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要真正理解“太極”的涵義,“腰主形、上下相隨”,關鍵在于“拿住丹田練功”。初習太極拳者應保持身體軀干中正,虛領頂勁、頭勁正直、沉肩墜肘,在前進后退過程軀干中正下沉,“壓迫”丹田以雙股骨球的橫向連線為軸整體豎轉,則雙腿肌肉必然出現(xiàn)不由自主的整體同步螺旋運動,“勁”亦自然螺旋或同步收放。此時,腿整體與丹田連結,丹田一動,腿自然到達其“應該”到達之處。至此,練習者會明白“命意源頭在腰隙”的意義,也會明白“上下相隨”并非長期協(xié)調的結果。 以腰為中樞習練太極拳 1.了解腰部在太極拳動作中的重要性。太極拳動作都是腰部向身肢運發(fā)輻射出來的,使各部相互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活動。運動中,腰對全身動作的變化和重心的調整與穩(wěn)定,以及勁力的運發(fā)都起著主宰和中軸的作用。腰部要松、要沉、要直,保持這種狀態(tài),就容易練到動作圓活沉穩(wěn)和各部協(xié)調統(tǒng)一,以達到“全身一家”和“一動無有不動,上下相隨”的要求。 2.太極拳對腰部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視。腰是身體上下轉動的關鍵,對全身動作變化,調整重心穩(wěn)定,以及推動勁力到人體的各部位都起著主要作用,太極拳內勁的運轉是通過腰脊帶動四肢運轉的。太極拳譜上與腰有關的論述很多,如“主宰于腰”、“轉關在腰”、“命意源頭在腰際”、“刻刻留心在腰間”等,腰為全身上下的樞紐。腰若松,就會影響內勁的完整。如果將太極拳比為舞長龍,那么腰部就是龍頭,其它關節(jié)依次慢慢舞動,這就是“主宰于腰”、“刻刻留心在腰間”的意思。持久練習,就能達到“腰如車軸”、“活似車輪”的靈活效果。 3.重視腰部的活動。太極拳要求腰部先動,帶動四肢。但不少人受日常生活習慣影響,只在手上練拳,很少想到要用腰練拳,因而上身得不到松柔的鍛煉,胸、肩等部很難靈活。如果腰部靈活,那么杠桿的力臂就會由手到肩延伸至腰,再加以兩腿不斷靈活地調整重心,就可以起到以小勝大、以柔克剛的作用。 怎樣練腰 1.用意練習。定勢要內氣下沉于丹田,下肢開襠,提襠。脊自然松沉,命門穴微后撐。肋骨以下的肌肉放松,絕不能繃緊。要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只有發(fā)勁的一剎那間,腰圍才立即繃緊,發(fā)勁后立即放松。 2.活腰練習。要隨外形動作而動腰胯,或左右轉動,或側旋轉動,或立圓折疊,要先慢慢配合外形動作活腰。要勢勢揣摩,然后加速活腰練習,做到快慢以腰為主宰,腰纏絲促進四肢的纏絲。最終求達捧柔勁。 3.擰腰練習。這是發(fā)勁畫圓出方點的加速動作。先按照拳架特定的發(fā)勁動作練習,如“掩手肱拳”、“擊地拳”、“護心拳”等。練習時要注意起點、中點、落點。起點腰部要放松,意念集中,勁力積蓄于丹田;中點是在放松的基礎上,腰腹要分清虛實;落點腿蹬、腰繃、腹實、猛沖,動作要快如閃電,瞬息間,腰部要產生兩種功能:送力功能和穩(wěn)定重心功能。 4.單式練習轉腰功。先從無極式開始,左腳從側方向左開步,兩腳距離稍比肩寬,兩腿屈膝,襠要圓虛,下蹲膝與臀平,蹲為90度為宜,體弱者可放高些。頭頂百會穴虛頂,眼睛平視,兩臂外旋屈肘纏絲里合,至腹前成摟抱狀。兩手指頭尖相對,手心朝里,兩指尖距離、手與腹部的距離,都約為20厘米。沉肩垂肘,松腰落胯,而后隨著腰的左旋右轉,向左右平掄轉,兩手距離要固定,眼睛要內視丹田,外視手掌平移轉動,練習20次。 5.單式練習旋腰功。從無極式開始,要求左腿向左移半步,兩腿屈膝下蹲,上體前俯,頭略低垂,兩手握拳向右前下方伸出,然后上體以腰為軸旋轉,兩臂隨著挺胸展腹,向左、向后、向右繞環(huán)。下肢虛實隨上肢旋轉而定,練習20次再向相反方向旋轉。動作幅度要由小到大,速度要勻緩,周身放松,練習20次收勢。 6.單式練習立圓折疊功。從無極式開始,兩手提抓握拳于胸前,兩拳距離與肩同寬,出左腿向腳尖前方邁出一步,上肢兩拳變掌,隨下肢重心變換前推,成弓步時上肢停止,接著兩手下按膝前抓握,后拉移重心至右腿,重心在右腿時,兩拳向上再提至胸前變掌,這為1次,反復做15次;再做右勢,與左勢相反,亦反復練習15次。 練拳時要特別注意腰脊上聯(lián)絡的大穴位:頭頂?shù)陌贂?,腰后的命門穴,尾骨的長強穴。 (1)百會穴虛頂。若要身法中正必須從頭開始,既不要用勁力實頂,也不能不頂,或頂偏。要用意念指導百會穴輕輕上提,使頭自然垂直。脖頸要放松自然,絕不能因頭頂肩沉,使脖頸僵硬。但是,頂勁不是絕對的,身法有時也有傾斜彎腰的動作。 (2)腰后的命門穴,命門穴位于后腰背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向上數(shù)兩個椎體,便是本穴。命門穴與腹前氣海穴(即中丹田)相呼應,當呼氣時,氣沉丹田,發(fā)勁時后脊命門穴要微往后撐,與前腹丹田鼓蕩配合,產生內勁。(3)長強穴,長強穴位于尾骨尖下半寸,約在尾骨尖與肛門的連線中點(屬督脈中的穴位)。它是上下經(jīng)絡的通道。氣沉丹田要有長強穴的幫助,肛門要緊縮上提,長強穴隨收臀、松腰落胯的動作,要向前合勁,有捧托腹部丹田之勁。上下肢用勁力,要松緊辯證使力,特別是定勢更應注意。絕不能放松泄氣,只能提襠,有助丹田內氣團聚。 太極拳運動從頭至足均以腰為中樞 1.動作以腰為軸,周身協(xié)調、上下相隨。 周身協(xié)調、上下相隨是指“上面的手如何動,下肢的足也如何動”。就是說,手向哪個方向運動,同一側的足也跟隨著向哪個方向運動,而且是同時啟動,同時到位,給人以相連相帶、相吸相系的感覺。 2.上下相隨。 第一種形式:離地的足隨著同一側的手,作同方向的平弧運動。例如“野馬分鬃”,向右微轉腰的同時,帶動上下肢齊動。左掌向左向右腹前畫弧的同時,身體重心全部移向右足,從而也帶動左足向右運動,收至右足內側。 第二種形式:離地的足隨著同側的手,同時上升或同時下降。例如“左右下勢金雞獨立”,左下勢金雞獨立,向左轉腰,由左掌引領從左腿內側向前挑起,立腰,帶動右手右腿運動。右手前挑,右膝帶足隨之向前,向上提起。繼續(xù)向左轉腰,右掌下按,右足也隨之下落;左手左足的起落也是如此,隨腰的轉動,挺直而起落相隨。 第三種形式:隨手之足不便離地移動時,可以足跟著地為軸,翹起足尖內扣或外撇相隨,也可以足尖著地為軸,提起足跟內合或外展相隨。 第四種形式:當兩足全著地,連足尖足跟都不移動時,可通過兩足的重心轉移,實現(xiàn)膝隨肘運。這也是足隨手運的替代形式。 由此,以腰為中軸,以腰動來帶動上下肢的運動,做到眼法、身法、步法都為支持并協(xié)助手完成攻防任務而動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