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園林概況 古羅馬包括北起亞平寧山脈,南至意大利半島南端的地區(qū)。 意大利半島是個多山的丘陵地區(qū),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由東向西延伸,亞平寧山脈則由北向南,直至西西里島,只在山脈之間有少量平緩的谷地。冬季溫和,夏季悶熱,在高起的山坡上則通風涼爽。這種地理氣候條件對其園林的選址與布局具有一定的影響。 公元前1000年,不斷有印歐語系的民族遷入,主要是埃特魯斯坎人。公元前900年在阿諾河及臺伯河之間,興起了埃特魯斯坎文化。到公元前六世紀,其文明程度已有很高水平了。也正是這時被武力強大的羅馬人所吞并,所創(chuàng)造的文明也一起被羅馬人吸收了。 公元前509年,羅馬人建立了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共和國,開始建造羅馬城。其后的數(shù)百年間,羅馬勢力強盛,遍及整個地中海地區(qū)。公元前27年,渥大維成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代皇帝,稱號奧古斯都大帝(公元前27-公元14年在位),羅馬進入黃金時代。公元1至2世紀是羅馬帝國的最盛時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成為與中國的漢朝同時屹立于東、西方的兩大帝國。 古羅馬園林類型 早期的古羅馬園林 公元前190年,在征服了被敘利亞占領(lǐng)的希臘之后,全盤接受了希臘文化,包括園林。 古羅馬莊園 (VILLA) 效仿希臘人的生活方式,在郊外建造莊園之風氣的流行。著名的政治家及演說家西賽羅(Marcus Cicero, 公元前106-43年) 鼓吹一個人應(yīng)有兩個住家,一個是日常生活的家,另一個就是莊園。推動了莊園建設(shè)的發(fā)展。宅園——柱廊園 古羅馬的宅園通常由三進院落構(gòu)成,用于迎客的前庭(通常有簡單的屋頂)、列柱廊式中庭(主要是家庭成員活動的庭院)和真正的露壇式花園。 宮苑 在共和制后期,統(tǒng)治者都紛紛建有自己的莊園。景色優(yōu)美的梯沃里,成為當時莊園集中的避暑勝地。這些莊園的建造,為文藝復(fù)興時期意大利臺地園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 公共園林 沐浴幾乎成為人們的一種嗜好,城市里有很多公共浴場,規(guī)模大的甚至還附設(shè)有音樂廳、圖書館、體育場、室外花園。浴場實際上已成為一種公共社交活動場所。劇場十分豪華,建筑在功能、形式、技術(shù)和藝術(shù)方面有極高的成就。劇場外也有供休息的綠地。還有一些露天劇場建在山坡上,利用天然地形來巧妙地布置觀眾席。公共建筑前都布置有廣場(Forum),它可以看作是后世城市廣場的前身。這種廣場是公眾集會的場所,也是美術(shù)展覽的地方。 古羅馬園林特征(1) 古羅馬早期的園林是以實用為主要目的的,包括果園、菜園和種植香料及調(diào)料植物的園地。以后逐漸加強了園林的觀賞性、裝飾性和娛樂性,真正的游樂性園林以后才逐漸出現(xiàn)。 出于氣候的原因,夏季山坡較平地更為宜人,又可眺望遠景,促使人們在山坡上建園,羅馬城本身就建在幾個山丘上。常常將坡地辟為數(shù)個臺層,布置景物。這也是文藝復(fù)興時期意大利臺地園發(fā)展的基礎(chǔ)。 羅馬人把花園視作宮殿和住宅的向戶外的延伸部分,在規(guī)劃上采取類似建筑的設(shè)計手法。地形處理上形成整齊的臺層;園內(nèi)裝飾著整形的水體,如水池、水渠、噴泉等。有著雄偉壯觀的大門、洞府;直線和放射線形的園路,兩邊是整齊的行道樹,做為裝飾物的雕像置于綠蔭樹下。幾何形的花壇、花池,修剪的綠籬,以及葡萄架、菜圃、果園等,一切都體現(xiàn)出井然有秩的人工美。只是在遠離園林中心的地方仍保留其原始的自然面貌。 羅馬的園林中很重視植物造型的運用,有專門的園丁從事這項工作。開始只是將一些萌發(fā)力強、枝葉茂密的常綠植物修剪成籬,以后修剪成各種幾何形體、文字、圖案,甚至一些復(fù)雜的牧人或動物形體,稱為綠色雕塑或植物雕塑(Topiary)。常用的植物為黃楊、紫杉和柏樹。植物造型藝術(shù)在以后的歐洲園林中得到很大發(fā)展,造型變化十分豐富,成為一種受人喜愛的園林裝飾。 古羅馬園林特征(2) 早期的羅馬人繼承了希臘的傳統(tǒng),非常喜愛在園內(nèi)種植花卉。除采取一般的花臺、花池等種植形式外,開始出現(xiàn)了專類園的布置,如薔薇園,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專類園的出現(xiàn)是植物品種日益豐富的結(jié)果。由于羅馬帝國疆域遼闊,不少著名帝王及將領(lǐng)在遠征中都常常將外地的植物帶回羅馬種植,大大豐富了羅馬的植物品種。 此外,還興起了“迷園”(Labyrinth)的建造熱潮。迷園呈圓形、方形、六角或八角形等幾何形,園路迂回曲折,撲朔迷離,成為園中用于娛樂目的的一個局部,以后在歐洲園林中曾十分流行。 羅馬花園中常采用矮籬圍合出幾何形花畦,種植花卉。這種形式的花壇在以后的歐洲園林中十分普遍。不過,當時人們的興趣主要不在于欣賞花朵的姿態(tài)和色彩,而是為了采摘花朵,制成花環(huán)或花冠,用于裝飾或饋贈的禮品。 羅馬園林中植物種類豐富,將遭雷擊的樹木看作是神木而倍加尊敬、崇拜。園藝技術(shù)發(fā)展,果樹按五點式、梅花形或“V”形種植,起裝飾作用。著名詩人維吉爾在詩歌中描述理想中的田園世界,還告誡人們種植樹木應(yīng)考慮其生態(tài)習(xí)性及土壤要求,如白柳宜種河邊,赤楊宜種沼澤地,石山上宜植梣,桃金娘宜種岸邊,紫杉可抗嚴寒的北風等。著名作家老普林尼(Pliny, 公元23-89年)在他的《博物志》中描述了約1000種植物。 古羅馬園林特征(3) 在冬季,羅馬人一方面從南方運來花卉,另一方面在當?shù)亟ㄔ炫俊.敃r用云母片鋪在窗上,這是西方最早出現(xiàn)的原始溫室。此外,羅馬人還從希臘運去大量的雕塑作品,有些被集中布置在花園中,形成花園博物館,可謂是當今雕塑公園的始祖。花園中雕塑應(yīng)用也很普遍,從雕刻的欄桿、桌、椅、柱廊,到墻上的浮雕、圓雕等,為園林增添了裝飾效果。雕塑的主題與希臘一樣,多是受人尊敬愛戴的神祗。 古羅馬園林在園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園林的數(shù)量之多、規(guī)模之大,十分驚人。據(jù)記載,羅馬帝國崩潰之時,羅馬城及其郊區(qū)共有大小園林達180處。古羅馬版圖曾擴大到歐、亞、非三大陸,羅馬園林除了直接受到希臘的影響以外,還有其它各地,如古埃及和西亞的影響。在古羅馬也曾出現(xiàn)過類似巴比倫空中花園的作品,人們在高高的拱門上鋪設(shè)花壇,開辟小徑。臺地式花園就吸收了美索布達米亞地區(qū)金字塔式臺層的作法,而有些狩獵園仿效了巴比倫的獵苑。 羅馬人將希臘園林傳統(tǒng)和西亞園林的影響融合到羅馬園林之中,對后世歐洲的影響更為直接,文藝復(fù)興運動源于意大利正是古代羅馬影響的直接反映。 |
|
來自: 新用戶8287dEx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