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已經(jīng)講了第一次數(shù)學危機,這是一場由畢達哥拉斯學派引發(fā)的危機,從提出到解決,用了近一百年。這次危機為數(shù)學發(fā)展帶來了無理數(shù),將數(shù)學理論發(fā)展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感興趣的朋友可去主頁查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第二次數(shù)學危機,這次危機導致了微積分的出現(xiàn),給人類發(fā)展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人類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史都因此改變。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數(shù)學危機在古希臘時期就已出現(xiàn)萌芽,和第一次數(shù)學危機爆發(fā)基本處于同一時期。由此可見,西方世界古代科學的心臟,基本就是古希臘確定無疑了。 當時有個叫做芝諾的數(shù)學家,這個人偏愛悖論,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是“芝諾的烏龜”。這個“烏龜”還和拉普拉斯獸、麥克斯韋妖,薛定諤的貓組成了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四大神獸。 芝諾研究了大量的悖論,只為了一件事:反駁時間和空間的連續(xù)性。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著名的悖論被提出,比如什么“芝諾的烏龜”問題,“飛矢不動”問題,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其中“芝諾的烏龜”講的是阿基里斯追趕一只烏龜?shù)墓适拢?/span> 阿基里斯在古希臘的傳說里,是一個英雄(神與人的子嗣),他以速度快而聞名,全身刀槍不入,只有腳后跟是他的罩門,后來也因此而死。 有一次,阿基里斯遇到了一只烏龜。烏龜對阿基里斯說:“雖然你跑得快,但是你永遠無法追上我。”阿基里斯就奇怪了,問烏龜:“為啥呀?”,烏龜說:“因為我在你前面,假如我們的距離是1000米,你的速度是10米/秒,我的速度是1米/秒。你想要追上我,就有這么幾個階段?!?/span> 1、你跑完1000米,花100秒,在這個時間段內(nèi),我向前走了100米,我還在你前面。 2、你跑完剩下的100米,又花了10秒,在這個時間段內(nèi),我又跑了10米。 3、你繼續(xù)追趕10米,花了1秒,我則又跑了1米。 烏龜說:按照這個過程追趕下來,我一直在你前面。雖然我們之間的距離雖然越來越近,但是始終存在一個微小的距離,因此,阿基里斯你永遠也追不上我。 按照烏龜?shù)恼f法,他們二者之間的距離只會不停地變小,但是永遠不會變成0,因此阿基里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但是我們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阿基里斯是能追上烏龜?shù)模俏覀冇终f不出個所以然來,那這個問題出在哪里呢? 我們完全可以將阿基里斯需要追趕的距離算出來: S=1000+100+10+1+0.1+···10^(4-n)米。 這是一個比值為1/10的等比數(shù)列,大家知道一直加下去是多少嗎? S=[10^4-10^(4-n)]/9米,n趨近于無窮大。 追趕所需要的時間: T=100+10+1+0.1+···10^(3-n)秒。 這也是一個比值為1/10的等比數(shù)列,同樣的道理。 T=[10^3-10^(3-n)]/9秒,n趨近于無窮大。 當n趨近于無窮大的時候,△S,△T都趨近于無窮小,所以我們可以將10^(4-n)和10^(3-n)叫做無窮小項。在芝諾悖論里存在的問題就是:它將一個有限的長度分成了無限多份,但是被分成的這無限多份加起來并不是無窮大。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現(xiàn)在我們知道S=10000/9米,T=1000/9秒。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識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無窮小。當時古希臘的數(shù)學家們沒來得及深入研究這個概念,古希臘文明就走向了沒落,因此就不了了之了。 這個問題就這樣一直被耽擱,直到歐洲文藝復興爆發(fā),這個問題才開始被重新研究。在此期間,歐洲出現(xiàn)了幾個數(shù)學上的“猛人”,牛頓、萊布尼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兩個人各自獨立地發(fā)明了一項驚天動地的數(shù)學工具:微積分。(雖然牛頓和萊布尼茨為此爭論不休,但是現(xiàn)在普遍認為微積分他們是各自單獨發(fā)明的) 在微積分的領域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導數(shù)這個在高中數(shù)學里有大量的介紹,我們在此不做過多解釋,對于一個函數(shù)y=f(x),圖像上任意一點的導數(shù)△y/△x(△x趨近于0)。 現(xiàn)在我們知道,科學家們通過導數(shù)和微積分解決了很多數(shù)學和物理上過去無法解決的問題。人們覺得這個工具很好用,于是就覺得這個工具是100%正確的,但是事情的發(fā)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總要起一點幺蛾子。一個名叫貝克萊的英國大主教就提出了一個致命的問題,也叫做貝克萊悖論。 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就是,除法里,除數(shù)不能是0。在導數(shù)里,△x如果是0的話,就不能做分母,如果不是0的話,那怎么又說是“一個點”的導數(shù)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所以這個問題就是:無窮小究竟是不是0。這個問題在當時完全沒有答案,所以微積分的基礎是存在理論缺陷的。雖然好用,但是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這件事,就是第二次數(shù)學危機。 第二次數(shù)學危機就這樣一直持續(xù)了150多年。在這段漫長的時間里,很多的牛人數(shù)學家試圖平復這次危機,但是都失敗了,但是在失敗的過程中也出了很多成果。150多年后,多位數(shù)學家,像大名鼎鼎的柯西、康托爾和阿貝爾等人對“無窮小”的概念進行了嚴格的定義,從而使得微積分有了堅實的基礎。 自此,第二次數(shù)學危機圓滿解決。歸根結(jié)底,第二次危機是一場關乎無窮小量究竟是不是0的問題,它關乎微積分的存在基礎。這次危機從萌芽到解決,中間經(jīng)歷了2000多年,這次危機,使得人類徹底進入了現(xiàn)代科學的殿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