,就成了縣太爺打開局面的最好幫手。 靠著他們,縣太爺們才能將“清仗田畝、征稅、各類徭役、糾紛官司、緝捕盜匪”等工作開展下去。 而這些人在協助縣太爺進行具體工作的同時,就是他們發(fā)財的時候。 舉個例子來說,宋江主管刑獄訴訟,他隨便一筆下去,可能就會重罪變輕,輕罪變無,這樣的人在尋常老百姓眼里,才是真正的“大爺”。 與其巴結遙不可及的縣太爺,倒不如孝敬像宋押司這樣的小吏更實在。 并且,這樣的小吏也確實能辦實事,《水滸傳》里,在宋江剛出場時,看到了官府捉拿晁蓋的公文,他馬上就給晁蓋通風報信,最終成功讓晁蓋逃脫。 事后,晁蓋為表感謝,一出手就給宋江了一百兩金子。 這樣的事,宋江肯定沒少干,也沒少因此撈好處,日積月累之下,他才會有仗義疏財的能力。 而正是憑借著仗義疏財,宋江得以名揚四方,書中不少好漢都受過宋江的恩惠,比如宋江第一次見李逵時,就給了他十兩銀子,第一次見武松時,同樣一出手也是十兩銀子。 這么一個見人就撒錢的主,你說誰不喜歡? 當然,僅僅靠著撒錢,最多是讓人喜歡,但遠遠談不上被人崇拜,況且,會撒錢的也不止宋江一人,柴進也算是仗義疏財的人。 但為何只有宋江被稱為“及時雨”呢?很簡單,宋江撒錢,撒得“恰到好處”。 他不是為了撒錢而撒錢,而是極為巧妙的撒,比如在遇到武松時,當時武松在江湖上還沒有什么名氣,但宋江卻對他噓寒問暖,更是來了兩出十里相送,千叮嚀萬囑咐后才灑淚離開。 這種送了一程又一程的知遇之恩,這種拿自己當親人的行為,如何不讓武松感動? 而在這種情況下,宋江又“適時”送出銀子,就更讓武松感激涕零,錢財雖少,情誼無價,因此,當場就要拜宋江為大哥。 還有李逵,宋江只不過給了他十兩銀子,但李逵卻把命都給了宋江,為什么?因為宋江知道李逵是一個理想主義的豪杰,而他就給了李逵豪杰的生活。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總之,宋江的仗義疏財,可以說是好鋼用到了刀刃上。 靠著這種方式,宋江積累了巨大的影響力,所以,各路豪杰在提到“及時雨”宋公明時,幾乎就沒有不翹大拇指的。 按常理來說,宋江在地方上不僅吃得開,并且油水頗豐,同時,他又獲得了不少人的崇拜,可以說是“黑白通吃”,小日子過得別提多滋潤了,但是,他為什么還要聚義起事呢? 當然,閻婆之死,是宋江上梁山的主要誘因,但除此之外,其實還是宋江心中的那份不甘在作祟。 宋江是個很有抱負的人,鄆城縣的押司小吏,雖表面風光,但卻不是宋江的志向。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押司終歸是個“吏”,而吏在宋代,沒有任何上升通道,這就意味著,宋江永遠無法進入仕途,出人頭地。 并且,一個小吏也被當時真正的士大夫看不起。 這一切,讓自幼接受儒家傳統教育,且熟讀經史的宋江極為耿耿于懷,說白了,這不是宋江想要的生活。 所以,宋江不甘心,他不甘心困頓于小吏這個位置上。 但不甘心又能如何呢?一日為吏,終身為吏,縱然他再有抱負,但受限于身份,也無法得到施展。 這種郁郁不得志的情緒,始終壓抑在宋江心中,直到他因罪刺配江州時,借著醉酒,才釋放出一二。
不甘于現狀,想出人頭地,這就是那個在押司小吏宋江的真實面孔,而上梁山,只不過是他為了實現心中抱負的一種手段。 先落草為寇,再接受朝廷招安,歸根結底,宋江想要的,還是成為朝廷的正式一員。 最終,宋江確實實現了這一目標,被朝廷招安后,他被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等職。 當年的押司小吏,終于達成了心中的抱負, 總而言之,宋江的押司,用現在話說就是一個縣里的秘書辦人員,工作性質相當于文員,不過古代分工不如現代明確詳細,因此,宋江具體負責的工作可要比現代的秘書多,權力也比秘書要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