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郙閣頌》是東漢靈帝劉宏建寧五年(公元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當(dāng)時,是為紀(jì)念漢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閣棧道而書刻的,故全稱《漢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橋郙閣頌》。 該石刻自成一家,獨具豐標(biāo),為標(biāo)準(zhǔn)的漢隸八分 ,結(jié)構(gòu)嚴(yán)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樸,風(fēng)格沉郁,體態(tài)赫奕,在優(yōu)美多姿的漢隸中,確為我國的藝術(shù)精品,是研究祖國文字、書法和東漢八分漢隸的重要實物資料。 近年來,日本書法界,多次遠渡重洋,長途跋涉,前來目睹這塊東漢摩崖刻石瑰寶,并進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漢《石門頌》、《西狹頌》,并稱我國的“漢三頌”。
【1】惟斯析里,處漢之右。 【2】溪源漂疾,橫柱于道。 【3】涉秋霖漉,盆溢滔涌。 【4】濤波滂沛,激揚絕道。 【5】漢水逆讓,稽滯商旅。 【6】路當(dāng)二州,經(jīng)用檸沮。 【7】沮縣士民,或給州府。 【8】休謁往還,恒失日晷。 【9】行理咨嗟,郡縣所苦。 【10】斯溪既然,郙閣尤甚, 【11】緣崖鑿石,處隱定柱。 【12】臨深長淵,三百馀丈。 【13】接木相連,號為萬柱。 【14】過者栗栗,載乘為下。 【15】常車迎布,歲數(shù)千兩, 【16】遭遇隤納,人物具隋。 【17】沉沒洪淵,酷烈為禍。 【18】自古迄今,莫不創(chuàng)楚。 【19】于是大守漢陽 【20】阿陽李君諱翕字伯 【21】都,以建寧三年,二月 【22】辛巳到官,思惟惠利, 【23】有以綏濟。聞此為難, 【24】其日久矣。嘉念高帝 【25】之開石門,元功不朽。 【26】乃俾衡官掾下辨仇 【27】審,改解危殆,即便求 【28】隱。析里大橋,于今乃 【29】造。挍致攻堅。□□ 【30】工巧。雖昔魯班。亦其 【31】儗象。又醳散關(guān)之嶃 【32】漯,從朝陽之平火參,減 【33】西□□高閣,就安寧 【34】之石道,禹導(dǎo)江河,以 【35】靖四海。經(jīng)記厥續(xù),艾 【36】康萬里。臣□□□,勒 【37】石示后。乃作頌曰: 【38】□□□□,降茲惠君。 【39】克明俊德,允武允文。 【40】躬儉尚約,化流若神。 【41】愛氓如□,□□平均。 【42】精通昭穹,三納苻銀。 【43】所歷垂熏,香風(fēng)有鄰。 【44】仍致瑞應(yīng),豊稔□□, 【45】□□□樂,行人夷欣。 【46】慕君靡已,乃詠新詩: 【47】□□□□兮坤兌之 【48】間。高山崔嵬兮水流 【49】蕩蕩。地既瘠確兮與 【50】寇為鄰?!酢酢酢酢?/p> 【51】東以析分,或失緒業(yè) 【52】兮至于困貧。危危累 【53】卵兮圣朝閔憐。 【54】艾究□兮幼□□□,□□ 【55】救傾兮全育子遺, 【56】劬勞日稷兮惟惠勤 【57】勤。黃邵朱龔兮蓋不□□。□□ 【58】充贏兮百姓歡欣,僉 【59】曰太平兮文翁復(fù)存。 【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