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前223年),又稱荊、荊楚,是先秦時期位于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公元前1042年~1021年,楚人首領(lǐng)熊繹建立楚國。 鼎盛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陜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 二十三、楚成王——熊惲 羋姓,熊氏,名惲,出生今湖北荊州,楚文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 楚文王死后,其子堵敖(熊艱)即位。堵敖與其弟熊惲均為楚文王與息媯所生。堵敖在位三年,政局動蕩,無所作為,后在政變中被廢。 公元前671年,熊惲即位,是為著名的楚成王。楚成王即位時年幼,軍政大權(quán)掌握在令尹子元手里。 公元前664年,申公斗班怒殺子元,子元內(nèi)亂遂平。楚成王即位前后,時經(jīng)十余年,政局動蕩不安,楚武王、楚文王開創(chuàng)的王業(yè),一度受到削弱。 子元內(nèi)亂平定后,楚成王以斗子文為令尹,自己亦日漸成長,楚國政局從此穩(wěn)定,并開始以嶄新的面貌北上爭霸。而子文是一位清廉勤政、律已恤民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具有著文武兼?zhèn)涞闹螄臼隆?/p> 楚成王、斗子文執(zhí)政后,面對齊桓公這位赫赫威名的第一霸主,他們毫不氣餒,一方面立足于實際,巧與周旋,另一方面則捕捉時機,大膽進(jìn)取,在與齊桓公的爭霸中,有聲有色,取得了重大的業(yè)績。 公元前671年,楚成王初立,由于齊國強大,楚國采取了尊周親諸侯政策。不僅取得了與齊等華夏之國抗衡的合法地位,而且以奉周天子之命為由,大力攻伐不臣之國,開拓疆城。先后滅亡弦、黃、英、夔等國。 楚成王與齊國爭霸,后因忌憚齊國兵威,與其舉行召陵之盟,暫時同中原諸侯和好休兵。公元前638年,在泓之戰(zhàn)中戰(zhàn)敗宋襄公,稱雄中原。 公元前626年,楚成王遭太子商臣(楚穆王)和潘崇逼迫自殺,謚號成王。 二十四、楚穆王——熊商臣 羋姓,熊氏,名商臣,楚成王長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25年-公元前614年在位。 楚成王在位時,立商臣為太子。公元前626年,商臣得知其父楚成王想改立王子職為太子,于是帶兵包圍王宮,逼迫楚成王上吊而死,自立為君。 楚穆王即位后,盡力改變楚國在城濮之戰(zhàn)后的劣勢,先后滅亡江國、六國、蓼國等國,進(jìn)一步控制江淮地區(qū)(今安徽中、西部);攻打并迫使鄭國與楚國請和;攻占陳國壺丘;平定斗宜西、仲歸叛亂。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去世,其子楚莊王繼位。 二十五、楚莊王——熊侶 羋姓,熊氏,名侶,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13年到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613年,穆王去世,莊王熊侶即位,莊王即位時年齡尚不足20歲,國內(nèi)矛盾重重,爆發(fā)了公子燮與公子儀的叛亂。在復(fù)雜的形勢下,他采取了以靜觀動、以感辨奸的對策,表現(xiàn)出沉湎于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狀況。三年后,他對楚國的政局和各類人物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來進(jìn)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展,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經(jīng)濟,充實國力。 楚國在北林打敗晉國軍隊后,鄭國開始聽命于楚國。為了爭當(dāng)霸主,楚晉之間進(jìn)行了長時間的戰(zhàn)爭,雙方互有勝負(fù),楚國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戰(zhàn)中大獲全勝。使楚國的聲威大振,國勢日強,而晉國在中小國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們的能力。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xù)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xiàn)了自己稱霸的愿望。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去世。后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有關(guān)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后世有深遠(yuǎn)的影響。 二十六、楚共王——熊審 羋姓,熊氏,名審,楚莊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590年—公元前560年。 楚共王年幼即位,由重臣令尹子重專政。公元前585年,發(fā)生“子儀之亂”,大夫申公逃到晉國,成為謀士,這是“楚才晉用”的典故。 公元前577年,鄭國攻打許國,攻入許都外城,許國被迫割地媾和,成為楚國的附庸,鄭國的行動自然要引起楚國的干涉。第二年,楚國便發(fā)兵攻打鄭國,迫使鄭國屈服于己。鄭國叛晉后,仗恃有楚國作后盾,興師進(jìn)攻宋國。鄭國的所作所為,直接違反諸侯的盟約,且為楚國勢力的北上提供便利條件。對此晉國自然不能坐視不管,于是下決心討伐鄭國。 公元前575年,晉國以欒書為中軍帥,并聯(lián)合齊、魯、衛(wèi)等國一道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共王于是派兵援救鄭國。楚軍與晉軍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南)交戰(zhàn),晉軍打敗楚軍,射中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傳喚將軍子反。子反貪酒,恰逢侍從豎陽谷捧上酒來,子反喝醉。楚共王因此大怒,射死子反后,于是罷兵回國。 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去世,其子熊招繼位,是為楚康王。 二十七、楚康王——熊招 羋姓,熊氏,名招,楚莊王之孫,楚共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559年―公元前545年在位。 楚共王去世后,熊招即位,是為楚康王。 吳國趁楚國大喪、楚康王新立之機,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將領(lǐng)養(yǎng)由基迅速奔向吳軍,令尹子庚率軍跟隨。吳、楚兩軍在庸浦作戰(zhàn),楚軍大敗吳軍 公元前559年秋天,楚康王由于庸浦之戰(zhàn)的緣故,派子囊在棠地出兵攻打吳國。吳軍不出戰(zhàn),楚軍于是返回。子囊殿后,認(rèn)為吳國無能因而不加警戒。吳軍從皋舟的險道上攔腰截?fù)舫?,楚軍不能彼此救?yīng),吳軍打敗他們,俘虜楚國的公子宜谷。 公元前555年,晉國聯(lián)合鄭國、宋國、魯國以及衛(wèi)國等諸侯之師,討伐齊國。諸侯之師攻入齊國境內(nèi),進(jìn)而圍攻齊國都城。在楚康王即位以來,晉國聯(lián)合諸侯已經(jīng)討伐了楚國的盟友秦國,此時晉國又聯(lián)合諸侯打擊另一強國齊國,作為楚國盟友或潛在盟友的秦國齊國兩大國。在短短數(shù)年內(nèi),都遭到晉軍深入國境而實力大損。但此時楚國令尹子庚仍然按兵不動。楚康王告子庚,稱自己即位五年來,久不出師,荒廢了先王的偉業(yè)。在如此嚴(yán)令下,令尹出師討伐從晉的鄭國,圍攻鄭國都城,作為支援齊國的行動。但鄭國并未屈服,而晉國在次年(公元前555年)再次討伐齊國,齊國與晉國講和??梢姵能娛滦袆有Ч患?。 前548年,楚國令尹薳子馮去世,子木擔(dān)任令尹,子木隨即對楚國實施改革,整頓內(nèi)政,國力有些許恢復(fù)。而晉國也在修復(fù)自欒盈之亂帶來的傷害。 前546年,晉國正卿趙文子與楚國令尹子木在宋國結(jié)盟,史稱“弭兵之會”,持續(xù)了上百年的晉楚爭霸基本結(jié)束,中原迎來和平。 公元前545年,楚康王去世,其子熊員繼位 二十八、楚孺子王——熊員 羋姓,熊氏,名員,楚康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41年在位,在位4年 郟敖三年,以叔父公子圍當(dāng)任令尹,主兵事。但此人有篡位野心。他讓公子黑肱、伯州犁在鄭國邊境修筑犨、櫟、郟三城,鄭人害怕。 郟敖四年,公子圍出使鄭國,聽聞郟敖患病而還。十二月借入宮問疾之機弒郟敖并殺其子公子慕、公子平夏而自立,是為楚靈王。 二十九、楚靈王——熊虔 羋姓,熊氏,初名圍,是楚共王的次子,殺了侄兒熊員自立,即王位后改名虔。公元前541年,自立為楚國國君 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窮奢極欲、昏暴之君。公元前531年,蔡靈侯到楚國,楚靈王殺之,蔡國滅亡。公元前530年,派兵圍徐,威脅吳國。公元前529年楚國人民推翻了他的統(tǒng)治,靈王逃亡,隨從相繼離去,最后吊死郊外。 靈王有二子熊祿(世子)、熊罷敵,都被蔡公熊棄疾殺死。 三十、楚初王——熊比 楚共王第三子,楚康王,楚靈王三弟,公元前529年四至五月在位。 楚靈王暴虐,國人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左右大臣離心。熊比與公子棄疾、公子子晳欲乘機取王位。 當(dāng)時楚靈王在乾溪(今安徽亳州東南),熊比遂率領(lǐng)陳、蔡、不羹、許、葉之軍入都城,殺靈王太子。自立為王。隨后派人到乾溪,下令遣散楚靈王身邊侍衛(wèi)大臣。靈王自縊。 然而公子棄疾派人到都城,以靈王將至恐嚇初王、公子子皙。楚初王和子皙懼怕皆自殺。棄疾即位,是為楚平王。 三十一、楚平王——熊居 羋姓,熊氏,名棄疾,繼位后改名居,又稱陳公、蔡公,是楚共王幼子,楚靈王弟,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在位。 楚國滅陳、蔡二國后立他擔(dān)任陳公、蔡公,后來楚靈王死后,楚平王即位,為與各諸侯國和好,楚平王立陳哀公之太孫公孫吳為陳國君主,蔡靈侯之弟公子廬為蔡國君主,恢復(fù)兩國。 楚平王寵信奸臣費無極,不但搶奪了太子建的未婚妻秦女孟嬴,還誅殺了伍奢、伍尚,致使太子建、伍子胥出逃,為伍子胥破楚入郢、掘墓鞭尸埋下了伏筆。 在楚平王的統(tǒng)治下,楚國國力江河日下,不但失去了晉楚爭霸的強大實力,還屢屢被小國侵犯,諸侯國都叛楚歸晉,楚平王最終郁郁而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