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墻上掛著一幅老友父親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小楷,260個字的心經(jīng),中正見度,法度謹(jǐn)嚴(yán),一晃三年過去了,今年春節(jié)去朋友家串門拜年,專門還詢問了老人家的身體近狀,得知每況愈下,心情著實很不舒服。 老人家原來是大同大學(xué)的教授,身體瘦高,平日喜歡寫字和鍛練,印象中不食葷,可世事無常,人生誰又能避得開七苦呢? 近幾年,在工作閑暇時間,會留在家中安靜地翻翻書,每次讀佛卷道經(jīng)時,心里總會產(chǎn)生一種空靈的感覺,有時還會在佛道日夢到佛道場景,甚是奇妙。 很喜歡《心經(jīng)》中的這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富含深奧哲理的經(jīng)文總會讓我聯(lián)想到各種生活場景。 “空”和“色”的概念本身就很抽象,猶如那張白紙與260個墨字的關(guān)系,對于渡人載體的理解,和佛家八萬四千法門,我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所悟吧! 在《西游記》書中,有一座兩界山,它就隱喻著人的一種境界,一邊是心外的世界,另一邊是心內(nèi)的世界,或者說,是心外的“色界”,心內(nèi)的“空界”。 佛家講“空性”,所有欲望皆是修行擾心的妖魔,萬法皆是空相。 我會把這種“空”抽象地理解為空間、時間、能量、思維等等,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是,“空”又像似一種載體,“空”無處不在。 佛家講:“芥子須彌,毛吞大海。”一粒芥子能容下一座須彌山,而一根毛發(fā)能吸四海之水。 “空”,大到能容納無數(shù)個維度空間,浩瀚宇宙和我們的這個娑婆世界;小到一座城市、一個房間、一滴水、一粒細(xì)胞的空間。 空間作為“空”載體,把物質(zhì)和生命容在其中,用它無形的能量不斷驅(qū)使著“色界”的運(yùn)轉(zhuǎn),四季更迭,滄海桑田,生死輪回。 時間作為“空”的載體,在漫長的時間長河里,生命渺小的猶如萬世的一粒塵埃,生命的短暫猶如匆匆過客,萬物也在不停地變化、衰退、死亡、重生,無論是人,還是事物,昨天和今天不一樣,今天與明天也不一樣,昨天已逝,今日重生,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消亡,這也是時間的所謂“空”。 心也是“空”的載體,心只有拳頭大,卻能容下世間萬物,當(dāng)心空無界時,就會突破認(rèn)知和思維的界線,提升到一個更高的維度。 “空”不拘泥于時間長短,也不拘泥于空間大小,更不局限于物質(zhì)的有形無形,它可以是世間一切物質(zhì)的載體。 “色”是什么? “色”就是能被觀察到的,能被感觸到的,能被容納入“空”里的東西,比如:世間的萬物,生命體,心里的各種欲望… 簡單說,“空”是種看不見的東西,而“色”卻能被直觀看到和感受到,所以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p> 而“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是說:你看“色”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空”,“空”與“色”可以為一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我們可以把“空”與“色”的關(guān)系形容成人生,人看似是活在現(xiàn)實里,其實是活在希望中,現(xiàn)實為實(是色),希望為虛(是空),人總想把希望變成現(xiàn)實(空變成色),把現(xiàn)實活成希望的樣子(色變成空)。 究其本質(zhì):人活著,就是活心性的過程。心性由意識思維控制著,意識思維又是被誰控制著呢?我們暫且稱之為靈魂,命運(yùn),上天,等等稱謂,它給每個人的人生設(shè)定了時間和軌跡,又給每個人了無數(shù)希望和夢想,從此,人生游戲永遠(yuǎn)脫離不出那一萬個可能。 人的一生,其實是一直活在希望和夢想的虛望里,而不是活在真相中,更不是活在現(xiàn)實里,人不斷用希望和夢想支撐自己活下去的理由,人生大概就是這樣一場無聊瘋癲的游戲,無論是凡夫俗子,還是英雄豪杰,都不免淪為這場游戲的最終輸家。 這讓人們開始反思生死觀,我們是從哪里來,要到何處去的問題。 就如愛因斯坦說:“你無法在制造問題的同一思維層次上解決這個問題。” 生死觀讓人們反觀自我,生命體的思維、認(rèn)知與靈魂看似是一個整體,其實它們并不在一個維度上,我們幾乎從未真正走入過自己的內(nèi)心,也沒有真正認(rèn)識自己。 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就不能用這個維度的思維,需要升級到一個更高的維度,我們開始修心,不讓“色”誘惑、蒙蔽、干擾了心界的擴(kuò)展,目的就是讓心放“空”,讓思維升級,放下人生游戲里的各種欲望,放下生死輸贏,從游戲人物中解脫出來,把自己變成一個設(shè)定游戲和打游戲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