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的《中國城鎮(zhèn)排水與污水處理狀況公報:2006-2015》和《2015年城鄉(xiāng)建設統(tǒng)計公報》顯示,從2005年到2014年,城鎮(zhèn)污水處理能力從不到7000萬立方米/日增加到1.7億立方米/日,增幅高達143%;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數量從1000座增加到4436座。城鎮(zhèn)生活污水廠正常運轉是削減生活污水污染的最主要的途徑,生活污水和污泥處理過程含碳、氮污染物的降解轉化會伴隨著甲烷、氧化亞氮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產生和排放,并且廢水處理設施需要消耗大量電力和化學藥劑,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和消耗大量的能源。傳統(tǒng)污水處理實際上為“以能消能、污染轉嫁”方式,碧水的同時未必是藍天。確實,COD+O2→CO2+H2O的傳統(tǒng)有機物去除方式是用能量(曝氣)去摧毀能量(有機物),并且隨著污水廠出水標準日益提高,其所需能源也將大幅提升,結果,污水處理有可能讓水環(huán)境變干凈,但因耗能導致的CO2等氣體則會貢獻溫室氣體。 據研究表明2015年全國整個污水處理行業(yè)(市政污水、農村生活污水、工業(yè)污水和畜禽與水產養(yǎng)殖廢水)的碳排放總量為1.97億噸CO2eq,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1%。其中市政污水行業(yè)的碳排放強度穩(wěn)定在0.92kgCO2eq/m3左右,若沿用當前的排放強度,我國市政污水行業(yè)將在2030年排放8316萬噸CO2eq溫室氣體,整個污水行業(yè)將產生碳排放3.65億噸CO2eq,占全國總排放量的2.95%。所以污水處理系統(tǒng)產生碳排放的量是巨大的,是我國碳排放的重要一環(huán),為實現我國的“雙碳”目標,污水處理廠的碳減排工作意義重大。 圖1 碳中和(圖片摘自網絡) 一、污水處理廠典型工藝 污水處理廠典型工藝為污水通過污水管網收集,然后泵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后先經過一級處理,去除污水中所含的固體和懸浮物;然后,經過生物處理去除大部分有機物和氮磷,并產生剩余污泥;為了達到嚴格的出水標準,常常采用三級處理以進一步去除氮磷。符合出水標準的出水將被排放到自然水體中,產生的污泥經濃縮、調質、脫水后,進行無害化處置。 其中污水處理的主體生物處理工藝中除了傳統(tǒng)的活性污泥法(CAS),還包括厭氧-好氧工藝(AO)、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AO)、氧化溝工藝、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膜生物反應器(MBR)、曝氣生物濾池(BAF)、生物膜法等。實踐發(fā)現不同工藝的耦合可以得到更高質量的出水,比如AAO與生物膜法的耦合,AO與MBR的耦合,氧化溝工藝與BAF的耦合等等。 圖2 污水處理典型工藝流程(摘自論文) 污水處理過程會產生大量剩余污泥,一般污水廠將剩余污泥脫水后委外處理,常見污泥處理步驟為:重力沉淀,加入氯化鐵、石灰或有機髙分子絮凝劑促進固液分離,最后使用帶式壓濾、板框壓濾或離心脫水等技術進行脫水。脫水后的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置,國內外常用的污泥處置方法有衛(wèi)生填埋、焚燒、建筑材料利用等。 二、污水處理廠碳排放現狀 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中碳排放是一個多部門多流程的復雜過程,污水廠的碳排放分為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直接排放是指污水生物處理過程有機物轉化為CO2的排放,脫氮過程中N2O的排放,污泥處理過程中CH4的排放;間接排放主要來自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中電耗,比如能耗較高的處理單元有污水提升設備單元,曝氣系統(tǒng)單元,物質流循環(huán)單元,污泥處理單元及其他環(huán)節(jié)的機械設備,具體排放情況見下表。 表1 污水處理系統(tǒng)碳排放途徑
以某城鎮(zhèn)污水廠為例,直接排放碳排放占總排放的70%以上,間接排放占30%,其中甲烷的碳排放量折算后達到82%以上,所以通過甲烷等沼氣產能的回收可大幅降低碳排放的總量。 三、污水處理廠碳減排路徑展望 從碳排放尺度而言,污水處理過程是一個高耗能行業(yè),未來污水處理行業(yè)的碳減排首先應該從全局入手,在規(guī)劃理念、工藝選擇、運行管理的方案比選中引入“碳尺”概念,污水收集、輸送、處理、處置全方位采用低碳技術,削減“碳源”,增加“碳匯”。所以未來污水廠“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開源”,即挖掘污水中潛在能量,例如從生化處理過程、污泥處理過程進行能量回收利用,探索能源自給模式可行性,從而降低能源損耗;二是“節(jié)流”,即通過技術革新、智能裝備、工藝優(yōu)化等方式降低電耗,從而降低碳排放。 國外工程實例 芬蘭Kakola污水處理廠處理規(guī)模為10×104m3/d,為了實現低碳排放,Kakola熱泵廠毗鄰Kakola污水處理廠建設,利用出水余熱,為圖爾庫地區(qū)的公共建筑和家庭供熱/供冷。 圖3 芬蘭Kakola污水處理廠 波蘭一污水廠采用熱電聯(lián)產方式,實現發(fā)電1.02MWe、7700MWh/a、產熱1.05MWt、28647GJ/a。利用生物質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碳減排同時減少大氣污染的重要途徑之一。 圖4 波蘭Poznan(波茲南) 日本巖手縣以都南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195600m3/d)能源自給為目的,優(yōu)化設備運轉方式,降低電耗。具體措施為水泵避免轉速過低和頻繁啟停,風機根據處理負荷選擇最合適風量和最佳機型,攪拌器厭氧池和污泥儲槽中的攪拌器間歇運行。以2015年為基準,2019年(試驗后)電耗減少3.3%。 圖5 都南污水處理廠 國內案例——污水處理概念廠 在深入研究了解國外先進污水處理廠理念、工藝、技術和工程實踐的同時,中國學術界和產業(yè)界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污水處理模式。201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曲久輝等6位專家提出“建設面向未來的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的構想。污水處理概念廠將實現以下需求: 1 出水水質滿足水環(huán)境變化和水資源可持續(xù)循環(huán)利用; 2 大幅提高污水處理廠能源自給率,在有適度外源有機廢物協(xié)同處理的情況下,做到零能耗; 3 追求物質合理循環(huán),減少對外部化學品的依賴與消耗; 4 感官舒適、建筑和諧、環(huán)境互通、社區(qū)友好。 2020年4月,宜興概念廠正式破土動工,于2021年全部建成投運。宜興概念廠采用水質凈化中心、有機質協(xié)同處理中心和生產型研發(fā)中心“三位一體”生態(tài)綜合體“構造肌理”,顛覆了傳統(tǒng)污水廠形態(tài),將示范污水處理廠從污染物削減基本功能擴展至城市能源工廠、水源工廠、肥料工廠等多種應用場景。該廠的投運,將引領“污水是資源,污水廠是資源工廠”的新環(huán)保理念,將重新詮釋污水廠和城市的關系,打造出生態(tài)、生活、生產“三生”融合一體、開放共享的新型城市空間。 圖6 宜興概念廠 綜上所述,未來污水處理行業(yè)碳減排應該借鑒各類經驗,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從污水廠建設初期關注工藝、技術、裝備、循環(huán)經濟;運營過程提高綜合能效、減少物料消耗,實現低碳運行;以碳減排思路建立碳排放監(jiān)管體系,為實現我國未來污水處理行業(yè)碳中和、碳減排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智曉.未來污水處理能源自給新途徑——碳源捕獲及碳源改向[J].中國給水排水,2017,33(8):10. [2]陸家緣.中國污水處理行業(yè)碳足跡與減排潛力分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 [3]柏茜,徐冰峰.某城鎮(zhèn)污水廠處理的碳排放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8,18(03):133-134. [4]中國水網:張辰再談城鎮(zhèn)污水系統(tǒng)碳排放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