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講一個曾經(jīng)問鼎臺灣首富的王永慶老先生的小故事,一定會對你做私域營銷有非常大的啟發(fā)和幫助。 王永慶小時候家里相當(dāng)?shù)呢毨?,上學(xué)肯定上不起,做別的工作他又不會。 無奈只好出去做買賣。 當(dāng)時,他選擇了一個行業(yè),就是賣小米。 家里拼拼湊湊給他湊了200塊錢,雖然那時候的錢很值錢,但對于做生意來說,也不過是杯水車薪,交個房租基本上就沒了。 就這樣,他租了一間又小又偏僻的門店,算是開業(yè)了。 但是你一個小屁孩都能看到的生意,肯定很多人也知道而且已經(jīng)干起來了呀,仔細(xì)一數(shù),足足30多家米店,還都比他的大,地段也好。 所以一開始根本沒生意,冷冷清清。 這不行,得想辦法,王永慶就想,大家都是在店里坐著等生意,那我何不登門拜訪去招攬生意呢? 嗯,是個好想法,說干就干,挨家挨戶推銷起來。 跑了幾天,腿都快跑斷了,也沒什么起色。 不對,這不是營銷方式的問題,你從坐商變成行商,生意照樣不好。 于是他又開始琢磨,該從哪下手呢? 從營銷下手不行,我就從產(chǎn)品下手。 然后他就去街上溜達(dá),主要是進(jìn)那種人比較多的米店,人多有個好處,一來店家顧不上招呼他,不攆他(畢竟同行是冤家嘛),二來人多嘴雜,能聽聽客戶說什么。 客戶說的話往往就是他們最真實的問題和欲望。 “這米有點臟” “是啊,小石子太多了” “老板,有沒有干凈一點米呀?” 原來,因為當(dāng)時的淘米技術(shù)落后,手工滔米成本又高,商家都不愿意把米淘干凈了再賣,都是客戶買回去之后,自己再淘。 有時候,做飯之前要淘很多次,非常麻煩。 王永慶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喜出望外,趕緊跑回去告訴了弟弟。 然后他們倆就連夜把小米里的小石子,篩糠之類的挑出來,再拿出去賣。 產(chǎn)品有了優(yōu)勢,吆喝起來也有底氣。 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他家的米買回去不用淘。 米店第一次紅火起來。 客戶多了,問題也就多了,問題多了,機會也就來了。 有些客戶來了,說:你們家的米是好,可離我們太遠(yuǎn)了,我一個老太婆走路不方便。 起初,王永慶也表示沒辦法,總不能因為你一家買米,我得跑大遠(yuǎn)吧。 后來他發(fā)現(xiàn)很多都是老人來買米的,于是干脆就推出送貨上門服務(wù)。 什么東西都是量大了,成本就降下來了。 就像電子廠的流水線,你開一下機器的成本和你開一天機器的成本差不了多少。 王永慶的商業(yè)才能越發(fā)凸顯出來,他不僅送貨上門,還幫著客戶把米倒進(jìn)缸里,這樣一來,就又讓他看到了一個機會。 他問清楚客戶家里幾口人,然后細(xì)心記住每個客戶的米缸容量,估摸著人家該吃完了,就主動把米給人送上門。 讓客戶非常省心。 王永慶就是用這樣細(xì)致入微,實實在在的服務(wù),把口碑做了起來,生意自然也紅紅火火。 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自己第一桶金的積累,在最繁華的地方開了一家碾米廠,開始了自己打造商業(yè)帝國的征程。 劉熒鑫 成交系統(tǒng)打造師 寫發(fā)賣理論創(chuàng)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