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講的方子是出自張仲景之手,叫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用來治療皮膚病,對于濕熱又兼表證的人來說,效果很好。 濕熱是體內(nèi)既有濕又有熱。這樣的人臉上是油膩的,不清爽;嘴巴里黏糊的,有口氣;感覺疲憊,甚至有一種越睡越困的感覺;大便不成形,容易黏馬桶,很難沖下去...... 濕熱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但舌邊有齒痕,舌苔黃膩,就是有濕熱。 表證是比如,怕冷、發(fā)熱、無汗、頭痛、身痛、鼻塞等等。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黃,生姜,炙甘草各6克,連翹,杏仁各9克,赤小豆30克,大棗12枚,桑白皮10克, 麻黃很厲害的作用叫解表,藥性可以走到皮膚,打開皮膚毛孔,把盤踞在身體里的寒氣趕出去。 生姜可以散寒,受寒感冒,首先想到的是煮一碗熱氣騰騰的姜湯。 連翹清熱,又能把瘀滯的氣血透散開。氣血瘀滯的表現(xiàn)是會長瘡長疹,氣血堵在一個地方,疏通不了,就要往外冒,看上去又紅又腫,用連翹就可以。 有一個小娃,國慶期間,父母帶他騎車回老家,路上吹了冷風(fēng),第二天就感冒了,身上起了一團一團小疙瘩,舌苔黃膩,兩者一結(jié)合,就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喝下去,汗發(fā)出來,感冒就好了,風(fēng)團也退了。 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夏天貪涼,睡前都要把空調(diào)打開,沒過多久,手臂開始瘙癢,有些小疹子。 去看中醫(yī),發(fā)現(xiàn)少年脈是浮的,舌苔又黃又膩,開了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連喝了三天,皮膚病就大好了。 古人說,浮脈輕手得,如木水中浮。脈博感覺到像一塊漂浮在水面上的木頭一樣。說明病邪剛好位于體表,正邪對抗的正激烈,脈搏跳動的非常有力,手指輕輕一搭就能感覺到。即便沒有畏寒怕冷的癥狀,也是表證。 牢牢記住一點就是有熱,換句話說,不一定要有畏寒怕冷的癥狀,風(fēng)寒之邪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有時候可能只是換個衣服的間隙,風(fēng)寒就入體了。 身體里的熱是要往外走,通過毛孔泄出去。身體感受到寒氣后,皮膚表面毛孔紛紛關(guān)閉,里面的熱不斷地往外發(fā),外面的寒拼命地往里鉆,熱被寒氣閉在了身體里,誘發(fā)了皮膚疾患。 少年舌苔黃膩,本身有濕熱,加上夏天又悶又熱,出點小汗,能把身體里的一部分熱給帶出來。整宿的吹空調(diào),就把汗孔給閉合了,熱發(fā)不出來,郁積在皮下,容易發(fā)瘡發(fā)疹。《傷寒論》里說,汗出不徹,熱不得越,郁熱在里。這種情況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也是比較對癥的。 這個方子究竟可以治療的皮膚疾病有:濕疹、蕁麻疹、痤瘡、皮炎、玫瑰糠疹、皮膚瘙癢、帶狀皰疹等,只要辨證屬于濕熱的都可以用。 請轉(zhuǎn)發(fā)這篇文章讓更多人看到 弘揚中醫(yī)藥文化 傳播中醫(yī)藥知識 讓我們一起踐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