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彩瓷的種類很多,從燒造工藝上來區(qū)分,除青花、釉里紅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兩大類。 釉上彩是先燒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進行彩繪,再入彩爐低溫二次燒成,釉上五彩、粉彩、琺瑯彩都是釉上彩。 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燒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繪畫圖案,罩透明釉高溫一次燒成,主要是青花),然后再在適當?shù)牟课煌坷L釉上彩,入彩爐低溫二次燒成。青花礬紅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屬于釉上釉下混合彩。 明宣德彩瓷最突出的成就是發(fā)明了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結(jié)合的工藝。首先是將釉下青花和釉上磯紅同施于一器之上,這就是著名的青花紅彩器。傳世品如青花紅彩海獸高足杯、青花紅彩海濤龍紋碗部十分精美,前者以青花繪海水,藍白相間的滾滾波濤,洶涌澎湃,紅艷的海獸隨躍動翻騰的海浪上下邀游,形成極強的動感,青紅相映,情趣盎然。后者反其道而行,以紅彩為海濤,青花繪各種姿態(tài)的游龍,新穎別致,生動活潑,艷麗無比,與前者異曲而同工。 青花和釉上紅彩結(jié)合的成功為彩瓷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途徑,隨之而起的就是宣德時期的釉下青花和多種釉上彩相結(jié)合的新工藝——“宣德五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