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篇文章,1162字 作者:丁十二 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謚號“文穆”,后世遂稱其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詩名,與尤袤、楊萬里、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又稱“南宋四大家”。其詩題材廣泛,風格平易淺顯,自成一家。其中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四時田園雜興》便是范成大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后作的一組田園詩歌,由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組成,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這些詩歌生動描繪了農(nóng)村一年四季的自然風光和農(nóng)民的生活場景,宛如一幅幅田園畫卷。 今天要讀到的這首詩便是這組詩歌中的第三十一首,屬于“夏日田園雜興”,詩人截取的是農(nóng)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畫面。
這首詩也入選了小學教材,是“小學生必背70首古詩”之一。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币环鶚藴实摹澳懈棥钡纳町嬀恚捍謇锏娜税滋烊ヌ镩g地頭除草,婦女們晚上在家搓麻繩。村里的年輕男女都不得空閑,各干各的活。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童孫”指的是小孩子,兒童?!拔唇狻保床欢??!肮本褪菂⒓?。“傍”,是靠近的意思,程顥《春日偶成》“傍花隨柳過前川”的“傍”與此同。 這一句的意思是說,詩人看到,村里的小孩子雖然不懂得如何耘田織布,卻從小就熱愛勞動,幫忙分擔,于是也像模像樣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 這些畫面都是農(nóng)村真實常見的景象,絕不是詩人憑空想象隨意杜撰的,也正因此,這最后兩句讀來滿滿童趣。 詩歌內(nèi)容平白淺顯,很好翻譯,但是卻未必能很好地理解。 別不信,當年在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就有一道和這首詩相關(guān)的題目,題目是選出詩歌內(nèi)容正確的一項,這個不難。 董卿問:你知道“耘田”和“耕田”有什么區(qū)別嗎? 不止中科院碩士,我想大部分人都是不知道的。 我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實際“耕”和“耘”是兩個操作,《說文》注:耕,犁也。耘,除也。犁即犁田,除即除草。春耕、夏耘。 “績麻”翻譯過來知道是搓麻線,那你又知道“麻”是什么,“績麻”是一步怎樣的操作嗎?詩中為什么不是“織麻”? 這一點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或許還相對好理解,畢竟大部分可能都經(jīng)歷過,而城市里的孩子未必就能很好地理解了,甚至有點云山霧罩不知所云的感覺。 如果在讀、在背這首詩的時候,腦袋里沒有耘田、績麻、種瓜這些畫面,其趣味是減半的,其田園之樂是朦朧殘缺的。 所以當孩子在讀詩的時候,如果我們的父母能循循善誘,幫助他們理解記憶,會比一味死記干癟的文字更加豐富有趣,也能讓孩子更加喜愛詩詞。 ---End--- 作者:丁十二 號慕瞻舟人,詩詞愛好者。 心隨東坡,小舟從此逝 不念過往,江海寄余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