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時在中國西北地區(qū)建立的諸侯國。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戰(zhàn)!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秦人早期與戎人雜居錯處,遠離中原。周王室東遷之后,秦人才逐步東進關中。到秦惠文王時期取巴蜀。秦國軍隊自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軍功政策后愈戰(zhàn)愈勇。武器裝備不斷改進。兵種已有步、車、騎之分。軍隊數(shù)量多時達到“帶甲之士百萬”,出現(xiàn)了尉繚、白起、王翦等著名軍事家和將領。 一、秦非子 嬴姓,名非子,號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惡來五世孫,周朝諸侯國秦國開國君主,西周犬丘人。 約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非子因善于養(yǎng)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不過非子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等到秦襄公時,才正式列為諸侯。 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繼任君位。 二、秦候 秦侯,嬴姓,秦氏,秦國第二任君主,于公元前857-公元前848年在位。 《史記》僅記載他在位十年,現(xiàn)存各類史書均無記載關于他的其它事跡,也無法考證其本名。只知道他是秦國第一位國君非子之子,其子為公伯。 三、秦公伯 西周時期秦國第三任君主。秦侯之子。嬴姓、名已佚 史書上很少關于公伯的記載,僅記載他是非子之孫,秦侯之子,其子為秦仲公伯在位3年,時期約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 四、秦仲 秦仲,嬴姓,名不詳,是秦公伯之子。公元前845年,秦仲的父親秦公伯去世,秦仲繼任國君之位,成為秦國第四任國君。 公元前842年,由于周厲王姬胡殘暴無道,實行暴政、苛政,致使百姓、諸侯反叛,襲擊周厲王,周厲王于是逃到彘地(今山西霍縣東北)。此時西戎(西方部落)趁機入侵周王朝,進行搶奪擄掠,竟然進入犬丘(今甘肅省禮縣境內),殺害秦仲高祖父大駱的族人。 公元前827年,周厲王之子周宣王姬靜正式即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為大夫,并派秦仲率軍攻打西戎。 公元前822年,秦仲在和西戎交戰(zhàn)中,戰(zhàn)敗陣亡。秦仲生有五個兒子,死后由其長子秦莊公繼位。秦莊公即位后,擊敗西戎,得到犬丘之地,世為西垂大夫。 五、秦莊公——贏其 嬴姓,秦氏,名祺,秦邑人(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西周時期諸侯國秦國國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 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召見秦莊公兄弟五人,派給他們七千士兵,讓他們率領前往討伐西戎,秦莊公一戰(zhàn)擊敗西戎。周宣王于是封秦莊公為西陲大夫,并將原大駱之族所居住的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賜給秦莊公。 秦莊公居住在先祖故地西犬丘,生下三個兒子,長子名叫世父。世父說:“西戎殺死我祖父秦仲,我不殺死戎王,就不敢進城安居。”于是率軍攻打西戎,將太子之位讓給弟弟秦襄公。 公元前778年,秦莊公去世,秦襄公繼任國君。 六、秦襄公 秦莊公次子,是春秋時期秦國被正式列為諸侯的第一任國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秦莊公居住在先祖故地西犬丘,他的長子世父率軍與犬戎作戰(zhàn),而把太子位置讓給秦襄公。當時秦國力弱,狄戎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將其妹繆嬴嫁給戎人豐王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遷都汧邑(今陜西隴縣),向東進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lián)合犬戎進攻鎬京,襲殺周幽王于驪山之下,秦襄公出兵救周。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因功封為諸侯。東遷后,周平王把王室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秦國,自此秦國開始成為西周的諸侯國,為日后秦國強大打下基礎。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討伐西戎的途中去世 七、秦文公 秦襄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 秦文公在位時期,設史官以紀事;擊敗西戎,收編周朝遺民,擴地至岐山以西;制定罪誅三族的刑法。當時秦人已完全定居、從事農(nóng)業(yè)。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 八、 秦憲公——贏立 嬴姓,趙氏,秦文公之孫,秦靜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憲公因其父秦靜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為繼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憲公繼位,居于西新邑,后遷居平陽。 公元前713年,派兵奪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蕩社。公元前708年,俘虜芮國國君芮伯萬。公元前704年,派兵消滅西戎小國蕩氏。同年,秦憲公去世,終年二十一歲 九、秦出子——贏曼 春秋時期秦國國君,五歲即任秦國國君,在位六年 公元前698年,大庶長三父等串通賊人謀殺秦君出子,葬于西山墓區(qū)(今寶雞市北陵原),復立秦武公。秦武公是秦出子的大哥,秦武公討三父等殺秦出子之罪,夷(滅)其(三父)全族。 十、秦武公——贏說 秦出子和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時期秦國國君 秦武公是秦憲公的長子,后被立為太子。秦武公的父親秦憲公生有三子:長子即秦武公;次子秦德公,三子秦出子。 公元前704年,秦憲公去世,大庶長弗忌、威壘和三父廢掉太子秦武公,擁立秦出子為國君。公元前698年,三父等人共同合謀派人暗殺秦出子,又擁立秦武公為國君。 秦武公在位時,誅弗忌等三族,集大權于王室。先后征服、并吞了綿諸、邶戎、冀戎、義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設縣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國勢力達到關中渭水流域。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葬在雍邑的平陽。秦武公開了用活人殉葬的先例,他死后用了六十六個活人陪葬。秦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白,在秦武公死后未能繼位,受封于平陽,秦武公的弟弟秦德公繼位。 十一、秦德公——贏嘉 中國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開始住在雍城大鄭宮,并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鄜畤祭祀天帝,命人占卜是否適宜居住在雍城。占卜的結果顯示吉利,居住在雍城之后,秦德公的子孫可以東到黃河飲馬。同年,梁國國君、芮國國君來朝貢。 公元前676年,秦德公下令在歷法中設立伏日,并下令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農(nóng)歷六月三伏天的說法就起自秦德公時期的秦國。伏就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產(chǎn)生伏天(端午)的說法以后,人們一聽說入伏,就會想到盛夏來臨。伏天盛暑天熱,容易致病,人們要想辦法避暑、少動,自我保養(yǎng)的意識提高許多。 在此之前,秦國沒有伏天的說法,周朝和其他諸侯國也不存在;在此之后,人們特別重視伏天的來臨,漢朝初期,朝廷甚至明確要求各地根據(jù)本地的自然氣候條件選擇伏日,不必求同。我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但是沒有幾個人知道是秦德公開始規(guī)定入伏。 當然,既然入伏,總得想想避暑熱的辦法。當時的人認為熱毒惡氣會產(chǎn)生蠱,需要用狗血禳除。于是秦德公命令把狗殺死肢解,將狗的肢體懸掛在城邑的四門,用來驅厲鬼、避邪氣。 同年,秦德公去世,終年三十四歲。 十二、秦宣公——贏恬 嬴姓,名恬。秦德公長子,秦成公和秦穆公的長兄,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在位 公元前675年,碰上了周王朝的宮廷政變。衛(wèi)國、南燕國攻打周王室,把周惠王趕出了朝廷,擁立王子頹為王。公元前673年,鄭伯、虢叔又殺死了王子頹,送惠王返回朝中。 王子頹篡位后,秦宣公的近臣也曾力勸秦宣公以勤王的名義出兵,但秦宣公認為,一是周惠王以大王之尊強搶臣子的土地是為不義。二是王子頹自己也是周莊王的庶子,是周王室血脈,這件事本是周王室自己的家事,外人不宜插手。三是秦國當時實力不濟,縱然強力支撐,扶惠王重新登基,取得天子信任,予以封賞,以自己國家的實力,不久也必然會被人趕下臺去。與其自取其辱不如坐觀時事,以靜制動也許可以占得先機。于是不予應允。 從當時的形勢上來看,秦宣公的選擇是對的,就是因為他的選擇,秦國才獲得了幾年和平發(fā)展的機會。當他們都在那里折騰的時候,秦宣公卻繼承了秦德公的和平發(fā)展韜光養(yǎng)晦的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在那里按兵不動。于是秦國又有了四年的和平。 但天不遂人愿,好景不長,秦國的發(fā)展和另一個高速發(fā)展的諸侯國發(fā)生了撞車。這個諸侯國就是晉國。晉獻公自恃實力強大數(shù)次入侵秦國,秦國國人忍無可忍。大臣多次勸諫秦宣公發(fā)令抵抗晉國。秦宣公見時機已到,公元前672年秦宣公修筑密畤、祭祀青帝后,終于向晉國開戰(zhàn)。 這或許是第一次秦國和晉國發(fā)生的戰(zhàn)爭。以前秦國都是和西戎打仗的。常年和西戎打仗的秦國練就了一支彪悍的部隊。這支部隊的實力當時似乎還及不上晉國。但它無疑是一支充滿野性的虎狼之師。雖然實力懸殊,秦國還是把晉國打敗了。自此后秦與晉的戰(zhàn)爭變成了家常便飯。 公元前664年,秦宣公去世。他生了九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了弟弟秦成公嬴載 |
|
來自: 夢想童年594 > 《春秋戰(zhàn)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