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逐漸掌權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實力,想請這些豪門世家相助。當時曹操一起邀請有司馬懿和孔融。司馬懿因著漢室被曹操控制,一度拒絕了曹操授予的官職。但是曹操擔任丞相后,假借一些事情,將孔融處決了。司馬懿看到了這樣的結果,心中大概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于是接受了曹操授予的文學掾一職,乖乖出山協(xié)助曹操。 由于司馬懿是被逼請出山的,因此一向有疑心病的曹操對司馬懿的疑心很重,處處提防。但司馬懿老謀深算,非常聰明,了解曹操疑心的毛病,一直勤勤懇懇,小心翼翼,即使有天大的野心,也不敢表露分毫。 司馬懿忍辱負重了多年,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加之司馬懿非常有實力,便被授予了太子中庶子一職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任,廢漢獻帝,自己登基為帝,稱為魏文帝,建立了魏國。并將曹操追封為魏武帝。曹丕繼任后,由于司馬懿曾經當過曹丕的老師,在繼承人大戰(zhàn)中協(xié)助曹丕成功上位,因此曹丕對于司馬懿也非常重視,也屢次委以重任。曹丕登基后不久,便任命司馬懿為尚書,總攬全國政務,大權在握。 公元226年,曹丕在洛陽病逝,臨死前,他指定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四個人為托孤大臣,輔佐曹叡,也就是后來的魏明帝。 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死前,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馬懿和曹爽。 兩度托孤,由此可見,曹魏對司馬懿一家還是非常不錯的。 司馬懿篡魏,是三國時期一大轉折。這不但大大改寫了三國時期三分天下的局面,也標志著以司馬懿為首的司馬家族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曹操在位時所確立的任人唯賢,不一家獨大的政治生態(tài),一直被后世君王所采用,但隨著魏國曹芳被立,司馬懿兵變殺死曹爽,這種平衡的政治生態(tài)被打破了,是什么原因讓曹魏經營多年的政權反而被司馬懿所取代呢? 司馬懿是晉朝的奠基人,他一步步架空了曹魏,這就不得不說那個標志性的事件---高平陵之變。 魏明帝死前,將幼帝曹芳托孤給當時的朝廷重臣曹爽和司馬懿。但是曹爽暗中排擠司馬懿,想一人獨攬大權,先后重用自己的心腹大臣何晏、鄧飏、李勝、畢軌、丁謐等人,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訓為中領軍及武衛(wèi)將軍,于是在這樣一番運作之下,曹爽集團完全掌握了魏國的軍事大權。不久還將司馬懿晉升為太傅,說是晉升,實際上太傅一職只是個虛職,沒有實際權力。因此同為托孤輔政大臣的司馬懿被架空了權力。以曹爽為首的輔政集團控制了朝廷的運作,權傾中外。 由于司馬懿無法參與實際的政事運作,只好借口裝病回家休息,以此保存力量,靜待時機。公元249年,曹芳前往高平陵拜謁魏明帝,曹爽極其重要的心腹大臣都隨從前往。司馬懿看著時機來了,便以郭太后的名義下令,關閉了各個城門,率領府兵占領武器庫,派遣自己的心腹大臣占領曹爽營地。 然后以文書的形式向曹芳稟奏了曹爽的罪行,說曹爽任職期間,任人唯親,把持朝政,故免去曹爽等一干人的職務。在高平陵陪同幼帝拜謁先祖的曹爽向曹芳通報了司馬懿上奏的事。于是曹爽火急火燎趕回朝廷,在城門處,等候多時司馬懿突然下手,可以說是先發(fā)制人,讓曹爽等人毫無防備,控制京城之后,司馬懿帶兵進入皇宮,找到郭太后,列出曹爽的很多罪狀,要求廢除曹爽兄弟。曹爽因為舍不得自己府邸中的嬌妻美妾和金銀珠寶,居然主動交出兵權,向司馬懿請罪,最終,被司馬懿下令誅滅三族。 自此,曹爽權力集團被消滅,新帝年幼,司馬懿手持軍政大權,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滅支持曹氏的勢力,向篡奪曹魏政權的目標前進,為日后司馬炎建立晉國奠下了根基。 對于司馬懿為何架空曹魏,背叛曾經對他有著知遇之恩的曹王室,眾說紛紜。 首先司馬家族家大業(yè)大,曹魏王族后代確實爛泥扶不上墻。司馬家族作為名門望族的代表,在魏國前幾任君王時期,一直被新上任的寒門所壓制,但司馬懿在朝中的威望一直很強大,司馬家族的實力也在一步步壯大,曹魏的幾代君王都是非常有政治眼光和手腕的,如曹丕、曹睿等。 然而不幸的是,這些人大多英年早逝,掌權的時間都比較短暫,朝廷中的人只能將自己投入到世家大族中,以此謀求棲身之所,因此曹魏后期出現(xiàn)了很多手持大權的世家。而幼帝曹芳年齡太小,也無法對朝局有明顯的影響,進而最終出現(xiàn)司馬懿篡魏的局面。 歷史上篡位事件時有發(fā)生,不管是趙高的指鹿為馬,還是王莽的順應天意。但是唯獨司馬家族篡權備受后人關注,可以說上遺臭萬年,為何別人的篡權就沒有這么糟糕,而司馬家族的篡權會如此狼狽呢?一圈三連,求個關注 公元251年,司馬懿去世,長子司馬師接過司馬懿的指揮棒,繼續(xù)輔政,把持朝政。雖然司馬師輔政時間不長,僅僅四年時間,之后就去世了。但是這四年中,司馬師做了很多大事。第一就是到處招攬人才。重新制定了一套朝廷官員選拔制度,招攬各路人才為司馬家族服務,之后又消滅了東吳的十萬大軍,識破了曹芳試圖掌權的計劃,并將參與計劃的官員全部斬草除根,還借口廢掉了曹芳,另立了新帝。 司馬師死后,弟弟司馬昭從哥哥手中接過指揮棒。司馬昭上位后,到處在朝廷中排除異己,將反對勢力一一除盡。但是司馬昭卻做了一件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 在大街上當著老百姓的面,眾目睽睽之下,殺掉了曹髦這個皇帝,另立曹奐為新皇帝。 此舉為什么為人詬病,因為之前權臣再怎么有野心,也不敢公開殺掉君王,頂多背后下個藥或暗殺之類的。司馬昭此舉對于深受儒家思想的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司馬昭死后,兒子司馬炎上位,司馬炎上位之后,很快就篡位自立為帝,改朝換代,建立晉朝。 都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為什么作為勝利者的司馬家族還會遺臭萬年呢? 最終晉朝淪為封建史上的笑柄,自然有天災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的因素,但最核心的原因,無疑是內部的“八王之亂”。而造成這一權力之爭的現(xiàn)象正是出于司馬家族的做賊心虛。 在司馬家族一步步架空曹魏王朝,最終改朝換代的過程中,司馬家族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夠順利奪權的關鍵在于曹魏沒有分封掌握實權的諸侯王、缺少了地方藩王的保護,導致曹魏的軍政大權順利落入司馬家族之手。 因此晉朝建立以后,司馬家族迅速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諸侯,家族中幾乎所有的男丁都被封王。同時賦予了這些藩王任用轄區(qū)內官員、絕對掌控大軍的權利,幾乎等同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國。 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漸漸滋長了諸王的野心。公元290年,晉武帝死后,皇位傳給只了解肉糜不知糧食的傻子司馬衷,由皇太后的父親楊駿輔政。白癡做皇帝,大權旁落,野心勃勃的諸王想趁機奪權。八王之亂也在此埋下了伏筆。 八王之亂”不但是晉帝國興衰之轉折,亦是華夏族興衰之轉折,中國進入長達273年的大分裂時代,南方先后進入東晉、南朝,北方先后進入五胡十六國、北朝,直到進入隋朝,大分裂時代才宣告結束。 可以說晉朝結束了一個亂世,又親自開啟了另外一個亂世。更為殘忍的是,司馬家族在篡位的過程中,殺戮太多,司馬家族在走向皇權的過程中,廢掉兩個皇帝,殺掉一個皇帝。其次還殺害了無數(shù)的王公大臣。這樣的司馬家族肯定是被人詬病,由此在史書中,司馬家族已經是遺臭萬年了。 混亂的晉朝朝政環(huán)境,也滋生出了不少有野心的大臣。當時掌握朝廷的君臣劉裕,便有了取而代之的心理,他讓司馬家族的最后一位皇帝讓位。而劉裕此后便對司馬家族心懷戒心,大肆敞開了滅族屠殺,自此江南地區(qū)的司馬家族幾乎被屠之殆盡。這也恰好說明了為什么現(xiàn)如今國內司馬姓氏的人這么稀少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
|
來自: liuhuirong > 《歷史解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