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知的是理,知的是行;行,行的是理,行的是知。 (一)知,知的是什么 1、知,知的是理。王陽明說“知是理之靈處”。意思是,知是對理的靈知靈覺。類似的話,王陽明還說“良知是天理之昭明靈覺處”。知就是良知,理就是天理。 陽明說:“良知是天理之昭明靈覺處,故良知即是天理”。說“良知即是天理”,也就是說“知即理”?!爸蠢怼焙汀靶募蠢怼保粋€意思。 2、知,知的是行,所謂“知是行的主意”。這個主意,就是理。饑時知吃,吃就是此時的主意,吃就是此時的理。 知,知的是行,是對行的覺知。行為不當理時,知能覺察,所謂“知善知惡是良知”。 (二)行,行的是什么 1、行,行的是理。行,就是依理而行。王陽明說:“君子之行,順乎理而已”。 2、行,行的是知。行是對知的落實,就是把“主意”落到實處。不當理之行為,出于私欲習(xí)氣,這類行為就不是良知的主意。 (三)什么是理? 禮即理。禮是人的行為準則或行為規(guī)范。顏回問仁,孔子告之曰:“非禮勿視、聽、言、動”。言外之意就是依禮而視、聽、言、動。宋儒常說“禮即理”,王陽明也說:“禮字即是理字”,又說:“君子之行,順乎理而已”。 (三)知行合一的理論基石是心即理 心與理合一,自然就知行合一;心與理為二,知行就是二。王陽明在《答顧東橋》中說:“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門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
|
來自: 吳工圖書館 > 《國學(xué)佛語修行精進》