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朋友多讀一本繪本,陪大朋友多看一個世界 【我們要像風(fēng)一樣對孩子溫柔說話】 幾米在《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用孩子的口吻寫道:“為什么風(fēng)可以那么溫柔地對樹說話,而你卻永遠學(xué)不會對我溫柔地說話呢?”沒錯,很多父母學(xué)不會溫柔地和孩子說話,習(xí)慣嚴厲地訓(xùn)斥,習(xí)慣大吼大叫。 其實,這里面都隱含著父母焦慮的情緒。 父母情緒焦慮,不能好好駕馭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很容易“城池失火,殃及池魚”,弄得孩子也緊張、敏感、情緒失控。 孩子習(xí)慣看父母臉色行事,不敢說話和做事,生怕自己做錯了惹得父 母不開心。 換句話說,父母情緒焦慮,是在給孩子施壓,時間長了,孩子便會壓抑情緒、壓抑內(nèi)心,只能用沉默或是叛逆來反抗,甚至反感父母,恨不得躲得遠遠的。 西西媽媽最近受焦慮情緒影響,時常因為西西的一些行為煩躁,有時還控制不住怒火。 西西有些淘氣,雖然10歲了,可仍然很頑皮。盡管媽媽每天都叮囑他不許隨便扔玩具,收拾好課桌,可他總是不聽話,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 每次看到亂糟糟的房間,西西媽媽便焦躁不已,情緒處于崩潰的邊緣。 一天,媽媽叫西西起床,又一次看到亂糟糟的房間:衣服丟在桌上、椅子上、地上;課桌上堆滿了書,還有零食袋地上有廢紙、筆,還有西西沒拼完的樂高…媽媽徹底崩潰了,一下把西西的被子掀開,大聲吼道:“西西,你在做什么?!” 西西被媽媽嚇醒了,揉著眼睛坐起來,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媽媽繼續(xù)喊著:“我整天讓你收拾好房間,你就是把我的話當耳旁風(fēng)! 你看看,昨天我才給你收拾好,你又弄成這樣!趕快起床!上學(xué)前你不把房間打掃干凈,我不會輕饒你!”結(jié)果西西立即起床打掃房間,連早飯都沒來得及吃就去上學(xué)了。 事后,西西媽媽感到深深內(nèi)疚,下決心不再情緒失控。 可焦慮情緒不疏解,就會越來越嚴重,西西媽媽情緒失控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西西吃飯慢,不愛吃蔬菜,媽媽突然發(fā)火;帶孩子買蛋糕,西西不聽媽媽意見,非要買卡通的,媽媽怒氣就上來了; 與西西討論問題,西西堅持自已的主張,媽媽便煩躁地說:“算了,你隨便吧!出了問題,別怪我沒提醒你!”,這一段時間,西西媽媽備受焦慮感折磨,一點點小事便大發(fā)脾氣。 而西西也倍感壓抑,不愿和媽媽交流,不愿靠近媽媽,而且學(xué)習(xí)成績也快速下降。 所以說,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焦慮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有時侯,這比父母相親相愛,更能給孩子帶來幸福感和安全感。 父母若是發(fā)現(xiàn)自已出現(xiàn)焦慮情緒,應(yīng)該想辦法疏解,利用運動、聽音樂、散心的方式讓自已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 同時,父母對孩子犯錯或表現(xiàn)不好的地方,不要太敏感。 太敏感,人就容易焦慮。太焦慮,人就容易情緒失控。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著作《鈍感力》里有這樣一段話:“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父母“遲鈍”些,就更容易接受孩子:孩子不優(yōu)秀,父母不會急躁;孩子犯錯,父母不會情緒失控。 父母“遲鈍”些,就不容易焦慮,可以給孩子自由、溫柔,從而給孩子一個溫馨、輕松的成長環(huán)境。 父母要時刻告誡自己,孩子正在成長,縱使他身上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平時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是他會變化、會成熟。 看到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并且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dǎo),那么焦慮感自然就會慢慢疏解。 最后,父母要提醒自己,沒有誰不喜歡被肯定,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溫情、鼓勵和贊賞。父母要學(xué)會平和地對待孩子,多給予孩子微笑和擁抱,多給孩子一些溫柔的鼓勵和引導(dǎo)。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家庭的溫馨,情緒自然更加穩(wěn)定,認為無論做什么都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從而變得積極而又出色。 ——《父母的語言》 |
|
來自: 跟領(lǐng)親子伴讀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