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帶著7歲大的兒子去超市采購。在路過玩具區(qū)的時候,小家伙一眼就相中了一個“機車模型”,“媽媽給我買這個模型吧?”王女士接過機車模型發(fā)現(xiàn)這個小小的模型居然要200多塊錢,于是她想都沒想就拒絕了?!?00多塊錢太貴了!媽媽不能給你買!” 說完王女士便拉著孩子往前走,剛走了幾步后,身后的孩子突然小心翼翼地問道,“媽媽,我們家很窮嗎?”聽到孩子這么說后,王女士心里咯噔一下,顯然孩子這個問題有些難回答。王女士和丈夫是雙職工,雖然稱不上中產(chǎn)家庭,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當下兒子問得這么直接,這讓王女士有些不好“定義”。“你為什么這么問???”愣了幾秒后王女士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下兒子。“我同學家有很多的機車模型,他的父母從來都不會嫌貴,但是剛才你卻說200塊錢的模型太貴了。所以,咱們家一定很窮吧!”孩子一口氣說出了這一大段話,有些失望又有些沮喪的神情讓王女士著實意外。顯然,面對這種情況王女士有些左右為難,一時想不出怎么回答的她最后只好以一句“你一個小孩子懂什么?家里肯定不會少你吃穿的就是了!”來糊弄了事。“媽,咱家很窮嗎?”當孩子這么問時,家長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當孩子這么問時,有的父母會趁機哭窮,“咱家確實沒錢,以后你要省著點花錢才行!”也許這句話是實話,又或者這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勤儉節(jié)約地故意“哭窮”,但是對于孩子而言,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沉重的回答。連大人都不愿意面對和甘心承認的貧富差距,如此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這難免會有可能讓他們心生自卑自覺低人一等。也有些家長會因為自己身為家長的虛榮心或者是對孩子的愧疚而故意“裝富”,“咱家特別有錢!比你同學家還有錢!”雖然說這樣的回答會在當時贏得孩子的歡心,但是當生活的真相和父母的“裝富”格格不入時,由此帶來的心理落差反倒會讓孩子無法正視現(xiàn)實的貧富差距,甚至還會因此而愛慕虛榮。相應地心態(tài)積極樂觀的家長則會說,“咱們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卻衣食無憂。而且如果你和爸爸媽媽一樣努力生活的話,咱家以后的經(jīng)濟情況會更好!”顯然,這樣的回答既可以讓孩子安心,也可以激發(fā)孩子對于未來生活的期待以及努力生活的熱情。三種不同的回答影響著孩子對待生活的看法和態(tài)度,父母們在回答時也并非只有“哭窮”和“裝富”這兩種。另外,明白孩子提問背后的動機,這會給家長們的教育引導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思考。了解孩子“關心”家庭經(jīng)濟好壞的動機,這或許比簡單回答更有意義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哭窮,比如說“你的玩具太貴了”“媽媽的工資不夠花了”“爸爸努力工作完全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等等。這些在大人看來輕飄飄地評價或者表達并不會對自身認知產(chǎn)生什么影響,但是對于孩子而言,這卻有可能決定他們對于貧富的認知以及對于家庭經(jīng)濟水平的衡量。所以當孩子問出“咱家窮嗎”的問題時,家長們也要有反思的覺悟,是不是自己在平時無意間對孩子哭窮了,是否是自己在生活中讓孩子感受到了太多生活的窘迫或者經(jīng)濟壓力。顯然,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過早地意識到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失望和無力感,這或許并不是一件好事。從這個角度來看,了解孩子提問的動機或許要比簡單地回答“咱家有錢”更有意義。其實貧富差距一直都存在,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如果父母自身不能夠正確地認知和看待貧富差距時,那么他們對孩子所產(chǎn)生的認知影響也勢必是存在偏差的。只有父母自身可以淡定地看待貧富差距,并且不會因此而喪失對未來的期待時,他們才能夠向孩子傳播“正能量”。當孩子對于貧富差距有了初步認知后,他們很有可能會不自覺地陷入到盲目攀比的物質(zhì)欲望之中。這時候父母們應該表現(xiàn)出更大的教育格局,幫助孩子擺脫物質(zhì)局限所帶來的狹隘認知。物質(zhì)上的攀比并不能夠化解心靈上的空虛,人生的追求也不只是物質(zhì)滿足而已。當孩子詢問父母“咱家很窮嗎”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斟酌后再回答,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幫助孩子建立價值觀、金錢觀的有利契機。同時,父母們也要多考慮孩子因為貧富差距所帶來內(nèi)心的困擾,引導他們正確看待才能夠幫助他們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短時間內(nèi)或許不會被改變,但是這卻不影響父母們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所以給孩子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回答,這會比簡單的一句“沒錢”更有價值和意義。(本文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